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現場,記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19年開始,新華社客戶端開設了「我在現場」欄目,以新華社記者「沉下心、俯下身、融入情」的珍貴採訪經歷為內容,講述他們在重大新聞事件現場的所見、所聞、所想。
2020年,他們繼續踐行著「我在現場」的新聞追求:無論是武漢的「紅區」,還是全球抗疫的最前線;無論是抗洪搶險的大堤上,還是「嫦娥飛天」的現場;無論是脫貧攻堅奔小康的小山村,還是......
他們凝固新聞的瞬間,成為歷史!
從2021年1月4日起,新華社客戶端「我在現場」欄目陸續播發多位新華社攝影記者在2020年的精品力作,希望他們的鏡頭和講述,能將我們帶回到那一個個新聞發生的現場。
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
2020年,我有一大半的日子與相機為伴:抗擊新冠、脫貧攻堅。從湖北孝感到邊陲重鎮——江漢平原上面對疫情肆虐的父老鄉親、帕米爾高原山溝裡奮力奔向美好生活的牧民,還有那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擺脫絕對貧困的綠洲……
在無數次的快門響聲中,透過鏡頭,我把諸多影像凝結成瞬間,希望這些瞬間能夠化作時代變化發展的註腳。
新華社記者 胡虎虎
從湖北「戰疫」到邊疆「戰貧」
我的2020
「天使」返程 「傾城」相送
對口醫療支援隊到來時,孝感全城封控,空空如也。
拼命相助後,他們載譽而歸,孝感「傾城」歡送他們的「疫」中人。
那是我在孝感採訪50天裡,見到的人最多的場景。
其中傳達的力量和希望,讓我印象最為深刻。
▲2020年3月21日,一名黑龍江醫療隊員乘車離開湖北孝感漢川時擦拭眼淚。
▲2020年3月23日,重慶醫療隊員乘車離開湖北孝感時,孝感市民在路旁歡送。
▲2020年3月23日,湖北孝感市民丁國強在孝感市文化中心廣場歡送重慶醫療隊員。重慶醫療隊員嚴君是丁國強的親人,一個多月的時間裡,這是兩人第一次「見面」。
▲2020年3月23日,重慶醫療隊隊員將手伸出車窗,向沿途送行的湖北孝感市民致意。
▲2020年3月21日,黑龍江醫療隊員向前來送行的湖北孝感漢川市民揮手告別。
「飛吧,帕米爾雄鷹」
帕米爾高原上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以下簡稱「塔縣」),與烏魯木齊相距1700多公裡,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從2018年開始,我每年平均在這裡蹲點採訪近一個月,記錄當地牧民脫貧致富的發展變化。
汽車、摩託車、犛牛、徒步,在當地幹部群眾的幫助下,我到過全部的偏遠鄉鎮、絕大部分的偏遠山村。在白雪皚皚的山脈伴隨下,崇山峻岭間向上生長的韌勁更震撼人心。
▲2020年6月10日,新疆塔縣,慕士塔格雪山映襯下的一處鄉村新貌,中巴國際公路從村旁穿過。
▲2020年6月6日,新疆塔縣熱斯喀木村村民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的廣場上隨著音樂歡快起舞。
▲2020年6月22日,新疆塔縣帕爾帕克夏牧場,小朋友在氈房門口玩耍。
▲2020年6月25日,人們在新疆塔縣端午節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現場購物、品嘗美食、觀看賽馬。
▲2020年6月11日,新疆塔縣班迪爾鄉坎爾洋村文化活動室,瑪合爾基克·吾拉木的爺爺祝賀她在美麗鄉村形象代言人本村海選活動中獲得第一名。隨後,她去往縣城與其他村的代言人進行為期一周的培訓,並在決賽中取得前五名的成績。
▲2020年6月10日,新疆塔縣塔什庫爾幹鄉色日克塔什村,村民在觀看光纖入戶施工。
▲2020年6月19日,新疆塔縣,牧羊人趕著羊群在慕士塔格峰下放牧。
▲2020年6月14日,新疆塔縣大同鄉村民阿米爾江·艾力木在清理「小水電」水壩內的樹葉。2020年6月底,大同鄉在歷史上第一次接通大網電,「小水電」退出歷史舞臺。
「天山南北,勞動者之歌」
行走在天山南北,哪怕是在號稱「死亡之海」的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塔克拉瑪幹沙漠裡,「勞動者」的身影依然醒目:基礎設施建設、基層公共服務、特殊崗位......2020年,我繼續把鏡頭對準一群又一群埋頭苦幹的人,他們的「勞動」早已超出單純的體力範疇。因為他們的不懈奮鬥,再艱苦的地方,也變了模樣。
▲2020年4月29日,新疆葉城縣西合休鄉「光伏村通大網電工程」施工現場,一名工人在吃午飯。經年累月的戶外施工作業在他的手上留下了印記。
▲2020年4月30日,新疆葉城縣南部山區,一名工人在峭壁上拉用於放線的牽引繩。
▲2020年5月2日,新疆葉城縣,參與2020年全民體檢服務的部分西合休鄉衛生院醫護人員在山中休息時合影。
▲2020年5月17日,新疆尉犁至且末沙漠公路施工現場,測繪員劉耀軍(前)和助手甘才雲翻越一處高約40米的沙丘。
▲2020年6月15日,新疆阿克陶縣,天文科技工作者馮國傑在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慕士塔格觀測站內巡查。
▲2020年7月11日,新疆精河縣城近郊的一處枸杞園,朱虹美(右)和助手李紅英在拍攝視頻,向網友介紹待採收的枸杞。
▲2020年7月13日,新疆艾比湖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生態管護員帕勒哈提在檢查保護區內一處紅柳的生長情況,查看是否有蟲害。
▲2020年9月20日,新疆于田縣的村民將稱重後的萬壽菊倒入發酵池。
▲2020年9月23日,新疆墨玉縣薩依巴格鄉村民阿孜古麗·阿卜力提甫在當地一家菌業公司的菌種裝袋車間工作。2019年10月,阿孜古麗來到這裡上班,她家已經實現脫貧。
▲2020年9月20日,新疆于田縣津墾牧業肉羊擴繁場的防疫員喀迪爾·庫爾班(右)和塔裡木大學的實習生藺玉剛一起給羊注射疫苗。喀迪爾畢業於新疆農業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6月畢業後來到這裡上班。他說,自己從小長在南疆,熟悉這裡的環境,加之專業對口,能較快適應工作。
▲2020年9月23日,新疆和田地區皮山縣一家由安徽援建型材公司的質檢員蘇比努爾·馬合木提在車間對產品進行質檢。蘇比努爾家住皮山縣城,畢業於新疆師範大學,她家已於2020年1月實現脫貧。
▲2020年10月20日,新疆阿克蘇地區阿克蘇市西郊的施工現場,工人在鐵塔、線纜上進行高空作業。
▲2020年10月23日,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農用機械在一處採收完的棉田裡進行殘膜回收、秸稈粉碎還田作業。
▲2020年11月1日,新疆喀什市城區的一處住宅小區,醫護人員為居民採集咽拭子。
「千年胡楊」 萬年冰川
依舊無言,
胡楊和冰川只是見證,
見證著從塔裡木盆地到帕米爾高原的點滴變化。
就像更多的人一樣,
還期待著「新疆是個好地方」叫得越來越響。
▲這是2020年10月22日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沙雅縣拍攝的夕陽下的塔裡木河沿岸胡楊林景觀。
▲這是2020年6月19日拍攝的新疆帕米爾高原上慕士塔格峰中的冰川景觀。
▲這是2020年10月1日拍攝的烏魯木齊市西大橋附近高層建築夜景。
▲新華社記者胡虎虎在中國科學院新疆天文臺慕士塔格觀測站採訪。
點擊下方連結,觀看文中提到的相關報導:
「婚期被疫情推遲後,我在孝感期待春天」
「『戰』沙山」
「帕米爾高原上的『觀星者』」
「我國最大胡楊林區正值觀賞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