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神話故事中,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知名度極高,說的是二郎神的親妹妹三聖母因為與凡人結婚,並且生下了兒子劉沉香,作為司法天神的二郎神因為妹妹犯了「仙凡有別」的天條,就盜走了三聖母的寶蓮燈,並且將她壓在了華山下面。
沉香在知道自己母親被舅舅給壓在華山下面以後,想要將母親給救出來,於是開始了尋仙求道之旅,儘管功法大成多次前往華山,但是卻都遭到了二郎神的阻攔,無論他苦苦哀求,二郎神都無動於衷,所以沉香很長時間都沒有成功救母。
在他救母的這個過程中,最大阻力便是自己的親舅舅二郎神,所以有網友在討論沉香應該如何迅速救母成功的時候,熱度最高的回覆是「只要沉香在正月裡去理髮就可以了」。
為何說「沉香在正月裡理髮,就可以成功救母」呢?因為古老相傳「正月理髮死舅舅」,二郎神正是沉香的親舅舅,於是從理論上來說,只要沉香在正月理髮就可以成功幹掉二郎神了。當然這也僅僅是限於理論方面,所以沉香還是經過十五年的勤學苦練,還要得到四位仙姑的幫助才可以成功救母,但是這一句為大家所津津樂道的俗語卻很有意思。
「正月理髮死舅舅」的整句是「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在民間的流傳範圍非常廣,直到現在依然有老人偶爾會提起,算是古時候人們生活的兩個忌諱。之所以要「正月不理髮」,人們的解釋說是如果理髮了就會「死舅舅」,其實一開始是「正月不理髮為思舊」,也就是為了懷念過去,這又與一段歷史事件相關。
我們看現在的清宮戲,清朝時候男人們都把額錢頭髮剃掉只剩下一條辮子,但是在清朝以前人們的髮型並非如此,尤其是人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信奉著「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頭髮在某種意義上能夠等同於自己的生命,所以曹操在犯下自己所立的禁令時,按律本應斬首,但是他割下自己的頭髮也能夠引起大眾的信服。
古人們對自己的頭髮非常看重,等到滿清入關以後,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於是就搞了個「留髮不留頭,留頭不留髮」,強制人們進行理髮,人們很無奈但是又不能夠公開反抗,於是就說正月裡不能理髮,這是人們對於古老中原文明的一種懷念之情。
至於「臘月不搬家」又有何講究呢?這個其實與「火」有關,相信很多人在小的時候,都有過類似經驗,那就是不能夠直接從爐火上面跨過,只能夠從旁邊走過,因為老人們認為這會影響到家庭紅紅火火的「氣運」。臘月不搬家也是這個道理,因為家裡面的「爐火」是非常重要的,這象徵著家裡的發展紅紅火火,但是臘月往往非常寒冷,很有可能導致了爐火在搬家過程中熄滅,以至於影響家庭發展沒有那麼紅火了。
當然了,無論是「正月不理髮」還是「臘月不搬家」,這些俗語的誕生都有著其特定的歷史環境,隨著時代的發展,可能已經無法應用到我們現在的日常生活,不過我們也可以對這些俗語增加一些了解,以此去了解過去人們的生活狀態如何,對於我們自身的生活狀態也能夠具備一定的參考意義。
俗語「正月不理髮,臘月不搬家」,是為何?老祖宗這話有何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