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圖騰的由來之拜火的啟示

2021-01-15 同子說天下

中華民族脫胎於上古華夏,且文明一脈相承。自夏族之時,就已經有龍旗產生。那麼,龍旗之中的龍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難道是對蛇的崇拜?對鱷魚的崇拜?還是對蠑螈的崇拜?甚至在坊間還有認為是多種圖騰合一而成。

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如今的龍形是非常完整且成熟的,從歷代變化來看,龍形一開始並非我們目前所認知的樣子。是否可以這麼想:封建社會的人們也是不知道龍的具體來路,只是一直傳承而來,繼承下去。或者說,歷史的車輪走到封建社會時,龍形已經褪去曾經質樸原始的樸素外觀,在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和統治者也對已經成熟的圖形進行了當時文化要求的改造。

而今天人所看到的是各代的龍形模樣,且定式的思維總是以封建社會的龍圖騰為基準,個人認為,封建社會的龍形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模樣,只是他們是前人,我們會更加的尊敬,但是要論客觀的研究,封建社會的龍形還是有太多的統治階級意識形態的色彩。

從最初的龍圖騰起源出發,其形制肯定不同於今天,也不一定是有角有鱗有髯的。只是一個很類似龍的形狀,曲折蜿蜒。前邊說到大眾對於龍形的認知是源於動物的模仿。筆者認為,在上古時代,當時的人類歷史看到了鱷魚,也未必能立馬刻畫出形狀來,而且從歷代典籍記載中可知,鱷魚這一物種早就有所認知,龍形和鱷魚兩回事。其次是蛇,不論民間還是官方,對於蛇是很容易刻畫的,而更大的蛇形卻是伏羲女媧,也就是說,從最早的時候人們也已經認清了龍和蛇是有區別的。蛇有蛇專門指的意向,類似龍,但終究不是龍,十二生肖裡也沒把蛇當作龍,而是龍即是龍,蛇就是蛇,分的非常清。

這說明,古人甚至是上古人是知道龍、蛇、鱷魚是三個不同物體。一方面不可能立馬就有那麼複雜的龍形,因為繪畫還達不到那個高度,另一方面說明,龍形一開始並不是動物崇拜,龍形一定是從簡單線條發展而來的。

既然不是源於對動物的崇拜,那就是源於對自然的崇拜。自然界中是什麼東西可以讓人們都能引起注意,並如此崇拜?

是天?閃電?大海?土地?可是論圖案,只有閃電可以畫一畫,那為什麼要崇拜它呢?不能只怕它吧?它也得有用吧,那麼什麼時候有用呢?對,沒錯,就是閃電打中樹木,引起大火時,附近的動物全被燒死燒熟,人類第一次吃到了比生肉還美味的食物,而且人類發現閃電打中樹木可以殺死一切動植物,人們除了感激閃電帶來熟食之外,也對其強大的殺傷力保持敬畏之心!

人類崇拜閃電,可是又可遇而不可得,想吃熟肉的念頭越來越強烈,越來越想拋棄生肉,如何掌握閃電,把動物燒熟。一定是在又一次草原或者森林大火時,人類目睹了火焰的威力,才明白其實沒有閃電一樣可以燒死動物獲得熟肉,隨著人類鍥而不捨的改造工具,在某一天發現用木頭打磨木頭可以發熱冒煙類似火焰,經多大量的反覆的實驗,人類掌握了火的發明。人類第一次把自然想握在手中!

人類掌握了火,就掌握了自然的一切,不再畏懼大型動物,不再吃生肉,不再害怕寒冷。火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改變,除了上述之外,火甚至可以將人們聚在一起,不再孤單,不再脫離隊伍,不再害怕黑夜,圍著篝火跳舞甚至舉辦大型祭祀活動。

與其崇拜天地雷電,不如崇拜火。是火給予了人類光明的未來。所以,中華文明一開始的自然崇拜一定是對火焰的崇拜。

火焰外形簡單,就是幾個彎曲的線條,甚至是一個火把的樣子就可以代表對自然的崇拜。

伏羲女媧時代就已經普遍使用火了,而且龍也有了,只是還不獨立。我們都知道,伏羲是八卦的創始人,八卦一開始就是和預測與祭祀相關的,在八卦中已經有了用龍作為表示運勢變化的標誌。那麼在伏羲之前,人們祭祀與預測的工具和標誌是什麼?沒錯,就是火!

換句話說,同樣是祭祀和預測,伏羲前和伏羲後,人類所使用的工具和標誌已經從火焰變成了龍。只有火焰的火苗是不斷變化形狀的,是蜿蜒曲折的,是從下向上的,也是從最小的火苗到熊熊大火再到衰弱的變淡的火星逐漸熄滅。

再易學中,龍就是代表的變化的運動的可上可下可起可伏的,這一變動的形象就是火焰起火到燃燒殆盡熄滅的過程。在伏羲畫八卦之前,龍已經頂替了火焰,且具有了初級形態與,但是沒有手腳沒有鱗狀沒有角沒有須和髯。這一切的具象是後來者不斷加上的。有了這個初級的龍形,才會有後期卦象中變幻莫測的龍。

慢慢的龍形得到普及,被不同利益需求的噴加上代表自己的意象,甚至是加到旗幟上,就像火把一般,為部落的人民指向光明和未來,團結一切力量,將自然掌握在自己手中。這種敢於掌握自然力量的文化,也決定了後來東西方面對史前大洪水的不同表現,東方更加敢於對抗災害而不是躲避。這一切全都因於一脈相承的,對於火焰崇拜和使用的認知,又因為這一切的自然變化,是東方人類對龍更加的認可和依賴,最終成為了終極權力的象徵。

相關焦點

  • 醫院管理中的龍圖騰
    筆者:衛生院屬社區層次,鄉村一體化;中國龍,醫改要擺龍門陣。王院長:在大陸政體下,必須福利性、公益性和商業性,各歸其位,各負其責,三系並舉,相輔相成。福利醫療兜住底,公益醫療保基本,商業醫療管多元。筆者:龍頭和龍尾是關鍵,市場身大不可怕,就怕頭尾不好看。張院長:更需要有高水平的舞龍人哦。
  • 中華民族的圖騰—龍
    龍圖騰,是中國漢族的民族圖騰。漢族的民族圖騰是由一隻龍與一隻鳳組成,意思代表陰陽,也就是男女,由於漢族人口眾多,佔據了中國歷史發展大部分,所以延續了中國最古老的動物龍,作為自己民族的標誌。圖騰來由龍的形象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說來源於鱷魚,一說來源於蛇,也有人認為來源於豬,甚至有說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多數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它有蛇的身、豬的頭、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須、鷹的爪、魚的鱗。
  • 蛇圖騰與龍圖騰/李英豪
    蛇圖騰與龍圖騰
  • 西安長歌行研學|龍圖騰
    龍圖騰圖騰詞源自印第安語,是「親屬」「標誌」 的意思。圖騰是原始人迷信某種動物或其他自然物同氏族有親緣關係,因而用來作為本氏族的標誌,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一種文化現象。中華民族的圖騰是龍,就像歌裡唱的「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 中華民族龍圖騰是怎樣產生的
    黃河上遊的黃帝部落以熊為圖騰,下遊的炎帝部落以牛為圖騰。東夷部落自認為是神鳥的後代,南方的三苗部落奉女媧為始祖,便以蛇為圖騰。經過無數次的戰爭,黃帝部落使以熊、貔、貅、虎等野獸為圖騰的氏族歸自己所有,海打敗了以蚩尤為首領的九黎。緊接著又打敗炎帝部落,佔領了整個黃河流域,一統中原,成為黃河流域最大的部落聯盟首領。
  • 龍圖騰的變遷:起源於天象崇拜
    龍是我們的圖騰,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和民族的圖騰。「我們都是龍的子孫!」「我們都是龍的傳人!」很多中國人和海外華人都這樣說。然而,這種精神圖騰是如何形成並隨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延續到現在的呢?在龍年到來之際,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與文化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萬建中從龍圖騰的變遷上為人們進行了闡釋。
  • 有趣的甲骨文,談談華夏的龍圖騰
    但是在遠古時期,祭祀的涵義和形式較為簡單,那就是對神明的祭拜,並把這種神聖儀式的祭拜對象簡化成為部族的圖騰守護神。中華民族以炎黃為始祖,並稱為炎黃子孫,但是蚩尤大帝在歷史傳承中同樣重要,三位遠祖並稱為中華三祖。而在上古時期,炎帝部落的圖騰是牛,皇帝部落的圖騰是熊(而且當時的皇帝部落就稱呼為有熊氏),蚩尤部落的圖騰也是牛。
  • 「龍鳳呈祥」傳說,原來最早來自龍圖騰和鳳凰圖騰
    在傳統國學中,龍和鳳各代表著吉祥如意,龍鳳組合更是表示吉慶之事,其組合中,龍一般是升龍,張口旋身,回首望鳳,而鳳則是翔鳳,展翅翹尾,舉目眺龍,龍鳳周圍更有瑞雲朵朵,一派祥和之象,這一組合圖案被稱為「龍鳳呈祥」,常用於當代人婚慶場合,以及年畫、吉祥物等。
  • 中國古代各部落圖騰,黃帝部落的圖騰並不是龍
    文/曉夢閣主圖騰一詞最早來自於北美印第安人鄂爾吉布族的方言,後來被西方人類學家所採用。圖騰是原始民族的族徽的標誌,是最早的原始崇拜對象。我們中國人經過幾千年的不斷融合形成的一個大集體——華夏,華夏的圖騰是我們崇拜的龍。在古代圖騰崇拜是氏族制度所特有的宗教形式,其主要特徵是在相信本氏族同某種動物或植物之間存在超自然的關係,該動物或植物就叫圖騰。
  • 《龍圖騰》弘揚龍的精神 追溯華夏文化根源
    中廣網北京1月16日消息(記者鄭佳林、通訊員韓偉華)大型上古傳奇小說《龍圖騰》近日由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   《龍圖騰》以五千年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徵服東方、統一萬國、創舉龍圖、肇造中國、劃地九州,實現中華各民族大融合的英雄史實為背景
  • 龍真的存在嗎?簡析中華龍圖騰,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龍在咱們中華民族心中,是神聖的,至高無上的,我們都自豪的自稱龍的傳人。那究竟有沒有龍存在過?看到網上有人說,龍是人類祖先看到恐龍化石而假想出來的。據出土文物發現,每個時期龍的形象並不一樣,早期的相較簡單,越後期越豐富,更加生動形象。從文字記載來看,龍的形態最早是黃帝時期出現,華夏部落以龍為圖騰。《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打敗蚩尤、炎帝之後,逐漸統一中原地區,並統一了各部落軍令符信。
  • 上外教授力挺取消龍圖騰 稱龍不是什麼好東西
    上外教授:龍不是什麼好東西(圖)  核心提示:正在韓國工作的上外語言文學研究所教授金立鑫,在自己的博客上力挺上外黨委書記吳友富。雖然吳友富已否認要取消龍圖騰,但金立鑫教授還是明確提出了龍確實並不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而是封建專制的符號,崇拜龍對中華民族並無好處。他提出了五點理由。
  • 蜀山區發改局、科技局領導蒞臨龍圖騰參觀指導
    8月30日上午,合肥市蜀山區發改局局長徐明、蜀山區科技局(數據資源局)局長鄧傑義、發改局副局長陸莉、科技局(數據資源局)副局長張冬梅一行抵達龍圖騰參觀指導,龍圖騰總經理劉光、副總劉備、董秘張俊俊陪同。
  • 龍圖騰——中國文化對龍的執念
    龍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形象,兼具馬、蛇、魚、狗、牛等多種動物的形象。從龍圖騰的起源或它的動物形象來看,龍是中國神話中的瑞獸。People paint the dragon’s shape with a horse’s head and a snake’s tail.
  • 中國龍圖騰海外形象調查 法國:沒人認為中國龍猙獰
    近日,上海一位專家提出重新審視中國的圖騰——龍,認為龍的英譯「dragon」在英文中是邪惡象徵。而在多哈亞運會期間,主辦者把中國的龍安插在了日本的隊伍中,而把另一個神獸——麒麟作為中國的象徵。這兩件事在網際網路上掀起軒然大波。中國龍的形象是否真的就是被誤認為西方的龍,因而被認為邪惡兇殘?中國龍的形象是否還不為外國人了解?為此,本報駐海外記者展開了「中國龍海外形象調查」。
  • 古墓探龍:海昏侯墓為什麼充滿龍圖騰?
    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圖騰,它象徵著無堅不摧、勇往直前、無所畏懼、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在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中,龍圖騰已經成為一種精神的力量,五千年來始終伴隨著中華民族前進的步伐。在海昏侯墓出土的器物中,無論是玉器、青銅器,還是木器、漆器,龍圖騰作為一種吉祥紋飾,處處得到充分地展現。
  • 龍圖騰,息息不滅的華夏精神
    龍是中華文化裡的主要圖騰、主要象徵,很多華人等自稱龍的傳人。在華人文化圈裡,龍文化蘊涵著中國人所重視的天人合一的宇宙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龍圖騰至今約有八千年的歷史。在中國古代,龍與鳳凰、麒麟、龜一起並稱「四瑞獸」,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則是中國天文的四象。神話傳說裡龍是神異動物,能行雲布雨、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太空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
  • 小浪底驚現「龍圖騰」引爆網絡
    「小浪底水庫水位下降,灘涂驚現《龍圖騰》。」昨日夜間,四川廣播電視臺抖音帳號「四川觀察」發布一張照片「引爆」網絡。  「小浪底水庫水位下降,灘涂驚現《龍圖騰》。」昨日夜間,四川廣播電視臺抖音帳號「四川觀察」發布一張照片「引爆」網絡。
  • Jeep®牧馬人龍圖騰概念車 北京車展首發
    據介紹,在此次北京車展上首發的這款龍圖騰概念車將Jeep®品牌最具傳奇色彩的經典車型——牧馬人Rubicon,與充滿神秘色彩的中國龍文化融合在一起,賦予了這款概念車獨一無二的外觀造型和氣勢。作為品牌的第一款中國元素概念車,龍圖騰概念車也展現了Jeep®品牌在中國重回主流的信心和決心。
  • 中國古代皇帝服裝上的龍圖騰
    按照宋人羅願在《爾雅翼》中的描述,龍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因此,學者們認為,古代部落在合併時,把各自圖騰取一部分整合出一個新圖騰,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說文解字》中講:「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這段描述概括了龍善於變化、興風致雨的本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