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們每個人的名字背後都有家人賦予的深刻內涵一樣,博愛一些村莊的名字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和寓意呢?這些村名的來歷裡面,既有生動有趣的神話故事,也有歷史名人的傳說!茶餘飯後,我們可以把這些故事講給身邊的人聽,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家鄉,對家鄉這片土地增添更多的熱愛和關注。
期城位於博愛縣城北3.5公裡處,上期城位於博愛縣城北5公裡處。
相傳春秋戰國時期,柏山山洪不斷,在山口南邊衝積成一片沙灘,在沙灘的邊沿處有人定居成村,村名便叫沙灘沿,是上期城的前身。下期城在春秋戰國時期有蘇姓人家定居,村名叫蘇家屯。
楚漢戰爭時,漢高祖劉邦率兵打仗,曾在此處安營紮寨,休整部隊。作為部隊的臨時根據地,在沙灘沿修了一座小城,在蘇家屯修建了一座大城,並在兩城之間修了兩個校場,稱為上校場,下校場。
漢武帝聽說安昌縣有個叫劉自然的大師善導引之術,便要來學習導引術以求長生不老。他下令讓地方官在一個月之內要修好行宮。這可難壞了地方官。一月之內造兩座城池,談何容易!後來有人提議,將漢高祖所修的大小兩座城池加以修整刷新,以解燃眉之急。地方官採納了這個建議,組織人力物力,很快將城池修好,報與漢武帝。漢武帝聽了很高興說:期月成城,此官員是幹員!官員得到皇帝的褒獎很高興,便將所修兩座城池命名為期城。修在沙灘沿的城池在北,北為上,稱為上期城,修在蘇家屯的大城池在南,南為下,稱為下期城。
下期城一度更名為磚頭村。1946年10月16日,下期城村區農會委員、共產黨員蘇磚頭等人因民兵隊長叛變而犧牲。縣委決定將下期城更名為磚頭村,以紀念先烈。1954年,恢復下期城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