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讚美周嘯天背後:令人失望的「無所畏懼」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導語:魯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王蒙讚美周嘯天被世人猜測為昏聵之舉之後,其又在《文匯報》公開發表點評,盡情表達自己對周之喜愛。那麼這就已經不能完全用昏聵來理解,簡直是一種「勇敢」了。只是這種勇敢對於文學泰鬥、前文化部部長來說,對於當下的文學敗壞和腐朽來說,對於角落中的詩人來說,都多少用錯了地方。何況這荒誕場面也僅是中國羸弱文學之貌中的一塊小小斑點。

周嘯天

王蒙

一個事實是,眼下的中國官方文學獎,沒有一個能配得上當下的文學敗壞和腐朽之象的。不管是近年來處於一直處於焦點話題中的魯迅文學獎,或者備受詬病茅盾文學獎,還是基本已經沒人再多提的老舍文學獎,再還是包括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在內的其他大小文學獎,都沒法正確有效地反映我們時下的真正文學成果。

所謂敗壞之處和拙劣程度,那也是一種成果,正如歷史上的讓民不能聊生的苛政,那也是一種政治成績一樣,當代漢語文學的那股子又酸又臭且還在庸俗腐爛的過程中沾沾自喜的勁兒,又怎麼是一兩個文學獎能夠全面概括的呢。即便魯迅文學獎近年因為跑獎、跪舔、體制內互毆等笑話頻出,那也是文學腐爛敗壞之氣中的一個局部。而這些局部當然不能有效地反映出整體。

假如魯迅文學獎的獎項給了柳忠秧或者阿來,而沒有給周嘯天或者車延高,這對這個獎來說、對事實的本質來說有區別嗎?

至於說王蒙在這次周嘯天獲獎中的讚美聲,那也成了老部長的再一次昏聵之舉,並不稀奇,也沒有逃出人們非期待性的意料。大家是否還記得王蒙當年如何吹捧郭敬明並介紹其加入中國作協的,如果說「小郭的文字,不管是用比較哀傷還是比較平靜的語調,他還是有一種特殊的對人生、對生活、對生活細節的眷念」,還是一種僅僅肉麻的吹捧方式的話,那麼到了「郭敬明是中國夢的代表」,就已經將文學徹底淪為了一種成功學道具。王蒙對周嘯天的「亦屬絕唱,已屬絕倫」讚譽本身也是一種絕唱和絕倫。

王蒙的昏聵還可以善意地去理解,比如他這是在提倡多元,而不是真正的一種審美上的稱讚。有莫言餘華那也應該有郭敬明韓寒;有先鋒詩人的出世,也應該有周嘯天的打油詩和車延高的強攻政治式詩歌;有卓越的青年文學翻譯家選擇自殺離開塵世,就應該有為了大小獎項卑躬屈膝的奴才。多元中的每一個向度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只是我們見過聽過太多的既得利益者對權勢的吹捧了,而那些角落中的小人物式詩人、作家,卻很少能得到前輩權威關於多元考慮後的支持。

至少在大眾輿論上,魯迅文學獎看來已是收穫了敗壞的名聲無疑了,但其實這以小見大更是文學本身敗壞的一種顯性症狀。我們的當代漢語文學之拙劣腐爛不會因為一兩個諾貝爾文學獎盃或者其他國際大獎而得到改善,也不會因為一兩個小丑式的人物出來蹦跳,就讓世人就此擦亮了眼睛、提升了審美,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我們的大眾審美、商業環境、組織制度、社會系統和創作者們的合力,令眼下的文學整體正在呈現百年來的最孱弱之貌。

關於魯迅文學獎的爭議以及王蒙對周嘯天的讚美並沒有結束,王蒙在《文匯報》上公開發表了一篇盡情表達自己對周嘯天喜愛和讚美的點評文章。王蒙對之讚美的句子包括:「從前四句的不以為意,一下子跳到這樣的悲壯中來,多大的氣魄與筆力!」、「詩中有血,句中有淚!讓我們緩緩脫下帽子,重複這兩句激越絕倫的詩句,向鄧稼先致敬!」。

王蒙肯定也深知在如此備受爭議的氣氛下,自己的行為會為自己帶來怎樣的評價,但他仍然選擇了發表這篇文章,我以為,僅僅用昏聵來形容是不夠的,這裡面甚至可以用「老來俏」來解釋,意思是,年齡上越發老邁的王蒙,也越發冒出了點叛逆的心思。你們越是指摘我,我就越是要變本加厲地繼續支撐自己的觀點。

無所畏懼大概是很多老人的一種心態,但是王蒙顯然用錯了地方,這當然可以被稱作「勇敢」一種,只是王蒙所面對的群體和所支持的個體,跟那些真正勇敢之事比起來都太羸弱,這既是安全保守的方式,也多少成了庸俗人際關係學中的一個典範案例。

前文化部部長、文壇泰鬥為打油詩、新聞詩撐腰的荒誕場面,並非這個時代單獨出現的一處景觀,而是宏大氣候下的一種衍生物,時代的溫度和風貌既如此,我們這些生在時代中人也只能大多隨波逐流成為其風貌中的一個個小小斑點。文學獎、文學品位的敗壞,只是小的、可見的,更多大的、不可見的敗壞在日常的文學規則、文學作品、文學次序、文學圈子運動中。

朱白,書評人。評述作品包括外國文學等諸多領域,並持續關注漢語文學之困,書評作品散見《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新世紀周刊》、《人物雜誌》,《時代周報》、《南都周刊》、《文匯報》等。

相關焦點

  • 王蒙: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
    王蒙表示,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正因為如此,所以儘管自己已經86歲了仍筆耕不輟,依然是「一線勞力」。去年疫情期間,王蒙一直想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情,雖然歲數大了,但他還是不願意讓時間虛度,為此專門寫了一篇《2020年的春天》,記錄自己在疫情中的感受。
  • 外人眼中王蒙與莫言的交往: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在那次換屆會的閉幕式前,我在北京飯店再次見到他,他與王蒙先生談笑風生,我拍下了那個瞬間。照片上王蒙先生正指著他笑,近日王蒙先生在鳳凰衛視鏘鏘三人行節目中談到莫言時,還把這張照片展示了一下。竇文濤就說,看樣子你當時就在預言他會得諾貝爾文學獎!
  • 王蒙:我們的文藝生活不能停留在段子上
    >王蒙在訪談現場。昨天,著名作家、原文化部部長、「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王蒙在廣州大劇院就「我們的文藝生活」這一主題暢所欲言。  現場還舉辦了舞臺劇《活動變人形》的啟動儀式。對於自己的小說能「立」上舞臺,王蒙表示很幸福。王蒙說,「我們的文藝生活不能停留在抖音、手機段子上,否則就太對不起我們自己了,太對不起我們的文明了。」
  • 王蒙在吳中開講,送給青年八字箴言!
    他是與共和國共同成長的傳奇作家,是見證時代的「高齡少年」,他就是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的獲得者王蒙
  • 「人民藝術家」王蒙——熱情澎湃地書寫時代書寫生活
    「人民藝術家」王蒙(見圖,新華社記者李文攝)——一位與新中國共同成長起來的作家,見證了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之路。他以輝煌的創作實績和多方面的工作,參與並推動了中國文學事業的繁榮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 從少年到耄耋,從中學生黨員到新中國的文化部長,那顆「少年布爾什維克」的初心始終在王蒙的胸中躍動。
  • 王蒙:文學是「硬通貨」任何時候都不過時
    王蒙說,在手機時代,文學依然是「硬通貨」。在今天,我們要更要追求能代表我們時代巔峰的高級作品,決不能永遠停留在抖音、段子水平上。「如果只是停留在這個水平上,上無法對祖宗,下無法見兒孫。」王蒙說。 在開場白中,王蒙表達了對人們看手機時間越來越多、看文學作品越來越多的擔憂。
  • 王蒙:初中文憑卻做到了文化部部長,多虧1953年的那個決定
    14歲入黨王蒙的父母,都是土生土長的河北滄州人。但到王蒙這一輩出生之時,他們已經走出龍堂村,到北平求學,此後一直留在北平生活居住。1945年考入北平私立平民中學後,王蒙積極從高年級師兄那裡接受進步思想,11歲的王蒙遇到共產黨人李新、何平,1948年,年僅14歲的他成為一名對共產主義有堅定信仰的「少年布爾什維克」。
  • 王蒙:世上沒有任何曆法可以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
    王蒙是一位曾經差點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家,同時在作家富豪榜上也是名列前茅。 他在參加竇文濤的《鏘鏘三人行》時曾說"我習慣於把中國的古曆法稱之為中華歷,它不能被簡單的叫作陰曆,農曆其實是陰陽合曆,在世界上找不到那麼好的曆法,世界沒有任何一種曆法同時知道太陽和月亮"。 "太棒了!
  • 王蒙對文字的見解精闢獨到,句句入心,不愧為是人民的藝術家
    2019年9月17日,王蒙被授予人民藝術家國家榮譽稱號,王蒙是文化大家,他對「文字」二字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句句入心,給人啟迪。    王蒙先生說:中國漢字不僅僅把聲音變成了符號,更表達著一種敬畏、崇拜之情。
  • 王蒙對兩任妻子都一見鍾情,前妻陪伴一甲子,現任交往半月就結婚
    早年間,王蒙18歲,崔瑞芳19歲,兩人初見便傾心,他對崔瑞芳幾十年如一日深愛,在一起超過一個甲子,共同走過55年婚姻,崔瑞芳於2012年去世,這對王蒙打擊很大,一度萬念俱灰。沒想到不多久80歲高齡的王蒙便又再遇見真愛,對小20多歲的《光明日報》資深記者單三婭一見鍾情,王蒙稱單三婭「是我的安慰,是我的生機的復活」。
  • 王蒙:我不會做孫子的語文題 很擔心語言的處境
    王蒙:我不會做孫子的語文題 很擔心語言的處境   我不會做孫子的語文題  作家王蒙帶「保留節目」來武大講學    (見習記者鐘磬如)昨天下午,著名作家王蒙來到武漢大學講學,為武大師生帶來了自己的「保留節目」,一場名為「語言的功能與陷阱」的講座。
  • 王蒙對兩任妻子都一見鍾情,前妻陪伴一甲子,80歲遇現任交往半月就...
    早年間,王蒙18歲,崔瑞芳19歲,兩人初見便傾心,他對崔瑞芳幾十年如一日深愛,在一起超過一個甲子,共同走過55年婚姻,崔瑞芳於2012年去世,這對王蒙打擊很大,一度萬念俱灰。沒想到不多久80歲高齡的王蒙便又再遇見真愛,對小20多歲的《光明日報》資深記者單三婭一見鍾情,王蒙稱單三婭「是我的安慰,是我的生機的復活」。
  • 王蒙:世界上沒有任何曆法同時知道太陽和月亮
    王蒙作為在中國作家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一員,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中國的古曆法,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曆法能夠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那麼中國農曆到底有多厲害呢? 中國農曆之所以備受王蒙稱讚,不僅僅是它包含了日月的規律;更為重要的是,它對於周邊國家的影響,以及對後世中華精神內涵更為深遠的影響。 三、傳鄰國,中國農曆影響廣泛 中國的曆法在走向世界的過程當中,不斷增強著自己的影響力。
  • 王蒙:世上沒有任何曆法能夠同時知道太陽和月亮!
    王蒙作為在中國作家富豪榜上名列前茅的一員,他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稱讚中國的古曆法,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的曆法能夠同時涵蓋太陽和月亮,那麼中國農曆到底有多厲害呢? 中國的曆法,卻以合理地安排、研究出了正確的曆法。這是何等驚人的智慧結晶,中國農曆是中國古人對於世界的最大饋贈之一。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
  • 81歲王蒙去年娶新妻今年發新小說 高齡少年被誇「像18」
    王蒙與第二任妻子也是一見鍾情,王蒙稱單三婭「是我的安慰,是我的生機的復活」。與王蒙相差50歲的「小文友」張悅然在現場忍不住說自己「羨慕嫉妒」,「可以讀得出來,王蒙老師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應該是處在一個特別幸福的狀態。」現場,作家謝有順跟王蒙開玩笑,稱他是「碩果僅存的、沒有緋聞的作家」。王蒙不僅笑納這個評價:「以前有女作家說過,一個寫小說的,要是連緋聞都沒有,哪配寫小說?
  • 陪伴55年髮妻離世,80歲高齡再娶小20歲嬌妻,王蒙:愛情萬歲
    王蒙怯生生地央求:「去吧,今天外面空氣特別好」。崔瑞芳被王蒙一再地祈求打動了,他起身拉上那位女士要和她一起去散步,但那位女士識相的說:「不去了,你們去吧」。街上行人不多,周圍寂靜一片,崔瑞芳第一次和一個大男人出來散步,還是半夜,她有些手足無措,始終和王蒙保持著距離,沒過多久,就藉口天氣冷,回去了。
  • 王蒙:內心安詳,從不荒涼,才能有條不紊,真實的肆意
    一起來欣賞王蒙的這篇文章《內心安詳,從不荒涼》,看一看,學習一下,在浮躁的當下,他講述所喜歡的生活狀態——安詳,他自身對於安詳一次的理解,以及如何做到能夠內心安詳的生活的。01 安詳方能靜觀,觀察方能判斷,明斷方能行動為什麼我們會渴求內心安詳的生活?壓力人人都有,看你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
  • 辜鴻銘倒背典籍如流,王蒙重寫小說
    王蒙重寫小說不在話下青年王蒙最後說說我的老師王蒙。在王蒙自傳《半生多難》中,王先生寫過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到首都師範大學教書的情景,其中還有一段寫了與我「談得來」,一起去香山春遊等文字。相處日久,我發現年輕的王蒙不僅深諳小說之道,有真才實學,而且博聞強記。他講魯迅散文《雪》,浸透了魯迅的悲愴與傷痛、孤獨與奇絕,說那是魯迅以雪自況自喻。
  •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
    蘇軾讚美紅梅的品質,寫下一首詞,最後7個字令人嘖嘖稱讚。定風波·紅梅宋代:蘇軾好睡慵開莫厭遲,自憐冰臉不時宜。偶作小紅桃杏色,閒雅,尚餘孤瘦雪霜姿。休把閒心隨物態,何事,酒生微暈沁瑤肌。詩老不知梅格在,吟詠,更看綠葉與青枝。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貶官在黃州,因讀北宋詩人石延年《紅梅》詩引起感觸,遂作詩三首。
  • 在戀愛中有這些行為,真的會讓天秤座很失望
    在戀愛中有這些行為,真的會讓天秤座很失望 你認為你自己會在什麼樣的愛情裡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