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在中國革命史上是值得深刻反思的一年。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這一年及隨後幾年中,在應對複雜的國內外局勢之時付出了慘重的代價,犧牲了眾多優秀黨員。
1927年年初,廣州國民政府遷都武漢。美英等列強加大對中國內政的幹涉,美國亞洲艦隊開到上海,美英戰艦製造「南京事件」,日本出兵佔領山東的青島和濟南,這些都旨在阻撓北伐軍繼續北上。
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新老右派公開背棄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加緊與美英列強的合作,同北方的北洋派軍閥暗中勾結,達成分贓協議。共同對付中共和國民黨左派領導的國民革命運動。
蔣介石先後製造了贛州慘案、九江慘案、安慶慘案,並在上海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李濟深在廣州製造「四一五」慘案;張作霖在北京將李大釗(1889~1927,河北樂亭人)等20位革命者秘密殺害;許克祥在長沙製造「馬日事變」;夏鬥寅、劉佐龍、楊森聯合進攻武漢政府;汪精衛與馮玉祥舉行鄭州會議,計劃反共;蔣介石與馮玉祥舉行徐州會議,討論「寧漢合作」、共同反共;汪精衛在武漢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上述這些行為導致國共合作最終破裂,第一次大革命失敗。
中共方面組織了反擊,陳獨秀被停職,中共中央的領導層重新改組,決心發動武裝起義,開展武裝鬥爭。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海陸豐起義、黃麻起義、廣州起義、戈橫起義、湘南起義、渭華起義、閩西起義、平江起義;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組建了工農革命軍,後改稱工農紅軍。
1927年「八七會議」後,中共中央機關全部轉入地下從事秘密工作。
當時的中央機關在組織上還是比較健全的,人數也不少,下設秘書廳、組織部、宣傳部、軍事部(周恩來任部長)、婦女部(楊之華任部長,她是瞿秋白的夫人,1900~1973,浙江蕭山人)、職工運動委員會、農民運動委員會(瞿秋白任書記)、政治紀律委員會、特委、出版局、交通局等機構。
秘書廳由秘書長李維漢負責,會計:龔飲冰下設秘書處(鄧小平負責,瞿景白任秘書)、油印處(李宇超負責)。秘書廳的職責很重要,是中央負責同志最得力的助手。
組織部由部長羅亦農、副部長陳喬年(陳獨秀的小兒子,1902~1928,安徽懷寧人)負責,秘書有5人,分別是:楊匏安、陳佑魁、葉文龍、莊文恭、王若飛(1896~1946,貴州安順人)。
宣傳部由瞿秋白負責,鄭超麟任秘書。
組織部、宣傳部是黨的核心部門,也是力量配備最為強大的部門。
職工運動委員會由蘇兆徵(1885~1929,廣東珠海人)負責,戴卓民任秘書,成員有:陳壽昌、李震瀛、李滌生、鄭復他、項英、黃平、李立三。工委是黨的重要執行部門,推動工人運動不斷向前發展,一直是中共重要目標,尤其在早期,更顯重要。
政治紀律委員會由任弼時負責,成員有李立三、鄧中夏、張太雷(1898~1927,江蘇武進人)、李維漢。由於當時形勢十分惡劣,黨的生存面臨嚴重挑戰,嚴肅黨紀,成為當務之急。
特委由顧順章負責,成員有:李維漢、羅亦農(1902~1928,湖南湘潭人)、李強。特委是一個特殊部門,既是保衛部門,又是情報部門,還是鋤奸部門。
出版局由鄭超麟、汪原放負責,成員有:彭禮和、毛澤民(1896~1943,湖南湘潭人)、倪憂天。
交通局由顧順章負責,總交通:張寶泉,外交主任:王凱、戴琨,交通員:石瓊、顧玉良。地下交通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是聯結中央與地方的重要生命線。
中共方面對軍事工作和地方工作開始重視起來,以適應革命形勢的新發展。
成立以周恩來(1898~1976,江蘇淮安人)為主任的軍事委員會,成員有:張太雷(1898~1927,江蘇武進人)、黃平、趙自勝、黃錦輝、楊殷(1892~1929,廣東中山人),秘書:潘兆鑾。主要負責在全國各地發動武裝起義,建立革命武裝。
把全國分為三大地區,在北方設立北方局,由王荷波(任書記兼組織)、蔡和森(常委、秘書長、宣傳)、張昆弟(常委、職工)、彭述之、劉伯莊(軍事)、楊善南六人組成。在南方設立南方局,由張太雷(書記)、周恩來、惲代英、黃平、楊殷、彭湃(1896~1929,廣東海豐人)六人組成。在中部設立長江局,由羅亦農(書記、軍事特派員)、陳喬年、任旭、王一飛、毛澤東(1893~1976,湖南湘潭人)、易禮容(秘書長)六人組成,蔡振德為秘書,歐陽欽(1900~1978,湖南寧鄉人)負責軍事技術(教官)。
1927年11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擴大會議在上海召開,會議由瞿秋白(1899~1935,江蘇常州人)主持。出席會議的有:蘇兆徵、李維漢、羅亦農、顧順章、任弼時(1904~1950,湖南汩羅人)、鄧中夏(1894~1933,湖南宜章人)、周恩來、張太雷、張國燾、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鄉人)、彭述之、項英(1898~1941,湖北黃陂人)、賀昌(1906~1935,山西離石人)、任旭、鄧恩銘(1901~1931,貴州荔波人)、張景曾、李子芬、羅明納茲。會議總結了大革命失敗後的工作。
當時蔣介石政府對共產黨採取了「趕盡殺絕」的政策,寧可錯殺一千,也不放過一個共產黨,大批黨員被殺,不少黨的高級幹部也犧牲了。黨的各級組織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黨內復仇心理十分強烈。重新組織隊伍,完善領導機構,成為當務之急。
在這次會議上,重新產生新的政治局常委:瞿秋白(負總責)、蘇兆徵、李維漢(秘書長)、周恩來、羅亦農、項英(後來增加的)。
領導機構做了調整,新設了組織局,作為黨的核心領導機構。由羅亦農、周恩來、李維漢負責,鄧小平(1904~1997,四川廣安人)為秘書。熊瑾玎為會計。張寶泉、張人亞為內交主任,王凱、吳德峰為外交主任。下設文書科(陳馨負責)、交通科(戴琨負責)、會計科(龔飲冰負責)、組織科(汪澤楷負責)、調查科(柳直荀負責,1898~1932,湖南長沙人)、出版發行科(鄭超麟負責)、宣傳科(尹寬、華崗負責)、軍事科(李鳴珂、周恩來負責)、特務科(顧順章負責)、油印處(李宇超負責)。
對工委的成員也做了調整和加強。成員有:蘇兆徵(主任)、向忠發、鄭復他、王藻文、陳鬱、項英、胡景鄂、萬興、黃五一、李立三、黃平、郭亮、許白昊、周文雍、張昆弟,羅章龍為秘書。
加強了黨刊《布爾什維克》雜誌的編輯力量。黨的大多數負責同志出任編委。編委有:瞿秋白、鄭超麟、羅亦農、蔡和森、鄧中夏、任旭、張太雷、任卓宣、黃平、毛澤東、周以慄、惲代英(1895~1931,湖北武昌人)、王一飛、陸定一、周恩來、尹寬、王若飛、羅綺園、李立三、夏之栩(女)、劉昌群、李富春(1900~1975,湖南長沙人)、羅章龍、任弼時、劉伯莊、夏曦。曹典琦、張採真為編輯。
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開。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瞿秋白、張國燾,秘書李震瀛,赴蘇出席會議的中國工會代表團成員:蘇兆徵、向忠發、何武光、夏文法、陳國梁、張之鈺、趙武、糜文元、鄭耀華、儲志強、王寶堂、顧幹發、邢紅珠(女)、劉群先(女)以及從國內趕來的周恩來、蔡和森、楊殷、李立三等同志一起參與了六大的籌備工作。
周恩來是大會秘書長,並在大會上作組織工作報告,蔡和森、楊殷、蘇兆徵、李立三分別就宣傳黨報、軍事、工委、農委等方面的工作向大會作了說明。
六大後的中央機關又做了新的調整。
組織部由周恩來(六大常委)、羅登賢(六大政治局候補委員,1905~1933,廣東順德人)負責,餘澤鴻、惲代英、陳潭秋(1896~1943,湖北黃岡人)任秘書。組織科工作人員較多,武胡景、黃文容、彭硯耕、劉亞雄(女)、楊慶蘭(女)、徐全直(女)都是其中一員。
宣傳部由蔡和森(六大常委)、李立三(六大候補常委)負責,羅綺園是副部長,惲代英、陳原道、潘文玉任秘書,編輯科(曹典琦、趙毅敏負責)、審查科(聶洪鈞負責)、書報發行科(嚴重負責)。還成立了文化工作委員會,由潘漢年(1906~1977,江蘇宜興人)負責,成員有:朱鏡我、吳亮平、馮乃超、李一氓、王學文、杜國庠、楊賢江、彭康、彭苪生。
工委由蘇兆徵(六大常委)、項英(六大常委)負責,成員有:羅登賢、徐錫根、周秀珠(女)、王克全,羅章龍為秘書。
農委由李立三、彭湃(六大政治局候補委員)負責,羅綺園、聶洪鈞為秘書。
軍事部由周恩來、楊殷(六大候補常委)負責。設立武漢軍事委員會由鄧乾元負責,成員有:柯慶施、石仲偉,負責武漢周邊各省的軍事工作。
秘密工作委員會由周恩來負責,成員有:向忠發、餘澤鴻。
特科由顧順章負責,成員有:向忠發、周恩來,吳克堅為秘書。下設總務科(洪揚生負責)、情報科(陳賡負責,1903~1961,湖南湘鄉人)、行動科(顧順章、陳賡、夏採曦負責)、通迅聯絡科(李強、陳壽昌負責)、外埠交通科(吳德峰、方英、阮錦雲、謝輝、嚴重、楊劍英、李沛群)、內埠交通科(張人亞、顧玉良)。
中共六大後,中央領導集體得到加強,各級組織相繼重建,黨員隊伍相對穩定,士氣逐漸高漲,信心恢復,以全新的面貌,投入下一個徵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