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一個研究團隊周五(7月10日)宣布,在巴西東北部塞阿拉州發現的化石屬於1.15億年前的恐龍,這是此前沒有出現過的恐龍品種。
這隻命名為"阿拉塔龍"的恐龍是中型的獸腳亞目種,具有中空的骨頭和三趾的四肢。古生物學家薩亞奧(Juliana Sayao)介紹說,該恐龍死的時候還很年輕,但是已經重約34.25公斤,身高3.12米。
薩亞奧認為,阿拉塔龍的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食肉獸腳亞目動物的進化史。而且,這一發現也表明,幾百萬年前,該地區生活著多種類型的食肉恐龍。阿拉塔龍屬於獸腳亞目動物中的腔骨龍的種群。該種群包括在同一地區發現的桑塔納拉普託龍,以及著名的霸王龍和迅猛龍,甚至包括我們今天所知的鳥類。"
周五,來自伯南布哥聯邦大學、巴西國家博物館和卡裡裡地區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這塊化石交給了巴西裡約熱內盧國家博物館。
參與此次研究的中國古生物學家程辛認為, "阿拉塔龍與左龍有親緣關係。左龍是一種來自中國侏羅紀的腔骨龍。"這表明,更古老的虛骨龍類在地球上分布得更廣,而且生活的時間更長。
這具化石於2008年在巴西阿拉裡皮盆地的一個石膏礦中發現,那裡是伯南布哥州、皮奧伊州和塞阿拉州的交界處。化石所在地區被一個湖泊滲透,湖水的鹽度隨著海水進入而改變。
核驗化石過程緩慢,費時12年。部分原因是準備工作複雜,需要搬走化石周圍脆弱的巖石。從2008年到2016年,研究人員對小骨樣本的化石組織進行了微觀分析,得以形成了動物的結構。
2016年,阿拉塔龍化石被轉移到巴西國家博物館。2018年該博物館發生了毀滅性火災,燒毀了部分建築,所幸化石所在區域並被殃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