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況「隔輩親」,作為爺爺奶奶的長輩都是比較疼愛孫子孫女的,這讓很多爸爸媽媽都會說:「你爺爺奶奶是真疼你,我們當時都沒有這個待遇,什麼好吃的都會給你留著。」作為長輩我們可以「隔輩親」,但是千萬不要溺愛孩子。
在坐深圳地鐵的一號線上,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也就是晚上下班的高峰期,人是特別的多,很多人都是沒有座位的,但是在另一旁卻看到了一位奶奶帶著他的小孫子坐地鐵,小孫子同時「躺佔」3個座位。
在他們的周圍還有很多人都是站著的,有個女孩子想坐下,就讓孩子幫忙讓一下座位,孫子不但沒有讓座,還給奶奶告狀說:「這位姐姐要搶他的座位」,就見奶奶對孫子說:「不用理他們,我大孫子真棒!」
周圍的人對奶奶和孫子的行為都感到非常的不滿,大家都在小聲議論著「這孩子廢了,以後不會有出息的」。但是孫子和奶奶好像並不會為之所動一樣。
看到這種人我們一般都會避而遠之,不喜歡和這種人打交道,因為這種人太自私,養育出來的孩子也是被寵溺、慣壞的,這讓我們不禁感慨:養廢一個孩子真的很簡單。
我們從小老師就給我們上思想品德課,也是教育我們做人品德很重要。
孩子不但要學習好,品德也很重要
01.待人接物方面的品德
在人際交往中,教會孩子遇到他人要懂禮貌,遇到熟人或老師應主動問好,朋友或者親戚來家中做客,要表現的熱情、歡迎客人到來。
當大人在講話時,不順便打斷、插話,小朋友來找你玩,主動去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吃的等禮儀禮節教育。
除此之外,主要家長也要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在待人接物方面,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孩子也會跟著學習。
02.為人處事方面的品德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一個故事「小時偷針,長大偷牛」。
有這麼一個故事:一個小孩子在偷針的時候,被其母親表揚,還誇自己的孩子聰明,最後發展到偷村裡的牛,最後導致被抓。
偷牛在歷史上某個時期那犯的就是砍頭的大罪,將要行刑的時候,他母親跑到刑場哭天喊地的,小夥喊道:「娘,讓我死前再喝一口奶。」其母親也沒有拒絕,解開衣服就餵小夥,小夥一口咬了下去,說道:「既生我,何不教我。」
這個故事真假咱們暫不去追究,但也說明了一個問題,父母本應該是把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為人處事正直的人,但是卻因為家庭的原因,把孩子培養成了一個無惡不作的小偷。
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懂得是非對錯的,這個時候需要家長教給他,給他們立「規矩」,犯錯是要受到懲罰的。做人就應該誠實守信、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
在論語裡有這樣一句話:德不孤,必有鄰。
也說明了有道德的人他們成長的路上不會孤單,一定會有很多和他們志同道合的人相伴。這不僅僅是孩子成長所需要的,也是這樣社會所需要的,以德育人社會才能更加和諧。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侵權請告知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