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上會再啟,金博股份和天合光能將於3月11日攜手闖關。
由於金博股份的產品高度依賴光伏行業,且公司客戶高度集中,隨著「531新政」等一系列的行業變化,金博股份業績也勢必會受到影響。
此外,背靠中南大學的金博股份,才私有化不到三年,目前公司實控人廖寄喬的持股比例並不高,扣除一致行動人持股後,與單一第二大股東持股比例相差不到1個百分點,存實控人控制權風險。
來源:上交所
高度依賴下遊光伏
金博股份成立於2005年6月6日,註冊資本6000萬元,控股股東、實控人廖寄喬,2017年至2019年的營業收入規模分別為1.42億元、1.8億元、2.4億元,淨利潤分別為2896.87萬元、5391.39萬元、7767.25萬元。
金博股份主要從事先進碳基複合材料及產品的研產銷,現階段聚焦於碳/碳複合材料及產品。報告期內,金博股份主營產品為單晶拉制爐熱場系統系列產品,主要應用於光伏晶矽製造領域,主要客戶包括隆基股份(28.720, -1.98, -6.45%)(601012.SH)、中環股份(15.700, -1.56, -9.04%)(002129.SZ)、晶科能源(NYSE:JKS)、晶澳科技(15.820, -0.93, -5.55%)(002459.SZ)等行業內主要公司。
來源:說明書
由圖可見,金博股份高度依賴著下遊的光伏產業。
2018年5月,我國「531新政」推出,明確提出提高光伏行業發展質量的同時,也加快補貼退坡,光伏補貼的裝機規模和電價標準均下調,使光伏行業產業鏈產生了結構性調整。據金博股份描述,隆基股份、中環股份、晶科能源等金博股份主要客戶,受「531新政」影響,2018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17%、6%、4.29%,較上年同期117.5%、47.45%、20.41%下降明顯;受客戶經營情況影響,金博股份2018年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2.11%,較上年同期的67.56%下降明顯。
到了2019年1月,國家能源局又發布《關於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等政策,長期來看,光伏發電將逐漸進入平價上網時代。短期來看,光伏行業的發展仍然受到國內產業政策影響較大,存在光伏產業政策變動或調整對行業經營產生衝擊的風險。很顯然,對光伏行業依賴度極高的金博股份也將受到波及。
來源:說明書
事實上,金博股份的下遊客戶也非常集中,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對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合計佔公司當期營業收入的83.7%、86.6%和74.08%,這對於公司來說還意味著主要客戶出現問題,對公司將構成不利。
實控人控制權存風險
從金博股份的股權結構來看,公司的股權穩定性和內控都存在不安定因素。
據悉,自2017年5月起至今,廖寄喬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廖寄喬直接持有公司17.71%股份,持有益陽榮晟21.34%出資額,並通過與益陽榮晟籤訂的一致行動協議,合計控制金博股份25.16%的股份,這個比例相對較低。上述的一致行動協議將於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三年後到期。
金博股份此次首發完成並上市後,廖寄喬實際控制的公司股份比例將進一步稀釋。如果一致行動協議到期後不再續籤,或出現其他股東增持股份謀求公司控制權的情形,將可能會影響公司現有控制權的穩定。
來源:說明書
另一方面,廖寄喬2017年9月及2018年4月增資的資金中2255萬元來源於其向員工、親戚及朋友的借款,佔上述增資資金總額的比例為66.09%。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上述借款的餘額為1885萬元。
根據廖寄喬與債權人籤署的《借款協議》,利息一年一結,年利率為7%或5%,借款期限屆滿後,一次性償還借款本金。上述借款將在2022年至2024年陸續到期,經測算,廖寄喬2020年至2024年每年應當償還的金額分別為124.85萬元、124.85萬元、424.85萬元、1644.85萬元和53.5萬元,合計2372.9萬元。
據介紹,廖寄喬未來每年還款的資金來源主要為工資、獎金、個人家庭積累及持有的公司股份的分紅等。但如未來公司的經營狀況、分紅政策發生重大變化,將可能導致廖寄喬不能按期償還借款,那麼則存在實際控制人持有的公司股權有可能被債權人要求凍結、處置的風險,並對公司股權結構的穩定產生不利影響。
也因此,借款之事屢被監管層問詢。
和中南大學什麼關係?
金博股份有著很深的中南大學背景。
廖寄喬,公司實控人、董事長、首席科學家,是中南大學材料學博士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學位,正高二級研究員,1992年6月至2019年6月,還任職於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廖寄喬曾受中南大學委派於2007年11月至2011年4月兼任粉冶中心董事,2011年5月至2019年5月兼任粉冶中心董事及總經理、併兼任部分下屬子公司董事長職務。
公司董事、總經理王冰泉,有中南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董事、總工程師李軍,擁有中南大學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工學碩士學位,曾於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中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學習。
獨立董事陳一鳴,曾於1995年3月至1998年8月,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廠總工程師助理;1998年9月至2002年2月,中南大學博士學習。
在2011年8月18日,公司與中南大學籤訂了《產學研合作協議》,充分利用高校的人才和技術優勢,加快企業新產品開發進度及科研成果的轉化,加強學校同企業之間的合作,實現學校與企業的資源共享。協議約定有效期為十年。根據《產學研合作協議》,對於產學研項目研製的產品或科研成果,金博股份都擁有其智慧財產權。
而在IPO之際,2019年8月27日,中南大學還出具過一份《確認函》,確認「金博股份目前享有的全部專利(包括已授權專利和申請中專利)及非專利技術均不構成本單位具有任何權利的職務發明,本單位對金博股份名下的所有專利及非專利技術不享有任何現有或潛在的權利主張,不存在任何糾紛或潛在糾紛。」
其實,中南大學還曾經為金博股份的實控人。
歷史資料顯示,金博股份自2005年6月設立時起至2017年5月的控股股東為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該粉冶中心自設立至2019年7月的實際控制人為中南大學。故2005年6月至2017年5月,金博股份實際控制人為中南大學。直到2017年5月,金博股份實際控制人才變更為廖寄喬。
關於這一點,在監管層的問詢中也反覆被提及,金博股份也相應做了解釋。那麼監管層方面是否會釋懷呢?3月11日上會時將揭曉答案。
來源:問詢
來源:問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