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聊一個大家都熟知的人物——蘇軾,號東坡居士。他在文學,繪畫,書法,美食,建築還有從政,為人處事,都是非常讓人敬佩的,那麼是什麼樣的環境、教育和人,讓蘇軾有這樣的成就和修養的呢?
先看第一個人:他的父親蘇洵
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蘇洵是著名的散文家學者,在歷史上他與自己的兩個兒子被稱為「三蘇」,可見他的文學造詣也是很高的。
同時他對自己的兒子要求也非常的嚴格。在蘇軾六十歲時,還曾夢到自己的父親對他教導的情形:
夜夢嬉戲童子如,父師檢責驚走書。計功當畢《春秋》餘,今乃粗及桓莊初。怛然悸寤心不舒,起坐有如掛鈎魚。
蘇軾一背不過書就開是心神不寧,坐立不安,可以想像他的父親對他的要求有多嚴厲,同時也體現出他的父親對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蘇軾的名字也是父親所起,「軾」的含義是什麼呢?是指車廂前端供扶手的橫木。對於一輛車來說,車輪、車輻、車蓋、車枕都有它們的實際用途。只有車軾好像沒有什麼大的用途。但是把它去掉又不是完整意義上的車了。
蘇洵以「軾」為名,其實就是想提醒蘇軾,才華橫溢必然會導致自己鋒芒畢露,這樣也必然會招人嫉妒、仇恨從而導致麻煩纏身。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以後要收斂自己的鋒芒,像車軾一樣,雖然在車身最明顯的位置,但是卻懂得掩飾自己,做到自我保護。
但是在蘇軾的實際人生中,並沒有像父親寓意的那麼好,從蘇軾的人生經歷我們就能看出,他為人爽直,想說就說,並因此給自己惹上了殺身之禍。但也正是因為蘇軾的直爽,讓我們才更加喜歡他。
再說第二人——其母親
在蘇軾8-9歲的時候,父親蘇洵落榜後,就去遊歷江淮間,把教育孩子的重擔就交給了妻子。
在母親教育期間,有一件事情他記憶深刻。母親教他《後漢書》中的一篇文章,講到了範滂。範滂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政治家,鐵面無私,查辦了貪官汙吏,但最後卻遭奸臣所害,被判極刑。
範滂上刑場前與母親訣別,說:「母親,兒子對不起你。兒死後,只能靠弟弟盡孝了,我就要跟隨父親去九泉之下了。生者和死者都各得其所。只求您捨棄難以隔斷的恩情,不要再增添悲傷了。」
範滂的母親深明大義,說:「你今天能和忠義之臣齊名,死有何恨!享了美名,怎麼又能再盼長壽,是不能雙全,我支持你為了理想捨棄生命!」
當時只有10歲的蘇軾站起身,激動地說:「母親,倘若是我這樣,您同意嗎?」蘇軾的母親平靜地說:「你若能做範滂,我難道不能做範滂的母親嗎?」
這對蘇軾嫉惡如仇的人格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母親還在自己的院子裡中了很多花草,經常會有小鳥飛來,他的母親告訴他們不可以捉它們。
這些事情都在蘇軾後來的《異鵲》一詩中體現,全書蘇軾對童年的無限回憶!昔我先君子,仁孝行於家。家有五畝園,麼鳳集桐花。是時烏與雀,巢崁可俯拏。憶我與諸兒,飼食觀群呀。
蘇軾母親的剛柔相濟的個性對蘇軾的一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蘇軾那寬厚仁慈,博大的精神世界,都有背後他母親的影子。
最後的第三人——其爺爺
除了他的父親和母親的影響外,還有第三個人對蘇軾的影響也很大,那就是他的爺爺。蘇軾的爺爺身體健壯酒量也很大,人也慷慨大方,曾經廣存稻穀救濟災民,他爺爺衣食無憂,優哉遊哉,時常是酒不離手。或與親友在青草間席地而坐,飲酒談笑,消遣時光或者飲酒高歌!蘇軾那豪爽的性格多半也都是受其爺爺的基因遺傳吧。
想要了解有關蘇軾更多的生平小故事,知道更多的蘇軾的人生智慧,本人推薦大家可以讀一讀《蘇軾詞傳》,當你讀完這本書之後就會看到一個跟我們平時不太一樣的蘇軾,自責自己往日對蘇軾的認識太過於淺薄了。
這本詞傳中選取了蘇軾一生所作的經典之作,以詞為中心,結合了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風土人情,對作品作出了詳細的介紹,附帶上一些小故事,讓讀者看起來一點都不枯燥乏味。
這套書除了有蘇軾的詞傳外,還有另外5位文人的佳作《李煜詞傳》《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納蘭容若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加上《蘇軾詞傳》一共六本,詳細的講述了六位文人傳奇的一生。
讀這樣一套詩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感受古典文化的美,並被優美的詩詞薰陶,當你閱讀的時候,也是一種奇妙的享受。
喜歡詩詞的朋友點擊下方,即可購買《蘇軾詞傳》《李煜詞傳》《納蘭容若詞傳》《李清照詞傳》《辛棄疾詞傳》《倉央嘉措詩傳》增長自己的見識,陶冶自己的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