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榮登巴黎藝術展!600萬人驚嘆:中國人好浪漫

2021-01-10 騰訊網

《易·繫辭下》中云: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樹,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在上古時期,先民就已經懂得安葬死者,不過那時候只是簡簡單單將人埋葬在荒野,沒有墳墓,也沒有墓碑。

周公制定禮樂之後,演變出一套完整的喪禮禮儀,商周時期人們重視祭祀,《左傳》中載:國家大事,在祀與戎。不過在荒年,無法舉行厚禮,所以就衍生出了「殺禮」,從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祭祀的規模。

春秋之外,禮樂崩壞,各大諸侯王都按照自己的喜好修建陵墓,厚葬之風悄然興起,秦始皇一統天下,大興土木修建秦始皇陵,漢代更甚,漢高祖劉邦、呂后的合葬陵是漢墓中規模最大的。

古人認為「事生如事死」,人死後,所有的隨葬品按照生前置辦,在「孝文化」的觀念下,每個人都以厚葬為榮,但凡家中有點條件的,都會隨葬一些金銀玉器,唐以後,皇帝們開始提倡薄葬。

明太祖朱元璋是提倡薄葬的典型,他曾下詔:古之喪禮,以哀戚為本,治喪之具,稱家有無……宜令中書省臣集議定製,頒行遵守,違者論罪。

在這種前提下,紙紮開始出現了,對現代人來說,紙紮已經不陌生了,清明節去祭祀親人的時候,往往都會帶一些紙錢、紙花,不過古代的紙紮是慢慢形成的一種特殊文化。

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和考古記錄,可追尋到的紙紮產自唐代,唐大曆(公元769年)紙棺出現了,宋朝,紙紮祭祀應該已經成型了,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就提到了杭州繁華的市場上就出現了「舒家紙紮鋪」、「獅子巷口徐家紙紮鋪」,經過明清兩代的傳承,紙紮成了中國一種相對特殊的文化,那麼紙紮怎麼跟巴黎藝術展扯上關係了呢?

這個藝術展在巴黎凱布朗利博物館,緊挨著艾菲爾鐵塔,這個博物館跟普通的博物館不太一樣,它收藏的都是非洲、美洲、大洋洲和亞洲最原始的藝術品,法國人將這個博物館視為「非西方藝術博物館」。

為了打造這一次「極樂天堂」藝術展,主辦方特別從中國請來了兩家紙紮店,一家是百年老字號「新興糊紙文化」,另外一家是更具有現代化紙紮藝術的「Skea天堂紙紮」,兩個團隊傾力合作,共同打造了這一次紙紮藝術展。

從吃穿到住行,幾乎樣樣俱全,有包子、油條,還有古代戲曲、門將,更是融入了一些現代文化,讓人看了更加新穎,在凱布朗利博物館大門前,還有兩個紙紮人在門外「招待」,藝術展的消息傳開之後,立刻引起了轟動。

從沒見過中國紙紮的法國人,紛至沓來,當天的客流量就達到了600多萬人,看過中國紙紮的法國人都紛紛感慨:「就算是人去世了,還給他準備這麼多漂亮的東西,中國人對死亡的想法真是太浪漫了」。

浪漫是法國的一個代名詞,在他們的眼中,紙紮並不是什麼迷信物品,而是一種藝術,一種文化,對我們來說,紙紮傳承也是一種特殊的文化,沒有必要因為迷信而覺得它晦氣。

相關焦點

  • 中國葬禮用的紙紮,曾登巴黎設計展,外國人感嘆:中國人太浪漫
    前言隨著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中國的文化也在不斷輸出。中西文化雙向交流使得外國人對中國的藝術品充滿好奇。中國不少民間藝術都令外國人嘖嘖稱奇。甚至喪葬文化中的紙紮藝術竟然也流傳到國外,還曾經榮登了法國的巴黎設計展。
  • 中國人燒給死人的紙紮,榮登巴黎設計展,老外:中國人太浪漫了
    最近我國的紙紮就榮登巴黎設計展,這些老外還紛紛表示:中國人太浪漫了。大家都知道紙紮是我們燒給死去的人或者是祖先們才會用的東西,這也是我們傳統喪葬禮儀當中的一個重要習俗,只要有人去世或者是在清明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燒紙紮給去世的人,既是一種祭奠,也是一種心意。
  • 中國喪葬用的紙紮,榮登巴黎設計展!歐洲人感嘆:中國人太浪漫了
    有幸來到這裡參觀的中國人竟然看到了「中國紙紮」,沒錯,就是喪俗活動中用到的紙品,當年來參觀的600多萬外國人還對著「紙紮」感慨:「中國人真是浪漫!」他們為什麼這樣說?
  • 中國喪葬忌諱的紙紮,被放到法國博物館:中國人面對死亡浪漫至極
    而面對親人的提前離世,無疑活著的人都承受著無盡的苦痛折磨,人們用無數的方法與死亡對抗,用一個一個的紙紮寄託著不盡的思念。 當造紙術純熟之後,紙張逐漸被民間廣泛應用,在北宋時期紙紮的使用達到民間流行的最高期紙紮也從此成為了中國傳統喪葬習俗藝術。
  • 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日本人卻用在開業典禮
    那些擺在開業店鋪門口的花圈,乍一眼看上去跟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極其相似,中國遊客看著都不自覺地繞道。「家旁邊的彈珠機慶祝開業,我路過以為是出殯。」事實上,中國只會出現在葬禮上的花圈在日本叫做花輪(はなわ)或者花環(はなわ),日本人深諳各種花語的應用,在什麼場合花圈上搭配什麼花,是有講究的。
  • 袁世凱葬禮現場:壯大規模趕超光緒皇帝,打著「龍旗」萬人送行!
    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是袁世凱葬禮現場,我們一起來看看當年吧!這張是前門西車站的送葬軍樂團,並且有一個很長的出殯路線,奏鼓樂鳴炮108響!這張是他的靈柩抵達前門西車站,我們可以看出來,他的靈柩幾乎是用了一個帝王級別的,裝飾華貴,等級非常高!
  • 民間傳奇故事:神秘的紙紮人,紙紮的一些禁忌事
    中國民間的紙紮藝術最初起源於喪俗,它是將扎制、貼糊、剪紙、泥塑、彩繪等技藝融為一體的民間藝術。紙紮在民間又稱糊紙、扎紙、扎紙馬、扎罩子等,說好聽一點是一門中國民間的傳統藝術,說難聽一點就是吃死人飯的手藝人。
  • 「馬子愷古篆藝術展」在巴黎羅浮宮成功舉辦
    中法建交50周年之際,為推動中法文化廣泛交流與合作,由中華文化促進會和法國藝術與文化協會主辦、法中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承辦的「羅浮宮東西方美術年展」暨《馬子愷古篆藝術展》於2014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在巴黎羅浮宮成功舉辦。
  • 紙燒千年:當外國人燒起歐元紙錢,是時候說說紙錢的本質了
    亞馬遜上的「ancestor money」2019年6月,位於法國巴黎的凱布朗利博物館(Musée du Quai Branly)舉辦了一場名為「極樂天堂」的藝術展,專門展出中國手工藝人製作的各色紙紮,從豪車飛機到火鍋小籠、手機電腦,衣食住行應有盡有。這場展覽被著名的巴黎藝文指南Sortir A Paris評選為「當季巴黎十大必看展覽之一」。
  • 融合跨界 《中國喜事》影像藝術展開幕 第二季正式啟動
    中廣聯合會紀錄片委員會會長趙捷認為,《中國喜事》是一個煙火氣十足的片子,希望大家更關注紀錄片、推動紀錄片發展,使紀錄片把中國人民奮鬥圓夢的故事、中國人的中國和平發展共贏的故事講好
  • 外國人迷上中國冥幣,玉皇大帝成了海外財神
    繼續瀏覽相關商品,不少年輕人恐怕都要感嘆,自己還不如外國人了解中國葬禮文化了。 上面貼金箔的叫「金紙」,專門燒給神明或者用於祈福,而貼銀箔的叫「銀紙」,是燒給祖先或者鬼魂的。 對中國葬禮文化零認知的老外也不必擔心難以上手,在視頻網站YouTube搜「燒冥幣教程」,能得到不少結果。 正如不少事物一樣,紙錢傳到海外也經歷了本土化改良。
  • 慈禧太后葬禮上,為什麼那麼多送葬的人都捂鼻子?
    當今,很多人辦什麼大型活動,總喜歡冠之「世紀」的名字,顯得該活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比如世紀婚禮,黃曉明結個婚花了2億元人民幣,金額之大令人咋舌,要說起「世紀葬禮」,估計沒有人能超過慈禧太后了,據史料記載,清朝廷為慈禧太后的葬禮花了200萬兩白銀,相當於今天的10億多元人民幣,這還不包括棺材裡面的金銀珠寶呢
  • 111年前,在慈禧葬禮上拍下一群「殭屍」的3個人,後來卻悲劇了
    大清是我國封建社會最後一個朝代,作為晚清實際統治者,慈禧掌握清朝達到40多年之久,他的存在讓強盛的中國倒退數百年,慈禧生前不僅奢侈成風,死後他的葬禮更加隆重。
  • 法國女影星談「學做中國人」:中國人是完美主義者
    【環球時報駐法國特約記者 史曉帆】初冬的巴黎,蒙巴那斯文化區新聞工作者沙龍,柔和的燈光下,法國新銳女演員白露娜(Laura Weissbecker)微笑著,面對記者的提問娓娓道來。她高個子,金黃色長髮披肩,身著粉紅色薄毛衣,藍色牛仔短裙,像個鄰家女孩。如法國媒體所形容,白露娜是個人見人愛的姑娘。
  • 民間奇人「扎紙匠」的傳說與禁忌,紅男綠女,紙人不可畫上雙眼
    除了這些大的規矩和忌諱,一些細節上更是講究頗多,比如說扎紙人用的紙、竹篾、漿糊那都不是隨便用的。而這些規矩到底有什麼門道,為何有這些個講究?咱先賣個關子,這麼滴,還是老規矩,咱邊講故事邊給大伙兒說道說道。話說,在民國那段時間,我們河北一帶一個鎮上,就有這麼一個扎紙人的師傅,姓張。
  • 如果非用一個詞來修飾巴黎的話,最合適的詞彙莫過於「浪漫」
    巴黎登上艾菲爾鐵塔,整個巴黎盡收眼底,尤其以這個角度仰望艾菲爾鐵塔,幾朵白雲遊走於塔尖之上,別有一番脫俗的味道。艾菲爾鐵塔高320米,是巴黎最高的建築和遊覽中心。這就是香榭麗舍,充滿了浪漫而誘人的巴黎味道。
  • 交互式數字藝術展《漢字裡的中國》5月4日國家圖書館開展
    由國家藝術基金支持,中國數字文化集團、中數世紀傳媒科技有限公司策劃製作的交互式藝術展覽《漢字裡的中國》於2017年5月4日開始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為期10天的展出。  展覽以「漢字裡的中國」為題,通過形象地拆解漢字具有獨特內涵的偏旁部首,選擇有趣味、有代表性的漢字為例證,介紹這些漢字的字形特徵或獨特的組合思維,傳遞漢字所具有的圖案抽象性與組合聯想性這兩個關鍵特徵,進而傳達漢字中蘊含著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此外,還將介紹如漢字的載體、漢字的書寫工具等漢字周邊相關的知識。
  • 法國巴黎——世界的浪漫之都,如今垃圾遍地,到處都是尿騷味!
    說到巴黎,第一個想到的詞就是浪漫都市。不知道何時聽到的,只知道有很多年了,以至於雖然至今沒去過巴黎,卻知道那是一個美麗浪漫的城市。但是,多年以後,人也會變,一個城市的面貌也會變,可能會越來越好,也可能越來越差。
  • 垃圾遍地、到處都是尿味,遊客疑問:這真的是巴黎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法國應該是一個很發達很浪漫的國家,尤其是法國巴黎,被稱為浪漫之城,幾乎每一個渴望去歐洲國家旅遊的遊客都會率先來到巴黎感受最古老最浪漫的氛圍。隨著全球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中國遊客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許多遊客不再局限於在中國旅遊,還會去歐洲國家旅遊,其中,巴黎已經成為中國遊客的熱門選擇,但是,在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湧入巴黎之後,很多中國遊客產生了很大的疑問,這不是到處都是垃圾,到處都是尿味,到處都是非洲黑人,這裡真的是巴黎嗎?
  • 「糖衣」包裹下的網紅藝術展如何撬開你的錢包?
    一場「網紅」藝術展的環節構成去年舉辦的「teamLab:花舞森林與未來遊樂園」可謂是中國「網紅展」浪潮的先行者。teamlab作為一個成熟的IP被引入中國,一年以來,與全國各地的商業體和藝術機構合作,帶動消費升級。「花舞印象Art by teamLab藝術感官餐廳」隨之亮相,進一步收割IP所產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