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李茂貞,曾用20年重修法門寺,唐代第二座「帝後合葬陵」

2021-01-13 騰訊網

這裡是行者老張的旅行和歷史研究所。

世人都知道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我國古代罕見的「帝後合葬陵」,也是唯一合葬「兩位皇帝」的陵寢,這是被各界公認的。其實,在陝西寶雞,還有一座「大唐秦王陵」,也是「帝後合葬」的皇家陵墓,只是名氣比乾陵小了很多,因為陵墓的主人大唐秦王李茂貞其人知名度不是很高,不過,他在歷史上的影響力卻不小。

大唐秦王陵位於寶雞市北部臺塬的陵原之上,是秦王李茂貞和他夫人的合葬墓。雖然是一座「王陵」,但是規格和唐代帝王的皇陵是不相上下的,甚至高於唐代部分帝陵。秦王陵由李茂貞和夫人的兩座地宮組成,奢華氣派,本世紀初文物部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遺憾的是陵墓已經被多次盜掘,雖然也出土了大量文物,但是沒有重量級的國寶,這也是大唐秦王陵被人們忽視的原因之一。

那麼,李茂貞既然是大唐的秦王,為什麼說他的陵墓是「帝陵」呢?

其一,秦王陵的規格就是按照唐代帝陵的規格修建的;

其二,歷史上秦王李茂貞在唐末五代十國時期是「岐國」的國君,政府配置、禮制等方面都是帝王級別的,不過他一生都沒有正式稱帝,是一位沒有皇帝之名,卻有皇帝之實的歷史風雲人物。

李茂貞是河北深州博野縣白塔宋村人,原名宋文通,字正臣,生於唐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十八歲就替父從軍,精明能幹,他所在的軍隊消滅了唐末黃巢起義軍的殘餘勢力,李茂貞功勳卓著,一路升遷,被唐僖宗賜姓李,改名李茂貞,並且還入了李唐王朝的皇家典籍,成為朝廷重臣。

不過,彼時的大唐王朝已經風雨飄搖,沒有能從玄宗時期安史之亂的陣痛中緩過勁兒來,加上唐朝後期的幾位皇帝都很「平庸」,大唐盛世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地方割據勢力和起義軍紛紛崛起,李茂貞在朝廷官員、地方軍閥、一國之主等多個角色中「來迴轉換」。

縱觀李茂貞的一生,他是一位身份極其複雜的「亂世梟雄」、「忠臣良將」,曾幫助唐僖宗平定叛亂,立下大功,被授予鳳翔節度使和隴右節度使等要職,唐代的節度使是集地方軍政大權於一身的封疆大吏。當時的鳳翔包括現在陝西寶雞全境,隴右的範圍就更大了,含甘肅全境、四川北部、青海東部和新疆大部分地區,也就是說當時的李茂貞是長安以西,西北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管轄地盤非常廣闊。

功高蓋世,有權有地的李茂貞也「膨脹」過,到了唐僖宗的繼任者唐昭宗時期,他基本不受朝廷節制了,唐昭宗曾派兵想剿滅李茂貞,但是朝廷軍隊的進攻都被李茂貞擊退了。最後唐昭宗還封李茂貞為「岐王」,對一個反叛朝廷的將軍束手無策,不但治不了罪還要封王安撫,可見當時的李唐王朝墮落到了什麼地步,已經不是「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期那個傲視寰宇的大唐了。

很快,苟延殘喘的唐朝被朱溫滅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的紛亂時期,各地的節度使、軍閥相繼獨立,自封為皇帝,獨霸一方,李茂貞也就順理成章的成為了西北地區這個獨立王國的國君,史稱「岐國」。但是李茂貞始終是「王」,沒有登基稱帝,不過他和夫人享受的都是皇帝和皇后級別的待遇和禮儀,岐國的軍政設置也和唐代朝廷相同。

公元923年,十國君主之一的晉王李克用的兒子李存勖滅後梁,在洛陽稱帝,建立後唐,雖然這個小朝廷只存在了十四年,也沒有多強的實力,但是李茂貞卻向後唐稱臣,可見,他內心始終是忠於李唐王朝的。公元924年,李茂貞病逝,享壽69歲,諡號「忠敬」,也印證了他對大唐帝國的「忠」,雖然他活著的時候僭越禮制,死後還是被稱為「大唐秦王」。

李茂貞一生殺伐無數,那是歷史使命,不可避免,他其實是一心向佛的。著名的法門寺就曾受過李茂貞的「特殊照顧」,因為法門寺距離李茂貞的政治中心鳳翔府很近,況且又是唐代的皇家寺院,所以李茂貞曾在公元901年-922年,這20多年時間裡,命人修繕寺院,建法舍,鑄銅爐,重修佛塔,讓這座皇家寺院從五代十國的戰亂中恢復了往日的繁榮。這一事件刻記於《大唐秦王重修法門寺塔廟記》碑文,修繕法門寺也是大唐秦王李茂貞對後世最大的貢獻之一。

身處亂世的李茂貞叱吒風雲,稱霸關中和西北長達三十七年。史籍《資治通鑑》、《新五代史》等都對李茂貞的生平做了詳細記載,他在鳳翔秦王府死後被遷葬至寶雞陳倉裡先考大塋西側,也就是現在的大唐秦王陵。李茂貞的妻子賢德太夫人劉氏是在公元943年去世的,比李茂貞晚了近20年,被附葬於秦王陵,夫妻二人同陵不同穴,成為唐代繼乾陵之後的第二座夫妻合葬陵。

所以我們今天看到的大唐秦王陵是一座墳塋,兩條墓道。李茂貞地宮是唐代帝王風格,由墓道、墓室、甬道、後室四大部分組成,長120米,距地面20米,地宮除前室、中室用麻巖石條砌築外,其餘均為青磚砌成,按照庭院式結構建造,採用壁畫和磚雕相結合的形式,富麗堂皇,視死如生。

李茂貞地宮內地坪正中安放著他的墓志銘,分上、下兩層、頂蓋為錄函頂,青石蓋四周陰刻連續纏枝花紋,下層為銘座,銘文1116字,周邊線框,四周陰刻十二生肖神像,墓志銘蓋上卻是空白,有何玄機至今未解,就像乾陵武則天的無字碑一樣,為千古之謎。

李茂貞夫人賢德太夫人的墓道長80米,地宮內第一道門為一座精美絕倫的端樓,全國唯一,建築風格為青磚仿木構歇山雙重飛簷,門洞為窖式圓口,用青石封門。地宮前、中墓室與李茂貞地宮建築風格相同,均為石條砌築並上拱券頂。中室前端置一墓志銘,四周斜剎面上分別線刻朱雀、玄武、青龍、白虎四方神像,底座上書寫中楷銘文1690字,志蓋線櫃中間陰刻「晉故秦國賢德太夫人墓志銘」12個篆字。

秦王陵歷史上曾多次被盜,發掘出的文物主要有胡人馬樂俑、三彩陶馬俑、侍女立俑、胡馬載樂俑、樂伎舞俑,以及珍貴壁畫。賢德太夫人墓地宮的磚雕極其精美,人物活動所佔比重較大,表現出濃厚的生活氣息,可見其設計者都是圍繞陵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來進行創作的,雕工精美、刻畫細膩、色澤豔麗,極具藝術價值和文化研究價值。

現在唐高宗和武則天的乾陵還沒有發掘,無法參觀,唐代合葬陵,也是中國唯一已發掘的合葬陵就是這一座了,喜歡大唐歷史和文化的朋友可以來陝西寶雞,參觀一下大唐秦王陵。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行者老張

【作者簡介】:行者老張,摩旅愛好者,當代徐霞客,用腳步丈量地球,隨時分享旅途見聞。歡迎關注、點讚、評論,不吝賜教!

相關焦點

  • 唐代53歲宦官曆經七朝皇帝 曾法門寺奉迎佛骨舍利
    近日,西安碑林博物館新入藏一唐代宦官墓誌,志主雖然只有53歲,卻歷經了七朝皇帝,觀其一生,可謂波瀾壯闊,參與平定過唐「淮西之亂」,又曾被皇帝選派到法門寺奉迎佛骨舍利。  享年53歲卻侍奉了6朝皇帝  昨日,西安碑林博物館研究員景亞鸝說,志主杜英琦是唐代宦官,歷經唐代宗、德宗、順宗、憲宗、穆宗、敬宗、文宗七朝,史書無傳。
  • 陝82帝王陵星羅棋布 珍貴遺產展輝煌文化
    漢景帝劉啟及皇后王氏同塋異穴合葬陵--陽陵。      考古專家介紹,除了前期的規劃,帝王陵的選址亦特別講究風水。    女皇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合葬墓乾陵,這也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沒有被盜的陵墓。      從形制上看,漢代的十一個帝陵更像一座座巨型金字塔,巍然屹立在長安城的周邊。
  • 鹹陽這座千年古縣城,因一座夫妻合葬的帝陵而馳名中外
    提起乾陵,突然闖入腦海的就是《神探狄仁傑》裡的場景,肅穆、深沉而又引人入勝,也確實如此,乾陵的神秘,源於這裡葬著的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當然,獨特顯然不止於此,還有一位皇帝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合葬於此,於是就有了這兩朝天子,一對夫妻合葬一陵,世界獨一無二的帝陵。
  • 惠陵1800年沒被人盜取,諸葛亮採取了3個辦法,其一是狡免三窟
    惠陵就是劉備的陵墓,據三國志記載,劉備於公元223年4月24日病逝於白帝城永安宮,5月,劉備的靈柩由永安宮啟程運往成都,8月,劉備靈柩安葬於惠陵,從劉備去世到入土為安,中間差不多有3個多月時間。 雖然劉備的陵墓被記載在三國志中,但是只記載了安葬在惠陵,並沒有記載惠陵到底在哪裡?
  • 河南舉辦「乙酉年公祭顓頊帝嚳二帝大典」
    」於2005年4月20日隆重啟幕,整個活動持續10天。  26日上午,來自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在河南省內黃縣參加了「乙酉年公祭顓頊帝嚳二帝大典」儀式,將整個活動推向高潮。昨(26日)天的公祭儀式從上午9時50分開始。這一時間的確定是依照傳統,代表了天子等級最高規格,寓意「九五之尊」。安陽市人民政府常務副市長、乙酉年祭祖節組委會主任張笑東祭讀祭文。
  • 羋月傳魏頤結局如何喜歡誰 魏頤和信陵君是什麼關係
    魏頤喜歡誰魏頤和信陵君是什麼關係揭秘!   據了解,魏頤也算是半個魏琰的棋子,魏琰想要利用魏頤贏得贏駟秦王惠文王的寵愛,從而立公子華為太子。   然,秦王並非好色之人,獨愛羋月,並沒有被魏頤迷倒,魏琰失策後,又計劃將魏頤嫁於嬴蕩為妃為後。
  • 走近唐代最悲催的太子——探秘懿德太子墓
    歷代帝王陵,都有一些陪葬墓,在乾陵陵園東南隅,分布有太子、公主、親王及重臣等陪葬墓17座,懿德太子墓就是其中之一。懿德太子墓,位於今乾縣縣城西北約3公裡的乾陵鎮韓家堡村北面,是距乾陵最近的一座土陪葬墓。1971年7月至1972年5月,有關部門對懿德太子墓進行發掘,整個墓區現已建成博物館,因此懿德太子墓也稱懿德太子墓博物館。
  • 中國旅遊日參觀「世界第九大奇蹟」法門寺,佛教聖地似乎變了味兒
    法門寺可以說是陝西旅遊景點中知名度和人氣能和秦始皇陵兵馬俑相媲美的,世界聞名,因為三十多年前法門寺塔下地宮的開啟震驚世人,出土了「供養」佛指真身舍利的兩千多件無價之寶,成為著名的「佛教聖地」。可是今天的法門寺之旅讓我感覺這個佛教清淨地現在已經不那麼「清淨」了,處處充滿了對金錢的欲望,而且各種獲取利益的手段讓人「防不勝防」啊!難道是因為名氣太大了,和很多景區一樣只追求「盈利」了?
  • 為何孝莊的靈柩在暫安奉殿停留了37年,卻沒按常規與皇太極合葬?
    她的姑姑額爾德尼琪琪格和姐姐海蘭珠全都嫁給了皇太極,尤其是她的姐姐海蘭珠更是深得皇太極喜愛,獨寵於皇太極後宮,但她的姑姑和姐姐誰也沒熬過她,她活的壽命比她們都長多了,孝莊歷經清初四帝,輔佐了順治和康熙兩代帝王,為清初的政治局勢穩定立下了很大的功勞。
  • 金代「同棺合葬」墓:夫妻葬同一個棺槨裡,確認身份後,專家憤慨
    在我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人死後會前往陰間,而陰間與陽間其實是一體兩面,在陰間逝者的生活與生前不會有很大出入,人死後也需要各種吃穿用度,需要妻妾僕從,所謂「事生如事死,事亡如事存」。因此,在奴隸社會時期就誕生了殉葬制度。
  • 新出土唐代紀年壁畫墓女墓主「龐大家」應讀為「龐大姑」
    2021年1月初,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在西鹹新區空港新城洪瀆原發掘的兩座唐代紀年壁畫墓的消息。其中67號墓的墓主是楊知什和龐大家夫婦(圖一)。據出土墓誌記載,楊知什是隋納言楊士達曾孫,終官左驍衛郎將。夫人龐大家,曾祖卿惲曾參與玄武門之變,任左武候大將軍;父承宗任銀青光祿大夫、太子賓客,贈幽州都督、南安恭侯。
  • 明朝共有五座皇陵,分布在四個省市,你都知道嗎
    明顯陵始建於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歷時47年建成,是恭睿獻皇帝朱祐杬與慈孝獻皇后的合葬墓。明顯陵佔地面積達183.13公頃,整個陵園雙城封建,其外羅城周長3600餘米,蜿蜒起伏於山巒疊障之中,其規劃布局和建築手法獨特,尤其是「一陵兩冢(不是合葬在一起而是起了兩個墳塋)」的陵寢結構為歷代帝王陵墓中絕無僅有。
  • 武則天墓前有61個無頭石人,千百年無人知其意,卻被兩個農民解開
    作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人說武則天的上位只是恰好運氣好。但從她登基後中央集權統治整個中國長達半個世紀這件事來看,武則天確實是有一個治世才幹的人。 武則天在位時攘外安內,692年大破吐蕃之威,收復龜茲、疏勒、于闐、碎葉等西安市鎮,威震八方。 武則天老年力衰之時退位讓賢給三子李顯,死後以皇后身份與唐高宗合葬於乾陵。
  • 房山古墓主是唐代北京最大「地方官」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墓志銘證明該墓是唐代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與妻子合葬墓;劉氏家族為當時北京地區的大家族  新京報訊 昨天,隨著位於房山區長溝鎮的一座大型唐代古墓墓誌開啟,古墓主人的身份終於「水落石出」,正是之前被推測的唐朝幽州盧龍節度使劉濟和他的妻子張夫人的合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