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婆寫的前三十年總結:
今天距離我30周歲生日,只剩下不到20天的時間。
古人云,三十而立。在古代,「立」不「立」,更多是男性需要考慮的問題。女性作為男性社會的附屬品,依附男性而生,沒有選擇權利,也就不需要考慮。但在當今社會,女性從法律上獲得了男女平等的權利,但又在婚姻、職業和社會裡受到各種限制,需要背負的壓力,其實更多。30歲,對於女性而言,更是一個人生分水嶺,大有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意義。因此,讓自己「立」住,將人生的巔峰狀態延續得更加持久,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我是懷著敬畏之心,戰戰兢兢地準備迎接30歲。一方面,作為女性個體,我充分認識到了30歲對我的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在前30年人生中,有太多的選擇,都是身邊的親人朋友幫忙參謀做出的,我從能力上還有心理上,還沒做好「立」的準備。當人生方向盤完完整整地握在我自己的手裡,我多少感到責任重大,手足無措了。
「書到用時方恨少。」想要表達的東西很多,但話到嘴邊,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表達。句子敲打出來,又覺得言辭距離自己的真實想法很有差距,表達不夠凝練。在反覆敲鍵盤和按刪除鍵過程中,我想起了左宗棠的一句話,也認為這句話高度概括總結了自己未來需要努力的方向——「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
為了更好地過好30歲以後的生活,我對自己的前30歲人生做了一個簡短的總結。
一、在我過去的30年裡,決定我人生走向主要有以下這些大事:
1. 從小隨父母生活在學校裡,比鄉鎮的同齡孩子多了個十分寶貴的資源——學校圖書館。在我讀小學期間,雜七雜八地看了不少書籍。
2. 初中升高中時,我選擇了走出縣城,到泉州私立學校讀高中。在那裡,我進入了一個更加包容的環境,從思想和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解脫。
3. 高考發揮失常,我想復讀,父親覺得我年齡大了,不讓復讀,建議我報選了華中師範大學免費師範生。
4. 進入大學,我做了四年本專業的學生黨支部書記,對黨支部工作有了初步的概念。
5. 大學,我加入了心心火義教社團,陰差陽錯認識了現在的老公,後面談了朋友。
6. 大學畢業,我放棄廈門市名牌中學英語老師的工作,留在了武漢,進入國企工作。
7. 2014年7月,我和老公領證結婚,買了首套房。
8. 2016年12月,在父母的幫忙下,我們買了二套房,經濟上一朝回到解放前。
10. 2018年3月,在休完產假後,我重回職場,在工作上重新開始,並接過了房子裝修的任務。
11. 2018年11月,我調回公司總部,開始新崗位的工作。
12. 2018年12月,我將媽媽和寶寶接到了武漢,告別了租房時代,住進了自己的新房裡。
13. 2019年,我們在軍運會召開前,將二套房出售了,換購了距離未來單位更近的房子。
14.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我們一家留在武漢,經歷了武漢封城。
15. 3月8日,我志願報名下沉百步亭文卉苑社區,在這場抗疫中留下自己的痕跡。
16. 7月29日,我參加新公司競聘,再次在新崗位上重新開始。
二、在這不長不短的三十年中,我最深刻的體會是:
1.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志向、格局和視野影響巨大,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很難克服原生家庭造成的缺陷。
2.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不論以後做什麼,一定要讀大學,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3. 生命在於折騰,奮鬥的人生創造幸福。不要盲目羨慕別人,不要計較一時得失,要腳踏實地走好眼前路,把握住當下的生活。
4.一個人的幸福感,80%來源於自己。能夠自己給予自己的幸福,不要寄希望於別人。
5. 朋友圈要少而精。不要把過多的精力,花費在不必要不值得的人和事情上。
6.對他人寬容,即是對自己寬容。對子女、對丈夫、對家人、對朋友,都要保持三分距離,三分諒解,給他人留有適當空間。
7. 人的一生,除了創造價值,還要學會享受價值。生命苦短,要充分享受過程。
8. 重大錯誤,犯過一次,不要重複犯第二次,第三次。
9.婚姻不是愛情,會出現小修小補。遇事要冷靜,多包容,結束是最後一步。
10. 運動使人健康,運動使人活躍。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在這不長不短的三十年,我做的正確的大事:
1. 小時候喜歡看書,通過書籍了解外面的世界,堅定了我要走出去的信念。從永春到泉州,再到武漢,每一步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2. 腳踏實地地讀書工作,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3. 始終保有善良的心,不將心思用於花花道道,不受誘惑誤入歧途。
四、在這不長不短的三十年,我做的不夠好的地方:
1.缺乏高遠目標,缺乏人生規劃,在人生關鍵路口,面對選擇容易手足無措。
2.不夠豁達,從小開始太在意他人的看法。目前這項有所改進,還需要加油。
3.不夠勇敢,遇事容易存在畏難情緒,邁出第一步需要鼓足勇氣。
4.不夠寬容,將對自身的嚴苛加在周邊人身上,對己對他人都造成困擾,仍需要努力改進。
5. 容易焦慮,尚不能達到隨遇而安的心態。
6. 不夠全面。多重身份疊加,在打工人、女兒、妻子、母親這幾個身份中,女兒和母親的角色發揮很不夠。
7. 堅持學習的自律性不夠,後勁不足,自考上大學,反而很難堅持讀書,系統學習。
五、三十歲了,我想感謝的人:
1. 感謝父母,含辛茹苦將我拉扯大,總是儘量給我提供和創造最好的條件。
2. 感謝黃詩炯老師,在我讀小學時,教會我驕傲使人落後,並給我上了書法啟蒙課。
3. 感謝劉金虎老師、鄭永傑老師,在不同時期鼓勵我寫作,多年來一直關心我。
4. 感謝素珍老師,用兩年時間夯實我的英語基礎,讓我自上高中以後,再沒為英語成績操過心。
5. 感謝我高一熱情的同學們,尤其是我的同桌黃澤梅,讓我快速融入新的集體,為我打開了人生的新窗戶。
6. 感謝高中的12個舍友和小白,我們一起度過了一段同窗共苦的歲月。雖然聯繫變少,但這份情誼我銘記在心。
7. 感謝敬玲、張楠等7名新生黨員,我們8個人因為黨員身份聚在一起,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情。
8. 感謝老公,用你的「另類」,教會我人生還有其他活法;用你的堅持,教會我人生要多多奮鬥;用你的豁達,教會我要學會寬容,善待他人。
9. 感謝在我工作後,在每個階段指導、關心和照顧我的長輩和同伴們。
六、三十歲後,我想重點做的事情:
我對「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的理解是:人要樹立遠大理想,為之努力奮鬥;要保持平和心態,用手創造輝煌;要培養恬淡心境,細品人生百味。在以後的日子裡,我希望自己能夠做到:
1. 以更加感恩的心態,寬容對待自己和他人。
2. 以更加系統的思維,規劃好職業發展、家庭生活、子女教育、父母養老等現實問題。
3. 以更加堅定的行動,堅持學習,提升自我,雕塑更好的自己。
4. 以更加放鬆的姿態,享受當下的生活。
七、2021年,我想做的八件事情:
1. 和家人一起出去旅遊一趟。
2. 和朋友結伴出去爬一座名山。
3. 安頓好公司搬家後的新家。
4. 回福建一趟,看看父母、老師和老朋友。
5. 定期對生活進行「斷舍離」,堅持生活越簡單,精神越自由。
6. 培養並堅持一個新愛好。
7. 堅持定期運動。
8. 更多陪伴娃成長。
這個簡短的總結,是我提前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不為其他,只為紀念已過的30年,並憧憬未來的30年。
30歲,是女人生命中的一道分水嶺。到了這個年齡,先跨左腳還是先跨右腳已然沒有太大的必要去糾結。走好每一步,做一個精緻的、有內涵的、知性的女人,以精神上的豐滿去彌補生理上的下滑,就行了。
#武漢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