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和道士同吃素,為何和尚肥頭大面,道士卻瘦骨嶙峋?

2021-01-09 談娛樂的社奇

在我們的印象中,好像所有的和尚都是肥頭大面,什麼時候都是笑眯眯的模樣,讓人看了感覺很親切。但是反觀那些清心寡欲的修道之人,他們卻個個穿著青布衣衫,一副弱不禁風,瘦骨嶙峋的模樣。明明吃著同樣的素食,為什麼兩派人士會差距這麼大呢?小編有時候也感覺很奇怪。我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佛教的發源地,很久很久以前,佛教的傳教士長途跋涉的來到我國的領土,開始宣揚佛教文化。自此以後佛教開始在我國大地生根發芽,時至今日佛教已遍地開花,影響力十分大。

其實最初宣揚佛教的和尚們並不是如今的形象,他們也十分瘦弱,長期的食不果腹讓他們受盡了苦楚。因為佛教向來就推崇因果輪迴的道理,我國的傳統又恰恰與之相適應,因此,各個時代的君王們十分的崇尚佛教,一度將佛教推到很高的地位,人們也時常到寺廟裡獻上香油錢,以此來保護一家人平安健康。歷史的年輪轉眼間就轉到了唐朝,我們都知道,這個朝代是以胖為美的,走到大街上,每個人都是一副雍容的樣子。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和尚們雖然吃著清淡的齋飯,但他們素齋中往往含有很高的熱量。

在加上這些和尚們常常就地打坐,有時甚至一天也不會運動,長此以往,瘦弱的和尚們開始變胖了,大肚子的形象開始被大眾接受。而反觀那些修道的人們,他們各個都在追求自己哪一天能夠順利的得道成仙,在各類影視作品中,一些道士甚至會因此而辟穀,俗話說,一頓不吃餓得慌,道士們也是實實在在的人類,身體自然抵抗不住。況且這些修道的人們還特別喜歡雲遊四海的出去歷練自己,進行大量的運動,自己的身體有的時候會吃不消,自然會長不胖。其實,和尚和道士雖然在吃食上保持一致,但兩方還是有著本質上的巨大差別。

和尚不追求能夠得道成仙,只要有一方淨土,一個蒲團,就能手執木魚敲上大半天。而道士則選擇歸隱山林,各地雲遊,手拿拂塵行俠仗義,四海為家。最近幾年,總有一些很不好的消息被各路的媒體朋友們曝光,在這些被曝光的照片中,各個油光滿面和尚們享受著百姓進奉的香油錢,吃著山珍海味,開著數百萬的豪車,他們已經逐漸偏離了我們的認知,被大眾譴責,有些人往往會打著出家人的名義四處行騙。而那些道士還是一如既往的清心寡欲,僅在這一點上,就足以受到大眾的喜愛。

相關焦點

  • 和尚與道士都吃素,但為何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仙風道骨?
    和尚跟道士都吃素,但為何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仙風道骨?中國的傳統宗教有兩個:佛教和道教。無論是佛教還是道教,他們的飲食習慣都是只吃素,不吃肉。但是兩個宗教的傳播者在人們的印象裡卻是十分不同的。廟宇中供奉的佛身和在寺廟中的和尚都是身材肥碩,營養過剩的外形,但是道觀中供奉的先輩和傳道的道士都是身材消瘦,營養不良的外形。這種形象在影視劇和文學作品中進一步深化,一般用仙風道骨形容道士,用肥頭大耳形容和尚。造成這二者形象不同的原因是什麼呢?佛教是外來宗教,起源於印度,直到唐朝才傳入中國。
  • 和尚和道士都吃素,為什麼和尚肥頭大耳,道士卻骨瘦如柴?
    不論是在各種影視劇還是在現實中,和尚大多大腹便便,而道士卻十分清瘦;此外,在寺廟和道觀中供奉的仙人佛像也大都呈現這樣的反差,比如彌勒佛、如來佛祖都是慈悲大肚的形象,而三清道士則顯得清瘦。同樣都是吃素,為什麼會形成這樣的反差呢?
  • 吃素的和尚,為何個個都肥頭大耳,道士們給出了真相
    吃素的和尚,為何個個都肥頭大耳,道士們給出了真相看過電視劇的人們都知道,現在大多數的電視裡和尚們都是肥頭大耳的,而同樣是吃齋的道士們確實骨瘦如柴的,這樣一點讓大話很是很疑惑,吃著同樣東西的他們為何就差別那麼大呢?這其中又有怎樣的奧秘呢?這個一直是大家想知道的。
  • 和尚跟道士一樣修行吃素,給人的印象卻是一胖一瘦,原因你知道嗎
    道教與佛教作為中國的兩大宗教,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對中國的思想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人們對於道士的印象,一般是深居高山或者雲遊四海,仿佛世外高人一般,「仙風道骨」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描述。相比之下,和尚給人的感覺就非常接地氣,他們一般長得比較圓潤。
  • 同樣是修行,為什麼道士仙風道骨,和尚卻耳大體肥?
    雖然沒能將其吸納,但卻誕生了與之平分秋色的道教和儒家,使得我們的宗教文化多元且又和諧共存,相比其他國家的宗教衝突來說,這無疑是幸運的。其中儒家雖然偶有人稱之為儒教,然而兩者卻有著本質的區別,而儒家作為一個學派相比之下則更為深入人心。不過道教和佛教則是純粹的宗教,前者產生了道士這一群體,後者產生了和尚這一群體,雖然教義不同,到就修行的形式倒是頗為相似,都是通過修身修心達到理想的境界。
  • 同樣是方外修行之人,為什麼和尚總是胖的,道士總是瘦的?
    在很多電影電視劇中,都有和尚的出鏡。但是這些出鏡的和尚,大多都是胖乎乎的。而反觀中國的另外一大宗教——道教,人們想起道士,腦中總會浮現出道士們仙風道骨的瘦削模樣。那為什麼和尚總是胖胖的,而道士都十分清瘦呢? 這是由很多個原因決定。有人認為和尚和道士都必須吃素食,不能吃葷,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
  • 為啥和尚胖,道士瘦,道士的修行方式很多人受不了
    道士和和尚,都是在中國流行了上千年的宗教。道士和和尚的形象,時而各自出現,如《白蛇傳》的法海,林正英的殭屍系列等。也有一同出現的時候,如《紅樓夢》的一僧一道。道士和和尚的修行方式不太一樣。和尚打坐較多,道士雲遊較多。也造就了肉身上的差別,那但從肉身來看,你更喜歡哪一個呢?
  • 同樣是修行之人,為什麼和尚都很胖,道士卻很瘦?主要有三個原因
    在中國的神話故事和現在的很多影視作品中,有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和尚幾乎都很胖,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彌勒佛,但是道士卻很瘦,比如武當張三丰。和尚和道士都是修道之人我,為什麼會有這麼明顯的差異呢?主要有兩個原因。
  • 為何修行中人,和尚多顯胖,道士略清瘦呢?真相大部分人不明白
    導語:為何修行中人,和尚多顯胖,道士略清瘦呢?真相大部分人不明白宗教是給予人們心靈慰藉的一種信仰,世界上主要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三大宗教,自從佛教傳入我國之後,很快就形成中國本土化,並在中國得到廣泛的傳播發展,時至今日,中國大地上依然後很多佛教信徒,每逢時節都會來寺廟燒香拜佛,祈求事事順利,家人平安,而我國除了佛教之外,還有本土的道教,道教對於中國的影響也十分巨大,但為何修行中人,和尚多顯胖,道士略清瘦呢?
  • 同為修行之人,為何道士大多身材瘦弱,而和尚卻大多都是胖子
    不過,說到這裡就有一個問題出現了,既然都是吃齋,為何道士大多身材瘦弱,而和尚卻大多都是胖子呢?其實,這和他們修行方式有著很大的關係。和尚修行的時候,喜歡打坐念經,甚至一坐能做好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因為對他們來說,有耐心才能幹大事,因此和尚在修行的時候,大部分時間都在打坐。而挑水做飯這種小事,一般都是由一些剛入門的小和尚來完成的,因此但凡是有些修為的,他們每天的運動量都是很少的。
  • 和尚非常肥胖道士卻非常消瘦,都是吃素修行,知道原因後恍然大悟
    很多朋友表示:在遊玩的時候發現,很多佛教的和尚多數是很胖的,而道教的道士多數是很瘦的。佛教和道教的修行,都說講究吃素的,同樣是吃素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其實人體的肥胖跟吃素沒有太大的關係,如果營養跟得上的話,也是會出現肥胖的現象的。目前佛教在我國非常的盛行,而且佛教的信徒也是非常的廣泛,現在很多的旅遊景點,也都是與佛教有關。
  • 為什麼道士大多消瘦而和尚卻偏胖?同樣都是修行,差距咋就這麼大
    為什麼道士大多消瘦而和尚卻偏胖?同樣都是修行,差距如此之大!很多時候道士在電視劇裡的形象都是以仙風道骨的形象出現,而仙風道骨是什麼樣的?大概是導演們自己想像出來的吧,但是不管如何千變萬化唯一不會改變的就是道士一定得是瘦子,看來這種仙風道骨的道士才符合中國人心中的定義。
  • 和尚不念經道士刷抖音,功德箱改掃碼支付,當今怪異的寺廟道觀
    可是現在各個城市的城市化進度越來越快,這連寺廟也失去了原來的本真模樣,現在越來越多的和尚道士紛紛下山,就連寺廟道觀都建設在人員密集的地方,而且需要花費幾千萬上個億的投資,就算是一尊大佛,也需要投資幾個億完成建設。
  • 女道士一生作詩無數,其中一首對和尚表達愛意的詩,卻流傳千古
    其中最出名的,便要屬李冶、薛濤、魚玄機、劉採春了,她們被稱為「唐代四大女詩人」,李冶與魚玄機二人,更是一生風流韻事無數,感情問題簡直讓人頭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故事,則是關於李冶的。李冶,大約在公元730年出生,烏程(今浙江吳興)人,父親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對詩歌這一塊很有研究,從小就教李冶吟詩作對,意欲將女兒培育成超越自己的文學大家。
  • 「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小和尚被陌生人熱情款待,不知大禍臨頭
    北宋時,有個小和尚名叫蛋子,他求仙訪友,四處遊方。一天,來到永州地面。——對,就是柳宗元《捕蛇者說》裡提到的「永州」,在今天湖南省境內。蛋子和尚很喜歡神奇之事,聽人說附近山溪巖壁之上有一塊黑色奇石,光潔如鏡,能照見人的鬚眉,頓時起了好奇心,前去觀看。看了一次沒過癮,改天又去看,卻發現原本矗立黑石的地方居然只剩下個大窟窿。
  • 道士邱玄清為何因朱元璋賞給他兩名宮女,便二話不說揮刀自宮了?
    皇帝賞賜宮女,在我們看來,這是極大的恩寵,就算你是個道士要斷絕情慾,也不能揮刀自宮,自己把自己給了結了啊,且不說這樣子會不會得罪朱元璋,你倒是先把自己給切了,不得不說哥們你是真的夠狠……而且,人們還將這個道士揮刀自宮的日子稱之所為「閹九」,並在這一天祭祀元道教全真教主長春真人丘處機。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明明是一件大好事,為何卻演變成了「悲劇」?
  • 道教知識-學習與道士溝通的方式,進道觀敬香禮拜的禮儀
    一與道士溝通的一些忌諱1 不問道士年齡,叫道不言壽。2 不問道士俗家名字,不問道士是否可以結婚。這裡說一下,道教兩大派別,正一道士是可以成家的,全真派不能成家。所以一般不要問道長是否可以結婚。3 不問道長修行多久,修了多少年。這個也是忌諱,至於原因就不多說了。
  • 道士不事生產,他們是怎麼生活的
    在我們的印象中,無論是道士還是和尚,甚至是西方天主教的牧師都是不事生產,專心於宗教事業的人物。而道教近年來更是聲名不顯,就更加讓人好奇道士在沒有工作的情況下,是怎麼生活的。其實,道士雖然不工作,但還是有收入的,按嚴格的說,道士每天的宗教活動就是工作,也會有薪資發放,雖然不多,但是保證基本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道士到底有哪些收入?首先,肯定是信眾供奉的香油錢了。這是無論是哪一個道觀還是寺廟都一定會有的,而且很多道觀擺放的功德箱幾乎是每個神像前都有一個。
  • 他是侍奉佛祖的道士,無意間發現一個千年秘密,卻低價賣給外國人
    他是侍奉佛祖的道士,無意間發現一個千年秘密,卻低價賣給外國人在清朝末年有一位邊防兵,名字叫王圓籙。王圓籙從邊防兵上退下來後,居無定所,最後拜入某道觀裡出家成了一名道人。王圓籙這個道士不喜歡苦心研究道法,反而喜歡遊方講道。之後王圓籙一路講道來到了敦煌莫高窟。
  • 信佛之人常吃素,但很多人不知道吃素的日子還有講究
    對於漢傳佛教的信眾來說,吃素是常事,而在國人的印象裡,吃素總是和和尚、佛教聯繫在一起。其實,吃素的不僅是佛教徒,道教全真派的道士就吃素,而且從不間斷。一般的在家信徒當然不必像寺廟裡的和尚那樣天天吃素,不過,在家修行的居士要吃素,也得有些講究,這講究概括起來,便是「年三月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