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發現新恐龍化石 竟是中國左龍親戚

2021-01-20 大喇叭嘟嘟

巴西一個研究團隊周五(7月10日)宣布,在巴西東北部塞阿拉州發現的化石屬於1.15億年前的恐龍,這是此前沒有出現過的恐龍品種。

這隻命名為"阿拉塔龍"的恐龍是中型的獸腳亞目種,具有中空的骨頭和三趾的四肢。古生物學家薩亞奧(Juliana Sayao)介紹說,該恐龍死的時候還很年輕,但是已經重約34.25公斤,身高3.12米。

薩亞奧認為,阿拉塔龍的發現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食肉獸腳亞目動物的進化史。而且,這一發現也表明,幾百萬年前,該地區生活著多種類型的食肉恐龍。阿拉塔龍屬於獸腳亞目動物中的腔骨龍的種群。該種群包括在同一地區發現的桑塔納拉普託龍,以及著名的霸王龍和迅猛龍,甚至包括我們今天所知的鳥類。"

周五,來自伯南布哥聯邦大學、巴西國家博物館和卡裡裡地區大學的研究人員將這塊化石交給了巴西裡約熱內盧國家博物館。

參與此次研究的中國古生物學家程辛認為, "阿拉塔龍與左龍有親緣關係。左龍是一種來自中國侏羅紀的腔骨龍。"這表明,更古老的虛骨龍類在地球上分布得更廣,而且生活的時間更長。

這具化石於2008年在巴西阿拉裡皮盆地的一個石膏礦中發現,那裡是伯南布哥州、皮奧伊州和塞阿拉州的交界處。化石所在地區被一個湖泊滲透,湖水的鹽度隨著海水進入而改變。

核驗化石過程緩慢,費時12年。部分原因是準備工作複雜,需要搬走化石周圍脆弱的巖石。從2008年到2016年,研究人員對小骨樣本的化石組織進行了微觀分析,得以形成了動物的結構。

2016年,阿拉塔龍化石被轉移到巴西國家博物館。2018年該博物館發生了毀滅性火災,燒毀了部分建築,所幸化石所在區域並被殃及。

相關焦點

  • 這是你沒見過的恐龍,巴西發現「阿拉塔龍」,體重比成年人還輕
    依據《人民日報》的報導,此前來自於巴西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和多家高校的考古學家們,協同公布了全新的考古新發現,在坐落於巴西東北部地區的塞阿拉州阿拉裡皮衝積平原,考古學家們發覺了一個恐龍動物化石,令人意外驚喜的是,這一恐龍居然是一個全新升級的種群,考古學家們現階段將它起名叫「阿拉塔龍」。
  • 科學家發現侏羅紀虛骨龍新屬種
    左龍復原圖 近日,科學家們在我國發現了一個基幹虛骨龍類新種屬,其指名亞種為薩利氏左龍(Zuolong salleei),化石發現於中國新疆五彩灣的石樹溝組上部,其生活年代為晚侏羅世早期,它的屬名「左龍」是為了紀念清朝的軍事家左宗棠將軍。
  • 回到恐龍時代,中國第一塊恐龍化石的發生地黑龍江嘉蔭
    我國是最著名的恐龍化石產地,從西南邊陲到新疆戈壁,從內蒙草原到膠東平原,都有恐龍化石產出,而自上世紀90年論文範文始在遼寧西部發現的一系列長毛恐龍,不僅在國際古生物學界引起轟動,更吸引了全球公眾的廣泛關注。
  • 【中國恐龍的新家】第五站——為生命「赫彩」,遼寧雙龍會
    以恐龍為代表的古生物形象往往一直陪伴著孩子們的童年時代,不斷激發著他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值得我們驕傲的是,咱們中國才是世界上發現恐龍種類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恐龍研究的絕對大國!
  • 極為罕見:「決鬥恐龍」化石將首次向公眾展出
    這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化石被稱為「決鬥恐龍(Dueling Dinosaurs)」,它將捕食者和獵物保存在一起,看起來就像是在戰鬥中,它非常得完整甚至還有皮膚的印跡。兩具骨骼化石同時出現在一起的情況並不多見,更別提這對最著名的恐龍了。這兩隻動物似乎是同時死亡的,然後很快就被同一事件埋了起來,就此它們被永遠糾纏在一起,三角龍的後腿和尾巴擱在了霸王龍的尾巴上。
  • 恐龍化石發現子彈孔,尼安德特人頭骨也出現子彈孔,是誰開的槍?
    雖然恐龍早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但是人類是在19世紀才發現恐龍存在的,而我們對恐龍的認識也是通過化石,恐龍對於我們仍然是遙遠的生物。恐龍作為曾經的地球霸主,統治地球的時間長達1億多年,如果不是一顆小行星的墜落,也許人類會與恐龍產生交集。
  • 遠古的記憶-黑龍江古生物化石(伊春地區之嘉蔭恐龍)
    黑龍江省是重要的恐龍化石產地之一,化石分布於雞西、黑河、伊春等地,伊春地區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其所屬嘉蔭縣建立了國家恐龍地質公園,其內的博物館裡陳列著恐龍的化石和相關展品。嘉蔭恐龍地質公園大門嘉蔭縣恐龍雕塑一、是誰首先發現了嘉蔭恐龍?早在1902年,嘉蔭縣的恐龍化石就被發現了。
  • 罕見的恐龍寶寶化石顯示其外形特徵與成年恐龍十分相似
    這隻恐龍寶寶重達130磅(60千克),身長7.5英尺(2.3米),於2015年在瑞士被發現。德國波恩大學的古生物學家本周在《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雜誌上發表了對這隻暱稱為 "Fabian "的恐龍的研究報告。一隻成年板龍的重量可能超過4噸。科學家們將恐龍寶寶的骨骼化石與成年標本進行了比較,發現它看起來像一個縮小版的大恐龍。「考慮到板龍幼龍的體重是成年恐龍的1/10,板龍幼龍看起來已經和成年恐龍如此相似,這一點更加引人注目。」
  • 15張罕見的化石照:雙頭恐龍真的存在?800萬年前烏龜像汽車大
    提起《恐龍特急科賽號》這部神劇還有多少人知道?相信能知道的人都已經40+了。這部日本電視劇當時進入中國事可以說是萬人空巷。最讓人高興的是電視劇每天4集聯播,真是讓幼年的小編看得如痴如醉。其中最讓小編不能接受的是可憐的恐龍被大量屠殺,看得小編這個心疼,每次看完心情都不能平靜,無數年後才知道,這些原來都是假的。
  • 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恐龍滅絕至今已經超過了6500萬年,在如此漫長時間長河裡,遺留到至今的也只有恐龍化石,在世界範圍內,任何一塊恐龍化石都是極為重要的,特別是完整的恐龍化石,然後在近期,四川自貢又火了,1.6億年前恐龍化石被發掘,專家:在世界都罕見!
  • 樹木可以根據年輪來判斷年齡,恐龍化石是如何判斷恐龍年齡的?
    據外媒消息報導稱,在羅馬尼亞的某一村莊,發現了一種奇怪石頭,只要遇到水,這石頭就像被打了激素般,快速增大。因而有人戲稱,這就是「喝水亦會胖」的最好例子。另外,這種石頭還有一個奇特之處,只要將之剖開,便可看見其截面有一圈圈的紋路,像極了樹木的年輪。
  • 足跡化石或將揭開雙足鱷魚的神秘面紗
    它像恐龍一樣用兩條腿走路,但卻並非恐龍。這種爬行動物留下的足跡表明它是鱷魚的親戚。其留存的白堊紀古足跡的一系列細節解開了一個謎團,但也提出了另一個疑問。類似這樣的腳印雖然以前也發現過,卻是在更為古老的巖石中。在三疊紀時期(2.52億至2.01億年前),鱷魚的親戚(鱷形超目的一個類群)是陸地上佔據著統治地位的爬行動物,其中包括一些像恐龍一樣用兩條腿行走的動物。
  • 盤點中國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地質學家通過幾百年的努力,發現了大量遠古生物留下的蛛絲馬跡——化石,靠著人類豐富的想像力,還原出顯生宙以來5億多年生生不息的過往。那些大量不同物種化石堆積在一起的地方就被稱為古生物化石群。在中國這片古老的土地上,也發現了許多世界著名的古生物化石群。
  • 發現已知最古老的恐龍,只有手掌大小
    Kongonaphon kely的想像圖,它生活在三疊紀(約2.37億年前),是最接近恐龍和翼龍祖先的爬行動物。圖片:Alex Boersma我們總是習慣性地認為恐龍和翼龍是龐然大物。它們受到大量關注,巨大的體型可能是原因之一。
  • 中國恐龍化石群篇:遼西群「龍」&小盜龍的天空
    中國暴龍是一種大型肉食恐龍,也是我國發現的第四大的肉食恐龍(僅次於巨型諸城暴龍、勇士特暴龍和大水溝吉蘭泰龍)它體長近十米,體重超過一噸。比北美洲更加著名的親戚霸王龍早了6000多萬年,那也不同於我們熟悉的暴龍——生僻羽毛,身體細長,頭頂有骨質頭冠,還沒退化成小短手的前肢上有三個指頭。此時的它腹中空空,聽到附近小盜龍叫聲便尋聲而去。
  • 家門外人行道上圖案竟是距今4.5億年的化石
    帶著田慧的疑問,4月15日,紅星新聞向旅遊地質學專家李忠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諮詢,確認田慧照片中的圖案是震旦角石化石,距今約4.5億年,比恐龍還要早。李忠東介紹,含有震旦角石的巖石非常適合於做裝飾石材,在湖南、湖北、貴州、重慶一帶含有震旦角石的巖石分布廣泛。
  • 【微特稿·投資與消費】恐龍骨架化石300萬歐元拍賣成交
    【新華社微特稿】一具近乎完整的食肉恐龍化石13日在法國巴黎以300萬歐元(約合2374萬元人民幣)拍賣成交。 路透社報導,一名未透露姓名的外國買家競拍下這具恐龍化石,最終成交價遠高出100萬歐元(791萬元人民幣)的起拍價。
  • 江西贛州發現7000萬年前竊蛋龍化石,舉世罕見!
    來源 | 都市現場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說到江西贛州,除了贛南臍橙,還是「中國恐龍之鄉」,贛州是江西省內出土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最多的地區,而最近我國古生物學家通過研究江西贛州出土的一組恐龍化石後,發現了世界上罕有的竊蛋龍化石,距今約7000萬年,同時保存有成體、胚胎和蛋窩
  • 棘龍&北非&恐龍為何無法成功下水?
    Ⅰ型:1912年,一支德國考察隊在埃及首次發現了棘龍化石,包括部分下頜骨,頸椎以及神經及長達1.7米的背椎,所以古生物學家第一時間就知道棘龍的背上是長帆的,並且比1900年發現的霸王龍還要大,但是這些化石在二戰期間灰飛煙滅,它也成為了第1種被人類「二次滅絕」的恐龍。
  • 恐龍復原圖和真實長相差別有多大?科學家怎麼知道恐龍真實樣子?
    那麼,科學家們究竟是怎麼發現這些錯誤的呢?畢竟又沒有活生生的生物可以參考、糾正。化石攜帶的信息一般情況下,化石只有一小塊骨骼以及牙齒,很少有皮膚、皮毛等軟組織保存至今,甚至很多生物連完整的化石都沒有,但科學家們仍能將它們復原了出來,這究竟是怎麼做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