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ang biang面已經成為西安獨有的飲食文化名片 東方IC 供圖
褲帶寬的扯麵,一根足有二尺多長,調上紅亮亮的油潑辣子,嚼在嘴裡湯濃肉香,不知不覺就能吃上一大海碗,這就是Biang biang面的特殊魅力。Biangbiang面,絕對是陝西第一面,這Biang字,也據說是中文裡最複雜的字!
著名文化學者肖雲儒祖籍四川,生長在江西,在西安生活了半個多世紀,早已入鄉隨俗,秦地口味取代了家鄉口味。一大老碗Biangbiang面,是他眼中最具代表性的西安風味。秦人的質樸厚道、熱情豪邁、堅韌粗獷、潑辣爽快,都融匯在這一碗調著辣子的麵條裡了。一方水土的獨特飲食,自然養育出這一方水土獨特的人。在他看來,秦地的飲食及民俗習慣,自然反映著秦人鮮明的性格特徵,也打上了深刻的秦文化烙印。Biangbiang面入口的味道與秦人身上散發的味道是完全精準匹配的。他還告訴記者:「我們在花費巨大精力打造海量文化品牌的時刻,應當分出精力來關注一些文化中的切片、亮點、細節。越抓住細微的地方,越容易走向民間,關鍵在於怎麼去打造。Biangbiang面作為陝西第一面,無論從味道、形態、名字,以及背後承載的極富地域特色和陝西人性格特徵的民俗文化,都能迅速抓住眼球和人們的胃口,這就是西安獨有的飲食文化名片。Biangbiang面如此好吃,如此有名,我們今後對Biangbiang面的推廣和挖掘應更加深入,更加集中,讓更多外來者了解這種美食,並通過這種美食來了解西安,記住西安。」
曾經多次登上央視春晚及中秋晚會舞臺的著名非遺專家王智告訴記者,關於Biang的字音,民間有多種說法:面在製作的擀制和拉扯過程中在案板上會發出Biangbiang的聲音;面在下鍋時,在鍋沿上會發出Biang biang的聲音;面在撈出和調味攪拌過程中,發出Biang biang的聲音;面在入口時,在嘴邊會發出Biang biang的聲音;面扔空中落在鍋裡的滾燙水中發出那種聲音……
此外,Biang字在漢字中也是獨一無二的,它是漢字中筆畫最多、書寫最複雜的漢字,寫法至少有10種,最少的54畫,最多的71畫。還有多種不同的歌謠世代相傳,這些歌謠恰恰反映出了它的書寫順序和間架結構。Biang biang面作為最有代表性的麵食、Biang字作為最獨特的漢字、Biang字歌謠作為最有代表性的關中民俗文化符號,均有可能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來自德國的民俗文化志願者Udo.mills(米五鬥)也被這特別的麵條所吸引, 他說:「 Biang字像一個圖騰,也像一幅畫,我覺得無論文化背景、語言文字,只要是看過Biang字的人們,就會讓人產生一種嘗試的衝動。」
本組稿件由記者職茵採寫
(西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