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人都爛熟於心的「十誡」是什麼?看今天西方人的三觀……

2021-01-10 人文學院

摩西是公元前13世紀時猶太人的民族領袖。史學界認為他是猶太教的創始者。在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裡都被認為是極為重要的先知。

按照以色列人的傳承,摩西五經便是由其所著。出埃及記中記載,摩西受上帝之命,率領被奴役的希伯來人逃離古埃及,前往一塊富饒之地:迦南地。經歷40多年的艱難跋涉,他在就要到達目的地的時候去世了。在摩西的帶領下,希伯來人擺脫了被奴役的悲慘生活,學會遵守十誡,並成為歷史上首個尊奉單一神宗教的民族。

《十誡(Ten Commandments)》

1、不可敬拜他神。

2、不可雕刻偶像。

3、不可妄呼上主。

4、遵守安息日。

5、孝敬父母。

6、不可殺人。

7、不可姦淫。

8、不可偷盜。

9、不可作假見證。

10、不可貪財。

這「十句話」是天主親自刻在兩塊石板上(申4: 9—13;5:4—22,24;9:11出20:1申10:1—4出34: 1,27—28),而這兩塊石板後來放入約櫃中,被人抬著遊行或遷徙。

「摩西十誡」是聖經中的重要篇章,其著重於行為規範訓導的故事,以深入淺出的形式,在世俗社會中世代傳承,西方文明 中的倫理道德,或多或少都受到 其有形無形的教育與啟示。「摩西十誡」作為最早的宗 教律法之一,體現的是上帝與人類的「約法」。這是上下約法, 是單方面的約定。雖然契約講求對等原則,但它卻是西方律法之所由然,因為它包含了人類早期 法律中一些最基本的東西,是後世西方契約性社會結構中最深遠 的文化基礎之一。「摩西十誡」 經歷了從舊約到新約再到世俗化 的演變過程,深深影響了西方文 明中的社會法律、社會道德倫理。

「摩西十誡」不是通過一部分人為另一部分人立法,而是通過上帝與人訂立契約的方式來體現,這就賦予法律以神聖性和相互責任上的關聯性,具有不僅是 「他律」,同時也是「自律」的內涵,這也成為一種世俗社會的道德戒律。這一道德戒律在《申命記》中被再次重申,並和其他申命契約書一道載於律法書中, 存放在約櫃裡。聖經中說,為使人類不忘自己與上帝的契約,增 強遵守律法的自覺性,契約書每隔7年必須從約櫃中拿出,在人們面前重新宣讀一次,強調了對法 律的內心的虔誠和守法的自覺。

康德曾說,人類文明是由「惡」推動的。康德所說的 「惡」,就是指追求功利和由此導致的競爭、排他等行為。如果沒有這種由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和對立所引發的競爭,就不會有生存的危機感,就不會迸發出求生 存的衝動,就不會產生創造發明的靈感,就不會有文明的階段性進步。

康德

但是,「惡」如果不加以 限制而任其膨脹的話,必將導致人人自危,結果是整個文明的坍塌和社會的大倒退。因此對人性 中「惡」的動機以及其他缺陷, 需要借法制來加以防範。同時,人性中又有著向善的傾向,能夠 用道德來予以教化。所以,法制與道德、他律與自律同為規範人的行為的手段,在內容上有交叉和重合的方面,在形式上也可以相互轉化。這就是西方社會契約論的歷史嬗變過程。

相關焦點

  • 西方宗教律法的起源——摩西十誡
    無論是拯救希伯來人出埃及的壯舉,還是跋涉來到流著奶和蜜之所迦南的傳奇,都引人無限遐想。在這一個有一個傳奇中,「摩西十誡」對西方的政治,哲學,信仰都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再一次細細品味這十誡,從中還能得到哪些警示,體悟些什麼哲理?
  • 耶路撒冷:西方文明的基石
    的確,沒有哪座城市像耶路撒冷一樣凝聚了人類的文明與野蠻,歷史在這裡沉澱了太多眼淚、哀怨、嘆息......所幸今天的耶路撒冷正如它的希伯來語名字的含義一樣,是「和平之城」。這座古城給人的感覺是熱鬧而神聖,天國與人間、傳統與現代、宗教與世俗,在這裡交匯。可以說沒有耶路撒冷,就沒有今天的西方文明。
  • 今天傍晚!水星絕佳觀測機會來了:抬頭看西方
    觀測時間和地點以北京地區為例,3月18日的日落時間是18時24分,因此水星在日落後(18點半以後)才能在西方的低空逐漸露出真容。下面的3張圖顯示了日落後水星和金星逐漸現身並迅速向地平線落下的過程,不到20分鐘的時間,水星的地平高度就下降了3°。
  • 仁清法師:往生西方的條件是什麼?
    可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會,我們怎樣去區別?你往生了天道了?還是往生了西方極樂世界了?記住一句話,所得一定跟所修相應。所得一定跟所修相應。這還是我們講的什麼因什麼果,沒有不隨順果的因,明白吧?你想往生,你想往生西方,必須種往生西方的因。往生西方的因,因分:內因和外因這是哲學講的。佛法講疏因緣和親因緣,『因緣』是一個詞,它分好多種因緣。
  • 西方傳教士給近代中國帶來了什麼?
    傳教士,一般指西方國家中一部分傳播基督教的人士。基本指的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很少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大部分宗教使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基本都可以冷靜、客觀地看待歷史事實。以尊重歷史的態度,我們來評價一下歷史上西方傳教士為中國帶來了什麼?一方面,我們不能否認歷史上到中國的少數西方傳教士犯下與身份不符的劣行,不但傷害中國人民,也羞辱上帝之名。
  • 西方兌卦
    丁香今日分享:西方兌卦兌卦屬金,代表人物少女(第三個女兒),屬雞的人,年份代表2017年,時辰酉時
  • 中國跟西方的古人,為什麼都崇尚自然?
    文言文是很多人的難點,死記硬背都沒有用,為啥?因為你要建立不起來對它的親近感,感受不到文言文表達的魅力,是肯定學不好的。所以我們今天就乾脆另闢蹊徑。就是結合我們熟悉的日常生活場景,讓你體會古人的所思所想。古人有些愛好,跟我們今天有很不一樣,我們今天很多人喜歡大城市,喜歡汽車,喜歡高樓,似乎離天然的東西比較遠。你可能好奇:古人為什麼會有這種觀念?
  • 孟子說人性善,荀子說人性惡,西方說人有原罪,到底誰對呢?
    事實上,從整體看人性從古至今從來沒有劇烈的變動過,優秀的思想家、企業家、政治家、智慧精英、尤其是商人,都是深諳人性之道的一群高級物種。西方人主張原罪,而中國歷史一直是人性善和人性惡之分,下面就一起來跟隨哲學詩畫深入了解下。01人性的光輝——人之初,性本善「性本善」的始祖是孟子。孟子是誰呢,大家所熟悉的《孟母三遷》中的兒子就是他。
  • 東方的人體和西方人有什麼不同呢?
    西方人體從直觀感上比東方人好看,身材高挑,體型勻稱,腿長。大家都很羨慕西方人的長相:性感、成熟。由於所處地理環境和飲食文化方面的區別,經過長期的進化,為了適應環境基因進化出的差異,表現為外表上面的區別。
  • 西方人為什麼不願意戴口罩?
    嗯,今天就八卦一下,說說兌卦。西方屬兌金,對應身體為「口」之象,所以西方特別注重演講,辯論,言論自由…包括親人,情人,友人之間的親吻,而東方則強調謹言慎行,禍從口出………所以,東方人戴口罩很自然,也樂意。西方人則完全怒了,帶上大口罩,不讓講話,不讓親嘴,這還是人過的日子嗎!
  • 《大話西方藝術史》: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講最高大上的藝術
    小時候,我跟小夥伴們玩「攻山頭」遊戲,我站在村裡的糞堆之上大叫「來吧,讓你們一起上」,下面的小夥伴們憤怒了,「你又說大話不是,看我們上去揍死你」。「大話」在這裡的意思:吹牛,言不符實。《大話西方藝術史》也說大話了,我從頭看到尾,講的都是繪畫,雕塑藝術和藝術家們。難道西方的藝術就這兩種表現形式,我相信貝多芬,莫扎特地下有知,也是要再氣死一回,絕不答應。
  • 奧古斯丁對摩西十誡的基督教化理解
    毋庸置疑,奧古斯丁超越自然倫理關係對猶太律法傳統下的宗教倫理的重估和超越,以及如何用愛的團契這種新型夥伴關係取代古代猶太教的律法共同體的設想,對於理解西方社會的構成原則、人性基礎與基督教根源而言,無疑都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 西方為什麼忌諱「13」
    又比如購物的價格……那麼,西方國家為何會如此的忌諱「13」呢?實際上啊,這還是是源於兩個傳說呢。其一,我們知道,不少西方人是信奉基督教的,而基督教的創始人耶穌在那時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不過事情來了,傳說呢,在耶穌受害前曾經和弟子們共進晚餐。參加晚餐的有13個人,而這第13個人便是耶穌的弟子猶大。當然,為什麼刻意強調第13個人呢?
  • 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埃及還是羅馬?
    很多人都想知道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因為西方一直處於支離破碎的狀態,沒有所謂統一的「西方文明的真正母親」,因為「西方文明」的概念本身就是歐洲中心的社會結構。人們談論「西方文明」時,通常是在假設存在一個與所有所謂的「東方文明」相分離並優於所有所謂「東方文明」的獨特的「西方文明」的情況下進行的。
  • 為啥浪漫的西方人在吃上卻顯得如此「呆板」?
    而這樣的消息早已經不是第一次聽到了,不僅美國,歐洲各國也經常鬧各種所謂的泛濫成災,什麼小龍蝦啦、生蠔啦、鮭魚啦。有同學此時也不禁要問,為啥這麼美味的東西美國和西方人民都不要吃,那他們平時吃些啥,難道是他們吃的東西太精緻太美味了,因此看不上大閘蟹這樣爛大街的食物嗎?
  • 不接受西方文化構陷!
    大禹治水都知道吧,有些人只知道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但卻忽略了大禹派出強大的科研隊伍在全國進行科考,他們的科考成果甚至可以細緻到每一年相同時間太陽升起的位置變化有多大,以此判斷當年的自然災害和農時安排!比如白露關裡該種什麼,你們知道嗎?白露關裡,意味著在我們南方長江流域可以種蘿蔔白菜了,而且只有半個月的時間是最佳種植時間,早了,苗被旱死,晚了,苗被凍死。這就是中國的古代科學!
  • 讀《夢的解析》:幾千年來,西方人是如何解夢的?
    【讀這本書的目的,很多人想的都是學會這個心理技巧。那麼這個心理技巧是什麼?我想這個技巧方法,應該才是弗洛伊德的「金手指」。按照整本書的目錄看,這個心理技巧應該是在第二章。】在這之前,先要對幾千年來人們對夢的認識做個總結。【學術研究的基礎,一定要基於前人的研究基礎。西方科學研究方法一向如此,弗洛伊德不能免俗。
  • 佛教:散亂心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西方淨土嗎,大安法師開示
    他教人念南無阿彌陀佛。人家問,您老人家自己怎麼念?他說我自己只念阿彌陀佛。這當中有什麼差別?大師說,我想在這一生當中決定求生淨土,沒有第二個念頭,所以我決心求往生,那就執持名號,名號只有四個字。為什麼教你念六個字?因為你往生的心不切,往生的心不懇切,加兩個字好,皈依阿彌陀佛、恭敬阿彌陀佛,加個客氣話、尊敬的話,跟阿彌陀佛結個緣,這個意思。
  • 為什麼中國人不學西方餐桌禮儀?網友:西方不見得比中國好,驚訝
    為什麼中國人不學西方餐桌禮儀?網友:西方不見得比中國好,例如,吃飯時不要滿嘴食物說話,不要發出聲音,這些都是很好的餐桌禮儀。為什麼中國人不學習西方的餐桌禮儀呢?首先這是文化的差異,中國人最早用筷子吃東西的時候,中國人的習慣是吃飯時正常地聊天,在熱鬧的餐廳愉快地聊天,這與行為和禮儀的文明不矛盾,這些外國網友對這個問題怎麼看?以下是他們的答案。1、因為中國和日本的社會都有自己的禮儀,請考慮一下話的不同,為什麼大多數西方人都沒有基本的東方餐桌禮儀呢?
  • 西方文明,東方專制?看看中國如何影響啟蒙運動
    過去兩三百年,隨著西方世界的崛起,與之伴隨的便是西方中心論的崛起。西方中心論的特點是什麼?一切以西方話語馬首是瞻。西方文明是優越的,西方文明是理性與民主。與之相對立是東方文明,東方文明是愚昧,是專制。國內學界到今天為止,還有不少人仍然是「言必稱希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