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首由平潭人演唱的《阿嬤家的海》在網絡上受到眾多平潭網友的關注,還有人直呼「這是我們成長的回憶」「簡直是平潭版的《外婆的澎湖灣》」。於是記者聯繫上了《阿嬤家的海》的作詞者、作曲者以及拍攝這支MV的導演。這一群平潭的八零後青年,用自己的歌聲與行動,來表達對平潭的熱愛。
獲贊無數
一首歌走紅朋友圈
「你要走的那一天,阿嬤站在她的厝邊。她家的海多了幾個房間,我說你的笑一直都是甜……」海浪拍打岸邊,海鷗遠遠鳴叫,夾雜著青春的吉他和口哨聲裡,一個男聲在深情演唱。MV畫面中,一個滿臉皺紋的阿嬤目送著孩子遠去,歌曲充滿了離別傷感的味道,淡淡的民謠風讓人心頭一酸。
歌曲經公眾號「海壇故土」發布,目前已經達到兩千多的點擊量,同樣在公眾號「海角壹號」上獲贊無數。網友「李立」留言:「阿嬤、厝邊、岸礁,都是濃濃的平潭氣息。還有海鳥聲、海浪聲,閉上眼感受這首歌的旋律,腦海裡就呈現出白雲、沙灘與大海……」還有一位網友「toneny」直接發聲:「80後的聲音,80後的記憶,感動!」
記者了解到,這首歌曲已經在優酷、騰訊視頻等多個平臺發布,陸續得到網友們的關注轉發與留言。「這首歌的詞作者,用最樸實的文字寫出了最樸實的情感,那些最美的時光漸漸成為回憶,但那份情懷永遠留在平潭的各個角落。」網友「孤獨患者」說。
初心不忘
一種情為青春發聲
幾經周折,記者聯繫上歌曲的詞曲作者。走進一間簡易工作室,面前已經坐著三位80後平潭年輕人,分別是《阿嬤家的海》詞作者林春福、曲作者林波和MV拍攝導演馬克。
談起創作緣由,林春福說,有一天開車路過家鄉澳前鎮的海,他突然間就有了觸動。「當時想著要做點什麼,來留住青春的記憶,懷念平潭過往的生活。」林春福想著,既然平潭擁有豐富的海島文化,那是不是能夠通過歌的形式,將心中對海、對親人的感情抒發出來?堅定了這個念頭,林春福的腦海裡便揮之不去阿嬤和海的身影。
「我們這個年代,外出打工的人比較多,離別就是一種常態。無論是對親人還是曾經的青梅竹馬,都有一種難以割捨的情結。過去的『一去經年不相見』,與現在的分離有很大區別。」正因如此,歌詞便一句一句地出現在林春福的思路中。
林春福寫完這首歌詞,便發給了老朋友林波。「當我看到這首歌詞時,鼻子當下一酸,雖然沒有太多華麗的詞語,卻直擊感情中最薄弱的地方。」在林波看來,歌詞中的細節是80年代每一個平潭人生活的縮影,無論是看日出、抓螃蟹,還是每次外出時阿嬤深情的叮囑,都是內心最溫暖的部分。
「當時有感而發,很快就將這首歌的主基調確定下來。前後修改不下數十遍,尤其是當中吹口哨的部分,更是吹到嘴巴都酸麻了……整個錄音至少在20遍以上。」林波告訴記者,他對音樂堅持已久,雖然並非專業從事音樂創作,但心中仍然有一份執著,想做出與平潭有關的音樂。
最令林波感動的是,即使錄音設備有限,但當他將這首歌發給重慶《老師》《老相冊》詞曲創作人、音樂製作人黃俊平時,卻依然得到了黃俊平的支持。後期重新錄製,提升了歌曲質量,才有了現在大家所聽見的版本。
情系嵐島
一群人接力創作路
從六月底到八月,經過將近兩個月時間的打磨,歌曲《阿嬤家的海》終於成型。在沒有遇到導演馬克之前,林春福和林波都以為這首歌曲已經塵埃落定。
幸好,用心做事的人,從來不會被辜負。「我們都是平潭人,都在平潭的海邊長大。當我聽到這首類似民謠的歌曲時,我感覺到歌曲強烈的畫面感,心裡就有一股衝動,希望通過這首歌的拍攝,把美好的回憶呈現給大家。」馬克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導演馬克說,為了歌曲《阿嬤家的海》的拍攝,他們幾乎找遍了全平潭,才找到幾個合適的拍攝地點。MV的畫面包括貓頭墘、流水碼頭、東澳海邊、石頭厝等標誌性地點在內,力爭還原一個80年代平潭人的共同記憶。
從選角色到拍攝地,大家聚集在一起商量討論,也因此結下了深厚的感情。從一種平潭情開始,衍生出一首詞。從一首完整的歌曲,再到一支充滿平潭味道的MV。從一個人的力量,發展成為一群年輕人的堅持,才有了如今的《阿嬤家的海》。「我們希望,能夠創作出更多屬於平潭回憶的音樂。世界上有很多海,但是只有這一片海屬於平潭,屬於我們每個平潭人。」馬克說。
「我們希望所有的創作都從心出發,因情而生。不強求,不刻意,帶著我們對平潭的感情,把音樂做下去。接下來,我們正在著手創作另一首平潭歌曲《環島路》,說的也是平潭故事。」林春福說。
原標題:《阿嬤家的海》歌曲MV背後故事 唱晚離別意 遙寄故園情
責任編輯:曾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