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長歌行研學|龍圖騰

2021-01-08 西安長歌行研學

龍圖騰

圖騰詞源自印第安語,是「親屬」「標誌」 的意思。圖騰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其他自然物同氏族有親緣關係,因而用來作為本氏族的標誌,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一種文化現象。

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就像歌裡唱的「我們都是龍的傳人」。據傳說,黃帝在統一-中原以後, 融合了被吞併的其他部落的圖騰,繪製出「龍」的形象一一牛頭、兔眼、蛇身、蜥(xī)腿、鷹爪、鹿角、魚鱗(lín) (當然這個拼湊的組合也有不止一一種說法)。 事實上,中國很多少數民族還有自己的圖騰,普米族以蛙為圖騰,珞(luò) 巴族以虎為圖騰,鄂(è)溫克族以熊為圖騰。有的民族的圖騰還不止-一種,如蒙古族的圖騰是蒼狼和白鹿,侗(dòng)族是狗和山羊,壯族是水牛和鷺(lù) 鳥等等。而龍作為圖騰也並不專屬於中華民族,自認是「龍的傳人」的還有朝鮮人、越南人、東埔寨人等。

龍圖騰形象已經在中國流傳了幾千年。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龍已經成為了封建王朝至高無上的皇權標誌。龍形象成為了皇帝的專屬標誌。皇帝就是「真龍天子下凡」。所以說,在封建王朝中,皇帝的服飾上面也是以龍為主要的裝飾物。那麼,這種崇拜龍的習俗是什麼形成的呢?

其實,在中國的這種龍並不是自然界中的動物,而是認為創造出來的一種圖騰形象。大家都知道,中國這種龍的形態是長著一副像豬頭和馬臉的龍首,頭頂長著一副似鹿子角一樣的龍角,嘴上長著一對長長的龍鬚,身子如巨蛇一般,長著一片片的魚鱗一般的龍身,腹部下面長著四隻如鷹爪一樣的爪子,尾巴如魚尾一樣。這樣的奇形怪狀的東西就是我們崇拜的龍形象。

這種奇形怪狀的龍是怎麼演變出來的呢?其實,對於龍圖騰的演變來說,有一個漫長的過程。

早在原始社會末期,我們中華祖先就生息繁殖在這塊土地上了。當時的祖先們都是以族群生活在一起的。每個族群當時都有自己崇拜的圖騰。在這些圖騰形象中,有的崇拜牛,有的崇拜馬,有的崇拜虎,有的崇拜蛇,有的崇拜鳥……這些圖騰成為了這些族群們敬奉的神。並且作為了本族群的標誌。當時,在我們的華夏土地上生活的夏氏族就崇拜蛇。所以,他們將蛇作為了自己族群的圖騰;而商氏族群就崇拜鷹,他們便將鳥作為了自己族群的圖騰……這些族群的圖騰成為了他們的標誌。

當時由於生產力的落後,所以往往因為爭奪食物和地盤相互進行爭鬥。爭鬥中,一些弱小的族群便被強大的族群吞併。被吞併的族群的圖騰便被強族群佔有。比如說當時的夏氏族群在吞併了商氏族群以後,夏氏族群的蛇圖騰上面便增加了一副鷹爪。後來,當他們吞併了以鹿為圖騰的族群以後,這個蛇身上便多了一副鹿角。就這樣,中國的龍圖騰產生了。

龍圖騰經過了幾千年的演變,最後才形成為我們知道的這種龍圖騰形象。而在我國的歷史上,這種龍圖騰分為兩種。一種就是我們知道的這種龍,而另外還有一種龍便是蟠龍。當時,我們所知道這種龍是可以騰雲駕霧的天龍。而另外一種龍便是蟄伏凡世的蟠龍。最早記載天龍的《封神書》中說:「四千多年前,黃帝在荊山下(今天河南省閿鄉縣南)鑄大鼎,鼎成,遂騎龍升天。」以後,逐代相傳,及至唐宋則建龍王朝,以祈龍王保佑風調雨順,這種求龍王的習俗一直延續下來。其實,人們所說的「蟠龍」就是禹王。當時,由於大禹治水深得民心,就被人們認為他是龍的後裔。從此,龍就成為了帝王的象徵,歷代皇帝都自喩為「真龍」「天子」。這種習俗一直延續到了清朝。清朝國旗上面也是繡上了龍,作為皇權的標誌。這樣,龍就成為了至高無上的權威代表。

在龍被皇權佔用以後,民間就不能夠使用龍這種皇權的標誌形象。皇帝的服飾稱為「龍袍」,皇帝的座椅稱為:「龍椅」,皇帝的宮殿稱為「龍宮」。以此類推,凡是皇帝享用的東西都打上了「龍」的烙印。自從龍圖騰被皇權獨霸以後,老百姓就不能夠隨便使用龍圖騰的標誌了。在封建社會中,凡是私下製作龍袍者,使用龍作為自己的服飾者,都是死罪。

當然,敬奉龍就成為了一種流傳下來的民俗了。比如說,我們在每年農曆的「二月二」這天,就要進行祭祀活動。這就是民間所說的「春龍節」。民間有:「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其實,二月二這天正是我國農曆二十四何節氣中的驚蟄前後,據民間說法是:「龍睡了一整個冬天,從驚蟄這天開始就開始甦醒了。這個時候的龍就要怒吼、要甩尾巴了,所以天上就開始響雷了。」

這就是中國龍圖騰的來歷。

相關焦點

  • 中華民族的圖騰—龍
    龍圖騰,是中國漢族的民族圖騰。漢族的民族圖騰是由一隻龍與一隻鳳組成,意思代表陰陽,也就是男女,由於漢族人口眾多,佔據了中國歷史發展大部分,所以延續了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龍,作為自己民族的標誌。圖騰來由龍的形象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來源於鱷魚,一說來源於蛇,也有人認為來源於豬,甚至有說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
  • 蛇圖騰與龍圖騰/李英豪
    蛇圖騰與龍圖騰
  • 中華民族龍圖騰是怎樣產生的
    黃河上遊的黃帝部落以熊為圖騰,下遊的炎帝部落以牛為圖騰。東夷部落自認為是神鳥的後代,南方的三苗部落奉女媧為始祖,便以蛇為圖騰。經過無數次的戰爭,黃帝部落使以熊、貔、貅、虎等野獸為圖騰的氏族歸自己所有,海打敗了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緊接著又打敗炎帝部落,佔領了整個黃河流域,一統中原,成為黃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聯盟首領。
  • 龍圖騰的變遷:起源於天象崇拜
    龍是我們的圖騰,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圖騰。「我們都是龍的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很多中國人和海外華人都這樣說。然而,這種精神圖騰是如何形成並隨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延續到現在的呢?在龍年到來之際,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萬建中從龍圖騰的變遷上為人們進行了闡釋。
  • 有趣的甲骨文,談談華夏的龍圖騰
    但是在遠古時期,祭祀的涵義和形式較為簡單,那就是對神明的祭拜,並把這種神聖儀式的祭拜對象簡化成為部族的圖騰守護神。中華民族以炎黃為始祖,並稱為炎黃子孫,但是蚩尤大帝在歷史傳承中同樣重要,三位遠祖並稱為中華三祖。而在上古時期,炎帝部落的圖騰是牛,皇帝部落的圖騰是熊(而且當時的皇帝部落就稱呼為有熊氏),蚩尤部落的圖騰也是牛。
  • 「龍鳳呈祥」傳說,原來最早來自龍圖騰和鳳凰圖騰
    在傳統國學中,龍和鳳各代表著吉祥如意,龍鳳組合更是表示吉慶之事,其組合中,龍一般是升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而鳳則是翔鳳,展翅翹尾,舉目眺龍,龍鳳周圍更有瑞雲朵朵,一派祥和之象,這一組合圖案被稱為「龍鳳呈祥」,常用於當代人婚慶場合,以及年畫、吉祥物等。
  • 中國古代各部落圖騰,黃帝部落的圖騰並不是龍
    文/曉夢閣主圖騰一詞最早來自於北美印第安人鄂爾吉布族的方言,後來被西方人類學家所採用。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族徽的標誌,是最早的原始崇拜對象。我們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不斷融合形成的一個大集體——華夏,華夏的圖騰是我們崇拜的龍。在古代圖騰崇拜是氏族制度所特有的宗教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在相信本氏族同某種動物或植物之間存在超自然的關係,該動物或植物就叫圖騰。
  • 《龍圖騰》弘揚龍的精神 追溯華夏文化根源
    中廣網北京1月16日消息(記者鄭佳林、通訊員韓偉華)大型上古傳奇小說《龍圖騰》近日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龍圖騰》以五千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徵服東方、統一萬國、創舉龍圖、肇造中國、劃地九州,實現中華各民族大融合的英雄史實為背景
  • 醫院管理中的龍圖騰
    筆者:衛生院屬社區層次,鄉村一體化;中國龍,醫改要擺龍門陣。王院長:在大陸政體下,必須福利性、公益性和商業性,各歸其位,各負其責,三系並舉,相輔相成。福利醫療兜住底,公益醫療保基本,商業醫療管多元。筆者:龍頭和龍尾是關鍵,市場身大不可怕,就怕頭尾不好看。張院長:更需要有高水平的舞龍人哦。
  • 龍真的存在嗎?簡析中華龍圖騰,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龍在咱們中華民族心中,是神聖的,至高無上的,我們都自豪的自稱龍的傳人。那究竟有沒有龍存在過?看到網上有人說,龍是人類祖先看到恐龍化石而假想出來的。據出土文物發現,每個時期龍的形象並不一樣,早期的相較簡單,越後期越豐富,更加生動形象。從文字記載來看,龍的形態最早是黃帝時期出現,華夏部落以龍為圖騰。《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打敗蚩尤、炎帝之後,逐漸統一中原地區,並統一了各部落軍令符信。
  • 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
    考古重大發現,華夏民族龍圖騰來源終於破解,真實而現實(作者:趙輝)龍作為華夏民族的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載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創新、綜合、包容、進取、獨立的民族精神。龍的形象已經深深融入我們民族精神文化的各個方面,龍的傳人也成為中華人民最自豪的稱謂。
  • 龍圖騰的由來之拜火的啟示
    自夏族之時,就已經有龍旗產生。那麼,龍旗之中的龍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難道是對蛇的崇拜?對鱷魚的崇拜?還是對蠑螈的崇拜?甚至在坊間還有認為是多種圖騰合一而成。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如今的龍形是非常完整且成熟的,從歷代變化來看,龍形一開始並非我們目前所認知的樣子。是否可以這麼想:封建社會的人們也是不知道龍的具體來路,只是一直傳承而來,繼承下去。
  • 上外教授力挺取消龍圖騰 稱龍不是什麼好東西
    上外教授:龍不是什麼好東西(圖)  核心提示:正在韓國工作的上外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金立鑫,在自己的博客上力挺上外黨委書記吳友富。雖然吳友富已否認要取消龍圖騰,但金立鑫教授還是明確提出了龍確實並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而是封建專制的符號,崇拜龍對中華民族並無好處。他提出了五點理由。
  • 蜀山區發改局、科技局領導蒞臨龍圖騰參觀指導
    8月30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區發改局局長徐明、蜀山區科技局(數據資源局)局長鄧傑義、發改局副局長陸莉、科技局(數據資源局)副局長張冬梅一行抵達龍圖騰參觀指導,龍圖騰總經理劉光、副總劉備、董秘張俊俊陪同。
  • 龍圖騰——中國文化對龍的執念
    龍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形象,兼具馬、蛇、魚、狗、牛等多種動物的形象。從龍圖騰的起源或它的動物形象來看,龍是中國神話中的瑞獸。People paint the dragon’s shape with a horse’s head and a snake’s tail.
  • 中國龍圖騰海外形象調查 法國:沒人認為中國龍猙獰
    近日,上海一位專家提出重新審視中國的圖騰——龍,認為龍的英譯「dragon」在英文中是邪惡象徵。而在多哈亞運會期間,主辦者把中國的龍安插在了日本的隊伍中,而把另一個神獸——麒麟作為中國的象徵。這兩件事在網際網路上掀起軒然大波。中國龍的形象是否真的就是被誤認為西方的龍,因而被認為邪惡兇殘?中國龍的形象是否還不為外國人了解?為此,本報駐海外記者展開了「中國龍海外形象調查」。
  • 古墓探龍:海昏侯墓為什麼充滿龍圖騰?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它象徵著無堅不摧、勇往直前、無所畏懼、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中,龍圖騰已經成為一種精神的力量,五千年來始終伴隨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在海昏侯墓出土的器物中,無論是玉器、青銅器,還是木器、漆器,龍圖騰作為一種吉祥紋飾,處處得到充分地展現。
  • 龍圖騰,息息不滅的華夏精神
    龍是中華文化裡的主要圖騰、主要象徵,很多華人等自稱龍的傳人。在華人文化圈裡,龍文化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龍圖騰至今約有八千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則是中國天文的四象。神話傳說裡龍是神異動物,能行雲布雨、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太空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 小浪底驚現「龍圖騰」引爆網絡
    「小浪底水庫水位下降,灘涂驚現《龍圖騰》。」昨日夜間,四川廣播電視臺抖音帳號「四川觀察」發布一張照片「引爆」網絡。  「小浪底水庫水位下降,灘涂驚現《龍圖騰》。」昨日夜間,四川廣播電視臺抖音帳號「四川觀察」發布一張照片「引爆」網絡。
  • Jeep®牧馬人龍圖騰概念車 北京車展首發
    據介紹,在此次北京車展上首發的這款龍圖騰概念車將Jeep®品牌最具傳奇色彩的經典車型——牧馬人Rubicon,與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國龍文化融合在一起,賦予了這款概念車獨一無二的外觀造型和氣勢。作為品牌的第一款中國元素概念車,龍圖騰概念車也展現了Jeep®品牌在中國重回主流的信心和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