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12日美股收盤,在紐交所上市的蔚來汽車,收盤價62.7美元,上漲6.42%,對應市值983.8億美元,在盤中一度暴漲13.7%,股價高達66.99美元,對應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
這是1月9日的NIO DAY 2020後的首個美股交易日,李斌在發布會上發布了轎車eT7,以及更為重磅的消息——150kWh的固態電池,受到這個消息的影響,A股鋰電池產業鏈在NIO DAY後的首個交易日1月11日出現集體暴跌。 但在隨後的新聞採訪說,李斌坦言,蔚來所謂的2022年Q4交付的固態電池還是含有電解液的,純固態電池的量產還很遠。但瘋狂的資本市場已經失去理性了,A股鋰電池產業鏈暴跌,蔚來藉此突破1000億美元市值。
在NIO DAY 2020後,有美國分析師喊出了蔚來股價100美元,對應市值是1569億美元,而中金則喊出了蔚來市值1萬億人民幣。在股票暴漲的時候,蔚來再度拋出可轉債融資計劃,融資13億美元,進一步充實現金儲備。 趁著瘋狂的泡沫,要做的就是儘量的通過不值錢的股票,全力套取現金用於公司發展,這點李斌是看得非常清楚的。
至於NIO DAY發布的eT 7、固態電池、第二換電站,有了錢,還擔心做不出來?願意投入,做出來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至於是不是泡沫,就要看蔚來的發展速度是不是能夠符合預期了?可以預期的是,這個泡沫還將繼續膨脹,但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破滅。2021年新能源的走勢,還會和2020年一樣火爆嗎?看看1000億美元時候的特斯拉、蔚來和比亞迪(截止2021年1月12日收盤,比亞迪市值約合1000億美元)的情況。
01.1000億美元的特斯拉、蔚來和比亞迪
在2020年1月22日,特斯拉當日飆升8.6%,創下594.5美元的盤中新高(一拆五前),收盤市值也達到了1026.6億美元,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市值大關。在當時是超過了994億美元大眾,僅次於豐田汽車。 在2021年1月12日,蔚來當日飆升13.7%,創下66.99美元的盤中新高,收盤市值也達到了983.8億美元,盤中市值超過1000億美元。蔚來和比亞迪的市值相當的接近和焦灼,中國市值第一車企的頭銜,也在不斷的轉換。 下面對比一下市值1000億美元的特斯拉、蔚來和比亞迪的情況:
1.特斯拉
特斯拉在2020年1月市值達到了1000億美元,因此看2019年特斯拉的各項數據指標。
營收上:在2019年,特斯拉全年營業收入為245.78億美元,同比增長14.52%。 銷量上:在2019年,特斯拉全年交付了36.75萬輛汽車,超過此前兩年的總和,增長速度50%。 在售車型:SEXY組合的豪華轎車Model S、豪華SUV的Model X,中級轎車的Model 3,中級SUV的Model Y(北美在2020年開啟交付)。此外,還有跑車Roadster 1最早交付的車型,Roadster 2、重卡Semi、皮卡CyberTruck(2019年11月發布)都已經發布,但尚未交付。 業務上:除了電動汽車業務,特斯拉還併購了SolarCity,開展太陽能業務和儲能業務,此外,還有遍布全球的超充網絡。在中國A股邏輯,就是新能源汽車+光伏+清潔電網。 核心技術:FSD晶片技術,電池技術等智能網聯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完全自研。 業務範圍:全球。工廠數量:三座在運營,兩座在建設。
2.比亞迪
北京時間2021年1月12日,比亞迪收盤市值為歷史新高的6465億人民幣,約1000億美元市值。
營收上:根據比亞迪2020年上半年財報顯示,營收605億元,這樣看,全年營收超過1200億人民幣是沒有問題的(2019年全年營收1277億),疫情影響2020年營收; 銷量上:在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22.95萬輛,此外,比亞迪還有傳統燃油車業務,電池業務等。在2020年,比亞迪新推出的漢EV月銷量隨著產能爬坡,已經月銷1.2萬輛,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7.9萬輛。 在售車型:除了傳統燃油車外,包括了電動乘用車、電動大巴等,如王朝系列的唐、宋、元、秦,e系列的e1、e2、e3等,電動大巴更是交付全球,2020年最重磅的是漢EV上市。 業務上:比亞迪除了有整車業務,還有動力電池業務,還有IGBT業務,其中IGBT業務已經確定要分拆上市,並且完成了融資,動力電池業務,也被業內傳要獨立上市,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動力電池業務,尤其是2020年發布的刀片電池,更是被寄予厚望。此外,比亞迪還有諸多業務板塊,例如口罩業務還出口美國大量創匯。 核心技術: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包括電池、汽車電子等,幾乎完全自研,也在投入晶片研發。 業務範圍:全球。工廠數量:N多。
3.蔚來
營收上:蔚來尚未公布2020年財報,但根據汽車銷量和開票金額推算,大致可以得到。2020年,蔚來買了43728輛,根據平均開票單價45萬,大約在200億人民幣左右的營收。 銷量上:蔚來2020年共賣出了43728輛,同步增長112.6%,其中Q4交付17353輛,環比增長42.2%,同比增長111%。增速是非常驚人的。 在售車型:SUV和掀背車ES 8、ES 6和EC 6,NIO DAY發布了首款轎車eT 7,預計2022年交付。 業務上:除了純電動汽車銷售外,蔚來還部署了充電網絡、換電站和電池租賃業務的Baas服務。 核心技術:傳統集成商角色,並無電池、晶片等核心技術。 業務範圍:中國。工廠:無,代工廠1座。
不管是和1000億美元的比亞迪比,還是和1000億美元的特斯拉比,蔚來的1000億美元市值的泡沫顯然是無比的巨大。即便是要尋找中國特斯拉,蔚來也沒有展現出自己的潛質。 李斌放言,要做電動汽車時代的BBA,去看看BBA的市值吧,未來還要對標蘋果。從目前蘋果透露的信息來看,蔚來汽車可能就剩下價格是對標蘋果,產品力、品牌力會被蘋果汽車全方面碾壓。 Anyway,這不重要。擁抱泡沫的很多投資人,都已經在蔚來在賺的盆滿缽滿。對於還在牌桌上,或者想上牌桌的人來說,問題在於,蔚來這個泡沫什麼時候,會是什麼原因而導致破滅?
02.蔚來泡沫破滅的三大潛在原因
不得不說,李斌是一個運作高手。在NIO DAY 2020上發布的固態電池,隨後解釋說,還是含有電解液的「固態電池」,通俗的理解,李斌不過是借了固態電池的概念,包裝了一款迄今尚未確定供應商的電池產品而已。 但,資本市場一聽,大佬斌哥都放言要上固態電池了,鋰電池完犢子了,A股產業鏈相關公司集體撲街,隔膜龍頭恩捷股份更是斷頭刀走勢。至於蔚來,借這個概念,又被資金炒作了一把,市值突破1000億美元。但是,潮水終將退去,裸泳者終將現身。蔚來市值破滅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
1.2021年銷量不及預期
在2020年年初,剛度過最艱難的2019的李斌,是不敢給蔚來制定任何的銷售PKI,彼時的KPI是活著。萬萬沒想到,2020年,蔚來能賣出接近5萬輛。更玩玩沒想到,蔚來從年初的資金鍊瀕臨斷裂,到年末的帳上躺著400億左右的現金。 從銷量上預測,目前,蔚來的銷量集中在一二線城市,並且憑藉三款SUV車型,和特斯拉錯位競爭的優勢,取得了這樣的成績,也實屬不易。但是,2021年1月1日,國產Model Y攜著33.99萬億的起售價,直接擊穿了等等黨的心理價位,瘋狂的預定,目前排產到了第二季度。
毫無疑問,這必然會吸引一部分蔚來的潛在車主。對於蔚來,或者理想、小鵬來說,Q1和Q2的銷量尤為重要。車智君目前是非常期待這三家在美股上市的新勢力的銷售數據,或許能看到一場大戲。空頭們肯定都已經準備好了,小鵬被爆出過銷售造假,理想和小鵬疊加解禁期,嗯,很有看頭。 更為重要的是,隨著一二線城市的新能源汽車消費潛力被釋放,2021年,除了北京因為限號,上海限外地牌照政策顯然為特斯拉製造銷售機會,深圳是比亞迪的大本營,廣州的消費者一向出門的務實。2021年,這幾家的銷量,都值得去花更多的心思,需要做好心理預期。 特斯拉中國的銷量,應該會在40-50萬輛左右,這取決於產能,一旦銷售不及預期,特斯拉一定會拿起降價的武器。面對價格戰,蔚來、小鵬、理想都沒有戰鬥力的。一旦這三家的銷量增速不及預期,股價勢必承壓。
2.華為和蘋果入局整車
在傳出蘋果汽車即將在2021年Q3發布,特斯拉的股價一度暴跌,但隨著信息的越來越多,蘋果汽車是否能如期發布已經是個問號,特斯拉股價則由於中國市場的強力支持,繼續上揚,市值超過8000億美元,畢竟10000億美元。 在1月11日,百度宣布了和吉利控股成立合資公司,正式進軍整車製造領域,百度或許不會被蔚來們當做競爭對手,但,毫無疑問的是,華為和蘋果一定會入局整車製造領域。
蘋果汽車一定是定位高端品牌,蔚來要想跟蘋果對標,會被秒成渣渣的。至於華為,這個一個更可怕的競爭對手。華為汽車大概率會中端+高端一起做,甚至不排除推出低端產品,進行產品的全覆蓋。 以蘋果和華為的技術積累、產品化能力、品牌影響力、生態能力,留給蔚來們的時間窗口不多的了。即便是特斯拉,在華為和蘋果的生態能力面前,也會顯得無比的渺小,所以,特斯拉在拼命的擴產能、擴規模,目的是取代燃油車,存量市場在的話,特斯拉就有機會。
3.黑天鵝事件
黑天鵝事件,就是美股崩盤、經濟危機,以蔚來們面前的表現、積累,以及面臨的市場競爭環境,穿越牛熊的可能性不大。 泡沫最瘋狂的時候,也是利潤最豐厚的時候,伴隨著的是巨大的風險,但風險與收益並存,擁抱泡沫的同時,也要做好泡沫破滅的準備。2020年疫情後的資產泡沫是史無前例的,都知道泡沫一定會破滅,但誰也不希望泡沫破滅,最終都會被泡沫無情的淹沒。
文章版權聲明:如無授權,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