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消息報導稱,在羅馬尼亞的某一村莊,發現了一種奇怪石頭,只要遇到水,這石頭就像被打了激素般,快速增大。因而有人戲稱,這就是「喝水亦會胖」的最好例子。另外,這種石頭還有一個奇特之處,只要將之剖開,便可看見其截面有一圈圈的紋路,像極了樹木的年輪。或許通過那些圓形紋路,便能知道這塊石頭的年齡了吧。該則新聞純屬於奇聞趣事,暫時尚未有確切證據可證實。但是樹木的年輪是千真萬確存在的,是專家們斷定一顆樹木年齡的重要依據。
為什麼樹木會出現年輪的?它又是如何出現的?據悉,在樹皮和木質之間有一種細胞名為形成層,深受季節變化的影響。在春夏季節,由於氣候溫和,降雨量較多,所以形成層的細胞比較活躍。此時木材質地疏鬆,就會形成春材;到了秋季,氣溫逐漸下降,氣候乾燥,在這種情況下,形成層的細胞活躍性就會慢慢地下降,木材質地比較實,從而形成了晚材。在春材和晚材的交替間,會形成一圈圈年輪,每年一次,因而可以通過年輪來判斷一顆樹木的年齡。
在大自然中,生老病死是每個生物都無法擺脫的規律,它們的生長情況可以通過肉眼進行觀測而判斷年齡,因而在不同的歲月其外表會有不同的呈現。但這僅僅適用於活物而已,對於失去生命的物體,又有什麼方法能夠準確地知道它們的年齡呢?比如恐龍化石。
要知道,恐龍種族活躍於距今2億年前的白堊紀,滅絕於6500萬年前的一場彌天大禍,而人類自起源到至今只有短短數百萬年的發展史。歲月是無情的,亦是極為狡猾的,它能夠抹去生物所留下的痕跡的同時,又會留下一點點蛛絲馬跡,任由後人探索追究。隨著第一具恐龍化石的出土,一段被塵封六千多年的歷史真相慢慢浮現出來了。專家對恐龍化石進行了研究後,解讀出不少歷史真相,通過各種方式向大眾們進行科普,使得它們亦對以往的歷史有所了解。假如你亦想一睹恐龍化石的雄姿,可以前往特點的博物館進行觀看。
不過,在觀看恐龍化石的時候,你的心中是否有這樣一個疑問:假如將兩具不同種族的、骨架大小相同的恐龍化石擺放在一起,該如何判斷哪具化石所經歷的歲月較為長久呢?用對待樹木那種方法,將之橫截,觀測斷面,可否尋得答案?專家對此作出了回應:其實動物化石的骨骼中存在著某些線條,可以通過點算這些線條的數量得出恐龍的年齡。但是每一具化石都是歲月留給現代人的禮物,不應該雖然破解它。最好能夠用其他方法探測化石動物的真實年齡,不到萬不得已,千萬不可動用此方法。
俗語有云:「鳥過留聲,人過留名」,只要有生物活動過的地方,都必將留有痕跡。歲月可在生物的臉龐上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在骨骼中亦是如此。目前由於生物水平低下,尚未尋找到合適的方法,但是未來可期。每一具化石,都是一筆獨一無二的財富,它們是地球曾經文明的象徵,帶有歷史歲月的痕跡,有著非常重大的研究價值。因而我們需要學會好好愛護,不要一時衝動對之進行破壞。樹木有年輪,人臉有皺紋,當這些東西越來越多時,亦即說明我們的生命正在流逝。我們不應該嫌棄這些東西,它們是我們在世間上存活的一種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