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首款GPS運動+社交手機軟體,它是如何從一個簡單的跑步工具蛻變為一個具有精準的運動記錄、豐富的賽事活動、同城活動、達人社區、種類齊全的運動裝備以及專業訓練課程的一站式智能運動健康生活平臺呢?
那麼咕咚到底是如何發展的,就讓我帶你們穿越時空一起來看看吧!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產品功能拆解競品分析用戶分析用戶調研功能分析與優化總結軟體版本:咕咚Android 9.19.0
1. 咕咚產品功能拆解咕咚產品架構
由咕咚的功能結構圖可以看出,目前咕咚的業務主要分布在運動、社區、商業化三個方向,同時展現了每個業務都提供哪些服務和重要功能。
2. 競品分析2.1 產品定位曬自己的跑步線路圖,炫耀自己跑了多少公裡,今天消耗多少卡路裡,在家裡跟著軟體上的視頻教程做20分鐘運動……如今,運動的熱浪已經覆蓋了多個年齡層,成為大眾生活的高頻詞語。在以前大家意想不到可以利用手機定位去獲取自己的運動軌跡。
自從2012年「咕咚運動+」app上線,大家才認識到原來運動還可以如此有趣,在2012年咕咚推出了咕咚手環等產品,向「軟體+硬體」道路轉型;2014年為了給跑步者提供一個賽事運動平臺,推出線上馬拉松賽事;2016年咕咚正式邁入「全民運動生態系統」時代,通過完備的線上馬拉松、自行車賽事、自有 IP 賽事活動及同城活動等全方位的服務,完善了賽事平臺,增加了用戶運動交友的渠道;2018年,咕咚轉向健身課程領域邁進,推出咕咚健身3.0Alive,正式切入健身領域,不僅推出豐富的健身課程,也推出國內首創智能直播課程CODOON LIVE,用創新智能化玩法打造在線健身房,實現在線真人私教。
因此,咕咚的產品定位不僅僅是一個運動工具,也為廣大愛好運動的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賽事活動、同城活動、達人社區、訓練課程、直播LIVE以及專業的智能運動裝備,是一個集多樣化運動方式、達人社區、智能運動裝備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智能運動的健康生活平臺。
2.2 明確競品在目前存量市場中,同時提供多樣化運動方式+達人社區+專業的運動裝備的APP中,其中悅跑圈、Keep與咕咚的業務重合度較高,並且Keep在運動APP中名列前茅。因此此篇選取以下APP作為咕咚的主要競品:悅跑圈、Keep。
2.3 業務分布從上圖的競品業務分布圖,可以看出:
在核心業務上:三者略有差異,這主要是由於產品定位的不同,Keep更側重於為用戶提供全面的健身課程,而咕咚和悅跑圈核心業務類似,但是還是有所區別,主要是面對的用戶群體有所區別,咕咚面向的是喜愛各類運動的用戶群體,是為全民提供一個多種運動方式的智能運動平臺,而悅跑圈面向的是喜愛跑步的用戶群體,是想打造一款跑步的專業APP。在健身課程業務上:Keep的優勢在於健身課程涵蓋面更廣,智能訓練課程更人性化;咕咚的優勢在於有直播LIVE,可以線上線下無障礙溝通指導以及針對用戶免費的智能訓練計劃;而悅跑圈的優勢在於有針對跑者的跑步訓練計劃。在商業化上,悅跑圈的變現能力最簡單,Keep在商業化上發展的更廣更成熟。首先在電商平臺上,咕咚在售賣智能裝備上較其他兩者更加齊全,而Keep與其他兩者相比,不僅為新人發放現金券並且設立了新人專區,而且自從推出了健康菜譜,就在平臺上開始售賣健康輕食;其次在私教課上,Keep提供的私教課種類比咕咚更加齊全;最後 Keep在線上獨有VIP機制,覆蓋範圍包括智能訓練計劃、商品優惠,依靠線上龐大的用戶量,發展線下獨有運動空間Keepland智能化小團課也取得了不錯的收益。在社區方面,三者基本類似,在社區功能上,咕咚在運動動態分類方面更細緻化,Keep與其他兩者相比其優勢在於記錄本功能,用多種方式打卡並寫下自己目標,用記錄本記錄目標實現的過程,成就了用戶的滿足感。在社區內容上,Keep比其他兩者更加優質,Keep早起是以公眾號上方式運營的,在Keep產品上線前各垂直內容渠道投放了優質的內容帖子,培養了很多的鐵桿粉絲,這次的埋雷計劃讓我們知道Keep平臺隱藏了很多KOL,後期在官方的輔導運營下,大量的PGC+UGC內容吸引了大批的用戶,活躍度也高於其他兩者。2.4 發展歷程以上就是咕咚、Keep、悅跑圈的發展歷程,從上面可以看出:
(1)咕咚的產品定位從最早的單一的跑步工具發展成集圈子社交、智能裝備、運動大數據服務為一體的一個健康生活平臺,在軟體的功能上運動形式變得相當豐富,同時增設了運動等級、榮譽獎章牆、運動數據記錄等,激勵用戶運動,也增加了用戶的留存率。
在商業模式上,主要是通過售賣智能運動裝備,但是小米運動、華為穿戴與之相比就更有先天優勢一些,因此商業化方向的業務應當進一步擴展,利潤才會更加豐厚。
(2)Keep從2014年上線至今,用戶量已經超過了1.8億,用戶數量增長的如此之快,一方面是隨著西方健身方式傳播,比起傳統的室外運動方式,用戶逐漸接受室內的健身方式,而這種健身方式不僅讓用戶保持身體的健康,也讓用戶免於遭受空氣汙染的侵害;另一方面得益於Keep產品定位的及時轉變,2015年Keep還僅僅是一個健身工具,用戶通過跟隨線上課程的鍛鍊來達到訓練目的。
此時商業模式的建立也不夠成熟,在2016年產品定位發生轉變「由健身工具向自由運動場轉變,橫向拓展核心業務,豐富工具功能,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之後Keep不但在課程內容、訓練類型、用戶體驗等進行了優化,而且商業模式上也逐漸拓展,增設了裝備精選,健康輕食等。
在2018年,產品定位再次發生轉變,「打造科技互聯的運動生態,一站式解決所有運動需求」,商業模式進一步擴大,推出VIP機制,增設了智能私教計劃,上線智能硬體KIT。同時發布了線下運動空間Keepland智能小團課,商業模式相對其他兩者也更加成熟,線上線下業務形成閉環模式,打通了線上線下無障礙交流指導,構建出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實現營收。
(3)悅跑圈的產品定位一直都只是想為跑步者提供一個運動工具,抓住跑步這個點縱向挖掘,將產品往深處發展,在功能上不斷地優化,不但可以記錄運動數據,還發布了豐富的賽事,活動及約定跑活動,用戶數量也在不斷地穩步增長。但是相對Keep和咕咚,面向的用戶群體比較狹窄,商業模式上的建立也不夠成熟,變現能力相對來說較差。
2.5 數據分析數據來源-易觀千帆
(1)從月活躍人數來看,目前三個APP的數量量級:keep在千萬量級以上,咕咚和悅跑圈在百萬量級以上。
Keep較其他兩者的優勢在於:
Keep較其他兩者核心業務更加精緻,擁有豐富的訓練課程、訓練計劃定製上更加智能化及PGC產出質量高。用戶的運動習慣,現代人們由於工作的忙碌及空氣的汙染、城市的擁擠等客觀因素,熱愛運動的年輕人和中年人,更多人會選擇健身的方式去鍛鍊,尤其是女性,大多數女性有減肥、塑形、減緩壓力的需求,而Keep的課程定位和飲食管理功能也恰恰滿足了女性的這些需求。相比Keep,咕咚和悅跑圈以跑步/走騎為核心業務,此類運動參與人口基數大、技術門檻低,用戶廣泛使用並容易堅持。但是行業壁壘低,容易被複製,例如悅動圈、步多多、趣步行等以走路發紅包進行引流,用戶群體容易被瓜分,尤其是悅跑圈運動方式單一,用戶群體更容易被瓜分,需要採取一些激勵措施留住用戶。
對於咕咚,在18年產品定位有所轉變,開始進軍健身領域,但此時Keep的核心業務做得如日中天,用戶數就已經突破1.5億,因此咕咚的用戶數量並沒有增長許多。
從人均單日啟動次數、人均單日使用時長來看,悅跑圈高於其他兩個,其他兩個相差不大,這主要和悅跑圈的產品定位有關係,悅跑圈一直致力於給跑步人士打造一款專業APP。
首先對於跑步人士,運動方式較單一,同時跑步隨時隨地可以進行,門檻低,同時時間也長;其次悅跑圈擁有很多的跑步活動,例如為跑步者打造的訓練計劃、瓜分獎金約定跑等,而對跑步的忠誠用戶,這種方式會激勵跑步者不斷地去使用APP。
相對悅跑圈,Keep的核心業務決定了其數據會低於悅跑圈,Keep的核心業務是做健身,首先健身的使用時長本身就偏低,其次健身的門檻較高,對於喜歡健身的人士早上和晚上是使用的高峰期,而跑步可以隨時隨地的進行。
相對悅跑圈,咕咚的數據會低於悅跑圈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一是雖然悅跑圈的功能咕咚基本都具有,但是自從咕咚切入健身領域,軟體有許多健身方面的功能,同時為了進一步擴大商業模式,引入了京東、淘寶、天貓等多家平臺入駐,平臺的功能較為繁瑣、界面也較為臃腫,對於之前的專業跑步人士也會由於體驗感太差而轉戰悅跑圈,專業跑步人士可能會減少,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就會降低;二是由於咕咚具有健身方面的功能,可能部分用戶是奔著健身的目的打開軟體,而健身相對跑步來說使用時長短、門檻較高。(3)從行業獨佔率來看,Keep遠遠高於其他兩個,首先是健身領域這個行業壁壘較高,不容易被複製,競爭對手也相對較少;其次是Keep的核心業務做得相對精緻,有獨到的發展眼光。
而對於咕咚來說,首先以跑步/走騎為核心業務,行業壁壘低,容易被複製,其次主打智能設備的咕咚,但是先天優勢卻不如小米運動和華為穿戴,最後發展的健身業務,Keep更勝一籌。對於悅跑圈,專注於在跑步領域深入挖掘,與咕咚相同,行業壁壘低,容易被複製,市面上有太多的類似的軟體,一旦用戶體驗感不好,隨時可能會更換。
(4)從人均月度使用天數和次月留存率來看,悅跑圈高於咕咚高於Keep,原因主要是業務性質不同,走路、跑步門檻低,用戶容易堅持,並且走路或跑步是每個人每天必備的運動,而健身技術門檻高,器械或場地要求高,用戶較難堅持.由以上業務分布圖可以看出悅跑圈是專業做跑步軟體,咕咚的業務主要有跑步、健走、騎行的同時還有健身功能,而Keep的核心業務就是健身。
2.6 優劣勢總結咕咚的優劣勢
如上圖總結的咕咚目前存在的優劣勢。
在優勢方面:
咕咚的業務比其他兩者都要廣,因此未來發展的空間非常大,用戶數量還有待上升。咕咚有健身直播課程,打破了線下指導的障礙,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AI技術越來越成熟,用戶獲得更加專業的一對一指導也是咕咚進一步發展的一個方。咕咚擁有很多的智能裝備,但是相比華為穿戴、小米運動先天優勢不足,因此要想繼續在這方面進一步發展,一是加速智能裝備的科技創新,提高智能裝備專業性,體驗感良好;二是智能裝備的種類要足夠齊全,滿足用戶的需求。在劣勢方面:
健身訓練課程的種類還是不夠齊全,參考Keep的課程種類相當齊全,豐富健身訓練課程,以後咕咚或許可以成為健身行業的Number One。咕咚的商業模式主要以B端廣告營收、C端付費課程服務、咕咚智能硬體、電商平臺作為贏利點,智能硬體受到了華為、小米、松拓、佳明等大廠的阻力,電商平臺方面雖然引入了京東、淘寶、天貓等多個平臺,但也受到虎撲識貨、毒等平臺的阻力,解決方式分為兩種:一是智能硬體、電商平臺售賣的裝備更加專業化,也可以採取適當的引流措施,例如給新人發放優惠券、每日紅包、獎幣等;二是拓展商業模式,例如:對於軟體付費課程、商品優惠採取VIP機制,線下智能運動體驗店CODOON IN開啟團課或一對一課程等等。現代APP的發展越來越簡潔,運動圈的功能較雜亂,應當進行適當改正。運動圈的內容分享是PGC+UGC模式,但是內容不夠優質,平臺可以利用達人效應、IP賽事活動、熱門話題等手段,讓內容更加優質一些。3. 用戶分析3.1 用戶角色地圖3.2 用戶畫像(1)李白,女,27歲,重慶人,某企業HR,年收入7-10萬
李白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熱愛自由,喜歡交志趣相投的朋友,也喜歡穿過大街小巷跑步,一邊體會路邊的風景,一邊釋放自己的負能量,偶然間經運動好友推薦,發現了咕咚這款APP,欣喜若狂,滿足了她所有欲望。運動定位,參加馬拉松,同城運動圈,分享動態,更讓她意外的是咕咚還有運動檔案、運動等級、賽事獎牌、榮譽獎章,喜歡分享動態,這不僅記錄了自己生活的一點一滴,也讓她認識了許多和自己一樣喜歡運動的朋友。
(2)阿寬,女,20歲,長沙人,大二學生
阿寬是一個體重偏胖、內斂的女孩,在上大學後,看著班上的女孩都很苗條,穿什麼衣服都好看,而自己夏天只敢穿長裙,冬天穿大衣。在一次體測中,自己在跑步中是全班倒數第一,主要原因自己太胖,跑起來比較吃力,於是自己下定決心開始減肥,由於自己資金並不是很寬裕,不想去健身房,於是下載了各種運動APP,最後只留下了咕咚。她使用咕咚進行跑步定位,看咕咚健身課程健身,也參加迷你馬拉松還有騎行比賽,讓自己認識到了許多運動好友,身材逐漸苗條,性格也越來越開朗,她很感謝咕咚,讓她看到了一個全新的自己。
(3)阿樂,女,28歲,西安人,健身教練,年收入8-12萬
阿樂是一個運動達人,由於自己非常喜歡運動,於是上了一個體育大學,出來後考取了健身教練證謀求一份工作,空餘時間也非常喜歡參加馬拉松,於是自己下載了令自己最滿意的咕咚,在這上面她不僅能曬自己和學員的健身動態,也隨時可以獲取馬拉松賽事。
由於她完美的身材,在咕咚上收穫了大批量的粉絲,甚至有學員聯繫她去她那裡上私教課,她實在沒有想到可以為自己帶來業務量,促使她越來越喜歡在運動圈裡曬自己的生活狀態。
(4)阿文,女,32歲,成都人,有一家自己開的火鍋店,年收入20萬左右
阿文懷孕後體重一直在猛漲,生完孩子後自己已經140斤,她急切的希望可以瘦下來,於是自己就辦了一張健身卡,報了一個私教課,她希望可以通過一個APP記錄自己的運動和身材的變化。於是在朋友的推薦下,自己下載了咕咚,她在這上面發現了很多的智能裝備,無時無刻都可以記錄自己的運動情況,還可以為自己建立運動檔案,她通過分享自己的運動動態,記錄了自己身材的變化,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自己終於瘦下來了,有時候也會分享自己的飲食和瘦身秘訣,很多粉絲都讚揚她有毅力,她也為自己感到非常的自豪。
(5)阿豪,男,32歲,在北京工作,原畫師,年收入15萬左右
阿豪在動畫公司工作,平時經常會加班,自己非常喜歡健身,這種運動後出汗的感覺減少了工作中的憂慮,但是由於自己平時工作太忙,到現在也沒有女朋友,偶然間他發現了咕咚這個APP,在這上面有他喜歡的拳擊課程,也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健身動態獲取小迷妹們的關注,他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通過咕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然後等自己退休後可以陪自己浪跡天涯。
(6)阿明,男,21歲,大二學生
阿明所在的大學是一所工科大學,學校男女比例失衡,男生遠多於女生,阿明喜歡看書,也是一個典型的學霸,白天基本上都泡在圖書館學習,但他不善於交際,在和朋友說話時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有什麼事也喜歡藏在自己心裡,有時候壓力太大就去操場上跑跑步。他很享受多巴胺帶給自己的快感,於是自己下載了咕咚,在運動完後咕咚引導他分享動態,結果很多周邊的人給他點讚,還有人關注他,慢慢的阿明喜歡上了這種自我分享的方式,也變得自信起來,咕咚向阿明推薦了同樣喜歡夜跑的女生,於是偶爾會約在一起在操場跑步。
(7)阿飛,男,40歲,在雲南工作,攝影師,年收入20萬左右
阿飛生性就嚮往自由,經常自己跑步去旅行,拍下各種好看的照片,他喜歡在鄉間田野聞著花香,聽著風從自己耳朵吹過的聲音。在旅程中讓自己放下更多的包袱,找到自己這一生最想要的,他想看到更多美麗的風景,可以擁有更多跑步的朋友,自己下載了咕咚,在這上面他可以去參加同城活動和馬拉松。因此他認識了很多和自己一樣喜歡跑步的人,他也喜歡去運動圈裡記錄自己的一點一滴,記錄下自己一生的軌跡。
(8)阿星,男,28歲,在深圳工作,某公司銷售經理,年收入15-25萬左右
阿星以前是一名業務員,經常要去推銷業務,但是有時候回家就特別晚,漸漸地身體也不如從前,他想要去運動,但是工作性質決定了他沒有時間去運動。在這個擁擠的城市中,阿星買了一輛山地車,一邊鍛鍊一邊去推銷業務,經過自己的努力,阿星的業績飛速上漲,很快就晉升為銷售經理,但是自己還是喜歡去哪裡都騎著自行車,走慣了城市的大街小巷,他想去更多美麗的地方去看看。經過在百度上搜索,他發現了咕咚上有許多騎行賽事,於是自己下載咕咚,去了許多美麗的地方,也交到了很多喜歡騎行的朋友,在騎行收穫了健康,揮灑了煩惱。
4. 用戶調研4.1 調研目的本次調研主要從用戶的信息、賽事活動、健身訓練課程、電商平臺及社區方面對用戶進行調研,嘗試發掘用戶的潛在需求,合理化的提出功能優化建議,因此筆者在2020年1月下旬對6位咕咚的深度用戶進行了用戶深度訪談。
調研以語音深度訪談的形式進行,大概20~30分鐘,根據用戶畫像,找到了以下6位典型用戶。
4.2 調研問題與訪談結果4.3 用戶調研總結通過對六位用戶的深度訪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和需求:
【賽事、活動】
本次調研的用戶有四位用戶都是被咕咚豐富的賽事和活動吸引過來的,這是咕咚的優勢,也是可以更加深入挖掘的一塊。從調研的反饋來看,在賽事和活動上,主要是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運動數據不夠準確、活動帖子的發布,電腦端,手機端有時候不能審核,通過分析,我認為後臺可以檢查下流程是否出現問題,如果沒有出現問題,分析可能與個人手機或者智能裝備的性能有關。
第二個問題是有用戶覺得線上活動可以增加獎勵,線下活動可以提供比拼賽,提高城市跑團的上升值,究其原因,在咕咚存在著一部分年輕用戶群體,這部分年輕用戶群體會嚮往那種有趣的活動,不僅能夠得到豐厚的獎勵,而且喜歡挑戰的遊戲感覺。
因此我認為平臺可以嘗試著發布一些有趣的活動,將普通參加活動的方式變為以遊戲通關的方式,闖到最後獲得的獎勵越豐富,提高賽事和活動方面的活躍度,增加用戶留存率。
【健身】
在健身方面,在咕咚上面健身的人士並不多,通過調研反饋,一方面是用戶只愛好跑步,另一方面是Keep上的健身課程種類更加齊全,更能滿足用戶的需求,因此可以從豐富健身課程的種類下手去吸引一些用戶。
在健身課程方面,有些用戶認為部分準備動作可以跳過,沒必要;還有些用戶認為有些健身課程非要綁定智能硬體才能訓練,體驗感不佳,希望可以改為建議綁定。
在智能化定製課程方面,很少人會選擇定製,首先是Keep上的智能訓練更易於用戶接受,其次有部分用戶認為智能訓練課程設計的有些步驟不適合自己。
針對以上情況,健身課程和智能訓練計劃本身是專業人士所設計,但是在針對普通大眾的時候,考慮情況還是不夠全面,平臺可以在不影響用戶訓練的基礎上可以做出適當讓步。同時在平臺存在著一部分健身愛好者,具有自己的想法,有著自己認為合適的訓練計劃。
因此我認為平臺可以嘗試著讓用戶自己去創建自己的訓練計劃或者為了進一步方便用戶訓練,創建課程合集,而且平臺可以籤約一些專業的健身教練,推出多種訓練計劃,例如Keep高能燃脂計劃、腹肌養成挑戰、21天超級減脂挑戰等等。
【商業化】
在商業化上,首先去咕咚上購買的用戶不多,一般都會去常去的電商平臺購買,買東西並不會想到咕咚這一個運動軟體。其次部分用戶體驗到咕咚上有優惠券、積分抵扣等優惠功能,希望可以加強。最後考慮到咕咚有自己的專業的智能裝備,對於智能裝備,用戶的評分中評,長期跑步的人覺得咕咚的智能裝備體驗感比較差。
針對以上問題,究其原因,咕咚在人們的初始印象中只是一個運動軟體,同時好貨中的引流措施一般。因此針對以上問題,我認為應當加強好貨的引流,例如:在運動後為用戶發放獎幣,獎幣的用途是可以在購買商品時進行抵扣,這種方式可以將運動和好貨通過獎幣連接在一起。
【運動圈】
在運動圈上,通過對6位用戶的調查,大家雖然都逛過社區,但是並沒有養成逛社區的習慣,而且逛過社區的用戶認為社區的動態內容推薦覺得不是很滿意,運動圈專欄有些多,覺得頁面有些亂。
究其原因,雖然運動圈的內容較多,可以滿足大部分用戶的需求,但是目前用戶只是將咕咚當做一個運動工具去對待,只有少部分會去分享動態;另一個原因是社區內太過雜亂,看的人們眼花繚亂,沒有重點突出,因此我認為運動圈頁面儘量簡潔化,可以增設篩選,讓用戶自己選擇想看的內容。
5. 功能優化5.1 優化思路5.2 獎幣引流(1)需求背景
獎幣引流主要是在一定條件下通過給用戶發放獎幣的方式,吸引用戶進入好貨購買商品從而可以抵扣現金,使用戶享受到商品的優惠。之所以會採取獎幣引流方式吸引用戶,主要是在調研的過程中發現去咕咚上購買的用戶不多,一般用戶都會去常去的電商平臺購買,買東西並不會想到咕咚這一個運動軟體。
對比同類型的APP,Keep推出了會員制,會員在定製課程,購買商品方面都有所優惠,同時也開設首單立減,新人專區,優惠券售賣,秒殺專區等,而咕咚雖然商品的入口很多,但是聯繫運動和商品的聯繫卻不夠緊密。因此我準備通過加強運動和購買商品之間的紐帶,讓用戶運動後獲得健康的同時還可以領取獎幣獲得商品的優惠。
(2)目標
將運動和商品通過獎幣聯繫在一起,通過獎幣打開購買商品的另一個通道,促使用戶在平臺購買商品。
(3)優化建議
因此我建議通過咕咚運動、賽事、活動、健身和其它的一些任務發放獎幣將其與咕咚商品聯繫起來。咕咚運動根據所運動的裡程數發放獎幣,健身根據健身的時長來發放獎幣,賽事和活動根據次數來發放獎幣,其它的任務主要是:每日打卡,瀏覽好貨頁,分享給好友,購物後返利等措施獲取獎幣。
(4)具體優化方案
在我的頁面增設獎幣,如下圖所示:
圖1.1
點擊圖1.1的總獎幣展示方框
圖1.2
點擊圖1.1的金幣成就
圖1.3
點擊圖1.1的今日任務
圖1.4
領獎幣規則:該說明書分為兩個部分:獎幣規則+抵扣規則。
獎幣規則:
參與對象:在咕咚好貨中購買的用戶。
獎幣發放規則:用戶完成以下行為,系統會直接發放對應的獎幣,用戶需通過領取方可實際獲得(即領取後會直接記入獎幣總額中)。
抵扣規則:
抵扣條件:購買的商品必須為咕咚好貨商品。
獎幣抵扣規則:100獎幣可抵扣1元,對於咕咚的熱銷產品,獎幣可抵扣該熱銷商品原價格的5%;對於咕咚平臺的其他產品(除秒殺專區外),獎幣可抵扣原價格的3%。
註:獎幣和優惠券可同時使用。
5.3 運動圈需求背景:
咕咚的運動圈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用戶分享動態,從而加強社區的活躍度,但是在咕咚社區方面的用戶調研中,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個問題是社區的動態推薦覺得不是很滿意,另一個問題是認為運動圈專欄有些多,覺得頁面有些亂。
對比了其他同類型的產品,社區專欄的分布就非常有邏輯層次感,專欄結構清晰,例如Keep,雖然只有四個專欄,但是Keep以記錄本的方式開設了這一核心專欄,很好的幫助用戶記錄健身過程,也進一步提高了用戶的留存率。
因此可以看出,專欄不在多,而在於能夠吸引用戶,為APP更好的引流。總結以上問題,咕咚的社區專欄過於臃腫,無意間會給用戶在心理上造成壓力,用戶無從下手,同時在推薦上用戶得不到想要的,打開的次數便會下降,社區活躍度也會降低。
目標:簡化咕咚運動圈專欄,突出社區的核心專欄,讓用戶去選擇自己想要看的內容,進一步提高社區活躍度。
優化建議:
我建議從運動圈的結構布局、篩選條件上進行優化:
簡化咕咚運動圈頂部Tab,設立熱門、關注、同城活動、運動乾貨四個Tab,將小視頻、宅家運動、賽事、運動團、康復、飲食專欄取消掉,新增運動乾貨專欄,為用戶提供不同的乾貨內容,同時在熱門和運動幹Tab下新增篩選條件,讓用戶自己選擇想要獲取的內容。
具體優化方案:
頂部Tab:減少頂部Tab,只設立熱門、關注、同城活動、運動乾貨四個Tab。圖2.1
熱門:增設篩選條件,主要分為運動打卡,健身,賽事,活動,其他,讓用戶自己選擇想要看的內容,這是最好的留存方式。圖2.2
運動乾貨:增設篩選條件,主要分為跑者訓練、跑者故事、減脂塑形、裝備評測、飲食營養、損傷防護、遊泳教學、賽事資訊、戶外旅遊、親子對話、運動科技。圖2.3
5.4 我的訓練課程需求背景:
我的訓練課程主要包括創建訓練課程、智能訓練、收藏訓練課程,提出這個優化方向的原因主要是在調查的過程中發現選擇智能訓練的人並不多,詢問原因後發現用戶對於智能訓練的課程並不是很滿意,覺得有些訓練課程完全可以忽略,用戶更願意去自己選擇課程進行訓練。
通過對競品的分析,例如Keep,可以將自己最近訓練的課程添加為課程合集,用戶可以更加系統化的歸納最近訓練的課程,也更方便用戶訓練。
總結以上問題,我認為主要是這兩個問題:
如果用戶認為訓練的課程太多應當如何為用戶更好的歸類課程呢?對於用戶不滿意智能訓練,應當如何提供更好的訓練計劃呢?目標:
提高用戶訓練效率,更好的為用戶歸類課程,減少不必要時間的浪費。提高用戶對於訓練課程的滿意度。優化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在產品優化上我提出了以下三種途徑:
一是用戶可以自己添加訓練課程做成課程合集,減少在選擇課程中不必要時間的浪費,也可以更好的為用戶歸類課程;二是用戶如果不滿意智能訓練,可以創建自己認為合適的訓練課程,從而達到訓練目的;三是通過運動圈或者好友詳情收藏自己認為適合的訓練課程。產品優化細節:
在運動健身模塊中增設我的訓練課程,我的訓練課程主要包括創建訓練課程、智能訓練、收藏訓練課程,智能訓練主要是如若參加了系統的智能訓練,將其同步過來,以方便更好的進入訓練入口;創建訓練課程是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添加訓練課程;收藏訓練計劃主要是通過運動圈或好友收藏對自己適合的訓練計劃。在好友詳情中增設我的訓練課程,用戶可以通過查看好友詳情來收藏自己滿意的訓練計劃。在健身課程詳情頁面增設添加按鈕,可以將課程順利的添加到訓練計劃中。在用戶發布動態中可以增設添加我的訓練計劃,以便更好的傳播用戶認為優秀的訓練課程。平臺可以與一些優秀的健身教練合作,制定出更多更好的訓練課程。具體優化方案:
在運動健身模塊中增設我的訓練課程:
圖3.1
創建訓練計劃和課程合集的邏輯流程圖:
以下兩張圖片分別是訓練計劃(燃脂訓練)和課程合集(跑步訓練)的主頁面:
圖3.2
圖3.3
在個人詳情中增設我的訓練課程:
圖3.4
在課程詳情頁面增設添加健,可以將課程順利的添加到訓練課程中:
圖3.5
6. 總結咕咚自2012年上線,一直致力於拓展業務、擴大用戶群體及提高用戶的留存率上,它擁有著豐富的賽事和活動,靠著同城活動將在同一個城市志趣相投的人組合在一起,它為了滿足更多人的需求,上線了健身訓練課程、智能訓練、直播LIVE,它為了人們可以更好的運動,上線了跑鞋、手環、心率耳機、體脂秤、跑步機、運動手錶、跳繩等智能裝備。也正是因為有了它,那些喜歡運動的人們生活變得更加有趣。
但是隨著咕咚一路走來,咕咚的行業獨佔率卻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那麼究竟原因是什麼呢?
雖然外部環境中競品逐漸增多,但是從內部找原因,我認為業務的拓展有利有弊,隨著業務的逐漸龐大,咕咚的產品定位越來越模糊,軟體的功能也開始變得臃腫。
因此我認為要想繼續發展,首先咕咚應當明確自己的產品定位,逐步深入挖掘,成為不可替代的中國Peloton;其次軟體功能過於臃腫,優化使其更加簡潔化,使用起來更加方便。
在此作為咕咚的忠實用戶,期待咕咚再創輝煌!
本文由 @Joy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