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修行之人,為何道士大多身材瘦弱,而和尚卻大多都是胖子

2021-01-21 狼叔歷史課堂

眾所周知,在我們國家歷史上,比較有影響力的宗教嚴格來說只有兩個,一個就是我們本土的道教,而另外一個就是從印度傳入我國的佛教。佛、道雖然都是修行,不過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區別的。

佛教注重往生,在他們看來,今生的行善積德,是為了給往生積攢好運而已。而道教則更加注重今生,因此他們更加渴望長生,他們追求突破身體的極限,喜歡研製可以延長壽命的丹藥。

不過,佛、道雖然有著本質的區別,但是還是有著很多的共同之處的。比如說修行之人都要清心寡欲,都要吃齋。不過,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既然都是吃齋,為何道士大多身材瘦弱,而和尚卻大多都是胖子呢?其實,這和他們修行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

和尚修行的時候,喜歡打坐念經,甚至一坐能做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因為對他們來說,有耐心才能幹大事,因此和尚在修行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打坐。而挑水做飯這種小事,一般都是由一些剛入門的小和尚來完成的,因此但凡是有些修為的,他們每天的運動量都是很少的。

而和尚吃的最多的食物則是饅頭,眾所周知,饅頭之中可是含有大量的澱粉,一來他們吃饅頭吃的比較多,二來他們運動的時間比較少,因此自然容易身體發胖。

而道士就不一樣了,道士注重突破自己身體的極限,因此道士們幾乎天天都會鍛鍊身體,他們既要修習武功,還要煉製丹藥,而煉丹就需要去尋找藥材。因此道士們還要去深山之中尋藥,往往一種稀有的藥材,需要爬好幾座山才能尋到,因此道士的工作自然也就十分耗費體力,如此一來,他們的體重自然也就可以保持在一個特定的範圍之內。

除此之外,道士們因為修行需要,在一些特殊的日子裡,還需要禁食。原本他們就從事著大量的勞動力,一旦遇到特殊的情況,還不能進食。久而久之,道士們的身體自然就變的十分瘦弱。

而且在這個禁食期間,他們都是靠著所謂的丹藥來補充體力的,正所謂是藥三分毒,如果長期把這些丹藥當飯吃的話,自然會對身體的各項機構都造成巨大的損傷,如此一來,他們的身體只會更加吃不消,變得十分的瘦弱。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道士大多消瘦而和尚卻偏胖?同樣都是修行,差距咋就這麼大
    為什麼道士大多消瘦而和尚卻偏胖?同樣都是修行,差距如此之大!很多時候道士在電視劇裡的形象都是以仙風道骨的形象出現,而仙風道骨是什麼樣的?大概是導演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吧,但是不管如何千變萬化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道士一定得是瘦子,看來這種仙風道骨的道士才符合中國人心中的定義。
  • 為何修行中人,和尚多顯胖,道士略清瘦呢?真相大部分人不明白
    導語:為何修行中人,和尚多顯胖,道士略清瘦呢?真相大部分人不明白!無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電影電視劇當中,我們所見到的和尚,一般都體態圓潤,一臉福相,給人一種和藹可親的印象,而道士則略顯清瘦,一般都是手持浮塵,身形清瘦但步伐穩定的模樣,然而同樣是修行中人,為何大多和尚顯胖,而道士卻清瘦呢?
  • 同樣是修行,為什麼道士仙風道骨,和尚卻耳大體肥?
    雖然沒能將其吸納,但卻誕生了與之平分秋色的道教和儒家,使得我們的宗教文化多元且又和諧共存,相比其他國家的宗教衝突來說,這無疑是幸運的。其中儒家雖然偶有人稱之為儒教,然而兩者卻有著本質的區別,而儒家作為一個學派相比之下則更為深入人心。不過道教和佛教則是純粹的宗教,前者產生了道士這一群體,後者產生了和尚這一群體,雖然教義不同,到就修行的形式倒是頗為相似,都是通過修身修心達到理想的境界。
  • 和尚與道士都吃素,但為何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仙風道骨?
    和尚跟道士都吃素,但為何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仙風道骨?中國的傳統宗教有兩個:佛教和道教。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他們的飲食習慣都是只吃素,不吃肉。但是兩個宗教的傳播者在人們的印象裡卻是十分不同的。廟宇中供奉的佛身和在寺廟中的和尚都是身材肥碩,營養過剩的外形,但是道觀中供奉的先輩和傳道的道士都是身材消瘦,營養不良的外形。這種形象在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進一步深化,一般用仙風道骨形容道士,用肥頭大耳形容和尚。造成這二者形象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佛教是外來宗教,起源於印度,直到唐朝才傳入中國。
  • 同樣是修行之人,為什麼和尚都很胖,道士卻很瘦?主要有三個原因
    在中國的神話故事和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中,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和尚幾乎都很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彌勒佛,但是道士卻很瘦,比如武當張三丰。和尚和道士都是修道之人我,為什麼會有這麼明顯的差異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 同樣是方外修行之人,為什麼和尚總是胖的,道士總是瘦的?
    在很多電影電視劇中,都有和尚的出鏡。但是這些出鏡的和尚,大多都是胖乎乎的。而反觀中國的另外一大宗教——道教,人們想起道士,腦中總會浮現出道士們仙風道骨的瘦削模樣。那為什麼和尚總是胖胖的,而道士都十分清瘦呢? 這是由很多個原因決定。有人認為和尚和道士都必須吃素食,不能吃葷,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 為啥和尚胖,道士瘦,道士的修行方式很多人受不了
    道士和和尚,都是在中國流行了上千年的宗教。道士和和尚的形象,時而各自出現,如《白蛇傳》的法海,林正英的殭屍系列等。也有一同出現的時候,如《紅樓夢》的一僧一道。道士和和尚的修行方式不太一樣。和尚打坐較多,道士雲遊較多。也造就了肉身上的差別,那但從肉身來看,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 和尚和道士同吃素,為何和尚肥頭大面,道士卻瘦骨嶙峋?
    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所有的和尚都是肥頭大面,什麼時候都是笑眯眯的模樣,讓人看了感覺很親切。但是反觀那些清心寡欲的修道之人,他們卻個個穿著青布衣衫,一副弱不禁風,瘦骨嶙峋的模樣。明明吃著同樣的素食,為什麼兩派人士會差距這麼大呢?小編有時候也感覺很奇怪。
  • 和尚跟道士一樣修行吃素,給人的印象卻是一胖一瘦,原因你知道嗎
    人們對於道士的印象,一般是深居高山或者雲遊四海,仿佛世外高人一般,「仙風道骨」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描述。相比之下,和尚給人的感覺就非常接地氣,他們一般長得比較圓潤。一樣是修行吃素,為什麼會有這種差別,這是怎麼回事呢?要想知道這其中的原因,就得先了解一下和尚跟道士出現的背景。佛教最早起源於印度,創始人是釋迦牟尼,在秦始皇時代開始傳入中國。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什麼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骨瘦如柴?
    不論是在各種影視劇還是在現實中,和尚大多大腹便便,而道士卻十分清瘦;此外,在寺廟和道觀中供奉的仙人佛像也大都呈現這樣的反差,比如彌勒佛、如來佛祖都是慈悲大肚的形象,而三清道士則顯得清瘦。同樣都是吃素,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反差呢?
  • 為什麼歷史上皇帝大多信奉道教,而平民大多信奉佛教
    因為皇帝沉迷道教,自然上行下效,大臣們為了討好他,紛紛專心撰寫青詞,很多人也因此得到提拔,受到重用。當時的內閣首輔嚴嵩,更是被人們譏諷為「青詞宰相」。  嘉靖皇帝渴望長生不老,他寵信的道士告訴他,每天喝早晨的新鮮露水,有助於延年益壽。於是,嘉靖命令宮女們每天凌晨採集露水。這讓宮女們苦不堪言,最後爆發了壬寅宮變,嘉靖差點被殺死。
  • 吃素的和尚,為何個個都肥頭大耳,道士們給出了真相
    吃素的和尚,為何個個都肥頭大耳,道士們給出了真相看過電視劇的人們都知道,現在大多數的電視裡和尚們都是肥頭大耳的,而同樣是吃齋的道士們確實骨瘦如柴的,這樣一點讓大話很是很疑惑,吃著同樣東西的他們為何就差別那麼大呢?這其中又有怎樣的奧秘呢?這個一直是大家想知道的。
  • 和尚非常肥胖道士卻非常消瘦,都是吃素修行,知道原因後恍然大悟
    目前我國的旅遊業發展得如火如荼,而且現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都富裕了起來,所以很多人會在工作之餘,出來走走看看放鬆自己的身心。旅遊不僅僅可以讓我們在高壓的工作下很好的放鬆自己,還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開闊自己的視野,體驗不同的風俗增長自身的閱歷。
  • 魯迅先生說:「人往往憎和尚,不憎道士,懂此理者懂得中國大半」
    東西方的文化交融,產生了許多派別或者是信仰,在我國,其中佛家、道家、耶穌深受人們關注,當你了解了佛教以後你會發現,現在很多人對佛教的印象不是很好,甚至是有些憎恨他們這些存在,就連我們偉大的文學思想家魯迅先生也曾說過,人們大多討厭佛教中人,討厭尼姑和尚,卻很少有人憎恨或是厭惡道教,懂得這個道理的人也只有中國人
  • 西方神父可以結婚,追求人性,為何中國和尚要禁女色,無欲無求?
    中國佛教的和尚和道教的道士(例如全真教)同為修行之人大多遵循吃素食和不結婚的修行傳統,而西方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神職人員卻對喝酒、抽菸、結婚生子沒有嚴格限制,甚至認為婚姻是神聖不可侵犯的。    (二)中國佛教、道教教義互通,視「邪淫」為戒律  其實佛教教義中並沒有明文規定和尚不可以娶妻,但是為了修行的需要,修行之士大多選擇不蓄妻子,久而久之便由自願發展成為戒律
  • 都是修行者,為什麼道士比和尚瘦那麼多?
    按理說道教比佛教應該更具有優勢,但是事實卻不是這樣的,道教的教觀一般不常有,但是在我們的生後中佛教的寺廟可是到處都有的。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道」為最高信仰。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
  •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這說法可能並不正確
    於是白馬寺成為了佛教在中原的發源之地,而「寺」也逐漸不再用來稱呼官府衙門,轉而成了佛教修行傳道場所的專稱。而佛教思想在國內盛行前,我們的祖宗更強調對「天,地,人」的崇拜。天和地說的是為人類提供生存物質的自然,對其的崇拜不必多說。對人的崇敬則有「人皇」之說,而比「人皇」崇拜更早的則是對先祖的崇拜。不論歷經多少朝代的思想變革,我們對先祖的崇拜都是亙古不變的。
  • 揭秘道士修行必讀的三大經書和入門方法
    人總有好奇之心,好奇未知東西,正因為有了好奇心,所以人們有了求知慾,喜歡追根究底了解未知的真相。特別是玄之又玄的命運,他看不見摸不著,人們總想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有了這方面的需求就誕生了周易大師、六壬大師等等。在道教全真門派的修行中則不提倡未卜先知,全真道長認為有些東西提前知道了對修行沒有好處,它反而會給修行增添魔障。
  • 和尚為何天天都要念經?為什麼我們聽不懂?
    ,和尚要念佛,終日都在喃喃自語。隨時隨地,都在念佛。  可是,大家知道,和尚都在念些什麼呢?為什麼要念佛呢?     一般的理解是,念佛,可以隨時隨地,排除自己腦海中的雜念,使佛經的教誨,始終環繞在腦海,是佛教徒自我修行、自我糾正三觀的一個重要手段。
  • 古代女子為何大多都短命?這其中有三種因素,都很致命
    自古以來,人們總是喜歡用「紅顏薄命」一詞來形容長相漂亮的女子,比如古代的四大美人,都很「薄命」。那麼古代漂亮女子為何大多都短命?這其中有三種因素,都很致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