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過得真快,今天已經是臘月初一,距離新年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一進了臘月,農村便開始熱鬧了起來,很多在外打工上學的人回到老家,忙碌了一年的人們也開始置辦起年貨。在農村中有很多俗語是關於臘月的俗語,比如今天咱們要說的是關於臘月的忌諱「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為何在正月不能剃頭,臘月不能定親呢?
正月不剃頭:在我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有「正月不剃頭」的說法,所以每年春節前和二月初都是理髮館最忙的時候,在整整一個正月中,幾乎沒有來理髮館剪頭髮的人。關於正月為什麼不能剃頭,問了很多村子裡上歲數的老人後,都說不出來準確的原因,只知道是老一輩流傳下來的。那麼為什么正月不能剃頭呢?
要說到正月為何不能剃頭,還要追溯到明末清初時期。古人常說「人體髮膚受之父母」,所以在古代人們從出生以後並不會剪頭髮,會一直留著頭髮,代表著對父母的尊敬,也代表著對父母的孝敬。但是在大清統一了中原後,清朝政府未來更好的統治老百姓,便強行讓老百姓剃頭,只留下一個小辮子。雖然老百姓們極力抵抗,但是畢竟胳膊扭不過大腿,所以只能用正月不剪頭髮的行為來「懷舊」,以表示自己的抗議。所以便有了「正月不剪頭」的說法,懷舊也被誤傳為「正月剪頭髮死舅舅」的說法。
臘月不定親:一進了臘月,農村結婚的喜事越來越多,碰到良辰吉日時,小小的一個村子裡可能會有四五家結婚的。雖然在臘月裡結婚的喜事多,但是卻幾乎沒有在臘月訂婚的事情。雖然訂婚並不會辦得像結婚一樣隆重,兩家人也會選擇一個良辰吉日來舉報兒女的定親宴。人們在訂婚時之所以不會選擇在臘月,因為臘月不僅是一年之中最後的一個月,也是最冷的一個月,訂婚象徵著小兩口好日子的到來,在最後一個月訂婚,寓意並不好。再者臘月最冷,是陰之極端,人們認為,在極端中,會產生極端的產物,可能會影響小兩口以後的生活,所以便有了「臘月不定親」的說法。
農村中流傳的俗語多是老人們根據生活和勞作總結出來的,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俗語都能適應到現在的社會。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現在正月剪頭髮的人大有人在,在臘月訂婚的也比比皆是,並且並不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