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數學天才認為平行線可以相交,遭眾人質疑,去世12年才被證實

2021-01-09 秦思君

在追尋真理的道路上,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有被世人所不理解的孤獨無助;也有被鄙視和嘲弄的無奈和痛苦;但正是在這樣的壓力和磨難之下,能夠一直堅守,最終站在世界之巔,成為世人所敬仰,為行業的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人,才是真正的勇士。

我們所熟悉的油畫家梵谷,生活落魄,英年早逝,生前只賣出一幅畫,卻在去世之後直至今日都成為藝術的代名詞,;作家梭羅經典作品《瓦爾登湖》生前無人願意出版,不被世人所接受,死後才成為不朽經典;就連我國家喻戶曉,至今推崇的孔子也是死後才被稱「聖」的。

今天我們文中的主人公也是這樣一位,俄國天才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他所提出的「平行線可相交」生前遭到質疑,離世12年後才終於被證實。而他晚年生活更是因此落魄悲慘,讓世人深感這種天才在高處不勝寒,曲高和寡的無奈和心酸。

天才數學家,生前發現推動整個學科發展

1792年出生的尼古拉斯伊萬諾維奇羅巴切夫斯基,是俄羅斯著名的天才數學家。他在數學領域內的影響是巨大而長遠的。

羅巴切夫斯基15歲的年紀即進入喀山大學,19歲就獲得物理和數學的雙碩士學位,並留在了喀山大學工作。如此的年紀取得如此成績,只能說他在數學方面的天資是卓越的,絕對算的上是一個數學天才。

短短三年後,成為喀山大學的一名助理教授,24歲就升任為教授,這樣年輕的教授在喀山大學的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他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內閃著光。之後更是由於出色的工作成績,一路成為物理數學系主任,校委會主席,喀山大學校長。

學術上的不斷研究和進步,讓他年紀輕輕就已經得到了一切的名利,然而這些都不是他最終所想要追求的。

對真理的探索,他從來就沒有停下過腳步,他在不斷的研究證明之後,發現了新的幾何體系——非歐幾裡得幾何學,這就是後來人們所說的,用他名字命名的「羅氏幾何」。

這個新發現對幾何學乃至整個數學學科的發展,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這項發現在一開始卻並未得到認可和肯定,在歷經重重磨難之後,在羅巴切夫斯基去世12年之後才逐漸的被接受和認同。

數學新發現之路曲折而漫長

在數學發展史上的奠基之作《幾何原本》中,數學家們對前四個公設都是認可而滿意的,唯獨對第五個了公設(平行公理)存在質疑。

而羅巴切夫斯基在23歲時就開始研究這個公設,在一次次的理論失敗中,他嘗試新的角度和方法,在這一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幾何世界。他經過不斷的嘗試和推理,最終得出了新的結論,並且證明了它。

在1826年2月23日的喀山大學物理數學系學術會議上,他宣讀了他這篇《幾何學原理及平行線定理嚴格證明的摘要》。這篇論文的宣讀,標誌著非歐幾何的誕生。

這本是令全世界振奮和激動的。但是,在當時卻不被正統保守的數學家及學術領域內的人們所接受,這樣的偉大的發現卻在幾十年間明珠蒙塵。也讓羅巴切夫斯基的研究之路異常的艱難和不易。

多位之前對羅巴切夫斯基欣賞且肯定的數學家,在聽完這位最年輕的教授,新的論文之後對這項新的,與歐幾裡得幾何相衝突的發現,覺得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不能接受。

然而羅巴切夫斯基卻自信的,堅定的認為這項新發現是合理的、嚴謹的,並懇請參會人員進行討論提出意見。然而,等待他的是一片冷漠和質疑。

他們因循守舊的思想不能理解羅巴切夫斯基的發現,還因此對發現者本人產生了質疑和偏見。甚至也不肯為羅巴切夫斯基的論文做出書面鑑定,最後連文稿都不知所蹤。

羅巴切夫斯基的論文沒有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和認可。也許放棄對他的人生並沒什麼影響,甚至在他原有的盛名之下也許會發展的更好。

然而,科學上的追求,讓他並沒有因此灰心和氣餒,他堅定的走在探索的路上,雖然孤獨艱難,卻不能阻擋他探尋真理的腳步。三年後,他又在第一篇論文的基礎上補充和完善後,撰寫了更為深入的《幾何學原理》。

雖然這篇論文得以發表,然而,仍舊沒有認同者,就連最傑出的數學家,對羅巴切夫斯基的幾何新思想都不能理解和接受。

不僅不能得到理解和接受,甚至一些詆毀和諷刺的言論也層出不窮,對羅巴切夫斯基的人身攻擊也接踵而來,他甚至因此成為全世界數學學科內被攻擊的對象。

這條真理的探尋之路漫長而艱難,羅巴切夫斯基甚至沒有得到一個能夠理解和支持他的人,然而這些都不能打倒他,他憑著堅定的信念繼續艱難的走在路上。

磨難壓垮了他的人,卻不能壓垮他的信念

晚年的羅巴切夫斯基因為學術上的不被理解,名譽上的被詆毀,工作上甚至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他被迫卸任了在喀山大學的所有職位,從而陷入深深苦惱之中。

而家庭的不幸也再次襲來,他的兒子跟他一樣是個才華出眾的人,卻身患肺結核,最終因醫治無效而離開人世,成為壓垮他精神上的最後一根稻草。他的身體也在病痛折磨中,雙目失明,多種疾病爆發,在痛苦和鬱郁不得志的無奈中,人生停留在了64歲的這一年。

在他去世十二年後,1868年義大利數學家貝特拉米發表了一篇《非歐幾何解釋的嘗試》,證實了非歐幾何可以在歐氏的曲面上實現,這才打開了羅巴切夫斯基生前所發現《非歐幾何》的大門,學術界才引起了普遍的重視和研究,也才意識到他所堅持的研究的重要性。

他的關於非歐幾何的發現最終得到了證實和認可。他本人在此時也被全世界的學術界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讚揚。論文也成為數學史上的一座裡程碑。可是,在他去世前也仍然是心存不甘和遺憾的。

結語:

雖然作為一個終身為喀山大學奉獻和犧牲的工作者,一名校長,他的一生得到人們的尊重和愛戴。然而他所珍視的「非歐幾何」研究工作,卻不被人所理解和接受,多年以來仍被人們稱為「無稽之談」。但是他在這一發現上孤軍奮鬥了三十多年,卻從來未曾動搖過,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品質。

無論是科學探索還是藝術創作,都是一趟漫長而孤獨的旅程,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鑽研和反覆的實驗練習中,才能取得一些成果。然而,這些成果卻很大可能不被人們所接受,相對這些挫折和磨難,需要諸如羅巴切夫斯基這些工作者們,有百折不撓的毅力和信心,在逆境中奮鬥的勇氣和決心,堅定不移的去堅持自己的發現和創作,並最終完成它。

相關焦點

  • 俄國數學天才:「平行線可以相交」,引科學界質疑,12年後被證實
    在我們小學學習數學的時候,平行線應該是非常早就接觸的概念了,大家都知道,平行線是永遠不會相交的——正因為如此它才叫「平行線」。至於這個定理的出處,相傳是由歐幾裡得在《幾何原本》當中提出來的。按照歐洲人的歷史記載,歐幾裡得是生活在公元前330年—公元前275年間的人。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到死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我們在形容兩個人的想法沒有交集時,會形象地說,兩個人跟兩條平行線一樣。的確,我們從小就知道兩條平行線不會相交。 歐幾裡得提出平面幾何五大公設(公理),他的幾何學給人們兩條平行線不會相交的概念。然而直到2000餘年後,一切都改變了。在1792年,俄國出生一個孩子,此孩子後來成長為一代天才數學家,他就是羅巴切夫斯基。誰也沒有想到,多年後,他居然創立了「羅巴切夫斯基幾何」。
  • 數學天才提出「平行線相交」理論,遭到同行嘲笑,死後12年被證實
    人類研究數學已經有千百年的歷史,至今仍然還有許多新的發現,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數學也是如此,很多常用的數學理論都是經過無數次的驗證後才得出的,在此期間也曾有過質疑,但最終還是在爭議中順利存活下來。
  • 天才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被人嘲笑,百年後被人證實相交
    天才數學家稱「平行線可以相交」,被人嘲笑,百年後被人證實相交什麼叫「平行線」?一般我們的認知裡面定義的平行線就是在同一平面內,兩條永不相交且永不重合的直線就是平行線,但俄國著名的天才數學教羅巴切夫斯基就曾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為此就是「羅巴切夫斯基幾何」。
  • 數學天才羅巴切夫斯基:稱平行線能相交被質疑,死後12年被認可
    在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康託爾如果有人突然跟你說平行線可以相交,大家的第一反應會是什麼呢?這難道是新的網絡梗,或在想對方是不是小學沒畢業,亦或是一臉震驚。可能有一部分人們在思考一會兒後,立馬發現了其中的端倪。
  • 俄國數學家稱「平行線可相交」,卻受盡嘲諷,結果死後12年被證實
    在我們接觸幾何學後,「平行」與「相交」是裡面入門的基礎知識。所謂「平行」的定義也非常簡單,就是同1個平面裡,2條不會相交的直線就是「平行線」了。「相交」的定義可這麼理解,同1平面裡,2天直線會有交集,也就是接觸點。
  • 俄國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相交」,被嘲諷一生,死後12年終被證實
    羅巴切夫斯基便是一位偉大的數學家,1792年,羅巴切夫斯基出生於俄羅斯,從小便是一位天才少年,在年僅15歲的時候便考入了喀山大學。1811年,19歲的羅巴切夫斯基獲得了數學物理學雙學士學位,並留校任教擔任教授助理。羅巴切夫斯基一邊從事教學工作,一邊自己做研究。
  • 前蘇聯數學家,證明「平行線可以相交」被群嘲,12年後才被證實
    ,只要是平行線就永遠不會相交,因為數學課本上就是這樣規定的。這個人名叫羅巴切夫斯基看名字就知道是一個俄羅斯人,不過他所在的時候那裡叫做俄國,這位數學教對平行線這個問題有不一樣的結論,他推翻了歐幾裡得的結論,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的結論中平行線是會相交的。
  • 他首次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理論,卻慘遭質疑,去世12年後才被證實
    在數學課本上,我們會看到這樣一個理論,那就是平行直線永不相交。這是小學五年級的數學知識,現在的我們都知道,這個理論成立的前提是只能在曲率為零的平坦空間中討論。其實每個領域的知識都是隨著歷史的發展,經過一代又一代學者的論證才慢慢得到驗證的。學者們在失敗中進步,在質疑中前行。
  • 他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卻受到嘲諷遭質疑,不料去世後12年被證實
    最後一條就是著名的平行公設,也被稱作是第五公設、平行公理,它的存在為平行線不能相交提供了理論保障。然而平行公設跟其他公設不同,其說的是:如果一直線和兩直線相交,且所構成的兩個同旁內角之和小於兩直角,那麼,把這兩直線延長,它們一定在那兩內角的一側相交。數學家們認為它無論在語句的長度,又或者是內容上,看起來都不像是一個公設。
  • 俄國一數學家提出平行線可以相交,至死仍未被認可,12年後被證實
    開啟幾何世界的大門羅巴切夫斯基1792年出生於俄國一個貧困的家庭,他從小就非常的聰明,對數學充滿了很濃的興趣,並於1807年進入了喀山大學學習,在那裡主攻數學和物理,慢慢地向自己的理想邁進,後來於1811年就獲得了物理數學碩士學位,在取得碩士學位之後他就選擇了留校工作,從剛開始的教授助理一步步成為了常任教授,最後還擔任了喀山學區的副督學一直到去世。
  • 大數學家說「平行線可以相交」,後在嘲笑聲中去世,如今已成真理
    大數學家說「平行線可以相交」,後在嘲笑聲中去世,如今已成真理我就問大家一句話,朋友們,你們能想像出平行線相交的情況嗎?假如你在上中學數學課的時候,舉手問老師說:「老師,為什麼平行線不能相交呢?」老師多半會回答說:「大哥呀,平行線的定義就是『在平面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再搗亂就給我出去!」你看,一般人根本無法想像什麼叫「平行線相交」,這句話完全沒意義的嘛。但是一百多年前,有人就較真,結果創造了一個新的幾何體系。1826年,在俄羅斯的喀山,一位叫羅巴切夫斯基的數學家發表了一篇古怪的演講。
  • 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的數學家,生前受盡嘲諷,死後卻被認可
    羅巴切夫斯基的大膽的猜測還有提出平行線可相交的數學家,生前因此受盡嘲諷,死後卻被認可,他就是俄國的羅巴切夫斯基。羅巴切夫斯基從小就展現出了過人的數學天賦,放到現代,他就是人們口中的天才神童。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俄羅斯喀山大學之後,羅巴切夫斯基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拿到了物理數學碩士學位。
  • 初中數學:相交線與平行線的這些知識你必須要搞明白?
    大家好,歡迎進入Math實驗室— 專注於數學的我們是用心的!本文我們主要分享一下初中數學中相交線和平行線的相關知識,這部分屬於初中平面圖形的基礎知識,因而中考中考察的頻率也較低,難度一般,而本文主要是通過對相交線中的一些角的定義和平行線的性質與判定進行探究,後面我們會單獨講解平行線中的相關模型及其構造方法,來加深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希望能夠讓學生和老師有所感悟,接下來我們也將進行詳細講解,至於其他未涉及內容我們將會在後續更新出來,也請大家持續關注
  • 籍二木:平行相交
    平行相交,就是兩條平行直線會相交。 這首先和我們學過的知識完全相反,然後和我們活了幾十年的經驗也完全相反。 但在1826年,這命題被堂而皇之的提了出來,並證明,這個天才叫羅巴切夫司機,俄羅斯數學家,提出當年他就被趕出了任教的大學,因為他的觀點引起了全世界的憤怒,離經叛道、無法無天。
  • 被學校開除卻成為數學天才,只因夢到3900個公式,神真的存在嗎?
    被學校開除卻成為數學天才,只因夢到了3900個公式,神真的存在嗎?在科學為主導的今天,依舊有很多人提出疑問,在地球上真的有神靈存在嗎?在地球上所出現的不同文明當中所信奉的神靈也是各不相同的,在古老的文明當中,神明就是他們的全部。
  • 人教版初三數學複習目錄(全)
    第一章 有理數 1.1 正數和負數 閱讀與思考 用正負數表示加工允許誤差 1.3 有理數的加減法 實驗與探究 填幻方 閱讀與思考 中國人最先使用負數 1.4 有理數的乘除法 觀察與思考 翻牌遊戲中的數學道理 1.5 有理數的乘方 數學活動
  • 伏羲所創的《周易》,被質疑6500多年,被證實是超科學!
    被質疑了6500多年的《周易》,終於被證實是超科學!伏羲是創始人說起馮友蘭,很多夥伴們都會覺得陌生,因為這位先生已經離開我們有19個年歲了。馮先生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24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
  • 初三數學,什麼是相交弦定理?值得收藏
    相交弦定理,初中數學術語,是指圓內的兩條相交弦,被交點分成的兩條線段長的積相等或經過圓內一點引兩條弦,各弦被這點所分成的兩線段的積相等。相交弦定理為圓冪定理之一,其他兩條定理為: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舉例說明:如圖1,若圓O內任意弦AB、弦CD交於點P則PA·PB=PC·PD(相交弦定理)相交弦定理可以用兩個三角形相似來證明,如果忘記也可以根據證明兩個三角形相似得出結果證明過程:連結AC,BD由圓周角定理的推論,得∠A=∠D,∠C=∠B。(同弧所對圓周角相等.)
  • 被質疑了3000年的神話傳說,卻被西方學者證實:是真實存在的
    幾千年前的三星堆文明被證實是《山海經》中的神話這本被世代名人和學者認為的荒誕奇書《山海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所有神話的開山鼻祖,這些經過歷史不斷地輾轉,裡面的故事更是被世人永久流傳,從而讓更多的專家都在尋找書中所說的神話。後來,直到21世紀之後,我國的科技水平的不斷擴展,很多在山海經所提到的神話記載在不斷地被證實,這也讓更多的謎題讓人們所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