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十二宮〉殺手,完美的大衛·芬奇

2021-01-10 南風未起才良

以連環殺手為題材的驚悚片在好萊塢早以不是什麼新鮮事,《沉默的羔羊》、《七宗罪》都是這類題材的經典之作。但是這一次大衛·芬奇的〈十二宮〉則是拍出了另一番風味。

影片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在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之間,至少有13人死於這個自稱Zodiac的連環殺手手下,而以Zodiac自己的說法則是24人……警方確認有8起兇殺案跟他有關,但具體的數字卻一直是個謎。先前看到有新聞說大衛·芬奇起初是要拍攝〈黑色大麗花〉的,但是拍攝權卻被老牌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搶走了,兩部影片相隔半年時間先後與觀眾見面。同樣是根據真實事件改變的〈黑色大麗花〉反響平平,可以說有那麼一點乏味,畢竟是一個懸案,在結局的設定方面要加入大量的主觀認定,而且Josh Hartnett的演技也實在是難挑大任。

然而今年的〈十二宮〉中,大衛·芬奇再一次展示了他在拍攝驚悚片方面的超凡天賦。大衛·芬奇的影像手法一向都是獨特的,畢竟以前是拍MV出生的,與傳統學院派導演有著明顯的區別,所以他對光影的敏感,對黑暗的展示,以及節奏的出色把握都要更勝一籌。這一點在〈七宗罪〉與〈搏擊俱樂部〉中都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但那畢竟都是虛構的劇本,有著很強的戲劇發揮空間。毫無疑問,拍攝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與一部原創劇本是完全不同的。一般有兩種選擇,一是對準事件以及人物本身進行藝術加工,二是客觀對待事件以及人物,這個就有一點紀錄片的味道了。

大衛·芬奇將兩種選擇合併在了一起,創造了第三種拍攝手法,他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客觀地還原了十二宮殺手事件的真實面貌,利用了大量的字幕來說明每一個場景發生的時間以及地點,同時對影片中的角色也進行了很生動的加工,但是這種加工並不是對於Zodiac本身的加工,而是對於參與此案調查的人物們的加工,使角色更加豐滿。在Zodiac這個角色的塑造方面,大衛·芬奇是通過神秘信件來刻畫的,大大增加了Zodiac的神秘性以及傳奇性。

十二宮連環殺手這個案子所牽扯到的人物線索極其龐大,而影片又是客觀還原,所以影片在時間上長達兩個半小時之久,大量的調查與取證理應給人十分冗長的感覺,但是MV導演自然是有辦法來彌補這種敘事手法的缺陷的,通過時間字幕的快速切換有效地加快了時間跨度的節奏,我個人認為兩個半小時之間幾乎沒有一個冷場的地方。時間字幕的不斷更新甚至有一點〈24小時〉的感覺,環環緊扣。

在影片的開頭我們目睹了一起謀殺事件,整個畫面中以車燈與手電為主要光源點,在夜色以及60年代特色音樂的陪襯下營造出了一種詭異的氣氛,槍擊結束後兇手報警稱自己就是十二宮殺手,隨後又給報社寄去信件和密文,要求刊登在頭版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如果不刊登就將繼續自己的殺人計劃。在這裡我們第一次看到了影片的主人公——Robert Graysmith,他是一個漫畫家,卻喜愛解謎,在報社中的地位並不高。影片中的第二主人公Paul Avery則是報社中比較資深的記者,這個報導主要由他來負責。

影片在偵察方面安排了兩條線索,一條是以報社的記者為中心進行的非專業調查,另一條則是以Dave Toschi為主的警方調查。警方調查的線索是在計程車司機謀殺案發生之後才開始介入的,Dave Toschi到達現場後就是一番精湛專業的現場分析。隨後兩條線索平行展開,在警方調查這條線索上,大衛·芬奇著重表現由於三個兇殺案發生於三個不同的司法管轄區所導致的取證艱難,此外那個時代的偵破手段也被真實再現——大多數地方警局沒有傳真,講究證據交換原則,地區之間的合作並不順利。 密碼信的問題上是稍帶諷刺的——是一對中學歷史教師在看到報紙報導後破解出來的。警方在案情多年沒有進展的情況下漸漸地忽視了這個案子,Dave Toschi的搭檔也為求安靜的生活而選擇了退出,在警方這邊,只有Dave Toschi一個人還關心著這個案子。

於是敘述的線索開始轉向Robert Graysmith一邊,這個解迷愛好者對這個案子也充滿著興趣,Paul Avery因調查十二宮殺手而離開了舊金山記事報,最終又因沒有進展而惹得酗酒頹廢。Robert Graysmith便是在這一刻開始了他漫長的私人調查生涯——以寫一本關於十二宮殺手的書為藉口,兩條敘述線索開始正式地合二為一。Robert Graysmith的發現給了Dave Toschi很大的感觸,Dave Toschi也知道通過正規的警察身份難以取得進展,由於大量的資料都是保密資料,這使他陷入了尷尬的境地。Dave Toschi通過透露關鍵人的名字來給Robert Graysmith幫助。

影片中先後有兩次給案情注入了光明,第一次是Dave Toschi一行人將嫌疑鎖定在了Arthur Leigh Allen身上,從盤問時的各個細節幾乎都可以認定他就是十二宮,但是卻沒有任何證據來證明他。第二次是Robert Graysmith查到匿名電話的源頭來到地下室中的那一幕,那一幕中給出了有兩個「十二宮」的猜測。大衛芬奇在這兩個場景中將觀眾的思維牢牢地把握在了手心之中。

第一次光明出現後不久,影片開始出現了摩天樓拔地而起的鏡頭,時間的跨度瞬間加大了,節奏在這裡被一下子提了起來。

大衛·芬奇用一種平鋪直敘的講述方式將Robert Graysmith多年搜集的證據一一羅列了出來,Arthur Leigh Allen的生日是12月18日,1969年12月18日十二宮殺手說「我要殺人,今天是我生日」、與Arthur Leigh Allen有關的密碼書、軍靴的鞋印、尺碼相同的手套、關注《最危險的遊戲》這部電影、Arthur Leigh Allen手腕上佩戴的十二宮手錶、痛恨小孩的背景、帶血的刀子,一切看似都是Arthur Leigh Allen所為,但是卻偏偏指紋和筆記的鑑定結果推翻了一切。

畢竟十二宮是一個懸案,沒有結果,但是觀眾需要結果,於是影片的末尾大衛·芬奇給出了Robert Graysmith的完美推論:十二宮殺手在1968年聖誕首次犯案,在1969年7月瓦萊約的Linda Ferrin謀殺案之後失蹤,在此之前曾頻繁給報社寄去密文信件,信件也隨之失蹤。1974才再次出現三封信件。而Arthur Leigh Allen在1968年4月因為性騷擾學生以及戀童癖被學校解僱,有線人說他曾有過言語說要掀翻校車。Arthur Leigh Allen於1971年1月被捕,在此期間報社沒有收到一封十二宮殺手的密文信件。Arthur Leigh Allen出獄後,Dave Toschi再次收到了十二宮殺手的信件,是2500名嫌疑人中唯一給Dave Toschi寫過信的人。有證人證明被害人Linda Ferrin工作時認識一個叫 Leigh 的人,Linda Ferrin的工作地點在田納西大街和卡羅爾大街拐角。而Arthur Leigh Allen所住的地下室與Linda Ferrin的工作地相距不過50碼。

Dave Toschi完全同意這一推測,但是指紋和筆記依舊是問題的關鍵,於是Dave Toschi對Robert Graysmith說「好好完成你的書」,這是唯一一個揭示十二宮殺手真相的辦法。結尾處倖存者對著Arthur Leigh Allen的照片說「我上次看到這張臉是1969年7月4日。」

相關焦點

  • 不一樣的鏡頭,不一樣的感官,大衛·芬奇的《十二宮》
    《十二宮》是由大衛·芬奇執導,位居21世紀百佳電影第12位經常看電影的觀眾肯定熟知大衛·芬奇像《搏擊俱樂部》、《七宗罪》這些該片從拍攝手法,到情節的跌宕起伏來看,更像是一部文藝化了的犯罪片如果你仔細的看了有些犯罪鏡頭,也會有像我之感一樣,覺得李是殺手,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 《十二宮》:獻給那些還在堅持的人們
    《十二宮》的訴求其實就是這麼簡單。聞名也臭名的十二宮殺手的懸案和殺手本身的神秘都不是大衛芬奇要講述的傳奇故事。重要的是如十二宮這樣為人類生活、為社會、為文明帶來震動之中的幾乎所有當事人所經歷的人生際遇是怎樣的。 於是,通過大衛芬奇的影像,我們幾乎看到了全部,僅僅除去十二宮的真實面目。也就是說,《十二宮》所展現的世界和生活在這個世界中人們篤定是悲哀和失敗的。
  • 十二宮殺手
    十二宮殺手的故事是上一代美國人共同的恐怖回憶,30幾年前出沒於舊金山的十二宮不僅殺人如麻(警方證實至少有13人死於十二宮手上,而十二宮自稱殺了37人),其玩世不恭地與警察玩「殺人遊戲」的態度更讓人覺得可怖,更讓人想不到的是集合了眾多警力人力始終沒有抓到十二宮這一點,整個司法制度與社會秩序和法律權威都曾讓這個殺人王玩弄於股掌之中,這些都曾給予美國人民沉重的打擊。
  • 電影大師系列|大衛·芬奇電影作品前10排行榜《12宮》第四
    大衛·芬奇 David Fincher大衛·芬奇1962年生於美國科羅拉多丹佛市,美國導演、編劇、製片人、視覺特效師,他的電影作品具有鮮明的個性特色,在大量信息快節奏下引起觀眾的深層次思考,關於社會問題的挖掘常常讓人看了有心痛感,作品流派風格以驚悚敘事為主。
  • 一部經典的犯罪驚悚片《十二宮》,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至今是懸案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部經典的犯罪驚悚片《十二宮》。影片《十二宮》又名《十二宮殺手》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由大衛芬奇執導,傑克吉倫哈爾,馬克羅佛洛,小羅伯特唐尼三大巨星領銜主演。他為自己起名為」十二宮「善於製造謎題,不僅殺戮手段越漸殘忍更膽大包天地在每犯下一樁殺人案之後就給媒體和警方寄去一封由字母,線索和符號組成的密碼信件。聲稱只要有人破譯這些信件他就甘心落入法網。然而無辜的人們一次又一次成為獵物,這個系列殺人犯曾經讓整個美國都陷入了恐慌之中是個徹頭徹尾的惡魔。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之間至少有十三人死於他手。
  • 《十二宮》普通生活,慢反應?
    大衛·芬奇之前的幾部電影比如《異形》、《搏擊俱樂部》以及《七宗罪》,也都有點拿人做實驗的意思。這種拿電影做人性「實驗」,大多是反應激烈的,比如看一場戰爭中人們如何撕破嘴臉。《十二宮》實際上也是這樣一個實驗器皿,設置的環境就是破解不掉的十二宮殺手案,試驗用的蒼蠅,就是期望解開這個案件謎底的人,包括主要負責警探大衛、比爾,報社的記者保羅,以及那個好奇的漫畫作者格萊史密斯。
  • 《十二宮》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所謂人生如戲,戲如人生
    連環殺人案件也引起了《舊金山紀事報》的記者羅伯特(傑克•格蘭恩哈爾 飾)和保羅(小羅伯特•唐尼 飾)的注意,他們在警察大衛(馬克•普法洛 飾)的幫助下,開始調查這一系列的連環兇殺案件,在和「十二宮」殺手鬥志鬥勇的同時,他們個人的生活也面臨了極大的挑戰。連環殺手十二宮絕對是個天才的犯罪專家(正如大衛·芬奇影片中的其他瘋子),他聰明,驕傲,充滿想像力,對犯罪的敏感度極高,手法無懈可擊。
  • ...亞瑟·李·艾倫|十二宮殺手|韓國_娛樂|大衛·林奇|羅伯特|殺人...
    看到這則消息,影Sir在快慰之餘,不由得想起另一起美國著名的懸案:十二宮殺手,以及基於他的故事改編的電影——十二宮Zodiac黃道十二宮殺手(Zodiac killer)是一名於60年代晚期在美國加州北部犯下多起兇案的連續殺人犯。
  • 《十二宮》連環殺人案的正確打開方式
    「《十二宮》從來都沒有標榜自己是一個懸疑電影「電影《十二宮》是大衛芬奇在2007年的一部作品,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美國舊金山出現的一個自稱為「十二宮」的連環殺人兇手,在行兇之後會留下一些線索,向警方和公眾進行挑釁。由於案件眾多且毫無頭緒,警方陷入掙扎,連環殺人案件引起了記者羅伯特和保羅的注意,在警員大衛的幫助下,他們開始推理調查這個案件。
  • 《十二宮》:雖然拖沓冗長,但是某些橋段還是很有爆點的
    《十二宮》:雖然拖沓冗長,但是某些橋段還是很有爆點的早觀看《十二宮》這部電影時,有一幕畫面格外叫人難忘。鏡頭虛浮、搖擺著俯瞰舊金山的金門大橋,大橋籠罩在厚重的迷霧中,看不真切,像有說不出的迷惑,將人給層層困住。這個場景,不只展現金門大橋迷濛的美麗,還說明了劇中人物的心情。
  • 「我繼父是十二宮殺手」 美最大兇殺案被稱炒作
    佩萊茲宣稱繼父就是「十二宮殺手"  「十二宮殺手」模擬畫像  漢德裡克森  「十二宮殺手」作案標記  據美國媒體6日報導,上世紀60年代末,一名自稱「十二宮殺手」的兇手在美國舊金山接連製造20多起恐怖的連環殺人案
  • 「人類是最危險的動物」——電影《十二宮》
    對案件意興盎然的記者羅伯特和保羅艾瑞聯合警察大衛展開調查,但是每一次的追捕都被殺手逃脫,幾人變得無可奈何。十多年間也沒能將其抓住,這場「貓鼠遊戲」在不斷的進行中,整座城市也陷入恐慌。影片中「十二宮」殺手疑似有兩位,一位是警察大衛鎖定的頭號嫌疑人——亞瑟·李·艾倫,也是羅伯經過層層調查最終確認的殺人兇手。另一位則是羅伯在調查過程中碰到的電影放映員——馮,他是經過筆跡鑑定最有可能的人。
  • 這是一部沒有結論的偵探片,犯罪是一種學問 --《十二宮殺手》
    電影《十二宮殺手》(以下簡稱十二宮)改編自美國作家羅伯特格雷史密斯的小說《十二宮》,是導演大衛芬奇繼《七宗罪》後又一部講述連環殺人案的作品。但與前作不同,《十二宮》走的是紀實風格,在長達兩個小時四十多分鐘的時間裡,一直是讓人感到壓抑,煩悶甚至是枯燥的,這是一部需要沉靜下來,仔細品味的影片。在懸疑解密式的劇情下,影片實際上講述的是關於人的生活狀態變化過程的故事。圍繞影片的劇情,我們可以把它分成兩大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案件發生的經過,以及各路人馬調查的的結果。
  • 《十二宮殺手》設置密碼給警方破譯來挑釁,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先前看到有新聞說大衛·芬奇起初是要拍攝〈黑色大麗花〉的,但是拍攝權卻被老牌導演布萊恩·德·帕爾瑪搶走了,兩部影片相隔半年時間先後與觀眾見面。偵探們的毫無頭緒也許讓當前看慣了神勇破案劇的影迷們無所適從,可那就是歷史的真實。影片通過頻繁而瑣碎的調查過程的展示,暗示調查系統內部缺乏協調、導致許多證據沒有被恰當利用,有可能是兇手最終沒有落網的主要原因。
  • 美國連環殺手「十二宮」,51年前留下的密碼,如今終於被解開
    因為這位殺手異常高調的做法以及遲遲未曾破解的密碼,不僅羅伯特·格雷斯密斯寫了一本關於此案的作品《十二宮》,美國著名導演大衛·芬奇(拍《七宗罪》、《龍紋身女孩》的那位)還以此為原型拍攝了電影《十二宮殺手》。
  • 史上最著名的「黃道12宮殺人案」,時隔半個世紀密碼信終被破解
    這封信裡,十二宮提供了關於謀殺事件的所有細節,包括哪些並沒有向公眾公開的部分。雖然繼408密碼之後,340密碼終被解開,但是警方仍然未能將十二宮殺手捉拿歸案。距離當時已經過去了50年,由著名導演大衛.芬奇以十二宮殺手為題材拍的電影。那麼接下來我們談談這個由真實的故事改編成的同名電影。
  • 來看看號稱惡魔之子的黃道十二宮殺手,你不慫算我輸!
    「十二宮」的嫌疑人也可以拉個長單子,比較著名的包括一個堅信哥哥為殺手的律師(他把哥哥叫做「十二宮傑克」),一名「曼森家族」成員,一個叫凱恩的公民,「轟炸機」卡欽斯基兄弟中的泰德,還有一位叫亞瑟李艾倫的舊金山居民,他是公認的「十二宮疑犯錦標賽」的冠軍。2002年一封「十二宮」信中檢測出亞瑟的DNA,但他1992年就老死家中。兇手殺戮正酣時,「十二宮」就上了電影。
  • 十二宮密碼案:至今未破的殺人懸案
    這便是大衛·芬奇執導的影片《十二宮殺手》開場的一幕,也是十二宮殺手所犯下的第二樁兇案。黛勒妮中槍死去,麥可雖然被兇手補了幾槍,卻僥倖未死,但由於強光的照射和驚嚇造成的心理創傷,讓他無法準確描述兇手的模樣。此後的另一起案件中,在三個少年目擊者的回憶下,十二宮殺手的面容特徵才慢慢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