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璇,中國首位盲人女博士!無聲世界裡的教育之花

2021-01-11 益尚談教育

海倫.凱勒曾說過:「不論處於什麼環境,都要不斷努力。」而中國首位盲人女博士鄭璇就是這樣的一個值得我們去學習的榜樣。

鄭璇是一位傳奇聾人:2歲墜入無聲世界,6歲就讀普通小學,高中遇到「恩師」,本科和碩士就讀武漢大學,博士入讀復旦大學,成為中國首位聾人語言學博士,並最終投身於特殊群體的教育中,為此付出自己最美的年華和時光。

2歲遭受醫療事故意外,聽力喪失卻不放棄人生

鄭璇是獨生女,兩歲半的時候有一次生病發燒,因醫療事故造成嚴重聽力損失。只有左耳剩下一絲微弱的聽力。儘管受到這樣的打擊,但鄭璇的父母和其他家人並沒有放棄,而是每天對她進行康復性訓練,讓鄭璇練習說話、學習文化知識。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鄭璇依靠助聽器以及讀他人的唇,慢慢學會了和健聽人交流。在6歲時,鄭璇便和其他同齡人一樣,到普通小學上學。因為聽力障礙,鄭璇不得不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精力,時刻盯著老師的口型來「聽講」,晚上回到家中還要花成倍的時間來複習和預習。

刻苦學習得遇恩師,求學路上並不孤單

鄭璇毅力驚人,學習成績一直優異。普校生涯結束後,鄭璇考入了武漢大學,在念完本科和碩士後,在沒有任何特殊照顧的情況下,她考入了復旦大學中文系,師從手語語言學家龔群虎教授,成為中國第一個聾人語言學博士。

這也是我國迄今為止唯一一位自主培養的聾人語言學博士,在沿海城市,就業機會多待遇也不錯,不過鄭璇都放棄了。最終因為想要推動中國聾人教育的發展,所以選擇到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特殊教育系教書,希望能夠培養出更多的聾校教師,影響更多的人。

創設「三位一體」溝通課程,致力於特殊群體教育

鄭璇創設了「三位一體」的溝通課程體系,她說,「這好比一個三角形。下面兩個底角是大學語文課和提升他們手語溝通水平的手語課,語言能力的提升為他們的社交奠定了紮實的基礎。三角形的頂角是人際溝通課,使他們掌握社交技能和跨文化溝通技巧,在實戰中去演練。這個課程體系也是我們重慶師範大學聾人教育的創新成果。目前聾校裡面的課程基本上只有兩個角,缺少手語這門課程,聾人的手語並不是天生就會的,而是需要去學習。對聾校學生而言,手語水平提升了,對漢語學習也會起到促進作用。」

聾人大學生在上大學之後,有哪些是需要特別注意學習的方面?對此,鄭璇表示:「我們重師的聾人大學生,聾校考過來的多一些,也有普通學校過來的。這些孩子在聾人群體中算是佼佼者,但是即便是這樣,他們的書面語學習還是有很大的挑戰。學習書面語對他們來說很難,相當於學習一門外語。很多孩子在0-6歲的學前階段語言是一片空白,既沒有獲得完整的有聲語言,也沒有機會接觸手語,錯過了語言發展的黃金時期,後來上了聾校之後,才自發向高年級學生學習手語,這時,他們的認知、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已經受到影響了。」

嚴謹治學崇尚學術,為特殊教育研究做出突出貢獻

近十年來,她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項目「代表城市手勢語料採集、信息標註和語料庫建設」等6個項目;主研「中國手語類標記與類標記謂語研究」等國家級重大項目4項和市級項目4項;發表專業學術論文11篇;出版三本專著和多本譯著;此外2015年她受邀擔任國家通用手語重大課題結題會的專家評審。學術界同行評價鄭璇:「開創了中國聾人進入大學任教並獲副教授職稱和碩士生導師資格的先河」。

鄭璇在她的第一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結題後,她選擇了西藏手語作為她的研究對象,申請了第二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此後,她多次入藏,每次到達之後,她都會不顧身體上的不適,參加社會聾人舉辦的活動。周末掃盲班上,需要任課教師與手語翻譯綜合運用漢語、藏語、漢手語和藏手語四種語言進行講解,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學習的內容。鄭璇義務地為他們上課,行雲流水般的課堂教學受到全體師生的一致讚揚。

寫在最後,人生之路漫長,而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對此事的感悟。

相關焦點

  • 高抬「體檢」貴手,讓盲人圓上「教師夢」|新京報快評
    文 | 侃人被稱作「中國大山裡的海倫·凱勒」的盲人教師劉芳,曾在自傳體小說《花開十年》裡寫道:「一條河,在地面奔騰時是一條河,在地下流淌時還是一條河,最後它們都奔向了大海,在那裡它們的靈魂是平等的。」但「平等」二字有時也會留下豁口。
  • 盲人找工作遇阻 招聘單位:按照公告流程進行
    鄭榮權曾是浙江省首位被普通高校錄取的盲人考生。今年上半年,鄭榮權即將從溫州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畢業,目前正在找工作。4月1日,鄭榮權對北京青年報記者稱,他報考了南京盲人學校的政治老師崗位,考試成績第一,但疑因為視力問題,導致體檢不合格,可能無法進入招考下一環節,而在此前筆試和面試過程中,校方已經知道鄭榮權的視力問題。南京盲人學校一位老師對此表示,鄭榮權還處於等通知狀態,但其體檢報告確為不合格,學校只是按照招聘公告來完成全部流程。4月3日,鄭榮權向教育部統一監督和舉報郵箱發送了材料,還在等待回復。
  • 山西消防走進聾人學校無聲世界裡的消防演練
    (電視通稿·國內·社會)(119宣傳日)山西消防走進聾人學校 無聲世界裡的消防演練
  • 「洋雷鋒」感動中國人日本盲人辦15年免費學校
    在廣西的大山裡,德國人盧安克默默支教13年,與村民一起過著簡陋的生活。  在天津,日本盲人青木陽子辦了15年免費日語學校。  在河北、在北京,法國夫婦吉勇和李香梅為中國的盲童孤兒創建「濟慈之家」,收養他們,教他們獨立生活和工作能力。
  • 《沉默的孩子》:無聲的世界裡,是聲嘶力竭的呼喚
    同時,父母希望莉比能夠上學,為了讓她在學校裡自信一些,父母請來了老師喬安妮。老師喬安妮一步一步走進莉比的內心世界,幫助她用手語和唇語結合起來學習。有了手語的幫助,莉比學習得很快,她慢慢開朗起來。可是,莉比的父母卻認為手語並不是人人都懂的語言,他們希望莉比能和其他孩子一樣,希望她能精通唇語,於是停止了她的手語學習。
  • 無聲世界裡的消防安全課 聾生體驗「穿越火線」 逃生 (視頻)
    每年3月份最後一周的星期一,為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今年安全教育日的主題是「關愛生命、快樂成長」。遇到真實火災,有聽力障礙的特殊孩子怎樣才能快速安全逃生呢?今天(3月25日)下午,一場驚心動魄的消防安全演練在南京市聾人學校舉行。
  • 百度DuLight 盲人的科技之眼
    今天是「國際盲人節」,自1984年設立至今,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都會為盲人群體舉辦各種活動,以體現對他們的關懷。今年的盲人日前夕,百度推出的DuLight(百度小明)展示了用科技改變盲人生活的創想:在一片黑暗中,只有靠觸摸才能感知世界的日子或將過去,「一個24歲面帶微笑的女性」「一把漂亮的紅色椅子」「100%純果汁」……藉助這雙科技的眼睛,生活中的物品、場景從圖像轉變為語音,幫助盲人朋友越來越清晰地「看見」這個世界。
  • 魯迅1927年在香港的講演:無聲的中國
    雖然能說話,而只有幾個人聽到,遠處的人們便不知道,結果也等於無聲。又因為難,有些人便當作寶貝,像玩把戲似的,之乎者也,只有幾個人懂———其實是不知道可真懂,而大多數的人們卻不懂得,結果也等於無聲。文明人和野蠻人的分別,其一,是文明人有文字,能夠把他們的思想、感情,藉此傳給大眾,傳給將來。
  • 黑暗中尋找光明 「看見明天」國際盲人節公益音樂會在京舉行
    中國青年網記者李慧慧 攝  中國青年網北京10月17日電(記者 李慧慧)2020年10月15日是第37個國際盲人節。日前,由中國殘聯主辦,中國盲人協會、中國殘聯宣文部、中國盲文圖書館、中國盲文出版社、中國殘疾人特殊藝術指導中心共同承辦,中國盲協音樂與藝術委員會協辦的「看見明天」國際盲人節公益音樂會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舉行。
  • 父母讓我的字典裡沒有困難二字_中國婦女報<20190305期>第A3版...
    楊佳□中國婦女報·中國女網記者 徐旭清風拂面,見之忘俗。兩會現場,全國政協委員楊佳成為眾多媒體採訪的對象,這不僅因為她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唯一一位盲人女委員,更因神採飛揚、落落大方的談吐讓人印象深刻。15歲上大學,19歲留校當教師,24歲成為中科院最年輕的講師……29歲之前的楊佳光環閃耀。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人生地震,讓她29歲之後的世界一片漆黑——一場眼疾剝奪了她用眼睛感受世界的權利。
  • 中國這座橋梁城市,數量超13000座居全國首位,還有23個全球之最
    眾所周知,現在中國是著名的基礎設施狂熱者,在任何惡劣的環境下都可以建橋修路,說起橋梁,大家都知道我國的橋梁技術以中外文明,是從古代傳下來的技藝,其手藝真的無話可說,經濟發展和物質橫流使很多非法商人產生了不好的想法,中國這座橋梁城市,數量超13000座居全國首位,還有23個全球之最!
  • 中國教育新聞網年度盤點:2017年度十大教育事件
    1月,《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印發,我國近期教育改革發展有了行動綱領和指導性文件;3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劃(2017-2020年)》 ,到2020年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將要達到90%;6月,高考改革試點工作在上海、浙江平穩落地;9月,「雙一流」建設公布了名單;11月,中國青年工匠閃耀世界舞臺……   一樁樁、一件件,都與我們每一位教育人息息相關。
  • 天生失明的他,花兩年時間駕馭最難小提琴曲目《流浪者之歌》
    當一位盲人選擇走上一條音樂之路時,需要付出哪些無法想像的努力?他將如何在旁人的議論中堅持自己?1991年張哲源出生於雲南,因視網膜無色素病變先天失明。他從13歲開始正式學習小提琴,在父親的支持下,他每天堅持練琴10小時,成為了中國首位盲人小提琴演奏家。
  • 黔西南消防「走進無聲世界」逃生演習在聾啞學校舉行
    (演練現場)(演練現場)(演練現場)(演練現場)(演練現場)「著火了、著火了,快跑……」5月27日,貴州黔西南州消防支隊聯合教育部門攜手走進州聾啞學校。消防官兵在手語老師的配合下,不停地大聲呼喊和比劃著「教學樓著火了,快跑。」的語言和手語,舉行了一場特殊消防演練。
  • 世界首位女航天員做好準備飛火星 不懼有去無回
    世界首位女航天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自告奮勇準備前往火星,稱並不懼怕有去無回。據俄羅斯新聞網6月7日報導,如今已76歲高齡的世界首位女航天員瓦蓮京娜·捷列什科娃當天表示,她已經做好前往火星的準備,並接受此次行程可能有去無回的事實。 在首次登上太空5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捷列什科娃宣布了上述消息。1963年6月16日,她成功進入太空,成為世界上首位女太空人,這一經歷使其成為蘇聯歷史上最具榮譽的太空人之一。
  • 《中國教育報》電子版 - 中國教育新聞網 - 記錄教育每一天! www...
    《好父母的說話之道:說什麼,如何說,何時該聆聽》    [美]溫迪·莫戈爾博士/著 龐嵐晶/譯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青豆書坊    24.《好看的中國文學史(上下冊)》    錢念孫/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5.
  • 荔枝主播「用耳朵看世界」:視障人士不應只有盲人按摩一條出路
    在音頻平臺荔枝有一群特殊群體,他們雖身有殘疾卻在聲音世界裡找到了生命的光。2020荔枝年度盛典活動中年度勵志之聲的獲得者「用耳朵看世界」就是這樣用聲音追夢主播,他們將受邀出席2021年1月23日舉行的2020荔枝年度聲典線下頒獎晚會並表演精彩節目,以下是他們的故事:2018年冬天,恩琳和釗哥從佛山出發,一路北上,想去見見北京的雪。恩琳和釗哥都是視障人士,這是他們第一次出遠門,對於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來說,看雪可是件大事。
  • 無聲世界的「歌者」:兩個陌生人改變了一群少年的命運
    新京報記者 趙蕾 攝2018年8月,無聲合唱團的孩子們在長城的合影。受訪者供圖那一刻具有魔幻色彩。13歲的秋露站在舞臺中央,燈光從頭頂垂直打了下來,照在她純白的短袖T恤上,在金黃色背景牆的映襯下,她整個人顯得閃耀。舞臺上的秋露不再像往常一樣,低頭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她深吸一口氣,眼睛直勾勾望向臺下的陌生面孔,三層樓坐得黑壓壓一片,她很久沒眨一下眼睛。
  • 中華互親教育倡導者強調:重塑中國家庭教育的世界話語權
    《9.28世界互親說》、《談美國衰落的本質》、《重塑中國家庭教育的世界話語權》等講座。其中,李儒奇通過大量歷史回顧及對比總結,揭示出在世界歷史長河當中,中國是家庭結構最穩定、家庭教育典籍最豐富、家庭教育理論最深入、家庭教育成功案例最多、家風家訓家譜傳承最悠久綿延的國家。世界家庭教育之話語權,本在我中華!李儒奇同時指出,千年傳承之中華互親教育、中華互親修養,今人已知之甚少。重塑中國家庭教育的世界話語權、重拾中國人的教育自信正迫在眉睫!
  • 小康中國 大愛天地 ——第二屆「童話裡的世界」 童話故事創作大賽...
    小康中國 大愛天地 ——第二屆「童話裡的世界」 童話故事創作大賽優秀作品分享展示活動在張家港舉辦 2021-01-08 22: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