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宇,一個撰寫歷史自媒體文章的小宇。「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一句出自《增廣賢文》的俗語。深刻揭示了時間的重要;常慧倫的一首《許多年以後》令人唏噓,是啊,時間過得太快,無論如何也不會再重來,同時也指出了時間的殘酷。一去不復返的時間卻也出現過BUG,這又是麼回事呢?
1582年10月,一個普通卻不平凡的十月。因為這個月的日曆4日之後直接跳到15日,而中間這十天卻離奇消失了。在瑪雅預言中2012年12月12日世界末日安全度過之後,有人就說瑪雅人從1582年偷了十天拯救了地球。當然這只是戲言,但日曆上缺失的十天卻是確有其事的,究竟誰會為這十天買單。
其實啊,並沒有外星人,也沒有拯救地球,那缺少的十天只為調整曆法的偏差。現如今,我們最常見的曆法有陽曆和陰曆兩種。中國作為唯一流傳至今的四大文明古國,在經歷五千年的文明發展過程中,我們所採用的曆法多達102種。而現在農民所採用的農曆便是結合陰曆和陽曆之後的產物,它取月相的變化為一月。
正是由於陰曆只考慮月相,而不考慮太陽公轉等因素。這就導致與陰曆相比每年相差10.875天。說到這裡,我們就不得不提出祖先在曆法上一項偉大發明「置閏法」。也正是這個發明,讓我們避免了夏天過年的尷尬。那麼陰曆有置閏法的調整,陽曆當然也免不了這個尷尬。於是1582年的十月就對此做出了調整。
我們所說的陽曆,又叫做西曆、公曆、格里曆等。而它的前身是儒略曆,本為取代舊羅馬曆法而實行的它相比於地球公轉,每年多算了11分14秒。雖然相對於一年,這點時間微不足道。但是經過年復一年的積累,到1582年已經有十天。為消除這一誤差,當時的教皇就頒布命令,將10月5日至14日抹除。而曆法又與太陽年同步了。對此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同時,作為一個中國人,在這特殊時期。小宇在這裡想說:中國加油!湖北加油!武漢加油!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小宇帶你學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