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世人都知道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我國古代罕見的「帝後合葬陵」,也是唯一合葬「兩位皇帝」的陵寢,這是被各界公認的。其實,在陝西寶雞,還有一座「大唐秦王陵」,也是「帝後合葬」的皇家陵墓,只是名氣比乾陵小了很多,因為陵墓的主人大唐秦王李茂貞其人知名度不是很高,不過,他在歷史上的影響力卻不小。
大唐秦王陵位於寶雞市北部臺塬的陵原之上,是秦王李茂貞和他夫人的合葬墓。雖然是一座「王陵」,但是規格和唐代帝王的皇陵是不相上下的,甚至高於唐代部分帝陵。秦王陵由李茂貞和夫人的兩座地宮組成,奢華氣派,本世紀初文物部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遺憾的是陵墓已經被多次盜掘,雖然也出土了大量文物,但是沒有重量級的國寶,這也是大唐秦王陵被人們忽視的原因之一。
那麼,李茂貞既然是大唐的秦王,為什麼說他的陵墓是「帝陵」呢?
其一,秦王陵的規格就是按照唐代帝陵的規格修建的;
其二,歷史上秦王李茂貞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是「岐國」的國君,政府配置、禮制等方面都是帝王級別的,不過他一生都沒有正式稱帝,是一位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的歷史風雲人物。
李茂貞是河北深州博野縣白塔宋村人,原名宋文通,字正臣,生於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十八歲就替父從軍,精明能幹,他所在的軍隊消滅了唐末黃巢起義軍的殘餘勢力,李茂貞功勳卓著,一路升遷,被唐僖宗賜姓李,改名李茂貞,並且還入了李唐王朝的皇家典籍,成為朝廷重臣。
不過,彼時的大唐王朝已經風雨飄搖,沒有能從玄宗時期安史之亂的陣痛中緩過勁兒來,加上唐朝後期的幾位皇帝都很「平庸」,大唐盛世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地方割據勢力和起義軍紛紛崛起,李茂貞在朝廷官員、地方軍閥、一國之主等多個角色中「來迴轉換」。
縱觀李茂貞的一生,他是一位身份極其複雜的「亂世梟雄」、「忠臣良將」,曾幫助唐僖宗平定叛亂,立下大功,被授予鳳翔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等要職,唐代的節度使是集地方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封疆大吏。當時的鳳翔包括現在陝西寶雞全境,隴右的範圍就更大了,含甘肅全境、四川北部、青海東部和新疆大部分地區,也就是說當時的李茂貞是長安以西,西北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管轄地盤非常廣闊。
功高蓋世,有權有地的李茂貞也「膨脹」過,到了唐僖宗的繼任者唐昭宗時期,他基本不受朝廷節制了,唐昭宗曾派兵想剿滅李茂貞,但是朝廷軍隊的進攻都被李茂貞擊退了。最後唐昭宗還封李茂貞為「岐王」,對一個反叛朝廷的將軍束手無策,不但治不了罪還要封王安撫,可見當時的李唐王朝墮落到了什麼地步,已經不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期那個傲視寰宇的大唐了。
很快,苟延殘喘的唐朝被朱溫滅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的紛亂時期,各地的節度使、軍閥相繼獨立,自封為皇帝,獨霸一方,李茂貞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西北地區這個獨立王國的國君,史稱「岐國」。但是李茂貞始終是「王」,沒有登基稱帝,不過他和夫人享受的都是皇帝和皇后級別的待遇和禮儀,岐國的軍政設置也和唐代朝廷相同。
公元923年,十國君主之一的晉王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滅後梁,在洛陽稱帝,建立後唐,雖然這個小朝廷只存在了十四年,也沒有多強的實力,但是李茂貞卻向後唐稱臣,可見,他內心始終是忠於李唐王朝的。公元924年,李茂貞病逝,享壽69歲,諡號「忠敬」,也印證了他對大唐帝國的「忠」,雖然他活著的時候僭越禮制,死後還是被稱為「大唐秦王」。
李茂貞一生殺伐無數,那是歷史使命,不可避免,他其實是一心向佛的。著名的法門寺就曾受過李茂貞的「特殊照顧」,因為法門寺距離李茂貞的政治中心鳳翔府很近,況且又是唐代的皇家寺院,所以李茂貞曾在公元901年-922年,這20多年時間裡,命人修繕寺院,建法舍,鑄銅爐,重修佛塔,讓這座皇家寺院從五代十國的戰亂中恢復了往日的繁榮。這一事件刻記於《大唐秦王重修法門寺塔廟記》碑文,修繕法門寺也是大唐秦王李茂貞對後世最大的貢獻之一。
身處亂世的李茂貞叱吒風雲,稱霸關中和西北長達三十七年。史籍《資治通鑑》、《新五代史》等都對李茂貞的生平做了詳細記載,他在鳳翔秦王府死後被遷葬至寶雞陳倉裡先考大塋西側,也就是現在的大唐秦王陵。李茂貞的妻子賢德太夫人劉氏是在公元943年去世的,比李茂貞晚了近20年,被附葬於秦王陵,夫妻二人同陵不同穴,成為唐代繼乾陵之後的第二座夫妻合葬陵。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唐秦王陵是一座墳塋,兩條墓道。李茂貞地宮是唐代帝王風格,由墓道、墓室、甬道、後室四大部分組成,長120米,距地面20米,地宮除前室、中室用麻巖石條砌築外,其餘均為青磚砌成,按照庭院式結構建造,採用壁畫和磚雕相結合的形式,富麗堂皇,視死如生。
李茂貞地宮內地坪正中安放著他的墓志銘,分上、下兩層、頂蓋為錄函頂,青石蓋四周陰刻連續纏枝花紋,下層為銘座,銘文1116字,周邊線框,四周陰刻十二生肖神像,墓志銘蓋上卻是空白,有何玄機至今未解,就像乾陵武則天的無字碑一樣,為千古之謎。
李茂貞夫人賢德太夫人的墓道長80米,地宮內第一道門為一座精美絕倫的端樓,全國唯一,建築風格為青磚仿木構歇山雙重飛簷,門洞為窖式圓口,用青石封門。地宮前、中墓室與李茂貞地宮建築風格相同,均為石條砌築並上拱券頂。中室前端置一墓志銘,四周斜剎面上分別線刻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神像,底座上書寫中楷銘文1690字,志蓋線櫃中間陰刻「晉故秦國賢德太夫人墓志銘」12個篆字。
秦王陵歷史上曾多次被盜,發掘出的文物主要有胡人馬樂俑、三彩陶馬俑、侍女立俑、胡馬載樂俑、樂伎舞俑,以及珍貴壁畫。賢德太夫人墓地宮的磚雕極其精美,人物活動所佔比重較大,表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可見其設計者都是圍繞陵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來進行創作的,雕工精美、刻畫細膩、色澤豔麗,極具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現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還沒有發掘,無法參觀,唐代合葬陵,也是中國唯一已發掘的合葬陵就是這一座了,喜歡大唐歷史和文化的朋友可以來陝西寶雞,參觀一下大唐秦王陵。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不吝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