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安新機場「生命線」已完工一半 這將是我國最長地下跨海管廊

2020-11-22 廈門網

  -有了這臺泥漿分離機,該項目實現海域泥漿零排放。

  -施工現場

  廈門網訊(廈門晚報記者戴舒靜顏梅麗通訊員黃楓)我國最長地下跨海管廊――翔安新機場地下綜合管廊,又傳出好消息。昨天,記者從中鐵二十二局三公司獲悉,翔安新機場地下綜合管廊主體工程完成近半,在8個路段綜合管廊中,已有6個主體完成過半,其中大嶝中路、橫二路、環嶝北路這3個路段的建設已經基本完成。

  據稱,該項目建成後將為廈門新機場建設提供水、電、氣、通訊等基礎保障,可以說是未來新機場建設的生命線。

    【攻堅】

  改進頂管施工工藝攻克海底大孤石難題

  據介紹,新機場管廊項目施工難點在於兩段大斷面過海混凝土管廊頂管工程,這是整個翔安新機場片區綜合管廊的控制性工程。

  項目在開始頂管作業後不久即遭遇到孤石群,因為大嶝大橋過海段的海底地質情況複雜,為確保施工安全,項目立即暫停作業,並組織地勘單位加密鑽孔驗證。

  參建各方開拓思路、相互配合,多次組織專家論證。對頂管設備進行重新選型,如增設滾刀,重新核算刀具、刀盤及主軸承承載力,刀具採用栓接及可更換背入式、採用一體式滾刀等。同時,他們還改進頂管施工工藝,終於攻克大孤石的難題,頂管作業得以順利推進。

  據悉,大嶝大橋過海段總長708米,目前已頂進227米。該項頂管工程預計2018年底完工,建成後將為廈門新機場建設提供水、電、氣、通訊等基礎保障,可以說是未來新機場建設的生命線。

  【環保】

  用多級廢泥漿分離技術

  泥漿以循環水形式排出

  值得一提的是,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還嚴格遵循「綠色施工」的理念,防止對海域造成汙染。施工人員說,新機場管廊項目頂管施工過程中採用泥水平衡頂管的施工工藝。頂管每推進1米會產生50立方米的泥漿,在處理泥漿時,施工方採用多級廢泥漿分離等技術,在保證施工效率的同時,有效濃縮廢泥漿體積,絕大部分的泥漿是以循環水的形式排出,整個施工期做到了泥漿不流入海,實現了廢棄泥漿海域零排放的目標。

  據介紹,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是合理利用地下空間的有效手段,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可以有效避免因敷設和維修地下管線頻繁挖掘道路而對交通造成的影響,降低路面多次翻修的費用和工程管線的維修費用,保持路面的完整性和各類管線的耐久性,減少道路的杆柱及各種管線的檢查井、室等,城市景觀得到改善。

  翔安新機場地下綜合管廊

  項目建設總長度19.8公裡,共包含8個路段綜合管廊,分別為翔安東路及過海段、機場大道、環嶝北路、 蟳窟北路、橫二路、大嶝中路、機場北路、機場快速路及過海段。

  截至目前,管廊主體累計完成近8公裡,其中,6個路段綜合管廊主體完成過半,大嶝中路、橫二路、環嶝北路3個路段綜合管廊的建設已經基本完成。

  綜合管廊建成之後,主要納入電力、通訊、給水、中水、燃氣、雨水、汙水等管線,並設置消防、排水、通風、信息、電氣、監控等管理系統,進一步提高管線抗災能力。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生命線一通滿盤皆活」——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綜合管廊正式投用
    新華社北京9月20日電(記者張驍)記者從北京市重大項目辦獲悉,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綜合管廊20日正式投入使用。延慶賽區所需的造雪用水、生活用水、再生水、電力、電信及電視轉播信號等將如「血液」般注入賽區。延慶賽區綜合管廊內景。
  • 新機場「生命線」新進展!未來科技城五橫四縱重要幹道通車
    近日,作為未來科技城「五橫四縱」道路體系的主幹道,東一線綜合管廊及道路工程項目建成通車,北一線未來科技城段已完成半幅通車,正逐步實現道路建成後,將為天府國際機場、地鐵18號線運營提供穩定的保障,也是機場運營的「生命線」之一, 將大幅度緩解片區交通壓力,對片區組團開發啟動及產業落戶十分關鍵。
  • 巴南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進入試運行
    巴南地下綜合管廊試點工程進入試運行 2020-06-15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生命線」綜合管廊今日正式投入使用
    新京報快訊(記者 徐美慧)北京冬奧會延慶賽區的綜合管廊今日(9月20日)起正式投入使用。作為延慶賽區的「生命線」,它可為賽區的造雪用水、生活用水、再生水、電力、電信及電視轉播信號等市政能源接入提供通道。北京京投城市管廊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寶江介紹,該綜合管廊的建設南起延慶區佛峪口水庫,北至延慶賽區核心區,全長約7.9公裡。
  • 一條城市智慧「生命線」也正式投入使用
    27日上午10點18分,隨著一輛復興號列車從京雄城際鐵路雄安站駛出,在人們看不見的地下,一條城市的智慧「生命線」也正式投入使用,它就是雄安站樞紐片區綜合管廊。綜合管廊,被譽為城市地下「生命線」,水、電、燃氣、通信等城市運轉所必須的能源都要依賴這條「生命線」源源不斷輸送到各個角落。相比於傳統的分散、單根市政管線的建設模式,綜合管廊最大的優點是避免了空中「蜘蛛網」和城市路面被反覆「開膛破肚」,檢修和更新均可以在管廊內進行。
  • 築城雙奧|打通「生命線」!揭秘北京冬奧會最「深藏不露」的工程
    北京冬奧會有個最「深藏不露」的工程——全長約7.9公裡的地下綜合管廊。在沒有路、沒有電、沒有水、沒有信號的延慶賽區地下建造一個隧道空間,將電力、通信、燃氣、造雪水及生活用水等各種工程管線集於一體,難度可想而知。2017年,北京京投管廊公司的48個年輕人接受了這個任務。
  • 呼和浩特新機場於2018年3月開工,斥資242.39億,將於2022年通車
    據估計,機場將於2022年通車,屆時可能成為交通大省。2018年,呼和浩特斥資242.39億元興建大型機場呼和浩特盛樂國際機場。你只要聽它的名字就可以感覺到它的規模。盛樂機場於2018年3月開工,計劃2022年通航。這是一個國際民用航空機場,根據機場的基本規劃,我們可以看到,航站樓的主體建築建於2030年,目標是每年處理2800萬旅客。
  • 廈門今年「上新」5萬個學位 將建成中小學幼兒園48個
    近年的名校跨島發展戰略包括廈門一中海滄校區、科技中學翔安校區、雙十中學翔安校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廈門實驗小學翔安校區、同安一中濱海校區。  郭獻文說,今年九月,名校島外新校區將全部投用。其中,廈門一中海滄校區、科技中學翔安校區已經在2018年投用;今年,廈門實驗小學翔安校區、雙十中學翔安校區初中部、廈門外國語學校集美校區和同安一中濱海校區高中部也將建成並投用;雙十中學翔安校區高中部將在2022年建成,不過,今年將提前招生。  名校跨島發展的陣營在擴大——廈門二中集美校區、廈門六中同安校區已於2020年年底開工建設,預計2023年投用。
  • 宋朝建了中國第一座跨海大橋,橋墩用一種動物加固,至今屹立不倒
    2018年通車的珠港澳跨海大橋,歷時9年,因超大的建築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以及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體現了我國超強的橋梁技術,是當代橋梁建築上的奇蹟。 而我國古人也修過跨海大橋,這就是「四大古橋」之一的洛陽橋,修建於宋朝時期,它也是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至今仍然屹立不倒。
  • 這裡即將打通海島用水「生命線」
    舟山大陸引水一期工程是我國迄今輸水管線最長、管徑最大的跨海輸水工程,也是世界當時管線最長、管徑最大的跨海輸水工程。   2009年9月   大陸引水二期工程動工,2015年建成運行,工程總投資達17.3億餘元。工程供水範圍為舟山本島及其附近島嶼。目前大陸引水工程一期、二期,年引水能力8800萬立方米。
  • 案例| 兩條綜合管廊交叉相遇怎麼破?設計師妙手化解
    主車道已建成通車,壇西大道綜合管廊在擴建的輔道和人行道的基礎上建設。目前綜合管廊主體工程已完成,設備正在安裝階段。1.1入廊管線及標準綜合管廊斷面壇西大道南段綜合管廊工程除了雨水管道未入廊外,其餘規劃的市政管線全部入廊。設計艙室斷面淨尺寸以及收納的管線規模見表1。
  • 科技護航「生命線」 託起城市安全
    城市發展安全問題至關重要,城市地下管線作為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城市的信息傳遞、能源輸送、排澇減災、廢物排棄的功能,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城市面積擴大,城市地下管線規模也越來越龐大,隨之而來的地下管線管理問題也越來越多。清華大學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長助理、科學研究部主任付明表示,由於歷史和技術原因,部分基礎設施建成時間較長,結構老化嚴重,且城市地下管線系統環境複雜,致使事故難預測、風險隱蔽難發現,而城市地下管線分布較為集中,若發生事故,很可能引起次生衍生事件,造成較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 [翔安民俗]男女生庚帖
    在翔安,擇日有特殊的禁忌,如選擇月份,農曆三、五、七、九月是忌月。三月有清明節,人們祭掃祖墳,有不淨之嫌。五月的「五」和「誤」在閩南語中是諧音,有相誤之意,這個月結婚,容易造成夫婦不睦。七月是鬼月,是娶鬼妻的月份,生人不宜。九月的「九」與「狗」是諧音,俗語說「九月狗頭重,死某又死尫」,是大不吉祥。
  • 杭州灣跨海大橋護欄被漆成七種顏色(圖)
    浙江在線03月03日訊杭州灣跨海大橋工程建設已經進入掃尾階段,通車在即。經大橋管理局特批,記者昨天乘車上橋體驗了一番。大橋建設「以人為本,細節中體現科技和安全」,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陪同的大橋管理局工作人員解釋說,這是防眩板,全橋共有7.2萬多片。大橋的護欄被漆成了七種顏色,每一種顏色約5公裡,從南岸到北岸依次為赤、橙、黃、綠、青、藍、紫,整個大橋由此看上去就像海上的一條「七彩長虹」。工作人員說,之所以漆成七色,是為了防止司機在行駛過程中產生視覺疲勞,增加安全係數。  此外,在大橋建設的很多細節中,都體現了科技和安全。
  • 樁基工程全完工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有望春節後地下室封頂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效果圖施工現場中國大運河博物館是揚州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重要工程,目前進展迅速,樁基施工已全部完成,土方開挖完成八成以上,地下室鋼結構製作全面推進,有望春節後地下室封頂。1400多根樁打入地下記者昨天在施工現場看到,10多臺挖掘機正伸展巨臂,奮力開挖,50多輛運輸車來回運送開挖出來的泥土,現場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目前樁基工程已經完工,土方工程已經完成80%以上的工作量,開始最後衝刺。」
  • 16號線最長車站已封頂
    @坪山、龍崗人,16號線的進度條又又又更新啦,2020年12月30日,全線最長車站——龍東村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是繼同樂村站後,16號線在巖溶強發育區又一個封頂的車站。01.龍東村站順利封頂龍東村站位於深汕路與愛南路交叉口以東,沿深汕公路北側,呈東西向敷設,車站長約615.4m,為地鐵16號線最長車站。車站為地下兩層島式站臺,採用明挖現澆法施工,標準段基坑寬度約21.4m,站後設置折返線及雙停車線。
  • 16號線最長車站已封頂!預計2023年通車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1年1月8日訊 @坪山、龍崗人,16號線的進度條又又又更新啦,2020年12月30日,全線最長車站——龍東村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這是繼同樂村站後,16號線在巖溶強發育區又一個封頂的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