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

2021-01-09 三農記錄

導讀: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

文/三農記錄

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傳統習俗。在村子裡的老人去世之後,以前都是流行土葬。因為老一輩就是講究人去世之後,要「入土為安」。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在實行土葬。如今土葬這一種喪葬方式,已經逐漸被火葬取代。

儘管火葬這一種方式,很多農民不認可,這一種喪葬制度也沒有明文規定說必須火葬,但是村委會還是會要求將去世的老人進行火葬。當然了,有些地區嚴令禁止土葬行為。

之所以將土葬改為火葬,是因為一些專家認為,土葬不僅浪費耕地資源,而且還會造成環境汙染,甚至能夠影響農業的增收。而火葬則被認為是一種比較潔淨又省時省力的喪葬方式。對於這一觀點,也有教授站在農民這一邊,堅持認為傳承了幾千年的土葬習俗不能改變。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在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喪葬習俗已經從土葬改成了火葬。

不僅如此,既土葬被火葬取代之後,如今農村喪葬儀式再次遭到簡化。根據筆者的了解,不少村子的老人去世之後,已經不允許燒紙錢了。以前的時候,農村地區流行給老人扎紙錢、紙屋、紙電視、紙車等。意思是讓老人能夠在另一個世界有地方住,有錢花。如今這一項習俗在不少農村地區,已經悄然被禁止了。

除了不能扎紙錢、紙屋外,甚至部分民間鄉下,連發喪儀式都在簡化。以前的時候,村子裡只要一位老人去世,鄰居也好,親戚也好,都會前來弔唁或者是幫忙。現在的情況是,人越少越好。以前在老人的發喪儀式舉行之後,還會留下吃一頓飯,算是犒勞一下鄰居的幫助和辛苦。如今這僅有的人情世故,也逐漸不允許了。

以往的清明節、十月一等節日,只要是上墳,就會帶一些紙錢或者是元寶。但從今年起,清明節已經不允許燒紙錢了,現在提倡的是擺放菊花。之所以會這麼提倡,也是出於保護農村環境的原因。對於這個事,其實農民還是願意遵守的。但是對喪葬儀式的過度簡化,並不認同。

在筆者看來,老人去世的喪葬儀式,不能再簡化了。延續了幾千年的喪葬習俗,怎麼能說改就改呢?當然了,可以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潮流,但也要兼顧到農村人的情節,考慮到農村「逝者為大」的原則。

對於農村喪葬儀式的變化,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面互動評論!

相關焦點

  •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有一句老話,叫做塵歸塵、土歸土,說的就是當一個人離開人世的時候,那麼世間的一切便與他再無瓜葛,殯葬儀式也是生者與逝者之間的最後一次同路。農村的殯葬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同的講究,無論是選擇安葬的地點,還是墓地的朝向,都有非常多的說法,一則能夠讓逝者安息,二則傳說是能保佑子孫。不過針對農村殯葬,一直有一個矛盾存在,那就是土葬和火葬的選擇,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真是荒唐!
    俗話說「入土為安」,這種觀念已在農民心中根深蒂固,「土葬」的形式和習俗流傳數千年,並已形成一套「特有」的禮制。但是,由於「土葬」浪費了耕地資源,造成了資源的破壞,而且不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專家、學者便開始推崇「火葬」,並希望它能代替「土葬」而成為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據了解,「土葬」一直是中國農村的一種喪葬方式,這種傳統的喪葬方式可以說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
  • 古老的喪葬方式有哪些?為何只有火葬和土葬成為了主流?
    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每個省份或者不同民族的喪葬方式都有很大的區別。有些喪葬方式是古代傳下來的,比如說天葬;有些則是順應時代的需求而成為主流方式的,比如說火葬。有的喪葬方式光聽著都讓人感到毛骨悚然,所以也就沒有流傳到如今了。那麼,古代的喪葬方式都有哪些呢?今天我們就來好好聊聊!圖片:舉行喪葬儀式劇照有不少地區的百姓都比較迷信,覺得人死後會變成鬼。
  • 土葬佔用土地資源,農民為何不火葬?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難
    人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而人死之後往往要舉行葬禮,而對於農村人來說,死者的葬禮方式選擇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大部分的人實行的都是土葬的方式,不過由於土葬佔用土地資源比較多,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火葬,有些地區甚至成為強制性的葬禮方式,可是農民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為什麼?
  • 火葬尚未完全取代土葬,農村葬禮又出現了三大陋習,專家直批荒唐
    無論是農村還是城市,紅白事的排場都比較大。尤其是白事,中國人講究的比較多,對於天數以及墓地都有很深的講究。其實最大的講究是埋葬的方式。一直以來,我們傳統文化的埋葬方式就是土葬。所以我們有個成語叫做入土為安。另外老話說的落葉歸根,也和土葬有著很大的關係。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人口增多以後,土地資源變得緊張起來,於是國家開始提倡老百姓用火葬的方式取代土葬。
  • 土葬與火葬之爭尚未定論,3大怪象卻愈演愈烈!老農:令人恥笑!
    老話說「入土為安」,這種思想觀念已經在農民心中根深蒂固,幾千年來「土葬」的形式與風俗流傳至今,且已經形成一套「特有」的禮儀。然而,因「土葬」浪費耕地造成資源的破壞,且不利於鄉村經濟發展,一些專家與學者便開始推崇「火葬」,並希望「火葬」能夠取代「土葬」,成為新興的祭祀方式。
  • 農村殯葬改革大幕全面開啟:推行火葬、限制土葬箭在弦上
    所以,喪葬在全國各地都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看風水、選墳地、搭靈棚、擺路祭、出大殯、打幡摔盆、燒香化紙、收送挽幛等等。人去屋空,財去心安。兒女們完成了喪葬大事,左鄰右舍,鄉裡鄉親公認這家的兒女們是盡了最後的孝道。多年以後提起來,就誇:不錯呀,發送老人挺熱鬧,人家的兒女好哇。我要有這樣的兒女也就燒高香了。所以這最後的孝道一半給死人看,一半給活人看,花個二、三萬,三、四萬,值!
  • 農村為何要推行火葬?專家提出這3點,老農這兩句話,太讓人心酸
    第一點:火葬簡化了殯葬的流程,能節省非常多的時間。我國的土葬制度有著非常多複雜的流程,在農村地區,一般都是把人葬到深山老林中,一些山坡上,非常耗費人力和財力。而採用火葬只需要將人運到殯儀館就可以了。第二點:土葬影響了土地資源,土葬肯定是要把人埋在底下的,會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有一些棺材在埋入地下之前,都會塗上一些防腐的液體,但是這也會造成土壤和地下用水的汙染,造成一系列生態汙染第三點:如今的火葬制度已經在城市地區得到了全面的使用,為了保證城鄉一體化的進展,火葬制度的推行是非常關鍵的。
  • 農民朋友注意,農村老人去世之後,哪些情況領取喪葬補助金
    現在農村生活越來越好,並且農民收入逐漸增高,農村各項設施建設開始完善,但是國家每年還在大力扶持農村發展,並且各種補貼力度加大,農民的生活在政策的扶持下越過越好,讓農民朋友真正意義上體會到了幸福感。我們都在農村其實也有農村養老保險,也就是養老金補貼,這些都是老人活著的時候領取,但是在去世的時候也能有由家屬領取喪葬補助金,喪葬補助金不是說農民負擔不起喪葬費用,其實嚴格來說很多在失去親人的悲同下,但還在有一筆錢可以領來進行適當止損。什麼是喪葬補助金?
  • 農村喪葬新規定:違反者,最高罰款5000
    在農村,紅白事是最重要的事情,尤其是白事,必定會大操大辦,以表孝順,也大部分秉承著「入土為安」的想法進行土葬,因此在農村就出現了很多土地被亂用、佔用的情況。最近,一篇《中央七月定了:農村喪葬新規要來了,違反的農民,最高罰5千!》的文章再次闖進了我們的眼球,裡面說,"殯葬改革新規定"出臺了。
  • 為什麼農村人一直要堅持土葬,而不願意去火葬?其實原因是這三點
    我們都知道在中國的傳統裡土葬一直以來是非常興盛的,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我們農村,我小時候基本沒有見過火葬情況,那時候也是不懂火葬和土葬的意義,在農村地區我們一直以土葬是對死去的親人的一種歸宿,農村的大部分老人都以入土為安為最終的歸宿。我國一直提倡火葬,但是還是有絕大部分的農民還是選擇土葬,其中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不僅荒唐還浪費
    建國初到現在,我國很多地區都在逐步推行火葬代替土葬的喪葬制度,從全國普遍情況來看,大部分地區的城市中火葬制度推行情況要比農村推行情況要好的 多。不論是土葬還是火葬,一場場葬禮人來人往各不相同,但是相同的是在當今農村,特別是在河北和山東等地的農村有三大惡習越發荒唐,而且在某些地區還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在當今社會,到底是哪三大惡習汙染了原本純淨的農村呢?
  • 城裡人說農村實行土葬佔地,但火葬費油費電價格貴,農民還不忍心
    而且土葬可以自然更替,循環使用,一些墳地因為遷徙或家族興衰等因素會自然消亡,之後這些地還可以繼續使用,符合可持續發展觀。總的個來說,土葬是農民們最中意的一種葬法,雖然葬的時候要挖坑要填土,但幾年後遺體腐化,墳堆漸漸平下來就好了。
  • 佛教徒應該如何舉行喪葬儀式?
    如果要同日舉行家祭或親友、團體的公祭,則應該在正式的葬儀之前舉行。佛化的葬儀應該簡單、隆重,前後的時間不須超過一小時,最多一個半小時。至於用中西樂隊或儀仗等場面,都是虛榮的鋪張,此舉對於非佛教徒而言,也許有其慰靈的作用;對佛教徒來說,則反而會擾亂亡者一心求生佛國淨土。自古以來,佛教的喪葬並沒有一定的制度。
  • 農村「喪葬亂象」越演越烈?以下幾個現象,讓人不齒!
    當然,之前我們也都信奉土葬,直到前些年如火如荼的喪葬改革,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我們大部分地區都由土葬改為火葬,可謂一舉多得。婚禮嫁娶這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喪葬禮儀更是中華文明的延續,一個「孝」字就涵蓋了我們應該繼承的內容。
  • 農村土葬時,棺材被埋在地下,為何還要堆上「小土堆」?
    ——《周易·繫辭下》 中國古代喪葬禮儀的發展隨著時代的變遷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形式,土葬的發展歷史可謂是悠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從夏朝殷朝開始土葬文化便已經流行開來,直到現在,中國的一些農村地區還保留著土葬文化。
  • 農村「喪葬亂象」越演越烈?4大現象讓人不齒!網友:早該治了
    我國的喪葬方式有多樣性,土葬、火葬、懸棺葬、樹葬等等,但是最早的和流傳最廣的則是土葬,但是近年來有專家與學者認為土葬浪費國土資源,對於生產不利,因而開始推崇火葬,認為集約化墓葬是最好的方式,因此各地都有火葬場,而且建設得極為高端。
  • 火葬尚未完全普及,農村喪葬又起三大「惡習」,引得專家直批荒唐
    前言在農村很多地方,對於老人去世之後的葬禮都是比較注重的,而且一直以來農村在老人去世之後,應該選擇土葬還是火葬的爭議都是比較大的,國家現在是提倡火葬,因為土葬這種方式對於土地資源會造成一個比較大的破壞,所以已經是在多年之前就推行火葬了,並且現在不少的地區也都已經是明令禁止土葬,不過也有些地區始終都無法接受火葬這一種方式
  • 喪葬歷史的變革,失了入土為安的火葬,靈魂何處安放?
    火葬之所以被提出,更多是出於節省土地的緣故,是處理屍體的一種方式,然而靈魂又將何處安放?古人講究入土為安,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半坡文明便有了土葬的風俗,此後的《周禮》更是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作為農業大國,我們同樣是一個鄉土社會,將土地視作生命之本,有地則生,講究的便是魂歸故裡、入土為安,這自然無可厚非。
  • 四大喪葬「怪象」泛濫?村民也想不通,專家:簡直胡鬧
    而在不同的地方,也有著不同的喪葬方式,例如土葬、樹葬、懸棺葬以及火葬等等,向我們最為熟知的應該就是土葬了,這也是"落葉歸根"的另外一種詮釋。但是現在由於一些專家和學者的言論,他們認為土葬是對寶貴的土地資源的浪費,對生產也有著不利影響。所以火葬就成為了現在推崇的主旋律,這個統一規整之下,是提升土地利用率的最好方式,但其實從有這個言論之初,對於二者之間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