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口裹足 [dù kǒu guǒ zú]
基本釋義:杜口:閉住嘴;裹足:止步不前。閉著嘴不敢說,停住腳不敢走。比喻有顧慮而不敢接近,遠遠避開。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後,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
典故:
戰國時代,策士說客之風很盛,他們憑仗口才,巧言善辯,以博取統治者的信任而掌握政治大權。範睢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範睢(或作範雎)本是魏國人,起初投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門下當些差使,沒有幹成什麼大事,反而受了一頓冤枉,幾乎傷了性命。後來,改姓換名,輾轉到了秦國。那時,秦昭王已在位36年,秦國政治上最有勢力的人有4個:穰侯、華陽君,都是昭王母親宣太后的兄弟;涇陽君、高陵君,都是宣太后寵愛的兒子,即昭王的同母兄弟。穰侯是宰相,把持國政,其餘三人也輪流主持軍事;他們依靠宣太后的關係,權力很大,並且擁有廣大的封邑,家財之富,在國王之上。範睢針對秦國當時的這一情況,先寫一封信給昭王,要求面談。昭王便派車子去把範睢接來相見。範睢進宮,故意亂走,內侍們吆喝道:「王來了!」範睢說:「秦國只有穰侯和太后,哪有什麼王?」昭王恰巧出來,隱約聽到了,心中不免一動,當即表示歡迎,特別隆重地接待範睢。旁邊看的人,都感到很驚訝。昭王吩咐左右的人都退出去,然後恭敬地對範睢說:「先生有什麼見教?」範睢說:「嗯!嗯!」昭王連問三次,範睢三次都不回答,只說:「嗯!嗯!」昭王便跪著央求道:「先生終究不肯賜教嗎?」,範睢這才開口說了一大篇道理,並且說:「現在我寄居秦國,和您的關係還很生疏,而我所要說的,卻是關於君臣之間和骨肉至親之間的事。今天說了,明天就可能有殺身之禍。死固然沒有什麼可怕,人終是要死的,只要我所說的話,對秦國有利,即便因此被殺,又有什麼可怕呢?我所顧慮的是:天下有才能的人們,看見我為秦國盡忠,反而被殺,那麼恐怕他們從此就要『杜口裹足』,莫肯向秦了!,範睢的這次談話,深深打動了秦昭王,因而取得了昭王的信任。後來,昭王就拜範睢為宰相;收回了穰侯的相印,叫他回到老家陶邑去;還讓宣太后告老,不許她再過問朝政;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也都住到關外去了。範睢當了好多年宰相,一直到老。
2.一日三秋 [yī rì sān qiū]
基本釋義:三秋:三個季度。意思是一天不見面,就像過了三個季度。比喻分別時間雖短,卻覺得很長。形容思念殷切。
出處:南北朝·何遜《為衡山侯與婦書》:「路邇人遐;音塵寂絕;一日三秋;不足為喻。」
典故:
出自中國最古老的民歌集《詩經》王風釆葛篇:,彼釆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釆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釆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這是一首懷念人的詩,被懷念者可能是女性。古時的歌謠很多是歌唱愛情的,因此這首詩可以當作男人思念愛人的歌詞。全詩的意思是說:我憶念中的人兒啊!她在外面釆摘葛藤,一天不看見她,就如三個月不見那樣!她正在野外釆摘艾草,一天沒有見她的面,就像隔了三年啊!
相關成語:一日三歲 寸陰若歲 一日三月 一刻千金
3.指日誓心 [zhǐ rì shì xīn]
基本釋義:對著太陽發誓,表明忠誠無二。
出處:唐·李德裕《〈異域歸忠傳〉序》:「惟嗢沒斯精誠上達,天誘其衷。拔自狼居之山,願拜龍顏之主,封章瀝懇,指日誓心,不奪之誠,介如石矣。」
相關成語:指天誓日 指矢天日
4.寡見鮮聞 [guǎ jiàn xiǎn wén]
基本釋義:形容學識淺薄,見聞不廣,知識貧乏。
出處:漢·王褒《四子講德論》:「俚人不知,寡見鮮聞。」
相關成語:孤陋寡聞
5.凜若冰霜 [lǐn ruò bīng shuāng]
基本釋義:凜:冷。 冷得象冰霜一樣。比喻待人接物毫無感情,象冰霜一樣冷。也比喻態度嚴正,不可接近。
出處:宋·曾鞏《酬柳國博》詩:「洞無畦畛心常坦,凜若冰霜節最高。」
相關成語:冷若冰霜 凜如霜雪 凜若秋霜 和藹可親 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