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共有產權房+40%的房貸新規,2020年末重磅政策,釋放了什麼信號

2021-01-09 騰訊網

作者|十一郎

來源|地產十一言(ID:dichanshiyiyan)

年末大事有點多。

先是北京推出新型「共有產權房」的土地,貌似在打壓「高房價」路上繼續前進著。緊接著,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文,對銀行貸款做出限制。

所謂的「新型」共有產權房其實是一個說法,是跟之前北京推出的共有產權房進行了一個對比。

二者有著共同點,就是跟政府一起買房子,也就是說,該物業的產權政府是持有一定比例的,並且5年內不準交易。不同的地方是,該物業一旦轉讓,共有產權房規定政府持有部分需按增值後價格計算,而此次的「新型」共有產權房,政府那部分按原值計算,不享受溢價部分。

舉個慄子。

2021年如果你買了一套房子,總價1000萬,個人份額80%,你出了800萬,政府出了200萬。

8年之後,你想賣房子,房子的市場價是1600萬。那麼,政府所得還是原來的200萬,你自己拿1400萬。

並且,轉讓對象還沒有限制,只要具備北京商品房購房資格,就可以接你的盤。因為這類物業屬於「商品房」。

是不是很爽?

若你是在2017年賣的共有產權房,總價1000萬,個人份額70%,你出700萬,政府出300萬。

8年之後,你想賣房子,房子的市場價1600萬,那麼政府得要1600萬的30%,也就是480萬,你自己拿1120萬。

並且,轉讓對象必須是符合共有產權住房購買條件的家庭。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升級後的共有產權房,相信可以破除之前共有產權房棄權98%的魔咒,會受到很多剛需的青睞。

我們也能從中看出,北京市政府用此種降低購房門檻的方式,來向「高房價」宣戰,為的是能讓更多有居住需求的購房者上車

這是用政策手段在平衡大城市的居住平衡啊,不得不讚嘆北京市政府的用心良苦。

緊接著,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文,對銀行貸款業務的佔比做出新規。

原文內容有點長,總結起來就一個意思:

央行對所有的中資銀行,在「房地產貸款佔比」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兩個指標分別做了最高限額。不同的銀行級別,最高限額不同。

業內有人稱之為銀行的「兩道紅線」。具體如下:

這次對房貸的「兩道紅線」與去年針對房企的「三道紅線」,共同構築中國樓市調控的信貸防火牆。

信貸可謂是房地產最核心的調控手段,過去十多年,中國人正是用信貸槓桿開啟了「發家致富」的買房之路,信貸規模也一度從原來的 億膨脹至2020年的6萬億。中國的居民槓桿率在2020年末也已經超過60%,相比2008年的18%,翻了3倍多。增速之快,位居世界前列。

如今,房地產信貸規模盤子縮小,2021年樓市必然承壓。

而此次針對銀行和購房者的「兩道紅線」,旨在收緊消費者購房的銀根,遏制居民加槓桿的浪潮,防止銀行出現金融風險。

一邊是通過政策手段將大城市的購房門檻降低,一邊又嚴控信貸,遏制購房者肆意加槓桿,我們從中可以讀出什麼信息呢?

以下是十一郎個人觀點,說的對不對的,歡迎各位留言討論。

1.遏制高房價,勢在必行。

這是我從這兩則重磅消息裡讀到的最堅定、最核心的要義。

隨著房企「三道紅線」的落地,一眾以高負債、高槓桿著稱的房企,被套上了緊箍咒,不得不走向降負債之路。 地產「三道紅線」+「兩道紅線」的出臺,標誌著中國樓市調控的轉向。

都知道信貸政策是房地產市場的「七寸」,一旦信貸收緊,失去高槓桿支持的房地產,流動性將受到影響,高房價也會成為無源之水。

針對大城市的年輕人,高房價無情的將這群有著真正居住需求的人拒之門外,政府則通過「幫你上車」的方式,抵擋高房價對無辜年輕人的「迫害」。

2.傳遞信號,樓市承壓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中國高房價並非一日練成,並且有著很強的區域性,主要分布在一線和強二線城市。而高層對於高房價的打壓,其目的是為了解決大城市的居住平衡,防止惡意炒房,把居住權分配給真正需要居住的人。

那收緊信貸,對於樓市和購房者而言無疑是利空。不過,仔細研究下銀行的信貸數據也會發現,其實「兩道紅線」給了市場一定的「緩衝期」。具體看下表。

據統計,按照兩道紅線的標準,2020年至少有35%的銀行,都踩線了。這也就是說,還是有一大半銀行是沒有踩線的。這樣看來,高層在設置最高限額時,給大部分銀行留有調整空間的。這跟給房企設置「三道紅線」的考慮是一樣的。

高層用這樣的方式在給銀行、購房者和房企傳遞信號,樓市承壓在所難免

北京這次的「新型」共有產權房是政府對於「房住不炒」基調及「居住平衡」目標的體現,也是「新供給」方式的嘗試。

不難看到,北京努力為著「解決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所做的努力。

初心可贊,但效果真的會達到心中的預期嗎?

3.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在北京這座超級大城市裡,土地供應和住房供應都比較稀奇了,五環內的地塊更是少見。而新推出的這塊「新型」共有產權房的兩個地塊,恰恰是位置極好的。北五環外,距離上地-西二旗、中關村軟體園都不遠。

再看樓面價。

B-1北地塊建築控制規模92371平米,交易起始價62.1億元,樓面價67229元/平米;

B-1南地塊建築控制規模83160平米,交易起始價55.9億元,樓面價67220元/平米。

兩塊都超過6.7萬/平的樓面價,你相信房子蓋出來是剛需或者剛改能夠接受的價格嗎?賣不到12萬一平米,都沒天理。

雖然有政府幫著掏一部分錢,降低了上車門檻,但這樣的位置和價格,做出來定是豪宅,總價在千萬左右!

以北京目前剛需成交總價在550萬左右這個標尺看,最終,這不要利息的大便宜,還是被有錢人撿到。除非這塊地蓋出來的都是50平米的小戶型,總價600萬。但這樣的定位顯然與地塊的位置和樓面價不相符。

十一郎認為,如果真的把升級版的共有產權作為抑制高房價,精確地把房子分配給剛需和剛改人群,就需要在推出地塊前考慮到目標人群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另外,這種類型的土地和房源的供給也要達到一定規模,才能為更多的年輕人提供居住保障,才能對高房價起到抑制作用。

再來看信貸收緊的影響。

總體上看,信貸規模收緊,未來買房貸款肯定會越來越難了,而且房貸利率短期內會上漲。

但是,你別忘記有句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剛過去的2020年,深圳的房價漲了50%,杭州東莞等樓市火熱,有很大因素是因為「房抵貸」「經營貸」等名目的貸款,以小微企業貸款的名義流進了房地產市場。

雖然,銀行在貸款合同上嚴禁為小微企業主做的貸款是不允許流入房地產市場的,但對這部分自己的監管和路徑追溯是非常難的,加上銀行對於實體經營沒有信心,反倒對房地產市場「放心的很」,也助長了資金向樓市的流入。

曾經有一個段子:說的是銀行信貸經理的想法。

如果來貸款的人對貸款用途支支吾吾,他就放心了;而如果來貸款的人說是貸款用來經營時,他就心想:壞了!

真假不說,但銀行的確更偏向發放貸款給房地產,而不是經營公司的人。

關於2021年的北京樓市

2020年末,高層用兩記重拳希望能夠讓2021年的樓市更穩一些,但是效果如何,一個是看決心,一個是看方法和手段。

嚴控高房價的決心是有的,但如何將帶有福利性質的房子流向真正有居住需求的購房者手中,如何與炒房客的「騰籠換鳥」遊戲圍追堵截,還需要方法和手段。

最好,關於2021年的北京樓市,十一郎還是堅定地認為會上漲。在珠三角、長三角大城市輪漲過後,被壓抑多年的北京樓市也在2020年放開了非限競房地塊的入市,2020年末北京樓市成交量創新高,量漲過後就是價漲,這些都是北京房價即將上漲的信號。

只是,在如今出臺「兩道紅線」的信貸收緊壓力下,漲幅會比之前預計小一些。

相關焦點

  • 重磅新規顯威:銀行股連續飄綠,房貸額度將繼續趨緊
    在資產投放端,監管只是打算將銀行房貸額度佔比控制在一定的合理空間,設置了過渡期,以保證政策的平穩實施。房貸額度將繼續趨緊「房貸規模緊張是2018年以來一直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受國家調控影響。而上述新規進一步明確了各家銀行房地產貸款佔比的上限,也為下一步各家銀行房貸投放提供了參考,由原來模糊的概念變為清晰指標。
  • 重磅新規來襲!2021年房貸要變天了?沒額度、放款慢!有客戶被迫全款...
    進入2020年以來,蘇州地區房貸水平下降速度極快,首套房貸款平均利率從2019年12月的6.12%,降至12月的5.18%,同比降幅高達94BP。 成都地區的房貸水平則逆勢上漲,首套房貸利率從2019年末的5.77%,漲至2020年底的5.97%,同比上漲20BP。
  • 共有產權房又傳好消息,多地已出新政策,剛需購房者「恭喜了」
    同時因為是共享產權,所以購房時可以按照政策規定比例來出資購買,這會大大減小購房人的經濟壓力。目前,多地都已推出了共有產權房的新政策,剛需購房者真的要「恭喜了」!  多地出臺新政策  早在2007年起,國家就已經在一些城市進行了共有產權房的試點,經過這十幾年來的不斷發展,許多地區都已經逐步對共有產權房展開了探索與改革。
  • 南京推新規降「地火」 全國首套房貸平均利率環比略降
    繼6月初「限地價、限房價」的新規後,8月18日,南京發布了2020年寧出第09號出讓公告,也是「限房價、競地價」新政以來第三批公告地塊,共推出9宗地塊(6宗涉宅、2宗商辦、1宗藝術傳媒用地)。(財聯社,8月19日) 北京通州首個共有產權房項目10月完工 均價2.3萬 據北京通州發布消息,通州首個共有產權房項目——通和家園項目目前正在進行室內精裝修。預計今年10月底前全面完工,明年6月前,將實現全裝修交房和拎包入住。 項目含全裝修費用銷售均價23000元/平方米。
  • 北京「新型共有產權房」5年後可全產權交易
    原標題:北京「新型共有產權房」5年後可全產權交易   為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嚴格落實「房住不炒」,北京土地公開出讓首次採用「競地價+競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競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
  • 趙秀池:北京共有產權商品住房與限競房、共有產權房的區別
    人民網:最近北京在「房住不炒」的大基調下,出臺了共有產權房新政,這次新政被解讀為「限競房」和「共有產權房」的綜合體,請問其和「限競房」出讓政策有哪些相似點呢? 人民網:這次新政和共有產權房政策最大的區別是否是政府方面的權益讓渡?除此之外,這次新政與此前的政策相比還體現了哪些具有先進性的的考量呢? 趙秀池:土地出讓新政對政府而言並沒有損失,而是獲得了一定份額的共有產權商品住房。但是對共有產權商品住房又賦予了新的政策規定。
  • 北京共有產權房政策調整 滿5年交易購房者可獲得全部產權
    近日,北京規自委掛出三宗居住用地出讓補充公告,該公告中出讓條款與此前皆有不同,可簡略表述為「競地價、競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競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市場將之看做限競房及共有產權房政策相結合的新嘗試。
  • 記者探訪廣州首個市級共有產權房,購房者沸騰:少奮鬥二十年
    張慧敏 攝「新造的共有產權項目就在四號線隔壁,地理位置絕了。」輝勇(化名)在討論群裡說。而以前,如北京的共有產權房正是因為交通、區位等問題,出現「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城區太搶手,郊區賣不完。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總監羅異鏗對《華夏時報》記者介紹:2014年的時候住建部全國選了六個試點城市,之後陸陸續續有幾個城市出臺了政策。
  • 央行房貸新規立即生效,今年房價上漲5%要黃了?
    看房地產金融形勢,央行房貸新規可能不是最合適的信號,LPR才是。 2021年,中國要著力解決兩大灰犀牛, 平臺壟斷是一個,另一個就是房地產金融風險。
  • 北京新型共有產權房改變封閉管理原則 5年後可全產權交易
    北京新型共有產權房改變封閉管理原則 5年後可全產權交易 北京日報 | 2021-01-04 16:20:09 為合理引導市場預期,嚴格落實「房住不炒」,北京土地公開出讓首次採用「競地價+競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競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方式供地。
  • 兩大房貸新規1月1日正式實施,對個人房貸影響大,申請房貸變難?
    文/龍小林 從2021年1月1日起,兩條房貸新規將正式開始實施。而這兩條新規將分別影響到有房貸沒還清的和有打算貸款買房的人,所以不管是有房貸還是準備申請房貸的,都需要注意一下,其中的一條新規可能會對申請房貸有比較大的影響。
  • 房掌柜丨最嚴「限貸令」下,個人房貸申請將又難又貴?
    基於2020年半年報數據測算,10家上市銀行的住房貸款佔比超標,11家房地產貸款佔比超標。不過,分析人士認為,鑑於當前多數銀行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距離上限都有一定距離,銀行無需刻意收緊房貸,因此短期內對個人房貸利率的影響很有限。房地產貸款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迎來重磅新規,銀行房地產貸款餘額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佔比將設置上限。
  • 不一樣的信貸「開門紅」:房貸額度偏緊,消費貸打頭陣
    然而在房地產貸款市場迎來重磅新規「兩道紅線」之際,今年的「開門紅」有些不同尋常。  一位大行浙江某地支行長對記者表示,在涉房貸款額度受限的情況下,今年更加重視企業經營貸款和個人消費貸,希望能以此破局完成開門紅的任務。  與此相對應的政策背景是,2020年12月31日,央行及銀保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
  • 2020年12月北京大興正商杏海苑共有產權房選房時間
    更新時間:2020年12月25日2020年12月北京大興正商杏海苑共有產權房選房時間  內容:大興區政府發布公告,正商杏海苑共有產權房項目的選房地點改為大興區瀛海鎮正商杏海苑接待中心(京臺高速與團忠路交匯處西側500米路南)。
  • 2021年起,房貸月供將發生變化?新規下,上億人有福了
    根據央行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末,6家國有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達到21.46萬億元。 另外是,當前國內貸款購房的人數已突破2億。
  • 房產繼承有新規!兩種情況下,即使是獨生子女也不能繼承房產!
    2021年起,房產繼承有新規 01 具體來看,2020年房價全年呈現先高后低的走勢。 當前來看,北上廣深,核心二、三線城市房價抗跌指數較高,而樓市的降溫態勢與各地調控加碼、房企降價促銷相關。就11月的房價數據來看,釋放出了這些信號:城市漲跌分明,未來還將進一步分化;房價進入探底,貨幣放水,部分城市的樓市調控暫告一段落,買房上車的好時機或到來。
  • 監管放大招推最嚴「限貸令」 2021年房貸要排多久隊?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監管放大招推最嚴「限貸令」, 2021年房貸怎麼拿,要排多久隊?2020年最後一天,監管放大招,個人房貸業務再臨變局。央行與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重磅文件《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下稱《通知》),將銀行劃分為五檔,分別對各檔銀行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在本行總貸款的佔比做出上限要求。上限劃定之後,部分銀行存在涉房業務調整的要求,對個人住房貸款準入及房貸利率是否會造成影響?
  • 縱覽2020重磅金融監管政策 大唐財富帶您看懂2021監管大年
    2020年以來,監管部門陸續發布了一系列重磅政策以強化監管,2021年,隨著這些政策的陸續落地,金融監管從範圍到內容都將得到加強。與此同時,以2020年底中歐投資協定談判完成為標誌,2021年更加開放的中國金融市場將迎接全球玩家。
  • 房貸「五類分檔」樓市大起大落或成歷史
    每經特約評論員 李宇嘉2020年的最後一天,央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銀髮〔2020〕322號)》,啟動對商業銀行差別化的房貸「五類分檔」監管模式。從過去一年的政策來看,高層對房地產金融審視漸趨嚴格。
  • 黃大智:央行一紙通知下發 房貸利率要漲價?
    來源:金融界網作者:黃大智 房地產貸款市場再次迎來重磅新規。2020年12月31日,央行及銀保監會聯合發布了《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分銀行具體來看:各銀行2020半年報顯示,碰到紅線的銀行佔比在30%左右,主要是中小銀行,這些銀行在2021年必須降低房貸業務佔比。如果考慮到房地產貸款和個人住房貸款的增速,到2020年底,接近或觸碰紅線的銀行數量將在40%左右,這些銀行則需要嚴控房貸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