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之《清廟》,為頌詩之始,寫人對祖先的祭祀與懷念

2021-01-09 人都有不容易

清廟

於穆清廟,肅雝顯相。濟濟多士,秉文之德。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

《清廟》

《清廟》為頌詩之始,它又是別開生面的,從社會倫理方面看來,以往風雅中所寫的事件,都是人的現實生活。頌詩則都是寫神靈的,寫人與神靈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祭祀詩。古人認為「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把戰爭與祭祀並列,足見在他們心目中,祭祀與戰爭同樣為國家的重大政治事件,而祭祀尤為他們對祖先的懷念。

《清廟》

對祖先的功德給他們帶來今天的幸福以志不忘,這又是對倫理方面的另一補充。頌詩的出現,是把倫理學所涉及的各個方面都以詩歌的形式描寫出來了,其意義是很玄遠的。從整個《詩經》來看,則是把人的生前死後各種情況都寫到了。也就是寫人又寫神靈,人與人、人與神的關係都描寫到了,的確是很全面的。

《清廟》

這首詩,第一句寫廟之氛圍,「於穆清廟」,譯文即:「啊,美啊,清淨的宗廟。」緊接著寫陪祭的人,「肅雝顯相」,譯文為:「諸侯們恭恭敬敬來陪祭。」寫陪祭的人,而主祭者自在不言中,卻省文見義了。

《清廟》

「濟濟多士,秉文之德」,譯文即:「執事的人們整整齊齊,把高尚的品德來保持。」是又寫參加祭祀的人們都是品德端莊。「對越在天,駿奔走在廟」,譯文為:「對於奔走在天上的神靈,大家匆匆奔走在廟裡忙祭禮。」這就寫到人們對神的敬禮有加。

《清廟》

「不顯不承,無射於人斯」,譯文為:「神靈顯於天,人們尊敬他,從來不厭倦呀。」寫人們對神永遠祭祀,從不懈怠。詩篇僅首句點題,其餘則寫祭祀者之肅敬端莊的儀態,以及對神的虔敬和歷久不衰,從而表現出對祖先文王功德的讚頌。詩風亦端莊肅穆。由於頌詩是宗廟的樂章,配合著舞容、舞姿、舞步的,所以其聲緩,有和聲。

《清廟》

姚際恆曾言:「案頌為奏樂聽歌,尤當有韻。今多無韻者,舊為一句為一章,一人歌此句,三人和之,所謂一唱三嘆,則成四韻。」這可以供我們參考,認識到頌詩的特點,而加以想像得之的。這樣我們知道,頌詩雖短,加和聲,加舞蹈,則場面是嚴肅恭敬,而又活潑多姿,不同於一般風雅詩,是有其特色的。其以詩歌形式表現出倫理學的某些問題,尤值得我們注意而加以發掘。

參考資料

《詩經》

相關焦點

  • 「誦讀經典」溫倩倩:《清廟》——於穆清廟,肅雍顯相
    清廟:清靜的宗廟。⑵肅雝(yōng):莊重而和順的樣子。顯:高貴顯赫。相:助祭的人,此指助祭的公卿諸侯。⑶濟濟:眾多。多士:指祭祀時承擔各種職事的官吏。⑷秉:秉承,操持。文之德:周文王的德行。⑸對越:猶「對揚」,對是報答,揚是頌揚。在天:指周文王的在天之靈。
  • 「話說濟水」 徵文|祭祀濟水之聖殿——濟源濟瀆廟|作者:段允生
    金正隆三年(1158),修濟瀆廟壓欄石。金正大五年(1228),金代皇帝嗣登大寶,因為冬春未曾降下雨雪,派使臣高佑到濟瀆廟祭祀祈雨,發生靈應現象,於是撥銀兩再次委派專人重修濟瀆廟。 元代皇室雖為蒙古族人,但祭祀濟水的頻率最高、次數超十。元蒙哥汗六年(1256),皇太弟忽必烈因創建開平府而派人祭祀濟水。
  • 中原藏珍·庚子清明華夏古樂雲賞:《詩經·周頌·清廟》 編鐘樂合奏
    《詩經·周頌·清廟》編鐘樂合奏  於穆清廟,肅雍顯相。
  • 《詩經》取名:《詩經》中的風、雅、頌,有你想不到的名字美!
    《詩經》分為《風》《雅》《頌》。「風者,閭巷之情詩;雅者,朝廷之樂歌;頌者,宗廟之樂歌也。」關於《詩經》最經典的評論,就是孔子所說的:「《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又說:「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故而在古代,不會詩,就是不會言語。所以我們可以從《詩經》裡感受到,語言的魅力。
  • 為什麼我們要祭祀祖先?
    活著的人,為了能夠撫慰靈魂,在不自覺中創造了專屬靈魂的節日,寒衣節就是生者的一種換位思考:天冷了,靈魂也應該穿上禦寒之衣。當然,穿寒衣只是祭祀、追思祖先和親人的一種方式。除了經過時間沉澱留存下來的各種與靈魂相關的節日外,人死後的一系列相關事宜也被保留了下來,而且頗為繁雜。
  • 宗廟裡要祭祀哪些人,神主要怎麼擺放都是有說法的
    《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祭祀天地和祖先是中國古人的重要活動,也符合古人敬天法祖的思想。祭祀祖先的場所一般在宗廟,今天我們來說說中國古代的祭祀祖先的場所。北京明清太廟何為宗廟,廟在古代是先人尊貌的意思,宗廟就是先祖尊貌的意思。你能看到先祖尊貌的地方,那應該是祭祀的地方。早在遠古時期就有人們祭祀祖先的場所,比如紅山文化發現的女神廟,祭祀女性祖先的建築。
  • 濟瀆廟:祭祀河神流澤長
    因此濟瀆廟成為我國古代「四瀆」中唯一一處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宏大的歷史文化遺產,也是河南省現存最大的古建築群落之一,有宋、元、明、清各代古建築26座,古碑碣40餘通,被譽為「中原古代建築博物館」。《史記》上說,大禹治水「東為江,北為濟,西為河,南為淮,四瀆已修,萬民乃有居」。可見早在上古時期,濟水就已被列入四讀之中了。
  • 中華古代民俗:古代政治禮儀-宗廟祭祀
    在古代,最宏大、最重要的典禮及其建築,都與祭祀有著密切的聯繫。按《周禮》記載,祭祀的對象天神曰祀,地祇曰祭,宗廟曰享。宗廟制度是祖先崇拜的產物。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它是供奉歷朝歷代帝王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
  • 為什麼要祭祀祖先?真正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不要再迷信了!
    每逢清明節,冬至,春節,我們都會祭祀祖先、追憶先人,為什麼我們會把祭祀祖先這樁事看得很隆重?因為敬祖孝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俗話說的好:「物有報本之心,人有思祖之情。」為什麼要祭祀祖先?意義何在?在《論語》上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讓我們的心養成一個厚道、孝順、感恩的心,而祭祀祖先是知恩報恩。祭祀祖先,是為了報本反始,緬懷祖德。我們都知道,中華傳統文化的根是「孝道」跟「悌道」。而孝、敬是中華傳統文化的大根大本。「孝」是個會意字,意思是上面一半是個「老」字,下面一半是個「子」字,表示指上一代和下一代是一體的,分不開的。
  • 中國傳統祭祀文化:祖先就要供奉起來,供案成了寄託「工具」
    供案東漢許慎所著的《說文解字》通過分析示部字形、考究其字源指出,信奉天地鬼神的古人相信祖先的靈魂在另一個世界生活,既能澤被、造福後代,又能秉承天意降禍子孫,於是在居所中設立供案供奉祖先的牌位,為祈求祖先保佑,降福免災,在牌位前的供桌上以香火、鮮花、美酒、水果、菜餚等祭品進行祭祀。由此可見,支配祭祀文化的理論基石之一就是祖先崇拜。
  • 祭祀祖先要注意什麼呢
    祭祀祖先這種事情帶很多人看來是大事,通常大家面對這件事情的時候都是小心謹慎的,認認真真的對待著。祭祀祖先的一些風水忌諱大家了解看看也是很不錯的,那麼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祭祀祖先要注意什麼呢,風水注意有什麼呢?  不能沒有蠟燭  祭祀祖先要有蠟燭,這樣是可以讓大家的家庭變得和諧一些的,沒有蠟燭的時候大家日後和家人之間的矛盾會變多。
  • 五廟和七廟,古代的宗廟制度
    宗廟制度簡稱廟制,宗廟是古人祭祀祖先的場所,宗廟制度是祭祀祖先的相關制度。當然了,普通人的祭祀活動不能這麼講,廟制特指天子、諸侯的祭祀活動。宗廟的設立鞏固了貴族的世襲統治,特別被統治者所看重。早在先秦時期,已經有了宗廟制度。當時有五廟和七廟兩種祭祀形式。
  • 中國人給死去的親人燒紙祭祀,是民俗文化遺產,還是迷信?
    實際上大多數人都不會迷信這種鬼事,但在家裡坐著思念和墳前燒紙說說話,感情完全不一樣。祖先的遺產,沒有任何方法說它對錯,感覺更多是個人理解罷了。燒了紙就舒服了嗎?沒燒紙就難受悲傷嗎?風俗習慣而已,四川把棺材放到石崖上是對是錯呢!別說教授會搞不清,連專門研究機構也未必能說清。
  • 南潯古鎮,劉氏家廟,一段妙計退欽差的傳說
    清光緒年間,南潯的劉錦藻,建造了一座祠堂,起名為「劉氏家廟」,大門朝南開,是劉氏家族祭祀祖先之地。傳說剛建成,就被當時的湖州知府惦記上了,變著法子來敲竹槓。你不是首富麼?那你得為當地的民生建設出點銀錢,還美其名曰「借」。
  • 詩經取名:《詩經》裡的好名字,看看有沒有怦然心動的男孩名!
    中國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詩經,男楚辭,文論語,武周易」之說。那麼本篇出自《詩經》裡的男孩名有什麼獨特之處呢?《詩經》的很多詞句,比較清新、柔美。古代很多書香門第給子女取名時,喜歡用《詩經》。顯得女寶寶清新、活潑、可愛。所以《詩經》取名,符合女孩子的偏多。而這篇男孩取名,都是出自《詩經·大雅》,在氣勢上,語言用詞上,以及情感上,更適合男寶寶,多了幾分靈氣,書卷氣。
  • 民間習俗:祭祀禮儀,每個子孫都該學習
    祀祖先的禮儀按照《家禮》,四時應祭四代。冬至祭始祖,春祭先祖,季秋祭禰,宜隨時舉行。至於像上元、端陽、中秋、重九之類的俗節,則應奉獻「時養」。根據傳統的祭禮,每當祭祀前一日,須齋戒陳設祭器,備具祭饌,預先從子弟或親友中選擇知禮的人為贊祭。洪武二年(1369)三月,明太祖命朱升定祭祀前的齋戒之期。
  • 鬼節祭祀祖先,做到易經中4條準則,福報好運自然來
    只是我們中國人的信仰從來不是生來就是神的神,我們中國人信仰的一切神都是人升級而成的。而且我們中國人最大的信仰就是祖宗,我們信仰我們自己的祖先。所以,從古至今,我們中國人始終在不間斷地祭祀著我們自己的祖先。清明節也好,鬼節也罷,逢年過節我們中國人都要祭祀我們的祖宗。這就是我們的信仰。
  • 《詩經》男孩取名:100個伴你一生,讓寶寶惦記一生的好名字!
    《鵲巢》這首詩以平淺的語言寫成婚的過程,沒有如《周南·桃夭》裡以桃花來襯託新娘的豔麗,更沒有直接去描寫新娘的容貌。詩中的「居」是居住的意思,拓寬語境是「良才善用,能者居之」,有才能的人能善於用好的方法安排到合適的位置,有能力的人才能佔有這個位置。引申男寶寶有真才實學,真知灼見。先念出處:我心憂傷,念昔先人。
  • 《詩經》和希臘神話對比:為什麼東西方都將松柏用於哀悼紀念?
    現代人也經常將柏樹栽種在墓地,表達對前人的懷念。有親人去世不久的人家會在家門前擺上柏樹枝以示哀悼。那麼,神話中為啥不把小賽童鞋變成其它植物呢?柏樹為什麼又成為哀悼的象徵呢?二、中國《詩經》松樹用於哀悼源於祭祀祖先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小雅·天保》詩經那個年代,人們對於樹木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
  • 成吉思汗廟舉辦戊戌年成吉思汗祭祀 (年祭)大典
    :丁寶秀     圖為成吉思汗廟舉辦戊戌年成吉思汗祭祀 (年祭)大典現場。烏蘭浩特市成吉思汗廟管理處供圖   中新網烏蘭浩特10月17日電 (記者 李愛平)記者17日從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成吉思汗廟管理處獲悉,當日成吉思汗廟舉辦了戊戌年成吉思汗祭祀(年祭)大典,共有上千名中外賓客參與。圖為成吉思汗廟舉辦戊戌年成吉思汗祭祀 (年祭)大典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