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走路這種最實惠的養生法日漸盛行,微信朋友圈裡更是天天都有曬步數、佔領封面的朋友。「一起吃飯,不如一起出汗」,已經成了健康生活的象徵。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數據統計:每走一步,可推動人體50%的血流動起來,活血化瘀;可擠壓人體50%的血管,是簡單的「血管體操」;至少可運動50%的肌肉,有助於保持肌肉總量。
健步走,你走對了嗎?
有的人會發覺,每天逛街、買菜,一天走下來手機上記錄下的步數也不少,卻沒有感覺到身體有什麼變化。這種零零碎碎的走走停停,步數雖然達到了,但是走路的姿勢、速度、強度和時間並沒有達到要求。最好的健走,是一氣呵成。
走路的正確姿勢
頭頸部應該微微上抬而非低下,肩膀微微向後打開,跨步時,後腿要繃直,著地時先腳跟後腳掌,避免彎腰駝背。
速度、時間和強度有講究
要保證一定的速度,最佳的步行速度是120步/分鐘左右,身體不好或年齡大的人可降低速度;
要保證一定的強度,年輕人每天可以走5000-7000步左右,老年人可以走3000步左右;
要保證一定的頻率,年輕人連續走40-60分鐘,每周至少3~4次。老年人步行健身可以降低強度,快走應控制在30分鐘以內、散步60分鐘以內。
走路的最佳時間
除飽餐後半小時以內宜於慢步走外,其餘時間均適於快步走。
走路的最佳狀態
健步走30分鐘時,會有適度氣短,在適度氣溫下出微汗,這樣是最好的,別讓自己太累。
走路前做好準備
健走時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如穿軟底跑鞋,保護腳踝關節免受傷害;穿舒適運動裝,有利於身體活動;帶瓶水,運動時少次多量地補充水可防止脫水。
不要「暴走」
雖然走路有好處,但多走也不可取哦!有的人平時不運動,心血來潮周末一次運動走幾萬步,一次的運動量就達到了10公裡以上,這種「暴走1天,休息1個月」的做法,很容易磨損膝關節損傷半月板,導致未來幾個月內因疼痛不適而無法運動。
不要盲目追求步數
隨著微信運動的流行,很多人在微信步數上暗暗較勁。為了搶佔榜首,有的人一天走路步數高達幾萬步。
走路鍛鍊要適可而止,不要盲目追求步數。否則不只是會對膝關節、腳踝等造成傷害,更有可能會導致心臟受損。尤其是老人、過重者或有基礎疾病的人,最好在諮詢醫生後再確定運動方式,根據體檢結果和醫生的建議進行適量的運動,這樣才不會適得其反。
7種科學走路法
走一字步
功效: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腸胃蠕動,防治便秘。
方法:左右腳輪番踩在兩腳之間中線的位置,左右腳掌著地的同時,分別向左右兩側扭胯。運動量不用太大,走500米就夠了。
倒著走
功效:鍛鍊腰部和背部肌肉,緩解腰背酸痛
方法:儘量選擇平整的路面,周圍人比較少的環境,可以正走和倒走結合,每天走半個小時。老人儘量不要倒走。
邊拍邊走
功效:鍛鍊肺部,有助於呼吸通暢
方法:兩手半握,虎口張開呈弧形。左腳向前邁步的同時,雙手向身體兩側打開,在左腳落地的同時,右手輕輕拍打左胸,左手則向右側後腰處拍打。然後邁右腿,左手拍打右胸,右手拍打左後腰,一邊前進,一邊拍。
踮腳走
功效:緩解腎氣衰退所表現出的雙腿乏力等
方法:前腳掌內側,大腳趾起支撐作用。每天踮起腳走10分鐘左右,中間可以走走停停。
走走跑跑
功效:使脂肪燃燒速度加快
方法:先快跑15秒,然後走路45秒,這樣交替運動20分鐘。也可以快跑60秒,然後快走3分鐘,這樣交替進行30分鐘。
甩手大步走
功效:讓腰背部肌肉得到舒張
方法:行走時要注意上身挺直,下巴前伸,高抬頭,兩肩向後舒展,邁步大小以兩臂伸直的距離為宜,同時前後甩臂,一般以每分鐘80-90步為宜。
正步走
功效:鍛鍊的同時擁有優美走姿
方法:不用像軍人一樣姿勢標準,只要全腳掌著地,抬頭挺胸,目視前方,持續到身體有出汗的感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