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中國味的100個漢字,一筆一划都是傳承!

2021-01-08 網易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體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歷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

  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

  

  漢字之美,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內蘊。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石,是中國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

  100個最具中國文化的漢字,值得收藏。

  1、「一」

  

  最小的數字,在正整數中找不到比它更小的數;又是最大的數字,意味著「一切」。始終如一的字形,象徵著中華民族統一、穩定與持久。

  2、「天」

  

  時而表示具體的人的頭頂,時而表示抽象的「上天」。一身二人根源於古代中國人天人合一的觀念。在有著深厚農耕文明的中國人心中,「天」「地」「人」三者的關係構成了社會的基本關係。

  3、「人」

  

  肢體站立,反映了人類祖先從猿到人的演化過程;精神站立,人的精神要上可達於天,下可立於地,要成為具有獨立人格的生命。人生在世,我們要始終保持一個姿勢「挺身站立為人,頂天立地做人。」

  4、「陰」

  

  本義為山北水南,可指月、地、夜、寒、女、死,與陽相生相剋。

  5、「陽」

  

  本義為山南水北,可指日、天、晝、熱、男、生,與陰相生相剋。中國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貫通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是陰陽。

  6、「日」

  

  中國歷來有日神和火神崇拜。光明、文明,一直為人們所嚮往。作為自然神,日的地位低於天。作為時間單位,天和日有相似的意義。日在天上運行,因此天日常用在同一詞彙中。

  7、「月」

  

  自然界的月亮一圓一缺相隔30天,與日相對應,是人們常見的自然現象。關於月有不少美麗的神話傳說,並通過對月變化的觀察,產生了月蝕的知識和記載,以及對月的祭祀及禮儀等。

  8、「易」

  

  易為變易,宇宙的本性就是差異、變化,沒有兩個時刻完全相同,人類的歷史也是如此。這是中國儒家世界觀的第一信念,古往今來無人能將其顛覆。

  9、「化」

  

  變是外在的,化是內在的。文化、教化,都是內在的,現代的信息化,更是一種科技的大變革。

  10、「山」

  

  地上所突兀者,人間所仰望者,為山。山被中國人讚美成有脊梁的陽剛的代表,所以山就是男子的象徵。

  11、「水」

  

  五行之一,構成了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要素。水是一種標準,也是一種境界。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體現出道家「無為而求治」的哲學思想。

  12、「禪」

  

  是中國化的佛,是神聖巔峰的封號,是超越言語的世俗智慧,是吾國吾民獨有的精神風景。

  13、「茶」

  

  人在草木之間,茶是將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聖物,令人身心柔軟、寧靜和從容。在中國,茶被稱為百病之藥,陸羽《茶經》將茶文化推向極致;在日本,茶被稱為神草,喝茶祛病延年,茶道成為日本人獨特的民族文化。

  14、「生」

  

  生即生命,「天地之大德曰生」。把天地看成是不斷生化的天地,用生命的觀點來看待天地、萬物和人體器官,是諸多中國文化的內核,表明了中國人傾向於在一切事情中尋找一種根本的調和與統一,而不是鬥爭與混亂。

  15、「耕」

  

  耕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標誌,是農業文明出現以後的重大進步。而耕地手段的進步,就是社會、經濟進步的表現。

  16、「春」

  

  春表示在太陽照耀下草木萌發,反映了先民對萬物生長靠太陽的樸素認識。春是生機的象徵,也是一年的開始。每到春節,極具裝飾性的「春」字遍布城鄉,成為中國人一年美好希冀的寄託。

  17、「工」

  

  「工」字承載著中國土木建築工程發展的豐富文化信息,使中國成為古代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國度。

  18、「禾」

  

  中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農業起源地之一。禾,最初指北方的粟。禾穗垂而向根,被古人引為君子不忘本、謙虛、感恩的美德。

  19、「休」

  

  甲骨文中像人靠著大樹休息,之後引申有休假、停止、喜樂、美好等意思,遠超一般人的想像,清晰地展現出中國文字演變的一個縮影。

  20、「田」

  

  經過人工開發,用於農業耕種的土地,在歷史進程中是統治者和人民共同關注的焦點,多少歷史事件由田地而發生和展開。

  21、「豐」

  

  遠古的氏族部落劃定疆域稱為「豐」。甲骨文中是樹木和下方的土堆的形象,後引申出草木茂盛,轉指人的容貌豐潤、體態豐滿。中國正是在對豐美、豐富、豐盛等的不斷追求中得到發展。

  22、「絲」

  

  甲骨文中有此字,說明我國絲綢在上古既已出現。絲綢是我國古代的一重大發明,在漢代即已遠銷到歐洲古羅馬,形成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23、「農」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統治者都把發展農業放在首位,所以「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百姓的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那麼國將不國。

  24、「家」

  

  先民由遊獵進入定居階段的標誌,是人們生活的依託。因此保家衛國,匹夫有責。

  25、「安」

  

  體現了中國人特有的哲學思想。對民是「平安」,對國家就是「安定」,從國家層面而言,安與定、平等既表現為一種狀態,也是一種動態。

  26、「樂」

  

  甲骨文中「樂」字是一把類似二胡的樂器。音樂帶來快樂,這個字後來用於書寫世上一切的快樂。

  27、「道」

  

  道是處世的原則、事物的本質、宇宙的本質、是寗教,也是方術,人人有道,事事有道,是中國人對理想境界最樸素,也是最深刻的體悟。

  28、「法」

  

  平之如水,法律必須公道,猶如一碗水端平,體現了執著追求社會公平的傳統中國法律意識。

  29、「圓」

  

  是古代對「天」的形狀的樸素認識,即所謂「天圓地方」,這種觀念影響了古代天文學的發展,對建築學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圓」是中華文化的精神追求之一。中國哲學首先追求德行的修為,繼而作用於外部世界,即「內聖外王」。「內聖」境界表現之一即圓融、圓通,形成圓滿的生存邏輯,從而做一個有德行的人。

  30、「儒」

  

  春秋時,孔子創立儒家學派。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學成為中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31、「悟」

  

  「覺悟」,看見我的心。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長長的過程。把所有覺的瞬間與長長的悟的過程結合起來,我們就可以看見自己的心了。

  32、「佛」

  

  佛陀釋迦牟尼是覺者、知者。佛教起源於公元前六世紀的古印度,東漢時由官方正式引入中國。「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佛教在唐代達到鼎盛,其信仰在中國歷史上有很深厚的根基。

  33、「戒」

  

  古代中國的地方官有種「戒石」,是刻警戒官吏的銘文的石碑,凡事引以為「戒」,行事說話多加小心,從道德上約束自己,從而成了一種中華美德。

  34、「本」

  

  「本」是根本,「本草」指中藥。民以食為天,國以農為本,被視為社稷守業的不二法門,否則便是「捨本逐末」「本末倒置」。

  35、「元」

  

  中國人把最初的部分稱為「元」,以元為首,奮勇爭先,從春秋時代開始成為中國人品質中的一部分。

  36、「中」

  

  古有大事,聚眾於曠地,先建中,群眾望見而趨附之。「中」不僅有方位上居中,居要位的內涵,還有行為處事恰到好處的意蘊。喜怒不過節,度量把握恰當,是為「中庸」之妙。

  37、「東」

  

  在五行中,東為木,為春,為生,意喻日出東方。自古以來,中國人觀察黃河、長江,建立了「黃河之水天上來,東流到海不復回」「滾滾長江東逝水」的認識,因此,根深蒂固的內陸文明逐步接納了海洋文明,融入世界文化的趨勢。

  38、「土」

  

  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土地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土,也是構成萬事萬物的「五行」之一,對於土地和土地上生長的作物的崇拜,乃有社稷之神的出現,社為土地之神,稷為五穀之神,社稷也因此成為國家的象徵。

  39、「北」

  

  陰陽家以玄武表北方,中國人以北為上,有尊北的意思。「坐北朝南」的觀念深入到中國人的建築文化和禮儀之中。

  40、「社」

  

  土生萬物,地是先民賴以生存的依託,有土才有國。自古先民春秋祭社,平日撮土為堆進行結拜,以及各地都建有土地廟進行肅拜。這些都不是迷信,反映了人們對大地的感謝,對國家的崇敬,對疆土的珍視。

  41、「九」

  

  在中國文化中,「九」是「天地之至數」,上踞於天,下臨於地。「九」「久」諧音,「九」也因此成為中國人喜聞樂見的表示永恆、喜慶意味的吉祥數字之一。

  42、「鼎」

  

  鼎在古代是最常見和最神秘的禮器。作為一種重要的宗廟禮器,它又是國家政權的象徵。象形所形成的獨特視覺效果,它的莊重感認人不由自主產生信任感,「一言九鼎」即是如此。

  43、「漢」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漢族。漢語、漢字、漢學、漢人、漢賦、漢朝……在中國人心中,「漢」幾乎成為與「中國」有等同的意思了。

  44、「瓷」

  

  中國為瓷器之國,英文China就是「瓷」的意思。瓷、茶、絲,作為古代中國向世界輸出的重要商品,由於影響久遠而廣泛,往往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也就見慣不驚了。

  45、「國」

  

  「國」字記錄了中國歷史的重要訊息:從最初的定居點,到稍後的初級城市,到更加發達的都城,這些被稱為「國」的所在,是時代風雲的匯聚之地。

  46、「帝」

  

  「帝」字在戰國以前專屬天帝,戰國是始以指人間君主,秦以後為「皇帝」簡稱保國古代歷史的傳述體系中,帝系是中國歷史之始,也是古代統治秩序之體現。

  47、「王」

  

  「王」字像斧鉞。古代氏族首領率軍打仗,斧鉞象徵其軍事統帥權。進入階級社會,王為最高統治者稱謂,王權、王道、帝王文化等有其豐富內涵。也有將「王」字型與「三才者,天地人」聯繫起來,說上橫為天,下橫為地,中橫為人,人能上順天道,下達民意,即為王者,頗具情趣。

  48、「兵」

  

  兵對中國文化的意義更重要的是作戰的策略和方法,即兵法。這是世界公認的中國智慧,如今已運用到社會生活方方面面。

  49、「車」

  

  據說車起源於黃帝時期。先秦以來,就根據不同的用途、等級劃分為不同的類型,最高級的可以嵌金鑲玉,最低級的是不加修飾的本色木材,由此形成豐富多彩的車文化。

  50、「寶」

  

  甲骨文中,「寶」是會意字,表示屋子裡有一串玉。在古代,玉是珍稀的東西,也是人們十分財富的表現之一。後來,添加了「貝」「缶」,由會意字變成了形聲字,是漢字形體演變的重要一步。簡化後的寶回到了甲骨文的寫法。

  51、「龍」

  

  龍是中華文明的象徵,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標誌,是中國上古時期眾多民族的圖騰。龍又是中國古代王權、皇權的象徵,無論在天上還是在人間,龍都具有很高的權威。龍也是幾千年來億萬蒼生們喜愛和親近的神靈,豐富多彩的龍文化,影響到中國古代的各個方面。龍,溝通了中華大地歷史上不同民族、信仰的人們的關係,今天仍是海內外龍的傳人——炎黃子孫心心相印、息息相通。

  52、「鳳」

  

  鳳是古人把很多鳥的美麗部位匯集、變形、組合而成。在神話傳說中,它是最有權威的神鳥。中國傳統文化中大量與龍鳳有關的內容被稱為「龍鳳文化」。

  53、「玉」

  

  玉是天地華育之精華,不僅有外在美,更有內在美。以玉比德是中國特有的觀念。以玉作為禮天的主禮器,是人們與生俱來的「石崇拜」觀念的理性升華。

  54、「禮」

  

  禮樂文化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作為教化體系,「禮教」十分受重視。禮樂之道跟隨孔子周遊列國的足跡四散傳播,成為幾千年來中國人待人接物的準則和教育子女的良方。

  55、「倫」

  

  「倫」有次序、輩之意。「序」在中華文化中一直佔據重要地位,古代政治文明中的禮制便是以次序為物徵。在社會結構層面,等級制的實質也是一種規定的次序,破壞了尊卑次序,將被視為「儹越」;在社會生活層面,倫理綱常的核心還是約定俗成的次序,破壞了既定的長幼關係,即被視為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

  56、「忠」

  

  中心為忠。最大的忠誠不是忠於外表,而是內心,正如中國老百姓所說的,做事認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

  57、「恕」

  

  如心,將心比心,互相理解,做人、讀書都應該有這份胸懷。孔子的恕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已成為國際間公認的道德黃金律,指導個人及社會間的行為準則。

  58、「仁」

  

  中國哲學的核心概念,也是宗法社會的德性所在。仁者愛人,智者知人。

  59、「義」

  

  狹義的義是社會和人際關係的規範,廣義的義是一切文化。荀子說「人能群而有義」,從而區別於禽獸,「義」就是文化。殺身成仁,捨生取義,不僅是儒家提倡,現代也表揚。

  60、「智」

  

  在儒家的道德規範體系中,「智」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目之一,也是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品質之一。

  61、「信」

  

  人言為信,人無信則不立。信是理想社會存在的基礎,也是作為人與其他人發生聯繫的紐帶。中國傳統社會不是規則社會,而是人情社會,不需要什麼法律的憑證,但只要言從口出,就要一諾千金,為之負責。「誠信」自古以來不僅作為一個人應該具備的基本道德品質,也是衡量一個團隊、政府的考量標準,從而為誠信社會的的構建奠定基礎。

  62、「孝」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生養之,死祭之,永懷之,被視為「仁之本」。做忠臣孝子,一向是為人的最高境界。孝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一個「孝」字,維繫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國家,奠定了社會和諧安定的基礎。

  63、「敬」

  

  中國人自古對自然、對人保有的尊崇尊敬的心態。做事時要嚴肅恭敬,把事情做好。

  64、「祭」

  

  祭祀在科學不發達的古代先民的思想觀念中是件大事,是不忘本的樸素思想與追求人與自然和諧關係的良好願望的反映。幾千年來,皇帝祭天地,庶民祭祖先,百姓祭神靈,以至今天的祭黃陵、祭孔子,「祭」字已融入我們的生活之中,成了一道可觀的風景。

  65、「祀」

  

  甲骨文的「祀」像未成形的胎兒形,本義為求子之祀。繁衍後代在成活率較低的古代是民族延續的根本任務,顯示中華民族對繁衍後代、教育子女的一貫重視。

  66、「祖」

  

  古人相信,死去的先人能夠保護自己家人的平安。從商代甲骨文中對商族祖先隆重祭祀的記載,到近代農村祠堂的勢力之大,無不顯示了中國人對祖先神的崇拜。我們今天仍然把自己的國家稱為「祖國」,把自己的老家稱為祖籍,把為家族爭光叫做「光宗耀祖」,把忘本思想和行為斥為「數典忘祖」。

  67、「宗」

  

  示是祖宗神主牌。神主牌所置之屋宇,即為宗。祖與宗是中國古代社會祭祀文化的核心,對統治階級內部穩定和民間社會的和諧起了重要作用。

  68、「福」

  

  甲骨文「福」字似手捧酒樽往祭桌上進奉酒食,是以酒祭神以求降福,後引申為神靈所降賜的「福氣」。小篆的「福」,一人有田地,有吃喝(口旁),還有精神生活(示旁),也算是幸福了。

  69、「壽」

  

  作為對個體生命延續的最樸實的希冀,「壽」一直是中國社會最普遍的生活理想之一。對壽的渴求,也是中國人重視世俗生活,寄希望於現世的精神反映。

  70、「神」

  

  在中國人的原始看法中,神、人、物三個概念並提,指代三種生命形態。神字內涵的演化表現觀念的大變革,是中國文化史重大特色。因為社會文化由個人精神歷史的積澱形成,又是個人精神的教養-規範-導引和創新集成者。

  71、「仙」

  

  仙人多住在山上。中國人對仙有一種特別的嚮往,相信通過修煉可得道成仙,也可通過行善在死後上天成仙。而如果在世時作惡多端,死後將下地獄。因此,中國人把神仙的生活作為最理想、愜意的追求。

  72、「德」

  

  西周初年,周人確立了以「德」為核心,「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禮樂文明,由此開啟了中國步入人本社會的大門。在古代,「德」不僅指人的修養和品行,更是指對天道、對自然規律的把握與體認。

  73、「真」

  

  真人就是仙人,字的構成也是上為升天,下為登遐,中間是開天目者。傳統哲學不在乎事物的真假,而注重研究人際關係,因此就用「誠」「信」一類判斷人情的詞來定義真偽。

  74、「善」

  

  善即良,是人性的本色,是知行的原點。上善若水,於柔中見剛,於纖中見強,是進取而內斂。人生苦短,上下求索,但求止於至善。在中國人的哲學理念中,有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至高境界的追求,那就是「止於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那是大真、大愛、大誠、大智的體現。

  75、「美」

  

  古人認為一個人除了他的形體之外,還有一種朦朧模糊之感,就是美。中國文學藝術講究意境,「美」字的構形,就是原始意境的萌芽。

  76、「令」

  

  本義為命令,又可表「言辭」,即「辭令」。辭令刻意求美求善,自然使辭令被賦予「美善」的內涵,「令」表現了中華語言之美的歷史沉澱。最大的令,是每個月來自自然、四時節氣的命令,即月令、時令。時令之中所包涵的關於人的行為與自然生態之間的關係的命題,蘊涵著古人天人合一的哲思。

  77、「俠」

  

  俠客與俠氣都是中國先民心中的理想人格,有英雄志趣兼有刀劍功夫的成為俠客,沒有拳腳功夫,只有心智上表現痛快淋漓、英雄風範的稱為俠氣。「俠肝義膽」歷來是中國人推崇的風骨。

  78、「士」

  

  春秋以前,士是武士,春秋以後的士是文士,逐漸成為統治階級知識分子的通稱,也指一般知識分子,一直是中華文化得以傳承和生長、提煉的主要力量。

  79、「名」

  

  名位代表著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中國是個世俗的國家,有無名位、何等名位,往往成了一個人人生價值的評價標準,所以中國人看重名位,追求名位。名分與權、位、利、祿、譽緊緊捆綁在一起,所以有無名分,成了人們極為重視的事。

  80、「文」

  

  文是漢字的構建基礎,「文」指有條理的紋路。古人很看重紋路,這是一種有規律的存在,西方叫血管,我們叫血脈,同指紋路。水稱水文,山稱山脈。

  81、「武」

  

  本指軍事,但真正深深影響中國的卻是「武文化」,它詮釋了中國人看待武力、權勢、力量的擁有者的態度。

  82、「書」

  

  甲骨文「書」是人手執毛筆。毛筆是中國古代發明的一種獨特的書寫和繪畫工具,因為它富有彈性,表現力強,因此也是形成後世書法藝術的重要物質因素。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藝術形式,「書」字的構形,形象地體現了中國書法藝術的久遠起源。

  83、「冊」

  

  古代稱編好的竹簡為冊,後演變成動詞,如「冊封」「冊立」,都是國家大事。作為動詞,其擁有了莊重的意味,而這些大事又被載入史冊。

  84、「淡」

  

  水、火中和,冷熱中和,反映了中國人的中庸之道和「淡定」的處世哲學,心態平和、不溫不火是為「淡定」。「君子之交淡如水」「平平淡淡才是真」是中國人看待社會生活的深刻體會。

  85、「貪」

  

  中國古代文化的核心層面是官文化。官文化的核心是治人,其特徵是人治。在人治的社會裡,貪就如同附著在中國文化上的斑斑鏽跡,伴隨著國人幾千年。其中是非得失,尤其是「只在意今天財富」這直觀感受在新的時代特別值得我們反思。

  86、「財」

  

  中國人尊敬「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者,而憎恨取財無道的昏君貪官,可以說,「財」與「貪」的對弈,一直穿插在中國人的歷史進程中。

  87、「鬼」

  

  鬼文化在中國經過漫長演變,人們對鬼的態度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畏懼,發展出形形色色的鬼故事……鬼的世界,是中國人生活的一面鏡子。

  88、「羞」

  

  從敬獻於神的珍饈,謹呈於帝王貴族的美味,變成了表現內心羞慚,甚至於兒女情長的「羞人答答」,漢字中恐怕沒有哪個字有「羞」字這樣兜兜轉轉、跌宕起伏的命運了。

  89、「酒」

  

  古老的酒不僅僅是一種飲料,而且在祭祀中是必不可少的祭品,溝通人神關係的巫覡,更要把酒作為祭祀活動時的重要工具。酒不僅是養生所必須,而且是最重要的藥品。酒更是文化的重要載體,飲到盡興時,文人墨客留下千古絕唱;飲到激昂處,將士遊俠顧盼自雄,豪氣幹雲。

  90、「糧」

  

  民以食為天。中國是個農業國家,糧食收成不僅牽繫千家萬戶生存問題,也是關係到社會穩定、國家安危的頭等大事。

  91、「民」

  

  數千年來,中國的「民」紮根泥土,努力攀升。「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儘管是一種理想狀況,但「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其實決定了整個社會的發展方向。

  92、「網」

  

  細密的漁網不進入魚塘,這樣才會有更多的魚吃,這是中國人最早對於保護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一種觀念。「網」字的生命力在於它能由實而虛,由虛而實,今天人們生活在網絡時代,網更是虛實結合,無處不在,無遠弗屆。

  93、「堂」

  

  「堂」是同祖的旁系親屬關係。堂屋同親屬關係發生的牽扯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因由,表現了傳統人倫關係與傳統建築格局的奇妙融合。

  94、「井」

  

  懂得鑿井,中國人得以脫離對大河的依賴,可以把生活的地帶擴大到更遠闊的地方;而均分井田,古制八家為一井,先公後私,「井」已經成為代表中國人最為依戀的家鄉的一個文化符號。

  95、「院」

  

  住在自己的院子裡,是中國人的居住理想。「院」是本無言的書,院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養育了一茬又一茬在院裡長大的人,傳統中國大家庭的形式得以延續數千年。

  96、「年」

  

  最初的「年」指五穀成熟。糧食收成事關國計民生,因此,佔測糧食收成也就成為古代統治者最為關心的大事,也是當時知識精英的職責。由於禾穀類糧食作物多為一年一熟,因此,「年」成為了最大、最重要的時間節點,而過年也就成為人們慶祝豐收,企盼來年風調雨順最重要的節日。在中國人的心中,「年」是又一個輪迴的開始,是一切美好希望的開始,並以詩意浪漫又厚重地植根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中。

  97、「食」

  

  古文字中,「食」是一個像器皿盛著食物之形,有的字還在旁邊加上幾個點,表示所釜底抽薪提穀物之類。我國的膳食結構與歐美以肉食不同,是以穀物為主。遠古時代,北方吃小米「粟」,南方吃大米「稻」。

  98、「羊」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人們發現羊性情溫順善良,不犯眾物,繁殖能力強,就將其馴養,人與羊的關係越來越密切。人們出於對羊的重視和喜愛,賦予羊許多美好的象徵意義,如「美」「善」「祥」「羲」等,表明古人心中羊確是美好、善良、吉祥的象徵,並且是知禮義的動物。

  99、「和」

  

  在浩繁的漢字中,「和」結構簡單,人人共識,但卻又內涵豐富、意境深遠。它植根於中國人的血脈深處,滲透著中國人幾千年來待人接物的原則與智慧,體現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遠流長。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把和看作是人際關係的最佳狀態。

  100、「醫」

  

  對戰鬥中受到的箭傷進行治療,箭取出來了,還被規規矩矩地放在匣子裡。「持中守一而醫百病」,身體若無陽燥,又不陰虛,一直保持中和之氣,就會百病全無,「中醫」真實地反映了中國醫學造福百姓、慈惠無窮的智慧與思想。

  ?

  ?

  ?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聚焦當前中國最具價值的20個漢字調查
    二、調查標準:時代價值、博大精深、通俗易懂   經過廣泛徵詢意見,數易其稿,確定了此次「最具價值的20個漢字」的評選原則,主要有以下三個考量標準:   (一)時代價值。即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既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益養料,又能為破解當前社會問題提供價值參考。   (二)博大精深。即內涵豐富,能代表中國文化的精髓。
  •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咱們中國的漢字究竟有多美
    如果說,這顆星球上有一種語言,它的每個字每句話都能成詩成畫,它的每個音每個調都能撩撥心弦,那麼,它一定是漢語。從倉頡的28個字,到而今演變成8萬漢字,中國人所有的情感都逃不過漢字的強大版圖。漢字之美,美在形體魯迅先生曾說過:「漢字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
  • 中國最難寫的幾個漢字,你認識幾個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中國漢字也有許多神秘色彩,鮮為人知的漢字,也不少見。人們都說中國漢字博大精深,不僅意思多變,而且形態筆畫也是無奇不有。你知道中國最難寫的漢字是什麼字嗎?雖然漢字越來越簡化,可有些字確實讓人無能無力。
  • 越南書法:不寫漢字寫拼音,形不美神不具,實在難以欣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記錄事件的符號。漢字最早是上古時期的老祖宗倉頡根據飛鳥走獸,日月山川所創造出來的。在五千年的歲月中,從抽象的甲骨文開始逐漸演變,歷經金文、小篆、隸書等等形態,經過一代代人不斷雕琢最終演變成如今的漢字。如今的文字構造精美,行美旨遠,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文化的文化積澱。
  • 中國最牛的十個漢字 最色的漢字「姦」
    一.最色的漢字「姦」這個字讀「奸」,好似奸的異體字。《說文》解釋為「私」「竊」的意思。常言道:「三個女人一臺戲」,這個字充滿了色情和曖昧的情調。二.最滑的漢字「鱻」三條魚,味道鮮美。這個字讀作「鮮」,同時,也是鮮的異體字。原指生魚,解釋為「新鮮」,「明麗」的意思,也指鮮美,應時的食物。
  • 中國最牛的十個漢字:最色的漢字「姦」念什麼
    一.最色的漢字「姦」  這個字讀「奸」,好似奸的異體字。《說文》解釋為「私」「竊」的意思。常言道:「三個女人一臺戲」,這個字充滿了色情和曖昧的情調。  二.最滑的漢字「鱻」  三條魚,味道鮮美。這個字讀作「鮮」,同時,也是鮮的異體字。原指生魚,解釋為「新鮮」,「明麗」的意思,也指鮮美,應時的食物。
  • 古老漢字傳承遇現實問題
    燚、淼、、這些生僻字你認識幾個?上海大四學生因生僻字姓名保送研究生受影響,生僻字碰壁怪誰?漢字傳承與社會運用習慣怎麼處理?姓名含有生僻字,不只是「學信網」難以錄入,進入銀行、高鐵購票等系統時都有同樣的問題。家長在孩子姓名第一次碰壁時,為何沒有考慮改名?取名寄託著美好的願望,當賦予美好寓意的漢字帶來麻煩時完全可以考慮選擇一個相近字代替,或者選用其他寓意的字詞,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給這樣的需求滿足提供了極大的空間。
  • 日製漢字是你「最熟悉的陌生人」
    為了表示誠意,日本相國長屋王贈送中國僧人上千件袈裟,每一件袈裟上都繡著這樣一小段話:「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這就是疫情期間日本支援武漢的加油語,它承載的是中日交流的歷史溫情。在日本,隨處可見的漢字如果中國人到日本旅行,一定會有種熟悉的錯覺,不管是坐落在大街小巷的標語,還是餐廳裡的菜單,都有那麼幾個眼熟的漢字躍然眼前。
  • 中國的漢字有多少個?本號權威的回答
    書法展示延伸漢字的無窮魅力那麼漢字到底有多少個?看到知乎,百度知道的回答其實都不完整不算權威,綜合學歷史和中文的朋友幫助,查閱各類資料,借鑑現代網絡資料,大概的數目是這樣的:1,《說文解字》收集9353個漢字。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為許慎。是中國第一部系統地分析漢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 今年春節網友流行互贈漢字 最火的字竟然不是「福」?
    年味越來越濃了,很多人開始提前賀歲、給親朋好友送祝福。來自支付寶「一字千金」的數據顯示,「安」字成為頻度最高的新春祝福漢字。  據介紹,「一字千金」是支付寶今年推出的一個新功能,網友可以選擇自己最想送給好友的一個字相贈。數據顯示:平均每10個參與者中,就有一個人把」安「字送給親朋好友。
  • 風骨之美,100個中國漢字解析
    漢字之美,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道是處世的原則、萬物的本質,是中國人對理想境界最樸素、最深刻的領悟。中國自古以農立國,土地是最基本的農業生產資料,土也是構成萬事萬物的「五行」之一。在古代中國,神、人、物指三種生命形態。中國古人把神仙的生活作為最理想、愜意的追求,相信可通過積善、修煉得道成仙。
  • 規範漢字更具時代性和通用性
    原標題:規範漢字更具時代性和通用性  《通用規範漢字表》是我國關於漢語規範字的集大成性質的語言文字法規。它在整合原有字表基礎上,通過廣泛調查,進行了增刪,彌補了不足,使之更加符合當代語言生活實際,突出時代性和通用性。  《通用規範漢字表》的制定立足於較充分的研究和調查。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從甲骨文開始,中國的漢字經歷了多次演變才形成了我們現在所用的文字。在這個過程中漢字經歷了怎樣的變化呢?而漢字又是不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先進的文字呢?讓我們先來看看一座城市,位於河南省的安陽。河南省的著名城市眾多,你以為安陽這個城市似乎沒有洛陽、開封、許昌的名氣大,那你就錯了。千萬不要小看安陽,三國時期它叫鄴城是曹魏的王都所在。
  • 國是大家談 | 王永民:中國文化都在漢字結構裡
    我是邊研究邊學習,中國科技大學並不是什麼都學習了,在學校裡主要是學會了科研的方法。中新社國是直通車:由於五筆字型需要一定時間的培訓才能夠熟練使用,你是如何將它推廣的?推廣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障礙?當你高度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的時候,實際上每一個細胞都集中到一個地方,去攻克一個堡壘,人身體的自愈能力真的非常強。後來我到100多個單位免費講課作報告,五筆字型普及開了,各大部委都會用了,我是樂在其中,苦在其中。中新社國是直通車:1984年,你的五筆字型第一次在聯合國總部演示,當時他們看到您用標準鍵盤輸入漢字,是什麼反應?
  • 浙江年味最濃的千年古鎮!上過《舌尖上的中國》,年味從美食開始
    當城市裡的年味越來越難尋找,而安昌的年味卻是鋪天蓋地得濃烈:熱鬧的水鄉社戲、喜慶的水上迎親、街邊掛著的臘腸醬鴨……紹興幾千年的民俗風情在這裡展現得淋漓盡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居於紹興一隅的安昌是浙江最具水鄉韻味的地方。縱使千年的時光流逝,本地居民們仍像祖先一樣延續著最原生態、最自然的古鎮生活。
  • 17個角度看到繁簡體漢字
    當時規定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他首先是把漢字給簡化了。日本有這樣的簡化的進程,韓國也有。我們中國是在60年代,20世紀60年代才開始了簡化字的改革。所以我們不是最早的。而且我們當時講的一種過渡,真正最徹底的最早的是日本。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
  • 崇州市圖書館珍貴館藏:古代規模最大「漢字大字典」見證漢字的傳承...
    據介紹,《五音類聚》由金代人韓道昭所著,收錄了自漢以來的5.6萬餘個漢字,《康熙字典》的備考和補遺字有很多就是根據《五音類聚》來收錄的。「其中有很多字如今早已不用了,但從中也可以看出漢字字體的傳承和演變。」肖俊說。□本報記者 吳夢琳/文 楊樹/圖珍本:《五音類聚》看點:收錄漢以來5.6萬餘個漢字,古代的「漢字大字典」  漢字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
  • 教育部分三級為《通用規範漢字表》收錄8105個漢字
    44個漢字字形暫不調整   在《印刷通用漢字字形表》和《現代漢語通用字表》中,存在一些具體字形處理與所定規則不一致的問題。如「碧、墅」等絕大多數字左上部件末筆的橫都已變為提,而「琴、瑟、琵、琶」等極少數幾個字左上部件末筆的橫沒有變為提。
  • 「匠心年夜飯」傳承中國年
    面對局部地區疫情反覆、回家過年成疑的節點,雪花聯手深圳廣播電視集團、深圳市飲食服務行業協會、深圳市酒店業商會、深圳市烹飪協會、深圳市美食文化促進會、深圳市餐飲商會等單位,面向社會大眾共同發起了「匠心年夜飯」活動,打造IP傳承中國年,雪花要請深圳1250萬人吃了一頓不一樣的「超級年夜飯」。
  • 中國漢字哪個筆畫最多?
    我說的不是這個,因為這個字是臆造漢字,也就是說這個字是憑主觀意想編造。有沒有發現這個字是用圖片方式呈現出來的嗎?這個字是你打不出來的,只能看到圖片。其字形是所有傳統字典不曾收錄的。但這個字是很多人認為最難的一個字,也能能搜出拼音來。所以我們看看它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