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探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

2021-01-10 浙江在線

  今天上午,全國知名媒體網絡行的記者們來到了中國京杭大運河博物館,該館位於杭州拱墅區運河文化廣場南側,毗鄰大運河南端終點標誌——拱宸橋。是中國第二座以千年運河為主題的博物館。運河上漕運船、清代「蘇州府」官斛、微縮運河、環形銀幕……大運河肇始於春秋吳王夫差之鑿邗溝,至隋代完成了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唐宋時極為繁盛,元代截彎取直,形成貫通南北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裡程最長的人工運河。

  穿過博物館,這裡還有一個與拱宸橋同名的街道——拱宸橋街道,拱宸橋街道轄區佔地面積只有4.23平方公裡左右,卻承載著對運河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的任務。

  在橋西歷史街區,你會感受到濃濃的文化氣息。同和裡的老開心茶館,運河邊的舒羽、曉風,橋西直街的拱宸書院,文化長廊在這裡無限延伸。

  杭州評話(俗稱大書)是中國著名的曲藝曲種,起源於南宋時期,是一種以杭州方言評說歷史的曲藝形式。今天上午,網絡媒體記者走進拱墅區老開心茶館,欣賞到了一場原汁原味的杭州評話。本網記者了解到,作為杭州人最古老的藝術遺產,杭州評話卻瀕臨失傳。全國僅存的說書先生只有8位,最年輕的也已年過半百。

  為了保護這一非物質遺產,作為中國非物質遺產傳承人的周志華,將杭州評話引進老開心茶館,讓杭州市民和來自全國各地的遊客欣賞到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拱宸橋

  拱宸橋始建於明崇禎四年(1631),現今所有橋身修復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

  橋身總長98米,寬5.9米,為三孔石拱橋。

  「拱」取拱手相迎之意;「宸」借指皇帝之居所。古時皇上南巡至杭州時在此上岸,本地官員在此接駕,拱宸橋也就因此而得名。拱宸橋原是杭州京杭運河此上的第一站,沿運河而行,到了拱宸橋就到了杭州,現今這座高大的拱形石橋,象徵著對往來船隻的歡迎之意。

  街、裡、弄

  橋西直街:長約500米,寬給4米,其歷史至少可追溯至清代中後期。

  橋弄街:長約200米,寬約6米,歷史可上溯到晚清。

  吉祥寺弄:長約270米,寬約2.5米,其名稱始於清朝,因最西端原有一吉祥寺而得名。

  同和裡:長約150米,寬2—3米,其名稱始於民國時期,因西頭有座財神廟而得名。

  張大仙廟

  張大仙是清末的一個道士,原名張勝貴,是湖北人士。張大仙醫術高明,經常為窮苦百姓免費治病。他死後,百姓集資修建了張大仙廟,每年7月18日更有張大仙廟會,舉行各種活動紀念他。

  在拱宸橋橋西歷史保護街區改造工程中,政府響應廣大橋西人民的要求,將張大仙廟從橋東搬遷至橋西街區原三官殿舊址,並加以修繕恢復。

  同和裡財神殿

  同和裡財神殿的歷史可追溯至民國初年,坐西朝東,三米寬、三米進深,是呈正方形的木結構殿堂。雖位置僻居於裡弄,但香火不斷。1984年,同和裡財神堂被意外焚毀。在這次橋西歷史街區改造過程中,它得以重建。

  中心集

  中心集施茶材會公所建於清末,是一座典型的三進合院式牆門建築,佔地約570平方米。民國時期,是杭州茶商民間同業行會性質的一個公所。這裡也是中國比較古老的慈善機構之一,為腳夫、船工等貧苦勞動者提供免費茶水,並向路死街頭的窮人施捨棺木,會所的名稱就由此而來。

  原杭一棉職工宿舍

  位于吉祥寺弄西端,建於70年代,原為杭州第一棉紡織廠的先進工作者、勞模的宿舍。在橋西歷史街區的整治中,為紀念70年代特色建築,特將其保留。

  方回春堂拱宸橋分號

  2010年9月24日,百年醫館方回春堂在杭州橋西直街歷史街區開出拱宸橋分號,同時邀請60多位名老中醫義診三天。方回春堂拱宸橋分號位於橋西直街1號,為城北居民看中醫、買藥材提供諸多的方便。它是拱墅區政府為打造橋西直街「以傳統中醫藥文化和產業發展作為核心業態的國醫國藥、養生保健特色街區」重點引進的中華老字號,營業面積2200平方米,內設國醫館、國藥館及參燕櫃檯等,凡杭州河坊街方回春堂本部有的,拱宸橋分號一應俱全。

相關焦點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常識:「京杭大運河」知識點及歷年考題
    行測常識知識點積累之「京杭大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   「京杭大運河」全程可分為七段:   (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裏運河;(7)江南運河。   通惠河   歷史性通航河道。
  • 京杭大運河,兩千多年歷史保存最完好的古人工運河
    來這裡找旅行發騷友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春秋吳國為伐齊國而開鑿,隋朝大幅度擴修並貫通至都城洛陽且連涿郡,元朝翻修時棄洛陽而取直至北京。開鑿到現在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
  • 美哉古運河——京杭大運河中河臺兒莊(月河段)迎來全面修繕
    美哉古運河——京杭大運河中河臺兒莊(月河段)迎來全面修繕大眾日報記者 盧鵬2020-11-11 09:25:53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初冬時節,京杭大運河臺兒莊段古運河,與兩岸仿古建築相映成景,美若畫卷。
  • 京杭大運河的水是從哪兒來的,人工河與天然河道有什麼區別?
    京杭大運河全長1794千米,是中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黃金水道」,價值堪比長城。它是世界上開鑿最早、長度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長為蘇伊士運河(190千米)的9倍,巴拿馬運河(81.3千米)的22倍。京杭大運河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五大水系,如果問其水來自於那幾條河,只能說來自於這五條河流,但如果按這五條河流的徑流量和豐水期,排列順序應是長江、錢塘江、淮河、黃河、海河。京杭大運河中的水流,主要有以下幾個渠道共同構成的:1.來自於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引流。這部分佔比最大!2.雨水的天然補充。
  • 修建京杭大運河,真的挖空了隋朝、激起了民怨嗎
    導讀:修建京杭大運河,真的挖空了隋朝、激起了民怨嗎說起隋朝,人們都習慣性地以為,隋朝的滅亡,與修建大運河有著脫不開的關係。京杭大運河的工程量之巨大,在幾千年的歷史中都非常少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大家都以為,大運河的修建勞民傷財,激起了民憤,才導致隋朝滅國。
  • 隋朝時期修建京杭大運河到底死了多少人?是功是過?任由世人評說
    談到我國的世紀工程,長城和秦始皇兵馬俑不用說,都榜上有名,還有一處便是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最早一段修建於春秋時期,當時吳王夫差開鑿邗溝,魏惠王開鑿鴻溝,不過都是服務於軍事行動,用於殺伐。隨著隋朝一統天下後,開始開鑿京杭大運河服務於經濟,當時隋朝定都於長安,國家需要加強對南方的管理和激活全國經濟交流,於是開始開鑿京杭大運河。不過,由於古代社會還停留在農耕社會,沒有大型的工程設備,想要開鑿一條貫穿我國南北的大運河是極其困難的事情。往往是需要舉全國之力,完成這一件大事。
  • 他是京杭大運河總設計師,800多年前就建成了北京第一座水庫
    今年西城區政府對郭守敬紀念館進行修繕,完善基礎設施,並以「世界名人郭守敬,世界遺產大運河」為主題,對原有的展覽內容及形式進行全面提升,利用4個常設展廳和1個科普展廳,系統介紹了郭守敬的生平,特別是郭守敬對元大都水利系統的規劃和貢獻、在貫通京杭大運河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延續至今的水利遺產。
  • 盤點:世界十大人工運河,京杭大運河最了不起,你知道幾個?
    京杭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 揚州欲牽頭「中國大運河」申遺
    今年6月20日,在北京召開的大運河保護及申遺工作協調會上傳出消息:京杭大運河將「擴容」為「中國大運河」進行申遺,涉及城市從18個增加到24個;沿線城市將成立「中國大運河申遺辦公室」,由有實力、積極性較高的城市牽頭,省政府、省文物部門指導,參與合作、協商和對話。
  • 三城市爭相牽頭大運河申遺
    據新華社北京6月20日電江蘇揚州、無錫和山東濟寧市政府負責人20日紛紛表示願意作牽頭城市,協調部署中國大運河申請世界文化遺產的工作。  在國家文物局20日於北京舉行的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協調會上,這3個城市陳述了這樣的願望。
  • 首部史詩級大運河連續劇即將開拍 獻禮建黨100周年
    由通州劇作家張少軍創作的52集電視劇《京杭大運河》,將於2020年初啟動拍攝工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近日,《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正式發布。作為展現大運河文化的52集電視劇《京杭大運河》創作完畢,目前籌備進入收尾階段。「大運河文化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魂。」
  • 建黨100周年獻禮 首部史詩級大運河連續劇即將開拍
    北京商報訊(記者 盧揚 實習記者 伍碧怡)2月26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由通州劇作家張少軍創作的52集電視劇《京杭大運河》,將於2020年初啟動拍攝工作,為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獻禮。據了解,《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實施規劃》和《北京市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正式發布。作為展現大運河文化的52集電視劇,《京杭大運河》的創作得到了北京市文聯、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北京市廣播電視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目前劇本已全部完稿,國家廣電總局已進行公示,該劇也是第一部立體化、全方位展示中國大運河的電視劇,預計2020年初啟動拍攝工作。
  • 楊廣修大運河的目的是什麼?專家:看看大運河的路線,你就知道了
    ——《觀新修運河贈總戎平江陳公·其一》明 倪嶽如果要評比中國史上最為有名的暴君,楊廣一定可以當仁不讓的排進前三位。相比之於秦始皇的暴政,楊廣的那些暴行更加的無恥和荒唐。在隋煬帝的功勞與過世當中都會出現一個名詞,那就是京杭大運河。與長城讓秦始皇這個人物變得難以評價一樣,京杭大運河的存在也讓後人對隋煬帝褒貶不一。
  • 創作歷經八年 這部音樂劇將大運河文化符號搬上舞臺
    創作歷經八年 這部音樂劇將大運河文化符號搬上舞臺 2018-06-29 16:39:0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揚州樣本」(觀天下)
    他來到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了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取得的成效。在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同生態環境保護提升、沿線名城名鎮保護修復、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運河航運轉型提升統一起來,為大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改善創造有利條件。2014年,中國大運河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隋煬帝楊廣堅持修京杭大運河,只是為了享受嗎?原因其實並不簡單
    隋朝的大運河並不是從零起步的,邗溝和江南河分別是吳王夫差和越王勾踐時期開鑿的。永濟渠前身是曹操下令開鑿的白溝,引黃河水入衛河,主要走的是衛河河道,通濟渠的水網自戰國至兩漢一直不斷在擴展延伸。到了隋朝只不過是國家歷經幾個世紀分裂戰亂,再次統一後做的一次系統性整修以及打通疏浚而已。
  • 誰在割裂大運河的文化動脈:有的小鎮用仿古建築替代本地古建
    本文圖均為 微信公眾號:半月談 圖仿古建築千城一面,建設性破壞貽害多多「山東微山湖北端的一座古鎮,京杭大運河穿鎮而過,曾經號稱運河四大名鎮之一。但後來因為搞旅遊開發,將運河沿線極具本地特色的古建築都給拆掉,一律改建成了與南方沿河小鎮樣式雷同的仿古建築,失去了原有的歷史文化特點。
  • 踐行囑託開新局丨守好新舊「江南第一閘」,讓大運河煥發新生機
    對於鎮江人來說,大運河不僅是「風景如畫」的母親河,更具有重要的航運功能和價值。  在被譽為「江南第一閘」的諫壁船閘,一艘艘運輸物資的船舶穿梭不息,一派繁忙景象。去年諫壁船閘的船舶貨物通過量達到1.87億噸,相當於滬寧鐵路全年單線運量的4.2倍,今年預計將達到1.9億噸,成為江蘇內河水運溝通南北、橫貫東西的重要交通樞紐。  因河而興的同時,鎮江人也在為保護好大運河不懈努力。繁忙的大運河有成千上萬的船舶在跑,產生的垃圾可想而知,讓船上的垃圾上岸,諫壁船閘今年做了不少工作,建立船舶智能垃圾櫃系統就是其中之一。
  • 論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這場「頭腦風暴」交流會幹貨滿滿
    隋唐大運河與京杭大運河在這裡交匯,境內有隋唐時期的通濟渠,有元明時期用作漕運主航道的黃河故道,還有清朝初年為「避黃行運」而開鑿的中河,分布著豐富的大運河文化遺產,有7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 水利史詩|大運河,流淌千年的建造智慧
    作為世界上開鑿最早、裡程最長、規模最大的活態遺產,中國大運河被視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裡程碑。 公元605年,修建隋唐大運河的序幕正式拉開。 隋煬帝即位當年,徵用河南百萬餘名男女工人,修建通濟渠,至江蘇淮安;第四年,動用河北百萬餘名男女工人,修建永濟渠,直達北京以南;又過兩年,江南運河工程開工,直達今天的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