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走路姿勢和壽命有關?人過了60歲,每天走多少步比較好?

2021-01-08 骨科劉剛

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學會了走路,走路看起來很簡單,但很多人都存在錯誤的走路姿勢。世衛組織也早就將走動這一項運動譽為最健康的運動方式,尤其適合老年人。但錯誤的走路姿勢不僅起不到鍛鍊效果,還會損害身體健康,別不相信。

學會正確的走路姿勢

首先大家可以在腦海中回想自己平時走路的姿勢,有沒有下巴向上仰?有沒有視線向下、彎腰駝背?有沒有走路時是拖著腳的?走路時雙肩是不是不在同一水平線上?走路時膝蓋是不是呈現彎曲狀態?這些都是錯誤的走路姿勢,長期錯誤的姿勢會導致肌肉變形,肌肉功能下降,無法正常支撐人體,就會導致人體內臟下垂、肌肉鬆弛等症狀,嚴重時影響機體壽命。

正確的走路姿勢是這樣的:抬頭挺胸、雙肩自然微微向後打開、視線直視前面、將整個人重心放在雙腳內側,一腳抬起另一腳著地來保持身體平衡。此外走路時不要將雙手背在後面,這樣會導致駝背,若遇到緊急情況可能來不及反應,容易發生危險。大家可以在走路時順便活動活動雙臂,這樣可以緩解肩周炎和頸椎病的症狀。

人過60,如何掌握正確的步數?

這個不好說具體的步數,並非步數越多越好,地根據個人情況而定。人過60已經步入老年人行列,不管是器官還是骨骼都在慢慢衰老,性能也不如年輕時,因此大家千萬不能「不服老」,仍盲目跟風或者用年輕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例如兒女能走上一萬步,自己在暗中較勁甚至還要超過他們。

這些極端的想法讓走路或者其他運動失去了意義,這是為了運動而運動,而不是為了鍛鍊而運動。步數其實並沒有那麼重要,主要你開始走起來,即使你今天走了2000步也比你一步步走好。教大家一個很好的判斷辦法,一開始走的步數不要太多,例如4000步。若是第二天起床你的身體沒有感到酸痛感,反而精神抖擻或者身心舒暢,那麼4000步就是適合你,或者你還可以適量增加幾百步。

在運動過程中也有講究,若是感到呼吸困難或者心跳明顯加速就要停下休息了,而不是為了堅持完成步數繼續強迫自己。這樣會讓身體受到不良影響,輕者磨損關節重者引起腎衰竭,這並非危言聳聽,真實案例網上一搜就有。因此運動的精神應該是:循序漸進、身體第一、堅持下去!

走路依靠腳部肌肉力量,因此大家沒事在家可以鍛鍊腳部力量。方法很簡單,在地方鋪一塊毛巾,雙腳赤裸站在上面,然後用十指抓毛巾儘量向內蜷縮再將毛巾鬆開,這樣來回反覆15-20次即可。是不是很簡單?但起到的效果很不錯,大家趕緊試試吧!

相關焦點

  • 走路快慢影響壽命長短?70歲的老年人,每天走多少步比較合適?
    生命在於運動,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的養生意識也在不斷增強了,特別是一些中老年人平時每天都會運動,一天都走上萬把步,比年輕人都要勤快。走路是一種很好的鍛鍊方式,有益健康,但是近幾年來有種說法說走得快的人更容易長壽,這是真的嗎?那麼對於70歲左右的老年人來說,每天走多少步比較有利健康呢?
  • 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適? 正確的走路姿勢該怎麼走?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適? 正確的走路姿勢該怎麼走? 都說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在防   原標題:每天走多少步最合適? 正確的走路姿勢該怎麼走?   都說「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在防病、抗癌、長壽方面功效突出。
  • 老年人每天步行7500步,有利於長壽?每天走多少步和壽命有關?
    論文的研究成果顯示,每天走路步數每增加一千步,就能降低15%的死亡率;若是每天的走路步數達到了4400步,死亡率會得到明顯的降低,大約可以降低40%左右;每天走路的步數越多,死亡風險降低的就越多,但每天步數若是達到了7500步,死亡風險就不再下降。因此才有了老年人每天步行7500步,有利於長壽的這個說法,這是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 60-70歲的老人,每天要走路多少步?在這個範圍即可保證健康
    不過有很多人確實是難以堅持,但也可以做一些簡單的運動,比如說走路。走路運動也可以促進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提高新陳代謝的速度,而且走路運動對於每一個年齡段的人來說,都沒有多少的體力壓力,所以這樣的運動人人都可以做。當然,人的身體素質不同,在做走路運動時,所能走的步數自然也是不同的。比如說一些60到70歲的老人,身體比起年輕人那確實是要差很多。
  • 走路使人長壽,每天走多少步好?別貪多,控制好走路速度更重要
    走路可以保護心腦血管,幫助身體降低血液中的脂質水平,能夠防止血液變黏稠、血管變硬堵塞,可以保護心腦血管,預防它們出問題。走路還能夠促進消化,改善心情,穩定代謝,減肥保持體重,提高睡眠質量等,可以幫人增壽。有研究發現,每天走路25分鐘,可明顯地延緩衰老,令壽命增長7年左右,還可以降低心臟出問題的風險。
  • 走路快慢和壽命長短有關?如何走路最養生?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日常生活中,每天我們都是需要走路的,除非你躺下,否則你無時無刻都是在走著路;走路這件事雖然十分常見和簡單,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走路並非是越走就對身體越好。走路快慢和長壽有關?怎樣走路才最有益?今天就給大家科普下!■走路快慢和壽命長短有關?如何走路最養生?聽醫生是怎麼說的!
  • 步行是最好的運動,每天走多少步最健康?
    這種零零碎碎的走走停停,步數雖然達到了,但是走路的姿勢、速度、強度和時間並沒有達到要求。最好的健走,是一氣呵成。,最佳的步行速度是120步/分鐘左右,身體不好或年齡大的人可降低速度; 要保證一定的強度,年輕人每天可以走5000-7000步左右,老年人可以走3000步左右; 要保證一定的頻率,年輕人連續走40-60分鐘,每周至少3~4次。
  • 同樣是走路,有人走出長壽,有人走廢膝蓋!每天怎樣走最好?
    ——走路。早在1992年,世衛組織就指出「走路是世界上最佳運動之一」,簡單易行,且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論男女老少,什麼時候都可以動起來。但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這其中,每天該走多少步眾說紛紜,有人說4000步,也有人說10000步。怎麼走也是各有「教程」,走路,成了一件正經事!
  • 走路速度快的人,同時意味著他們的壽命比較長?有科學依據嗎?
    走路是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很普通,也是我們很基本的一項行為能力。我們成長中走出第一步總是被父母津津樂道。但是就是因為覺得是每個人都有的技能,所以我們就開始有點忽略它的意思,不會再去在意它的重要性,除非因為走了大多的路或者因為年齡的增大,腿部有酸疼才開始在意起來。
  • 走路決定壽命?長達14年的研究發現:壽命長的人,走路有1個共性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國醫養壽堂」,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免費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請放心關注!我們每天都會走路,走路也是一種運動,若說走路能決定壽命,不知你相信嗎?有一項長達14年的研究發現,壽命長的人,走路都有一個共性。這個共性是什麼?走路鍛鍊應該怎麼走?
  • 走路方式決定壽命長短?長壽的人,走路都有一個共同點!
    壽命長的人,走路有1個共性:快。該項研究人群是三萬多名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對他們的走路速度進行了長達14年的追蹤與記錄,最後發現,性別、年齡一樣的情況下,走路越快的人,預期壽命越長。走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促進腸道蠕動,加快消化、減肥瘦身、釋放壓力、提高心肺功能等好處。而走路比較快的人,說明身體的整體協調性與配合性更好,神經、心肺、肌肉等多個系統相互配合得比較好,而且走路快,消耗的熱量也更多,起到的鍛鍊效果或會更好。
  • 同樣是走路,有的人越走越長壽,有的人卻走出一身病!原因在這
    每天做這個運動,壽命提高20%不少科學家表示,走路運動強度非常溫和,可以說是老年人的最佳運動。據統計,每天堅持走路40分鐘-1小時的人,比起不活動的人,壽命可以提高20%,同時減少老年病的發生。建議老人在下午4~5點進行走路鍛鍊最好,此時紫外線不那麼強烈,而且光線充足,可以看清路面。對於健康成年人來說,只要是能夠在自己一天的日程裡安排出鍛鍊的時間,都值得被鼓勵。每天走多少步最好?《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議,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 6000 步。一般來說,健康的年輕人可適量增加。
  • 走路也能讓人長壽?以下4種走路姿勢,教你走出健康身體
    掌握正確的走路姿勢進行鍛鍊,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自身記憶力、疏通經絡、加速體內血液循環、愉悅身心、增強肌肉力量等,這些好處都是其他運動難以媲美的。但是怎樣才算是正確的走路姿勢呢?走路也能讓人長壽?以下4種走路姿勢,教你走出健康身體。
  • 走路能決定壽命?壽命長的人,走路時有一個共性
    我們每天都要進行一個運動,那就是走路,經常聽人說走路可以決定壽命,但是究竟是真是假,大家都抱有疑慮,根據研究發現生命越長的人走路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走路能決定壽命?壽命長的人,走路時有一個共性其實這個共同的特性就是走路快!
  • 人的走路速度和壽命長短有關?怎麼走能長壽?研究結果新鮮出爐
    走路,在人們看來是非常普遍的一件事,是每個人生來就應該具備的生活技能,可能大家都忘了,走路這件事也是要學習的,不僅是剛出生時的慢慢走路,還是長大後的走路方式,說不定還能和人的壽命長短有關呢?聽說,人的走路速度和壽命長短有關?
  • 走路決定壽命?長達14年研究發現:壽命長的人,走路都有一個共性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健康養壽堂」,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收到免費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請放心關注!對於正常人來說,我們每天都需要走路,而走路也可以當作是一種運動鍛鍊,但是走路可以決定壽命長短,你會相信嗎?經過長達14年的研究發現,壽命長的人,走路都有一個共同特性,你知道嗎?一起跟著小編了解一下吧。
  • 每天堅持走一萬步,為什麼身體反而變差了?別再一味傻走了
    目前,我國相關健康指南推薦成年人每天應累計進行相當於步行6000步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很多人往往忽視了後面的「中等強度身體活動」,只看到了「6000步」,馬拉松跑不下去、啞鈴舉不起來、各種球也不會打不會踢,走路還能不會走麼。美國還提出了「日行萬步」的理念,而對於稍微閒一點的中老年朋友來說,一萬步更是不在話下,每天的步數排行榜上,就屬他們的排名最靠前。
  • 為什麼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壽命長短和什麼有關?
    儘管如此,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可以看到很多人,60多歲就去世,而還有一部分老人卻能活到90多歲,甚至上百歲,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為什麼有人能活到90歲,有人卻只活到60歲?01活到90歲的人為什麼這麼長壽一個人能活到90多歲很大一部分肯定是與遺傳基因有關,其次才是後天的因素。長壽老人他們的生活方式一般都比較規律,不會出現熬夜、大吃大喝等不良的習慣,他們或許更喜歡吃一些粗糧和蔬菜。
  • 從走路姿勢速度看壽命長短 8種步態隱藏隱患
    原標題:從走路姿勢速度看壽命長短 8種步態隱藏隱患   線索一:走路速度很慢   預警:壽命短   美國匹茲堡大學的研究者綜合9項研究做出總結:走路速度的快慢可以很好地預測壽命長短,在75歲以上人群中相對更準確。
  • 為何年紀大的人,喜歡背著手走路?什麼樣的走路姿勢適合老年人?
    我們通過一個人走路的姿勢,就能判斷出這個人大概的年紀,比如正值青春的姑娘小夥兒,走路時身姿挺拔,甚至有時候會走路帶有彈跳躍動的感覺,而年齡稍大的人,性格比較沉穩了,走路時步伐也更加穩重,給人一種腳踏實地的感覺。而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走路的姿勢更容易區分,因為許多老人都喜歡背著手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