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這尊明王是阿閦佛的化身,能力之大,降伏天魔只是其一?

2021-01-09 小餘談健康

佛教自古印度入藏地之後,與當地的宗教互相影響,形成了佛教密宗,其中有很多天神菩薩以及佛都與古印度文化中的神靈相似,這也就從側面表現出,佛教文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慢慢形成的。而自成一派的佛教,依照自身的教義,在很短的時間就受到了廣大信徒們的奉祀。當然,這也是一種趨勢,不過,在這些人裡面,大多都是厭惡世間惡習的,就比如說貪、嗔、痴。

在佛教密宗中,有這樣一尊明王,能夠降伏過去、現在、未來的所有貪念、嗔念、痴念,為眾人所信奉,其居於密教中的五大明王的第二位,稱降三世明王,又稱勝三世明王,降三世金剛菩薩。佛教中的五方佛,又稱五智如來,分居婆娑世界(現實世界)的五方佛土,各自有自己的職能,並且又有自己的化身,而降三世明王就是東方阿閦佛的教令輪身,也可稱作化身。

降三世明王在金剛界曼茶羅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他也是忿怒像,並且是金剛薩陀的忿怒身。除此之外,在胎藏界曼茶羅中也有奉祀,只不過與金剛界的安置地方不同,但是相同的是,這尊明王共有三種形象,分別為三面八臂、四面四臂、一面兩臂,最為常見的就是四面八臂,並且無論金剛界還是胎藏界,都是如此。在這些形象中,降三世明王的面部共有「三目」,形象周圍被火焰包圍,多臂形態下只有一手結印,其餘都持有武器。在這尊冥王的左腳底下是大自在天,右腳底下是烏摩妃,象徵著降伏世間的貪、嗔、痴。

關於降三世明王來歷,都有不同的說法,其一就是這尊冥王居於東勝神州,是東方不動如來的教令輪身,也就是阿閦佛,因為阿閦佛意為不為世間萬惡、惡念所侵擾,所以又稱為不動佛,故降三世明王也將這一法繼承,並且發展成為調服惡魔,最主要是天魔的一尊明王。其二則是降三世明王是來源於古印度的三大主神之一,有著毀滅之力的溼婆神的變化身。

但是,在現在的佛教經典中,對於這一說法的記載,只有零零碎碎的一些,並且沒有十分確切的說法,具體這一言論是怎樣來的,已經無從考證了。在小編看來,溼婆神雖然擁有毀滅之力,但是作為主神的他,最大的職責也是降伏天魔,可能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才將降三世明王與溼婆神聯繫起來。

在佛教密宗中,最崇尚的就修持明王,這是一種風尚,在藏地的佛教認為,他們所擁有的一切,都是源於明王法印。所以,這一持誦方式,逐漸推廣到了各地。對於持誦降三世明王法,人們認為可以佑護到處徵戰的將士,能夠取得戰爭勝利,當然這也只是其中一點。其二,能夠免於災禍侵擾,安居樂業。其三,就是能夠得到敬愛的無上功德。持誦降三世明王真言,能夠讓處於邪魔邊際的迷途眾生能夠立刻回歸,能夠讓所有侵擾修行的妖魔,不能再作惡,而會成為修行者的侍從。

筆者心得:降三世明王對於佛教信徒是非常重要的,不光是其「明王法」或者「明王真言」,還有真正能夠使人超脫貪、嗔、痴的力量,這個才是最為重要的。自唐王朝時期,漢地與藏地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這些明王法也逐漸推廣到了漢地,甚至到了海外,這也說明了文化交流是何其的重要。

相關焦點

  • 佛教:十大明王,乃十大諸佛菩薩化身,各有寓意,不妨一覽
    其實,佛教之中每位代表人物都深具寓意,比如羅漢,護法、三十三諸天等,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不為人知的佛教的十大明王。在佛學之中,明王屬於佛的教令輪身,剛強眾生難以用說法柔順調伏,須以威猛教令強制調伏之。明王是諸佛、菩薩用以降服妖魔的憤怒形像,以衛護佛門為己任,並教化、調服不信從佛法的剛強眾生,使用善巧方便方法以大威力大憤怒相令其敬畏降伏,皈依佛法。
  • 中國密宗神_佛學書店_華人佛教_鳳凰網
    **目錄**第一章 說密宗佛、本尊概說釋迦牟尼悉達多太子出家經歷 / 悟道成佛 / 涅槃 / 藏傳佛教「十二相成道」 / 大昭寺珍貴的釋迦牟尼像 / 佛祖在藏族群眾中的巨大影響無量壽佛密宗「甘露王」 / 無量壽之親歷 / 藏密蓮華部部主 / 無量壽佛咒之功德 / 唐卡「長壽三尊」未來佛
  • 佛教:愛染明王,乃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救度六道眾生
    01開篇語佛教之中,諸佛菩薩大慈大悲,常常隨緣普度眾生,但面對妖魔鬼怪時,也會現出自己的憤怒相,化身各大明王降妖伏魔。今天便為大家介紹佛教諸多明王之中的愛染明王:02愛染明王愛染明王是佛教密宗的明王之一,愛染明王是大日如來入金剛薩埵三摩地而所生出,是「大日如來」與「金剛薩埵」的金剛化身。
  • 佛教:五方佛各代表什麼?因何而來?各自為營又同出一源!
    在佛教文化中,將世界劃分為五大佛土,由東方不動如來(阿閦佛)、南方寶生如來、西方阿彌陀如來、北方不空成就如來及中方毗盧遮那佛所掌管,並且各方如來都有著獨樹一幟的能力,代表意義也有所不同。而所表達的智慧以及所轉化的煩惱不同,五方佛又稱「五智如來、五智佛」等,將整個世界都聯繫起來,形成整個佛土,便是婆娑世界(現實世界)。
  • 阿閦佛的具體形象
    非常遺憾的是很多五方佛的畫像全部是錯誤的。很多師兄真的是太不認真的,不找出處就一頓亂畫。又又很多人紛紛模仿。最後,整個一個混亂的格局。阿閦佛又稱不動佛,阿閦毗佛,意為不動、無憤怒、無藏文的含義是真樂的意思。他是象徵無畏恐懼,得大自在,不再退轉,也永不變異的本尊。
  • 不動明王(不動尊菩薩)
    中央毗盧遮那佛為自性輪身,金剛般若蜜多菩薩為正法輪身,不動明王為教令輪身。所以不動明王是奉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的梵音是摩訶毗如遮那佛,摩訶譯為大,毗如遮那譯為光明遍照,故中文別稱大日如來)教令,示現忿怒形降伏一切惡魔之大威勢明王,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化身或使者。不動明王降魔時示現的忿怒身,也是諸佛意的化身,他的身相是對那些頑固不化、執迷不誤、受魔障遮蔽的眾生而變化的,以喝醒眾生和嚇退魔障。
  • 佛教:阿閦如來、寶生如來,轉化眾生最強嗔恨,平復眾生我慢煩惱
    在佛教的歷史文化傳承中,有著無數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其中的阿閦如來和寶生如來:阿閦如來阿閦如來,意為「不嗔恚」,是密宗五方佛之一,代表法性不變,居第二佛土,名東方喜悅淨土,轉嗔心煩惱,淨識蘊,成大圓鏡智。其下方為降三世明王,可降服大自在天。
  • 佛教:烏樞沙摩明王,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
    在佛教的發展之中,滿天諸佛菩薩雖然功德無量,但已有許多代表人物為眾生曾做出過巨大貢獻,今天便來介紹佛教:烏樞沙摩明王,燒除眾生煩惱妄見分別垢淨生滅之心:烏樞沙摩明王與金剛夜叉有同體異體之論,同體之說,則以烏樞沙摩明王為五大明王之一。其本地另有釋迦、普賢、不動、金剛手等異說。此尊具有轉不淨為清淨之德,故佛教界置於廁中祭祀。
  • 佛說阿彌陀經析.94 南無阿閦(chu)鞞佛
    東方亦有阿閦(chu)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復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舍利弗啊,就像我現在這樣,讚嘆阿彌陀佛的種種不可思議功德和利益,在東方的廣闊世界中,有阿閦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等等如恆河沙一樣多的佛陀,在各自的國土顯出廣長舌相,舌頭覆蓋整個世界之上,對一切大眾說出誠實之言:你們這些眾生們,應該信受如此稱揚讚嘆阿彌陀佛功德之利不可思議,一切諸佛都在為此守護。」
  • 賜給眾生財寶無盡,「愛染明王」!
    愛染明王別名:「愛染金剛如意法佛」、愛染王三目忿怒,表示對於違背菩提的人予以降伏;頭戴獅子冠,表示降伏一切障礙;獅子頂上安置五股鉤,表示召法;五色華鬘瓔珞莊嚴其身體,表示五部如來妙德、五種成就;身體顏色像陽光表示敬愛、慈悲。
  • 佛教:寶生如來真言、佛眼佛母真言、不空成就佛真言、勝佛頂真言
    阿閦佛又名不動,密號為不動,因為他曾立下對一切眾生不起嗔怒的誓願,所以有此名。相傳阿閦佛是善快佛土的教主,在他的佛國中,沒有三惡道,居住的所有眾生都行善事,是極為殊勝的境界。阿閦佛的真言主要是金剛界真言。
  • 五穀豐熟,增長財寶的主尊,尊勝佛母!
    尊勝佛母尊勝佛頂能除去一切煩惱業障,破壞一切汙穢、惡道的痛苦,並能使五穀豐熟,增長眾生的的財寶福德。「尊勝佛母」也被視為大日如來的化身,又為藏傳佛教三長壽佛之一。中面白色,嫵媚寂靜貌,表示平息災障;右面金黃色,笑容愉悅,諸法增益;左面為似烏巴拉花之藍色,表降伏之法。其面上各有三隻眼,露牙現兇恨忿怒相。頭梳高髻,戴花冠,絲寶嚴身,端莊肅穆,背襯頭光身光,結金剛跏趺坐於蓮臺。
  • 黃楊木驅邪降福阿閦佛掛件
    阿閦佛,又名不動如來,意為「不動」,因菩提心堅定不動如山,故名「不動」。《佛說阿閦佛經》中說阿閦佛為菩薩時,在大目如來(廣目如來)前發「於一切人民蜎飛蠕動之類不生嗔恚」等誓願,經過累劫修行,終於在東方妙喜世界七寶樹下成佛,佛剎名為「妙喜」。由於願力所感,佛剎中沒有三惡道,大地平正柔軟,一切人都行善事,環境極其殊勝。依《大寶積經》說,往生妙喜世界因緣多種,依佛所說,其根本因緣則是「應學不動如來往昔行菩薩行,發弘誓心願生其國」。 本品為黃楊木掛件。
  • 什麼是佛家所說的不動明王
    什麼是佛家所說的不動明王文·佛與生活佛教中有十方世界,有著無數的諸佛菩薩在十方世界裡修行,每個諸佛菩薩管理著一個個不同的佛國,每個人有著不同的修行方式,有著不一樣的修行法門,婆娑世界的眾生修行不同菩薩諸佛佛法門也會得到不一樣的果報,其功德也是同樣不可思議的,但是總的來說
  • 專受行者殘食供養卻早已成佛的一切明王之主,不動明王
    不動明王,因為本願故,而倒駕慈航,成為一切如來的奴僕,守護著所有眾生的慧命。是法性自身的大日如來,為了教化一切眾生,而示現教令輪的化身,使一切眾生能即身成佛。不動尊以大悲心從法界體性中,出生火生三昧,摧滅法界中的一切罪障,焚燒眾生所有垢穢,並安住於菩提心,寂定不動,此尊同時也代表眾生自性中無所不在的菩提心。不動明王是一切眾生的守護者,是護佑一切眾生永遠平安、圓滿的護法。
  • 原來大日如來和不動明王有這種關係,忿怒明王又有什麼含義
    當我們進入密宗的道場,首先要在佛菩薩前面頂禮,有的人可能因為第一次進入道場,心中無比激動,忘記了自己進入道場及頂禮佛菩薩該有的情感,此時我們該表現出懺悔和尊敬。如是正宗的密宗道場,裡面必有密宗的總本尊。密宗的總本尊就是大日如來。密宗的教主是大日如來。何以稱為大日如來?
  • 萬古神帝:大尊為何沒有天尊神通?他不如天魔和星桓天尊?未必!
    蓋亞宇宙的人傑在《遮天》這部小說當中,有兩個禁忌人物,分別是荒天和葉凡,兩人在後期都成為了蓋亞宇宙的人傑,成為無敵的代名詞,而不動明王大尊恰好和這兩位有點相似,他修煉三十三重天,背後有二十七重天宇,手持神器玉皇鼎,當實力全開全盛之下,即使站著不動也能鎮壓一切來敵。因為站著不動也沒有人是他的對手,因為站著不動他都能鎮壓一切敵人,所以他叫做不動明王大尊。
  • 大日如來、不動明王跟《一念之間》的寓意,到底是怎麼回事?
    當我們單獨提到大日如來或不動明王的時候,敬畏之心不由而生。「他們好厲害的樣子。」不甚了解之時,這是最簡單的一句評說。在福金玉器銷售過程中,本客服經常接待按照自己生肖購買守護神的顧客,他們會直接問我,有沒有普賢?有沒有文殊?我頃刻之間就明白,他們屬龍、蛇,或者兔。同樣,在十二生肖的八大守護神中,並列存在著大日如來和不動明王,前者是保佑生肖羊、猴之人的神明,後者是保佑雞年生人的神明。
  • 「五方佛」在佛教密宗裡代表什麼意思?
    我國佛教出現過許多派別,主要有八宗。一是三論宗,二是瑜伽宗,三是天台宗,四是華嚴宗,五是禪宗,六是淨土宗,七是律宗,八是密宗。這就是通常所說的性、相、臺、賢、禪、淨、律、密八大宗派。今天咱們就來講講這密宗中的「五方佛」,提到「五方佛」那就得說說密宗了。
  • 「天龍四絕」之一的鳩摩智為何號稱「大輪明王」呢?
    很多人都知道,鳩摩智有個稱號,叫做「大輪明王」,「大輪明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我們首先來看看,明王是什麼意思。明王是一個佛教詞彙,明則乃智慧的光芒,王是對能操控世間萬物、現象的人的尊稱。在佛教密宗當中,諸佛有三輪身,即為自性輪身、正法輪身、教令輪身。輪的意思是摧破,而輪身的意思是說摧破眾生煩惱之力。其中教令輪身的意思就是諸佛顯現威猛忿怒相,摧破魔障,而明王就是教令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