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
文/三農記錄
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傳統習俗。在村子裡的老人去世之後,以前都是流行土葬。因為老一輩就是講究人去世之後,要「入土為安」。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在實行土葬。如今土葬這一種喪葬方式,已經逐漸被火葬取代。
儘管火葬這一種方式,很多農民不認可,這一種喪葬制度也沒有明文規定說必須火葬,但是村委會還是會要求將去世的老人進行火葬。當然了,有些地區嚴令禁止土葬行為。
之所以將土葬改為火葬,是因為一些專家認為,土葬不僅浪費耕地資源,而且還會造成環境汙染,甚至能夠影響農業的增收。而火葬則被認為是一種比較潔淨又省時省力的喪葬方式。對於這一觀點,也有教授站在農民這一邊,堅持認為傳承了幾千年的土葬習俗不能改變。但是不得不承認,現在大多數農村地區的喪葬習俗已經從土葬改成了火葬。
不僅如此,既土葬被火葬取代之後,如今農村喪葬儀式再次遭到簡化。根據筆者的了解,不少村子的老人去世之後,已經不允許燒紙錢了。以前的時候,農村地區流行給老人扎紙錢、紙屋、紙電視、紙車等。意思是讓老人能夠在另一個世界有地方住,有錢花。如今這一項習俗在不少農村地區,已經悄然被禁止了。
除了不能扎紙錢、紙屋外,甚至部分民間鄉下,連發喪儀式都在簡化。以前的時候,村子裡只要一位老人去世,鄰居也好,親戚也好,都會前來弔唁或者是幫忙。現在的情況是,人越少越好。以前在老人的發喪儀式舉行之後,還會留下吃一頓飯,算是犒勞一下鄰居的幫助和辛苦。如今這僅有的人情世故,也逐漸不允許了。
以往的清明節、十月一等節日,只要是上墳,就會帶一些紙錢或者是元寶。但從今年起,清明節已經不允許燒紙錢了,現在提倡的是擺放菊花。之所以會這麼提倡,也是出於保護農村環境的原因。對於這個事,其實農民還是願意遵守的。但是對喪葬儀式的過度簡化,並不認同。
在筆者看來,老人去世的喪葬儀式,不能再簡化了。延續了幾千年的喪葬習俗,怎麼能說改就改呢?當然了,可以順應時代發展和社會潮流,但也要兼顧到農村人的情節,考慮到農村「逝者為大」的原則。
對於農村喪葬儀式的變化,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下面互動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