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所有的和尚都是肥頭大面,什麼時候都是笑眯眯的模樣,讓人看了感覺很親切。但是反觀那些清心寡欲的修道之人,他們卻個個穿著青布衣衫,一副弱不禁風,瘦骨嶙峋的模樣。明明吃著同樣的素食,為什麼兩派人士會差距這麼大呢?小編有時候也感覺很奇怪。我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佛教的發源地,很久很久以前,佛教的傳教士長途跋涉的來到我國的領土,開始宣揚佛教文化。自此以後佛教開始在我國大地生根發芽,時至今日佛教已遍地開花,影響力十分大。
其實最初宣揚佛教的和尚們並不是如今的形象,他們也十分瘦弱,長期的食不果腹讓他們受盡了苦楚。因為佛教向來就推崇因果輪迴的道理,我國的傳統又恰恰與之相適應,因此,各個時代的君王們十分的崇尚佛教,一度將佛教推到很高的地位,人們也時常到寺廟裡獻上香油錢,以此來保護一家人平安健康。歷史的年輪轉眼間就轉到了唐朝,我們都知道,這個朝代是以胖為美的,走到大街上,每個人都是一副雍容的樣子。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和尚們雖然吃著清淡的齋飯,但他們素齋中往往含有很高的熱量。
在加上這些和尚們常常就地打坐,有時甚至一天也不會運動,長此以往,瘦弱的和尚們開始變胖了,大肚子的形象開始被大眾接受。而反觀那些修道的人們,他們各個都在追求自己哪一天能夠順利的得道成仙,在各類影視作品中,一些道士甚至會因此而辟穀,俗話說,一頓不吃餓得慌,道士們也是實實在在的人類,身體自然抵抗不住。況且這些修道的人們還特別喜歡雲遊四海的出去歷練自己,進行大量的運動,自己的身體有的時候會吃不消,自然會長不胖。其實,和尚和道士雖然在吃食上保持一致,但兩方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巨大差別。
和尚不追求能夠得道成仙,只要有一方淨土,一個蒲團,就能手執木魚敲上大半天。而道士則選擇歸隱山林,各地雲遊,手拿拂塵行俠仗義,四海為家。最近幾年,總有一些很不好的消息被各路的媒體朋友們曝光,在這些被曝光的照片中,各個油光滿面和尚們享受著百姓進奉的香油錢,吃著山珍海味,開著數百萬的豪車,他們已經逐漸偏離了我們的認知,被大眾譴責,有些人往往會打著出家人的名義四處行騙。而那些道士還是一如既往的清心寡欲,僅在這一點上,就足以受到大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