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為何要推行火葬?專家提出這3點,老農這兩句話,太讓人心酸

2020-11-23 小偉看社會

不管是以前的中國社會,還是當今中國社會,都講究一個「入土為安」,中國人的殉葬文化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中國土葬文化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中國人都有「落葉歸根」的心理,特別是在於農村地區,在一個人去世之後,家人都會將他接回家鄉,埋進家鄉的泥土裡,一來滿足死者的心願,二來也方便接下來的祭拜。

不過如今環保之風盛行,在城市中已經使用了火葬作為主要的殯葬制度,但是在農村的推行還是非常困難,雖然採取火葬還可以得到國家的補貼,不過對於農村老人來說,火葬導致「死無全屍」,是一種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農村老人們並不領這個情,堅決抵制火葬制度。

面對這一情況,有專家提出了3點解釋,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

第一點:火葬簡化了殯葬的流程,能節省非常多的時間。我國的土葬制度有著非常多複雜的流程,在農村地區,一般都是把人葬到深山老林中,一些山坡上,非常耗費人力和財力。而採用火葬只需要將人運到殯儀館就可以了。

第二點:土葬影響了土地資源,土葬肯定是要把人埋在底下的,會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有一些棺材在埋入地下之前,都會塗上一些防腐的液體,但是這也會造成土壤和地下用水的汙染,造成一系列生態汙染

第三點:如今的火葬制度已經在城市地區得到了全面的使用,為了保證城鄉一體化的進展,火葬制度的推行是非常關鍵的。

這就是專家對農村老人們無法接受火葬的一些解釋,不過也有農村老人對於專家的解釋提出了2個疑問,希望專家可以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答覆。

1. 農村老人非常抗拒火葬,因為火葬後代表著「死無全屍」,這麼多年人人都是土葬,如果子孫在自己百年後將自己火葬的話,也會受到全村人的恥笑。千年以來都是用土葬,難道真有佔到多少土地嗎?

2. 雖然說國家對火葬有著一些補貼,但是實際情況中火葬有著非常多的流程,不比土葬輕鬆,而且又要請人運輸,又要花錢火葬,農村人是比較團結的,有什麼事大家都會一起幫忙,花不了多少錢,哪裡比土葬差了。

如今為了推行火葬,還對農民們採取了一定程度的懲罰措施,比如說拘留或者是罰錢,但是即使如此,農民們依舊是堅持土葬,有老人甚至因為對火葬極度抗拒而選擇自殺。

畢竟流傳了千年的文化,不可能說改變就改變,你覺得如何能讓農民們接受火葬制度呢?在農村推行火葬究竟好不好?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由小偉看社會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

相關焦點

  • 土葬佔用土地資源,農民為何不火葬?老農說出3點原因,專家犯難
    人生老病死是一個自然規律,而人死之後往往要舉行葬禮,而對於農村人來說,死者的葬禮方式選擇成為了大家討論的焦點。在過去的很多年裡,農村大部分的人實行的都是土葬的方式,不過由於土葬佔用土地資源比較多,國家現在大力推行火葬,有些地區甚至成為強制性的葬禮方式,可是農民對此似乎並不買帳,為什麼?
  • 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農村的殯葬並不像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同的講究,無論是選擇安葬的地點,還是墓地的朝向,都有非常多的說法,一則能夠讓逝者安息,二則傳說是能保佑子孫。不過針對農村殯葬,一直有一個矛盾存在,那就是土葬和火葬的選擇,農村土葬屢禁不止,專家不解農民執著,農民:如此「火葬」就行?
  • 土葬與火葬之爭尚未定論,3大怪象卻愈演愈烈!老農:令人恥笑!
    然而,因「土葬」浪費耕地造成資源的破壞,且不利於鄉村經濟發展,一些專家與學者便開始推崇「火葬」,並希望「火葬」能夠取代「土葬」,成為新興的祭祀方式。顯然,對於這樣的提議與做法,農民不能夠認可與接受,「土葬」與「火葬」之爭也上演多年之久。不過,時至今日,關於是否全面推行「火葬」依然沒有定論,「土葬」在大多數農村地區依然盛行。
  • 農村殯葬改革大幕全面開啟:推行火葬、限制土葬箭在弦上
    人去屋空,財去心安。兒女們完成了喪葬大事,左鄰右舍,鄉裡鄉親公認這家的兒女們是盡了最後的孝道。多年以後提起來,就誇:不錯呀,發送老人挺熱鬧,人家的兒女好哇。我要有這樣的兒女也就燒高香了。所以這最後的孝道一半給死人看,一半給活人看,花個二、三萬,三、四萬,值!
  • 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
    導讀:既土葬被火葬取代後,農村喪葬儀式再簡化,農民:為何要這樣文/三農記錄在我國農村,有很多傳統習俗。在村子裡的老人去世之後,以前都是流行土葬。因為老一輩就是講究人去世之後,要「入土為安」。記得在2000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是在實行土葬。
  • 為什麼農村人一直要堅持土葬,而不願意去火葬?其實原因是這三點
    在我們農村,我小時候基本沒有見過火葬情況,那時候也是不懂火葬和土葬的意義,在農村地區我們一直以土葬是對死去的親人的一種歸宿,農村的大部分老人都以入土為安為最終的歸宿。我國一直提倡火葬,但是還是有絕大部分的農民還是選擇土葬,其中主要還是因為這幾點。
  • 正月初七開工幹活,依舊有農民工未返城,老農說的這4點讓人心酸
    昨天出門走了趟親戚,去的時候還沒感覺出來什麼,回來才突然想,怎麼這農村的人這麼少啊。那種農村熱熱鬧鬧過大年的景象已經不見了。回來後問了幾個朋友,原來他們早早就回城了。這畢竟是少數,因為都要工作第一,說俗點,養家餬口第一位。我們今天說的,就是這種到了工作日期還沒回去的,他們為啥在拖延呢?農村老農說了四點,很有道理,也很讓人心酸。首先,避開春運最高峰。都知道,法定節假日的最後一天,是絕大多數人返城的日子,理論上講,初五初六就是返城的高峰了。
  • 火葬尚未完全普及,農村喪葬又起三大「惡習」,引得專家直批荒唐
    前言在農村很多地方,對於老人去世之後的葬禮都是比較注重的,而且一直以來農村在老人去世之後,應該選擇土葬還是火葬的爭議都是比較大的,國家現在是提倡火葬,因為土葬這種方式對於土地資源會造成一個比較大的破壞,所以已經是在多年之前就推行火葬了,並且現在不少的地區也都已經是明令禁止土葬,不過也有些地區始終都無法接受火葬這一種方式
  • 火葬尚未完全取代土葬,農村葬禮又出現了三大陋習,專家直批荒唐
    而且農村在土葬的時候,都是選擇自家的耕用地。一旦進行土葬,耕用地的面積就會減少。而推廣火葬的話,能夠減少土葬對土地的佔用率,大大提升耕用地的使用效率。雖然火葬在國家的宣傳中更為科學,但是接受的人比較少,農村選擇土葬的人依然很多。因為在國人的傳統認知中,火葬不是一個較好的埋葬方式。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非常痛恨一個人的話,我們多數會說,我要把你挫骨揚灰。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真是荒唐!
    但是,由於「土葬」浪費了耕地資源,造成了資源的破壞,而且不利於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專家、學者便開始推崇「火葬」,並希望它能代替「土葬」而成為一種新興的祭祀方式。據了解,「土葬」一直是中國農村的一種喪葬方式,這種傳統的喪葬方式可以說在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但近幾年國家加大了耕地保護力度,同時提高了環境保護要求,部分地區開始實行火葬,並鼓勵農民實行相應的喪葬改革。
  • 繼火葬與土葬之爭後,農村喪葬3大「惡習」興起,不僅荒唐還浪費
    隆重的葬禮不過是活著的人的一種虛榮。——歐裡庇得斯從古至今「入土為安」對於中華民族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即使在現代文明不斷進步的社會裡,在許許多多的人心中「入土為安」也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建國初到現在,我國很多地區都在逐步推行火葬代替土葬的喪葬制度,從全國普遍情況來看,大部分地區的城市中火葬制度推行情況要比農村推行情況要好的 多。
  • 清朝頭幾位皇帝為何火葬,自康熙之後才開始推行全國土葬
    可是清朝皇帝的頭幾位卻全部都是火葬,將自己的屍身化作了一縷青煙散發在天地間。所謂「火葬」,是人死後處理屍體的一種方式,其實就是用火將屍首燒成灰,然後將骨灰倒入骨灰盒中,或埋於土中亦或撒入水中,揚在空中等。印度教,佛教宣揚火葬。伊斯蘭教和基督教則是崇尚土葬。自從二十世紀之後人口開始急劇增加,火葬在全球各地獲得提倡,以節約耕地。新中國成立後也是推行火葬,但是我國火葬的歷史並非始於當代。
  • 閏月年吃糠甜,四月要閏種田閒!老農民說出的話,專家都沒有想到
    在農村有很多的農俗,它們的事實用意看似很平常,但是真實生活意識是非常有顯助的,有理解性與期望性,這是我們可以去學習的一種方式與方法。對下一代青年而言,是一種學習的方法與有趣味的理解,從而對俗語的理解與思考的方法之一,農村的農俗很多,有很多老農民說:閏月年吃糠甜,四月要閏種田閒,它的含義你了解嗎,為大家仔細分析一下吧。
  • 農村年前熱鬧非凡,初一下午就變冷清,專家:為啥?老農:多樣化
    對於春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認知和理解,對於老人來說,春節是孩子回家是一家人團聚的日子,對中年人來說,春節不僅是團聚更是對來年美好未來的祝福,對於年輕人來說,春節就是休息聚會的日子,對於孩子來說,春節就是吃喝玩樂。但是如今,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春節這個傳統的節日對人們的影響力逐漸走低,年味也在變淡。
  • 佛前供水果,要牢記這兩句話,功德無量!
    信仰佛教的人為了供佛方便,很多人都把佛像請到了家中供奉,並且還會經常買一些水果供在佛前,當我們選擇佛前供水果時,這兩句話一定要知道,並且記在心裡。佛前供佛的水果並不是給菩薩受用的,菩薩怎麼會吃這些供品呢?其實佛前供水果,真正是要給我們自己受用的。
  • 河南老農拿金碗給專家鑑定,鑑定完專家要求上交,老農說了2個字
    導讀:河南老農拿金碗給專家鑑定,鑑定完專家要求上交,老農說了2個字 文/以史論今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核心發源地,中國歷史是以河南為中心不斷發展演變,從夏商周三代到隋唐宋,可以說,河南參與了中國大部分的歷史進程。所以在河南的地下藏著不少寶貝。
  • 老僧的點醒:遭遇「情劫」時,悟透這兩句話,學會隨緣化解
    小說《三生三世》中有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生死易渡,情劫難了。縱是大羅金仙,也難逃情劫束縛。情劫需渡,渡劫,方能飛升;不渡,日後必將落得個灰飛煙滅,身歸混沌。自古以來,男女情愛便是靈魂的盛事。每一位塵世間的凡人,都渴望擁有一份屬於自己的愛情經歷。
  • 農村諺語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什麼意思?一位老農這樣說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北方的朋友,尤其是農民朋友,聽到這句話肯定不會陌生,這也是農村老人到了冬天,空閒時聚在一起嘴裡常聊的一句諺語!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很多人只是聽過這句話,但很少有人能把這句話全部完整的講出來,一些上了年齡的老農,可是熟記於心,倒背如流,那是張嘴就來!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具體是什麼意思呢?
  • 城裡人說農村實行土葬佔地,但火葬費油費電價格貴,農民還不忍心
    農村大多數人都覺得,死者為大,遺體應該歸土,讓它一點點腐化融入到泥土裡,是一種對親人的尊重。所以全國大部分的農村其實實行的都是土葬,但城裡人總說農村實行土葬不好,太佔地,於是開始推行火化,可看似很好,時間久了也暴露出問題。那麼究竟選擇怎樣的葬法比較符合大家的心意呢?今天就給大家說說目前大眾比較認可的三種葬法,它們都有哪些利弊呢?一起來看吧!
  • 中元節是哪一天,在農村這一天有啥禁忌,聽聽老農咋說的
    原創文章,嚴禁轉載 農曆七月半是一個很有趣的節日,名字叫做中元節,在國內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也被稱為鬼節,主要是因為過去的人十分迷信,將其作為一種信仰,一代一代的人將它們傳承城了下去。中元節是哪一天,在農村這一天有啥禁忌,聽聽老農咋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