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陰德的方法,先做到2點,善越積越厚,福報就會現前

2021-01-15 網易新聞

人生想要得到幸福美滿的生活,一生暢行無阻,就一定要積德行善,所謂有德走遍天下。而自己所做的善事,最好是不要讓別人知道,這叫「陰德」,積累「陰德」將來所獲得的福報是無量的。像現在的新聞媒體,有人做一點好事就表揚、讚嘆,這也是福報,不過這個福報立刻就消耗掉了。

所以真正做好事的人,不要讓人知道。如果做了好事,還想讓更多人知道,那自己的心還是沒有離開名聞利養,那這個善就是假善,是偽善。古時候有大德行的人,都是在默默的付出,於是德越積越厚,等機緣成熟,就能為國家建功立業。

古語講:「陽德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這句說裡面含藏著許許多多的學問,我們都要深思,我們都要會學。中國傳統文化,儒釋道三家,無不是教人積德向善。佛教所講的因緣果報,更容易讓人理解,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積德就得福報,積惡就折損福報,這和因果是一個道理。

想讓自己的命運好,事業順利,家庭生活幸福美滿,就必須要做善事,廣積陰德,積德雖無人見,行善自有天知,將來的果報絕對是大豐收。在行善方面,積陰德的方法,首先要做到以下2點。

第一、端正心念,心無惡念,讓自己有一顆善良、慈悲、助人為樂的心。

《文昌帝君陰騭文》講:「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利物利人,修善修福」。

用正能量看問題,看每件事情的長處,到處都能發現自己的慈悲心,積德和自己的慈悲心是密不可分的,一切法由心想生。我們每日起心動念,都要為別人著想,一念善心起,萬般福報來,這是心行一善。

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說心念的力量是很大的,一念心能影響周遍法界,我們言談舉止說一句有益的好話,心裡總想著別人的好處,這都是行善,都在積德,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日積月累,善越積越厚,福德資糧越來越多,福報就會現前。

第二、樂善好施,勸人向善,戒殺放生,念佛、誦經。

《易經》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首先端正自己的心念之後,第二就要付諸於行動了,慈悲心的具體表現就是樂善好施,戒殺放生。要記住想要做一個有福報的人,永遠可以殺害動物,殺生是最折損功德的。

在所有的善事中,放生功德是最為完美的,放生就是救命。而且在放生的這個過程,既有了財布施,又有無畏布施。佛教講財布施的財富,無畏布施得健康長壽。所以我們的行善願望通過放生,可以在短短的時間內就能滿足實現。

對於學佛的人來講,念「阿彌陀佛」聖號,讀誦大乘經典,也能使自己內心沉穩,修心養性,心地清淨,清淨心能生智慧。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智慧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圓滿,更舒心。願大家多積陰德,福佑子孫,代代興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菜根譚》:真正的積陰德是「行善而不見善」,方能得大福報
    所以顯而易見的壞事所造成的災禍較小,不為人知的壞事所造成的災禍較大;顯而易見的善事所積的功德較小,不為人知的善事所積的功德較大。佛家有言:「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生活當中,很多人為了能得到上天的眷顧讓自己有更多福報而去積德行善,這當然很好,但是為了追求福報而刻意去做好事並不是真正的「善」,真正的「善」是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用一顆最真誠的心去行善的,也就是古人所說的「積陰德」,陰德厚重不僅能讓自身得福,也會讓子孫後代受益。
  • 如何通過「積陰德」而逆天改命?做到這兩點,讓你財運亨通
    很多人知道「積陰德」,那麼,它和命有什麼關係?古人講究「一命二運三風水」,命是天註定的,不會因人的意識而轉移的;上天有好生之德,不會讓一個人永遠走黴運,所以運是可以人為把握的;今天就講一下怎麼通過積陰德而逆天改命運:經文曰:「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
  • 一生多做善事,廣積陰德,福報大
    日行一善,積善成德,善滿三千,天必降之福。諸位朋友大家好,這裡是《妙音聞聲》傳統文化平臺。此刻,讓我們放下煩惱,淨化身心,一起學習傳統文化智慧,一念花開,一念花落,一念放下,萬般自在。老人常說:為人在世,一定要積陰德。為何老人這樣說呢!
  • 學佛人: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
    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就要勤加修行,多積福報。而福報的獲得又體現在我們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行為之中。淨業三福上說「孝順父母,侍奉師長,慈芯不殺,修十善業」 可獲得福報。這四件積福報的事,你做過幾件?第一件事:孝順父母。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最大的善。行善可以積累福報。
  • 心越善,福越多
    人生有多少的善良就會有多少的福氣,人越善以後的道路才會越寬,人緣才會越來越好!待人多一些善良,多做善事就是積福!心善是福人心越是善良越是能遇見自己生命中的貴人,越是善良越是會給自己留後路,心善一分以後的道路就會好走一分。
  • 「積德行善,必有善報」:積陰德的5種善事,看看你做過幾種?
    人活著最重要的,不是積累多少財富,而是要多積陰德。  陰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別人不知道,就叫陰德,這樣得的福報才大。《了凡四訓》解說陰德是做好事而不為人們所知道,上天會加以賜福;而陽善則是做好事讓人們知道,得到群眾的稱讚而享有盛名。  《易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陰德之家,必然會美滿幸福,福報無量無邊。下面這5種善事,最積陰德,看看你做過幾種?
  • 道德經:善,可積福;德,能聚財
    善不積,不足以得福;德不立,不足以聚財。 1 善,可積福 《道德經》有言: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你若善良,福報必當如影隨形。 福從哪裡來?從每個人善良的心上來。 古人云:一切福田,來自心地。 又云: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 待人始終懷有一顆善心、一顆誠心、一顆寬心。
  • 都說「積德行善」可以得福報,到底要積什麼「德」行什麼「善」?
    現如今,人們經常把「積德行善」這四個字掛在嘴邊,都知道這樣做可以得福報,可是卻並不了解到底要行什麼善才可以積德,而真正能夠做到的人又有多少呢?可是人們卻開始盲目的抄經念佛,或者是去市場買幾條魚放到綜合裡面去放生,這樣算是在為自己記得嗎?或許算吧,但是卻絕不絕對。
  •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
    佛教:佛說,陰德對一個人很重要,這樣積陰德,才會有大福報!什麼是陰德?陰德就是一個人暗中做好事,不告訴別人。而陽德卻恰恰相反,做了一點點好事,就喜歡到底虛揚,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得知道。佛教認為,陰德是使命運向好裡發展,最重要的動力。
  • 「積陰德」的4件事,哪怕做過一件,也要恭喜了,看看你做過嗎?
    《司馬光家訓》上說:「積金以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以遺子孫,子孫未必讀,不如積陰德於冥冥之間,為子孫長久之。」積累金錢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守住。積累書籍留給子孫,子孫不一定能讀。不如多積累點善德,這樣才是為子孫打算的長遠之計。記得有人說過:「兒子比我強,留給他金錢有什麼用;兒子不如我,留給他金錢又有什麼用。」
  • 為什麼老一輩人常告訴年輕人要「多積陰德」?
    又為什麼要多積陰德?道祖老子在《道德真經》中告訴我們:萬物負陰而抱陽。即萬物都由陰陽構成,孤陽不生、獨陰不長,所謂的「德」也有陰陽之分。《了凡四訓》中,簡要講述了「陰德」和「陽德」的區別:「凡為善而人知之,則為陽善。為善而人不知,則為陰德」。
  • 人積了陰德,看看你有嗎?
    人做善事和壞事,都會在色身上體現出來。比如說陰騭紋,就是講人積累了陰德,就會在臉上留下痕跡。那如果做了缺德事,色身上也應該會留下痕跡。這個是一定的。  比如說藥師法門裡,通過五官,可以看一個財運,父母,子女,福德,壽夭。那一個人命運,是怎麼回事呢?這就是業力,就是過去的善惡業,在色身上留下痕跡。可以看清自己,看到自己哪裡不足,哪裡需要加強。
  • 有沒有福報,可以從長相看出來!(受益終生)
    這個相,就是福相的意思。看一個人有沒有福報,從他的長相便能看出來。 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的相,都是業力的顯現。相貌也是一種福報,福報大的人,相貌一般都比較好。那麼有福報的長相是什麼樣子呢?
  • 佛教:最積「陰德」的5件事,你能做到幾件?
    我們每個人這一生的福報其實都是有定數的,若不知惜福培福,反而大肆造業、折損福報,那人生就會很快陷入困頓痛苦之中。《太上感應篇》裡說道: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人生是福還是禍,都是自己感召來的,都是自己行為的結果。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業力清淨,自然諸事順遂。以下這最積「陰德」的5件事,你能做到幾件?
  • 福報是自己努力得來的,做到四點,五福齊來
    其實不是,福報不是別人給的,也不是神佛給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那麼,怎麼樣才能修來福報呢?可以從以下四點加強自己的修為。第一、善因好緣佛家哲學中,「天理循環,因果不虛,種善因得善果」,提倡積德行善,為自己修福報。道家也講因果,道家經典《太上感應篇》有云:福禍無門,唯人自招;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因果」二字,是我們為人做事時刻應該謹記的。
  • 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是真的嗎?三種方法讓你擁有福報!
    民間相信,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這種說法聽起來脫離實際,但是這句話是很有寓意的,命中有福報的人,在別人的眼中閃閃發光,這種說法是否準確呢?如何才能看出這個人擁有福報呢?有福報的人身上會發光的說法是真的嗎?
  • 有三種人,年紀越大越有福氣
    可是,世上並沒有無緣無故的好運與福報,一切皆是因果,後期的好運和福報,都需要人前期的付出和積累。正如佛家有云:「人的福報是有定數的,你消耗一些就減少一些,你積累一些就增多一些。」生活中,有三種人最容易積累福報,並且,這些福報最終都會逐漸的反饋到自己身上,讓自己年紀越大越有福氣。
  • 佛教:禍福皆有因果,災禍來臨前,都有警示
    災禍來臨前,也都會有警示。福是自己修的,禍也是自找的。佛教講,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人從出生時,這輩子的福報就定好了,一味地貪圖享樂,就是在不停的透支福報,當福報享盡,後果可想而知,災禍就會降臨,甚至會落得祿盡人亡的果報。老人常講:享盡福報,災禍報到。福報有定數,但是自己可以通過行善積德增加福報,正如《易經》所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 佛教:受些苦,是積福報,是好事!
    古人講,要培養老來福報,年輕不要享受福報,把老年得福報都拿來享受。現在的父母認為給孩子留下更多的財富,給孩子財富就是一件好事,俗不知孩子吃些苦也許是一些福報,如今年輕不吃苦,老來就會受苦,什麼都容易得到就會失去感恩心,就會不恭敬父母,頂撞家人。
  • 佛教:最積「陰德」的5件事,你做到了幾個?
    《了凡四訓》裡說道:行善而為人所知,即為陽善;行善而不為人所知,即為陰德。相比陽善,陰德的功德更大,有句話叫「陽善享世名,陰德天報之」,陽善雖可得世人讚譽,但終不及陰德的天道善神護持。世人皆一味燒香拜佛求保佑,卻不知真正保佑自己的不是外在的神靈,而是自己的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