古老的喪葬方式有哪些?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2021-01-09 大咖說史

死亡是所有人都無法避免的,所謂死者為大,不管他生前是好是壞,死後都必須妥善安葬。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每個省份或者不同民族的喪葬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

有些喪葬方式是古代傳下來的,比如說天葬;有些則是順應時代的需求而成為主流方式的,比如說火葬。有的喪葬方式光聽著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也就沒有流傳到如今了。那麼,古代的喪葬方式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

圖片:舉行喪葬儀式劇照

有不少地區的百姓都比較迷信,覺得人死後會變成鬼。其實死亡也是一門學問,按照古老的喪葬方式,人死以後要回到大自然,就是所謂的落葉歸根。所以,「鬼」與「歸」諧音,其實就是人類的肉體和骨血回歸自然的意思。

古人在迷信的基礎下,產生了很多忌諱,比如說忌諱見到死屍。

他們認為只要把屍體埋到土裡,就可以起到遮蔽的作用,人們看不到遍地的屍體,就會減少心理上的恐懼。

所以,正常狀態下死亡的人一般都會進行土葬。

圖片:百姓進行土葬劇照

同樣是進行土葬,不同地區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執行方式。在影視劇中,如果遇到有人去世,通常都會有土葬的特寫。人們先是在平地上挖一個足夠放棺材的坑,然後再把棺材緩緩放入坑裡,最後填上泥土。實際上,不是所有地區的土葬方式都是這樣的,廣東有些地區的土葬方式就與這種方式不同。

在廣東如果要進行土葬,同樣先把死者放到棺材裡面,但是挖坑的方式卻不一樣。廣東通常都有「八仙」,也就是八個抬棺者。在下葬前,「八仙」會根據陰陽先生選擇的地點,用挖隧道的方式,挖一個足夠放置棺材的壁龕。把棺材放到壁龕裡面以後,再用磚和泥土封住洞口。

土葬是最為古老的喪葬方式之一,但是土葬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壓力,所以這種方式如今已經在被漸漸取代了。

圖片:把棺材緩緩放入坑裡劇照

隨著土葬的被取代,火葬開始火熱起來。所謂的火葬,也就是將死者的屍體用火燒成灰,然後用木盒裝起來。火葬和土葬也有相似之處,土葬是直接將屍體掩埋到泥土,火葬則是先將屍體燒成灰,然後再行安葬。

其實火葬也是古代就存在的喪葬方式,但是古代向來尊重死者,認為火葬是對死者的不敬,所以很少使用。如果死者生前得了傳染疾病,死後才會進行火葬。

古人的火化方式非常簡單,直接將屍體放到架好的柴火上面,再點火燒掉。如今隨著火葬的興起,幾乎每個縣都有火葬場的存在。所有的死者會被統一安排到火葬場火化,避免汙染環境。

圖片:古代火葬劇照

火葬除了中國以外,外國也比較流行,比如印度和尼泊爾就崇尚火葬。古代的突厥也盛行火葬,如果有某位突厥居民去世,死者的所有親屬都必須回到死者身邊,觀看死者火葬的過程。

燒完屍體以後,還要把死者生前穿過和用過的,放到火裡面燒掉。哪怕是一個家族的人,平時也難得見著一面,所以,為死者送行也成了一種凝聚家族力量的活動。

處理死者的喪葬事宜之後,族人們還可以坐在一起聯絡感情,古代的可汗甚至還會舉辦相親會,把治喪變成一場聯誼會。

圖片:舉行聯誼會劇照

水葬與火葬之間也有很大的關聯,水葬可以說是火葬的延續。實行水葬的人,需要先把屍體燃燒成骨灰,然後再撒到大河裡面,這種喪葬方式一般存在於西藏或者靠近西藏的地方。

對實行水葬的人來說,生活在水裡的各種魚類都是神仙的化身。他們用骨灰餵養魚類,並且從來不食用魚類,以示對神明的尊重。

水葬還有另一種方式,也就是直接把屍體切成塊,扔到河裡餵魚。只不過這種方式實在太血腥了,所以他們有時候也會直接把屍體扔到水裡。

對於現代人而言,水葬極有可能會給人類帶來疾病。有很多江水是直接供人類飲用的,直接丟到江河裡面,會產生大量有害細菌,甚至還會產生瘟疫。一旦有人喝下被汙染的水源,就有可能患上疾病。所以,這種方式是最不值得倡導的。

圖片:古時的水葬劇照

說到西藏的喪葬方式,天葬才是最流行的。舉行天葬的人,需要將屍體運到天台,也就是專門解剖屍體的地方。解剖完畢以後,有很多禿鷹就會將肉類吃掉。

在舉行天葬的人看來,被禿鷹吃掉的過程,就是消滅罪惡的過程。不過,這種方式雖然減少了環境汙染,但是同樣太過殘忍,而且如果是因病而亡的人,還會給動物帶來災難,所以天葬同樣不值得提倡。

圖片:禿鷹將肉類吃掉劇照

懸棺辦法倒是比較容易讓人接受,就是直接將屍體裝到棺材裡,掛在懸崖上。讓人納悶的是,古人到底是如何將這些屍體放到那麼高的懸崖上呢?古代可沒有現代的起重機之類啊,那他們是用纜繩吊上去的?

這種方法也不是說不好,只是因現代人口眾多,如果每個人都選擇用這種懸棺的方式下葬的話,恐怕並沒有那麼多的資源讓我們選擇。而且後人想要祭拜的話恐怕還沒那麼容易,所以懸棺這種喪葬方式也沒有成為主流!

有些地方還會進行樹葬,直接將屍體懸掛在樹上,等到只剩下骨頭的時候再進行埋葬。用這種喪葬方式的人,覺得這樣能夠讓死者快點升天,但如果有人走到樹林裡,卻發現樹上掛滿了屍體,想想就覺得恐怖。

圖片:懸棺劇照

以上所介紹的方法都是比較通用的,最後一種喪葬方式則是遼國的耶利德光單獨使用的,史稱鹹魚葬法。耶律德光是遼國幹將,雖然遼國並沒有因為他的存在而變得更加強大,但是他對遼國的付出卻是不可否認的,甚至最終還死在徵戰的途中。

他的部下擔心屍體運送到京都後腐爛了,所以想出一個辦法對屍體進行保鮮。先是將他的內臟掏空,然後再往裡面抹上鹽,這樣在短時間內就不會腐爛了。耶律德光是在特殊情況下才會使用這種特殊方法,所以,這種喪葬方式並沒有流傳下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抹上鹽

還有一種讓人感到噁心的喪葬方式,也就是苗族的腹葬。所謂的腹葬,是指人在去世以後,其親屬分而食之。像這種令人噁心的喪葬方式,自然是不可能傳下來的。

個人覺得,在那麼多種喪葬方式當中,還是土葬和火葬比較容易讓人接受。不過土葬容易讓人產生心理壓力,火葬只剩下一堆灰,基本上抱著骨灰盒也不怕了。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

相關焦點

  • 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
    導讀: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文/三農記錄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傳統習俗。在村子裡的老人去世之後,以前都是流行土葬。因為老一輩就是講究人去世之後,要「入土為安」。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在實行土葬。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真是荒唐!
    俗話說「入土為安」,這種觀念已在農民心中根深蒂固,「土葬」的形式和習俗流傳數千年,並已形成一套「特有」的禮制。但是,由於「土葬」浪費了耕地資源,造成了資源的破壞,而且不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專家、學者便開始推崇「火葬」,並希望它能代替「土葬」而成為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據了解,「土葬」一直是中國農村的一種喪葬方式,這種傳統的喪葬方式可以說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
  • 喪葬歷史的變革,失了入土為安的火葬,靈魂何處安放?
    火葬之所以被提出,更多是出於節省土地的緣故,是處理屍體的一種方式,然而靈魂又將何處安放?古人講究入土為安,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半坡文明便有了土葬的風俗,此後的《周禮》更是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作為農業大國,我們同樣是一個鄉土社會,將土地視作生命之本,有地則生,講究的便是魂歸故裡、入土為安,這自然無可厚非。
  • 農村殯葬改革大幕全面開啟:推行火葬、限制土葬箭在弦上
    一、殯葬改革任務艱巨:土葬深入人心,不改又不行!歷史上,中國各民族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 、野葬 、 崖葬 、保存乾屍等多種葬法,廣大漢族地區以土葬最為普遍。我們中國人有蓋棺定論的風俗,長久流傳的文化告訴我們:中國人生前怎麼活不重要,但死後必須要厚葬!否則就是後人不孝。
  • 清朝頭幾位皇帝為何火葬,自康熙之後才開始推行全國土葬
    可是清朝皇帝的頭幾位卻全部都是火葬,將自己的屍身化作了一縷青煙散發在天地間。所謂「火葬」,是人死後處理屍體的一種方式,其實就是用火將屍首燒成灰,然後將骨灰倒入骨灰盒中,或埋於土中亦或撒入水中,揚在空中等。印度教,佛教宣揚火葬。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是崇尚土葬。自從二十世紀之後人口開始急劇增加,火葬在全球各地獲得提倡,以節約耕地。新中國成立後也是推行火葬,但是我國火葬的歷史並非始於當代。
  • 北大教授提議恢復土葬:現在的殯葬制度就是把過世的人當垃圾處理
    ,雖然說部分地區因為理念的不同,還會有天葬、水葬等形式,但整個社會的主流還是土葬。 但是,到了近代時期,火葬卻逐漸興盛了起來,這或許是出於多方面的考慮做出的決策,因為人口的不斷增多,使得用地也逐漸緊張,土葬自然不再成為主流。
  • 土葬佔用土地資源,農民為何不火葬?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難
    人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而人死之後往往要舉行葬禮,而對於農村人來說,死者的葬禮方式選擇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大部分的人實行的都是土葬的方式,不過由於土葬佔用土地資源比較多,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火葬,有些地區甚至成為強制性的葬禮方式,可是農民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為什麼?
  • 人死後要土葬火葬水葬,為什麼要入土為安,落葉歸根
    千百年來,到陝西省黃陵縣橋山祭謁黃帝陵的人絡繹不絕,黃帝陵已成為海內外華夏兒女尋根認祖的聖地。《朱子治家格言》有這樣一句:「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我們敬華夏子孫的共同祖先,也敬我們的直系祖宗,他們早已融入華夏大地,千秋永存。「人死為大,入土為安」這是一句俗話,意思是死者是受到尊敬的,沒人再去和一位死者去爭地位、榮譽、名利等。
  •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的殯葬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同的講究,無論是選擇安葬的地點,還是墓地的朝向,都有非常多的說法,一則能夠讓逝者安息,二則傳說是能保佑子孫。不過針對農村殯葬,一直有一個矛盾存在,那就是土葬和火葬的選擇,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不僅荒唐還浪費
    建國初到現在,我國很多地區都在逐步推行火葬代替土葬的喪葬制度,從全國普遍情況來看,大部分地區的城市中火葬制度推行情況要比農村推行情況要好的 多。不論是土葬還是火葬,一場場葬禮人來人往各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是在當今農村,特別是在河北和山東等地的農村有三大惡習越發荒唐,而且在某些地區還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在當今社會,到底是哪三大惡習汙染了原本純淨的農村呢?
  • 火葬場工作人員透露,有一種屍體無人敢燒,就算家屬要求也不行
    因此,喪葬文化和習俗都各具特色,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人們依舊對喪葬有嚴格的要求,雖然現在的科技發達,在喪葬制度上和古代差距較大,但是在喪葬制度上有很嚴格的要求。火葬場的員工也曾介紹,有一種人在去世後,即使家屬同意也無法將其火化,這又是為何?
  • 農村土葬時,棺材被埋在地下,為何還要堆上「小土堆」?
    ——《周易·繫辭下》 中國古代喪葬禮儀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式,土葬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從夏朝殷朝開始土葬文化便已經流行開來,直到現在,中國的一些農村地區還保留著土葬文化。
  • 土葬與火葬之爭尚未定論,3大怪象卻愈演愈烈!老農:令人恥笑!
    老話說「入土為安」,這種思想觀念已經在農民心中根深蒂固,幾千年來「土葬」的形式與風俗流傳至今,且已經形成一套「特有」的禮儀。然而,因「土葬」浪費耕地造成資源的破壞,且不利於鄉村經濟發展,一些專家與學者便開始推崇「火葬」,並希望「火葬」能夠取代「土葬」,成為新興的祭祀方式。
  • 藏族喪葬習俗
    藏區的喪葬禮俗有較多的講究及類型,在藏族當地的習俗有哪些呢?關於藏族喪葬習俗禁忌又有哪些,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藏族的喪葬習俗比較特別,分塔葬、火葬、天葬、土葬和水葬這五種,並且等級森嚴,界限分明。
  • 四大喪葬「怪象」泛濫?村民也想不通,專家:簡直胡鬧
    四大喪葬"怪象"泛濫?村民也想不通,專家:簡直胡鬧我們每個人來到這世上,最終都逃離不掉的宿命就是離開,這雖然是個不願提及的話題,但恰巧也說明了我們對於這件事的重視以及嚴肅程度。自古以來,中華文明中對於喪葬禮儀就特別的看重,全是因為一個"孝"字。
  • 農村「喪葬亂象」越演越烈?以下幾個現象,讓人不齒!
    我們有一句古話,叫「死為大,入土為安」,又講究「落葉歸根」,這足以看出我們中華民族對後輩的重視。當然,之前我們也都信奉土葬,直到前些年如火如荼的喪葬改革,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們大部分地區都由土葬改為火葬,可謂一舉多得。婚禮嫁娶這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喪葬禮儀更是中華文明的延續,一個「孝」字就涵蓋了我們應該繼承的內容。
  • 火葬尚未完全取代土葬,農村葬禮又出現了三大陋習,專家直批荒唐
    但是不管是哪個民族和地區,對於葬禮的態度都可以總結為兩個字,莊嚴。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紅白事的排場都比較大。尤其是白事,中國人講究的比較多,對於天數以及墓地都有很深的講究。其實最大的講究是埋葬的方式。一直以來,我們傳統文化的埋葬方式就是土葬。所以我們有個成語叫做入土為安。另外老話說的落葉歸根,也和土葬有著很大的關係。
  • 農村喪葬新規定:違反者,最高罰款5000
    這意味著新的農村喪葬規則即將出臺,嗩吶被禁,農民違法,最高刑罰為5000元!先不說這個是不是真的,但這個卻已經不是新鮮事了,為什麼一開始強調說再次呢,關於喪葬新規,因為這事情在2018年的時候已經爭論過了。喪葬新規,是否已經發布?如果有個政策下發,還會有很多人不知道的情況嗎?
  • 試析嘉絨地區藏族的喪葬習俗
    但是,長期以來,受自然環境、社會形態和宗教信仰的影響,尤其在宗教世界中,死亡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生命的轉移,於是形成了複雜而豐富多採的喪葬儀式。  一、喪葬的種類  安葬方式,乃指處置死者遺體的辦法,換言之,用什麼樣的方式安葬死者。嘉絨地區的喪葬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地方其喪葬方式也不相同。
  •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葬儀的進行,應該有誦經、念佛等佛事。但在中國現行的佛教葬儀中,出家人只管誦經,卻不是葬儀的主體;因為葬儀中的家祭、公祭等儀式,均委由葬儀社派人司禮,佛事反倒成為一種點綴。正確的佛教葬儀,除了司禮者之外,主體應該是出家的法師為亡者誦經。參與的大眾,均應人手一冊佛經跟著持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