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我這一生幾經苦難,幸好還有詩詞相伴

2021-01-13 沈公子Syw

葉先生說:「你聽了我的課,當然不能用來評職稱,也不會加工資。可是,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誦讀古典詩詞,可以讓你的心靈不死。」

文|沈公子

2014年6月24日,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90歲生日,前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發來賀詞,稱讚她:心靈純淨,志向高尚,詩作給人力量。多難、真實和審美的一生將教育後人。

葉嘉瑩90歲生日,溫家手書詞一首

葉嘉瑩,原本只是一位熱愛詩詞,教授詩詞的女子,然而生活卻總想著「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她成長於戰亂年代,年少喪母,中年喪女,丈夫家暴,還要獨自一人扛起整個家庭的生活重擔。

生活幾多磨難,幸好還有詩詞相伴。

「我的人生不幸,一生命運多舛,但從詩詞裡,我能得到慰藉和力量。」

01

1924年,葉嘉瑩出生在北京的一個老四合院,父親畢業於北大外文系,在中國航空公司工作,母親則是一所女子職業學校的老師。

文化人家自然十分重視子女教育。三四歲時,父母就開始教葉嘉瑩背誦古詩、認識漢字。

葉嘉瑩(中)

家裡規矩嚴,女孩子不能輕易外出,小小的葉嘉瑩就整日沉浸在古典書籍的世界裡。

6歲時,葉嘉瑩在姨母的教導下開始閱讀《論語》,以及《四書》等經典書籍。

從小閱讀這些經典著作,對葉嘉瑩的品格以及今後的人生產生了重要影響。

葉嘉瑩和弟弟

葉嘉瑩成長在一個戰亂的年代。

初中二年級時,發生了「七七事變」,父親因為在航空公司工作,只能跟隨國民政府一步一步撤退。

從那以後,父親就和家裡失去了聯繫。

面對父親的消失,母親整日憂傷,不久患上了癌症。

母親在舅舅的陪同下去了天津做了手術,結果因為手術感染,得了敗血症,最終在回北京的火車上去世了。

那時,葉嘉瑩才十八歲,一個涉世未深的女孩就要面對母親的離開,而且是父親不再身邊的時候。

她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和悲痛,好像這世上再也沒人會保護自己了。

葉嘉瑩年輕時候

久久不能平靜的葉嘉瑩,她將自己的悲痛化成詩歌,寫下了八首《哭母詩》

葉已隨風別故枝 我於凋落更何辭

窗前雨滴梧桐碎 獨對寒燈哭母時。(其四)

母親的去世讓她體會到了人生的無常,帶給了她巨大的創傷。好在她喜歡讀書,她喜歡詩詞,喜歡關起門來和書本交流,

現實給人以打擊,那就用詩書來撫慰心靈。

02

1941年,葉嘉瑩進入輔仁大學古典文學專業學習。

學校裡有學問的教授不少,但文學大師顧隨對葉嘉瑩的影響最大。

從大二開始,葉嘉瑩跟著顧隨學習詩詞,畢業後還堅持抽空去聽課,多年來記下了八大本筆記。

顧隨和學生們(葉嘉瑩右二)

能有葉嘉瑩這樣的學生,顧隨自然十分得意,他後來寫信給葉嘉瑩,說自己一生的學問,葉嘉瑩「已盡得之」。

1945年,葉嘉瑩以專業第一的成績從輔仁大學畢業,進入到一所女子中學教書,從此開啟了她長達七十多年的漫長教學生涯。

講臺上的葉嘉瑩能把愛情詩講得生動美妙,但她卻說「這一生從來沒有真正戀愛過」。

1948年3月,24歲的葉嘉瑩,信守當初的結婚諾言,南下南京,嫁給了當時在國民黨海軍學校的文科教員趙鍾蓀。

後來,丈夫工作調動,兩人跨越海峽來到了臺灣。

1949年8月,葉嘉瑩和趙鍾蓀的女兒降生,原以為一家三口從此會過上幸福的日子,結果事與願違。

當時臺灣正處在白色恐怖(反動派殘酷鎮壓人民的恐怖氣氛)時期,趙鍾蓀抓進了監獄。

葉嘉瑩也因「思想問題」隨後被抓進監獄。

當時女兒還沒滿周歲,她就抱著吃奶的女兒去找警察局長求情,局長覺得一個女兒也不懂什麼政治,加上還有個小孩,就給放了。

有驚無險,算是躲過了牢獄之災。

然而放出來後,生活成了一個難題。

之前因為被關起來,住的宿舍沒了,薪水也沒有了,忽然間似乎什麼都沒了,只剩下孤零零一對母女,無家可歸。

葉嘉瑩和女兒

萬般無奈之下,葉嘉瑩帶上女兒投奔到了丈夫的姐姐那邊。

丈夫姐姐家只有兩間臥室,一間姐姐姐夫住,一間是婆婆和兩個孫子孫女住。

沒有臥室,葉嘉瑩只好在很窄的走廊上打地鋪,帶女兒睡覺,就這樣睡了一個暑假。

為了不吵到他們,她白天帶著女兒大熱天待在外邊,在樹蔭下徘徊,或者走很遠的路去打聽丈夫的消息,結果都是失望而歸。

對於那一段日子,她說,「我只能抱著我吃奶的女兒,在深夜裡獨自流著眼淚。」

丈夫入獄,工作丟失,又和女兒寄人籬下,葉嘉瑩把內心的悽涼和苦悶化成了一首《轉蓬》:

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

已嘆身無託,翻驚禍有門。

覆盆天莫問,落井世誰援。

剩撫懷中女,深宵忍淚吞。

03

生活縱使百般苦,日子總是要繼續。

暑假過後,經一位親戚介紹,葉嘉瑩進入臺南一家私立女中教書。雖然教師宿舍很簡陋,至少是有了個落腳的地方。

女兒沒人照看時,葉嘉瑩就把她帶到課堂上,一面上課,一面照顧女兒。

葉嘉瑩講課

1952年,關押三年的丈夫終於被釋放,一家團圓,原以為生活就此可以美滿下去,結果美好的希望再次破滅了。

從監獄出來的丈夫,脾氣變得非常暴躁,動不動就對葉嘉瑩斥責辱罵。

小女兒出生時,丈夫因為又是女兒,竟然掉頭離開醫院,留下產後的葉嘉瑩在空房裡。

作為一名女子,既要養家餬口,又要面對家暴,加上自己身體不好,葉嘉瑩活得十分痛苦,甚至一度想過要自殺。

有人問他為什麼不選擇離婚?她說自己是舊時代的女子,既然結了婚,就要承擔一切。

一家四口

「我只是默默地承受,但是我不跌倒,我還要在承受之中走自己要的路。」

在這段痛苦的歲月裡,是詩詞也開導了她。

她從王安石的一首詩裡悟到了一些道理:「眾生造眾業,各有一機抽」,每一件事的背後都有它的原因,包括她丈夫的暴躁。

這麼一想,也就釋然了。

04

來到臺灣後,葉嘉瑩一方面忙於教學,同時又在一些報刊發表探討中國詩詞的文章,驚豔了不少文化學者。

後來在幾位臺大教授的推薦下,葉嘉瑩成為了臺灣大學教授。

有一年畢業班宴會上,校長錢思亮通知葉嘉瑩明年暑假去美國密西根大學工作。

臺大畢業宴會上

出國?葉嘉瑩從來沒有過這樣的想法,詩詞就是她最想去的國度。

促使她同意出國的是他丈夫。趙鍾蓀當時從監獄裡放出來,找不到工作,他想離開臺灣。

與此同時,哈佛大學遠東系教授海陶瑋像葉嘉瑩發出了邀請,希望她密西根大學執教滿一年後回到哈佛擔任客座教授。

葉嘉瑩欣然同意了,她把丈夫和兩個女兒也帶到了美國。

兩年出國期限滿後,考慮到臺灣還有一位老父親,葉嘉瑩毅然回到臺灣,留下丈夫和女兒在美國生活。

然而,丈夫在美國沒多久就失業了,女兒又要讀書,家庭的重擔全都壓到了葉嘉瑩的身上。

葉嘉瑩在臺灣的收入根本供養不了,無奈之下,她決定帶上父親前往美國。

結果因為籤證問題,幾經波折,葉嘉瑩最終被介紹去了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

溫哥華教小朋友

在加拿大,大學上課必須要用英文,並不精通英文的葉嘉瑩經常需要備課到深夜,第二天一早就趕去用不太好的英文講中國詩詞,好在學生們都十分喜歡她講課。

除了備課教書,葉嘉瑩也會忙裡偷閒去旁聽一些課程,像英文詩歌、文學理論,自己也會找來相關書籍來研究,這些西方的思想理論讓她在研究古典詩詞方面有了自己的獨到之處。

如果就這樣在大學教書研究,那也算歲月靜好了。可惜,厄運再一次降臨到了葉嘉瑩頭上。

1976年,大女兒和丈夫遭遇車禍雙雙去世。自己含辛茹苦拉扯大的女兒,說沒就沒了,葉嘉瑩陷入了極大的悲哀和痛苦。

她把自己關在了家中,拒絕一切朋友的問候。

大女兒結婚

如同當年母親去世悲痛難忍寫下《哭母詩》,這次,她寫下了十首《哭女詩》: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一世逼人來。

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餘哀。(其中一首)

苦難從來不是我們的追求,但苦難會從天而降。

如果非要葉嘉瑩在歷經的苦難中挖掘出一些價值,那她會說:

「人是經過一個挫折苦難的磨鍊,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但不能被苦難打倒,不然就什麼也完成不了了。」「極大的悲哀和痛苦,讓你對人生有了另外一種體會。一個人,如果不是把你私人、小我的感情都打破的話,你不會有更高更遠的想法。」

05

葉嘉瑩身在異國,心裡卻十分掛念祖國。

她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願望:回到祖國,用中文向國內學子講述中國的古典詩詞。

1978年,改革開放,葉嘉瑩向中國政府申請回國教書,不久後得到批准,國家教委安排她去北大授課。

後來,在南開大學外文系主任李霽野的誠懇邀請下,前往南開授課,從此和南開的緣分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南開教師火車站接葉嘉瑩

二十多年來,葉嘉瑩先後去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等國內幾十所大學講學,足跡遍布大江南北。

講課現場,常常座無虛席,人滿為患。

課堂之上,葉嘉瑩筆挺站立,儀態優雅地將古典詩詞之美娓娓道來,頗有一代大家之風範。

回國講課

有人曾問過她:「您詩詞講得很好,我也很愛聽,可這對我們實際生活有什麼幫助呢?」

葉先生說:「你聽了我的課,當然不能用來評職稱,也不會加工資。可是,古典詩詞中蓄積了古代偉大之詩人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誦讀古典詩詞,可以讓你的心靈不死。」

也正是深切體會到了詩詞的這種「無用之用」,葉嘉瑩才七十年如一日,一直奔走在詩詞教學一線。

她想讓現在更多的年輕人接受詩詞的薰陶,真真切切感受到其中的美好。

2016年-2019年,葉嘉瑩將畢生的全部積蓄約3600萬元,捐贈給南開大學,不為什麼名望,只為推動詩詞教育的發展。

「影響世界華人大獎」寫給葉嘉瑩的頒獎詞中有這樣一句:

她替未來傳承古典詩詞命脈,她為世界養護中華文明根系。

這是對她七十多年詩詞工作的概括、肯定和敬意。

如今葉嘉瑩先生已經96歲,頭髮雖已花白,言談舉止之中,卻依然能感受到詩詞涵養出來的氣韻與優雅。

回首這一生,她既在風花雪月的詩詞中沉浸,又為生活的柴米油鹽操碎了心。

雖然幾經苦難,卻始終沒被苦難打倒。

七十多年從教,無數學子陶醉於她對詩詞的講授之中。

可也別忘了,

葉先生站在那兒,其實,就是一首有味道的詩。

部分參考文獻:

《魯豫有約》:葉嘉瑩-喚起詩詞的生命

《魯豫有約》:葉嘉瑩-92歲穿裙子的士

《世界華人周刊》:葉嘉瑩先生:獨陪明月看荷花

相關焦點

  • 學者葉嘉瑩:一生為古詩詞奔波 從未想過當詩人
    這個佔地面積約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為南開大學教授、中國古典文學家葉嘉瑩修建的。葉嘉瑩今年90歲,號迦陵。在她的規劃中,學舍不是住房,而是有點像古代的書院,是個教書、做研究的地方。  葉嘉瑩一輩子奔走各地,從事古典詩詞的教學、研究和推廣工作。她說,這回終於就要有自己的「家」了。
  • 葉嘉瑩與《人間詞話》
    葉嘉瑩《人間詞話七講》 [加] 葉嘉瑩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我是讀了一輩子古典詩詞的人,我的這第一篇賞評文章為什麼不寫五代、兩宋的大家而寫王國維呢?我是知道我自己的,『不得於心者,固不能筆之於手。』如果不是我真的有感受、有理解的話,我是不會把它寫出來的。我無論講詩詞還是寫論文都是有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體會才寫出來、講出來的……」  ——葉嘉瑩  90歲的葉嘉瑩仍然生活在不斷講學和寫作的勤勉工作之中,即使是住院期間,半夜一兩點鐘之前她也從未休息過。
  • 葉嘉瑩:把不懂詩的人接到詩裡來
    70多年後,迦陵學舍在南開大學落成,這兩句分掛在月亮門兩側。她一生中的大多數時候確實無處可逃。1945年,中國進入全面抗戰第八年。敵寇佔領下的北平,人們吃又酸又臭的混合面,穿打補丁的舊衣裳。師生在課堂上用詩句相互慰勉。
  • 別讓抖音成為這代人唯一的絕句,一起「掬水月在手」
    還有的說,一生與詩詞為伴,這才是最浪漫的浪漫。…….那麼,為何有這一紀錄片?一切都因為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導演陳傳興說,「抖音是這一代人的絕句。我期待你們用短視頻、game來表達你們對詩詞的感受。這是我非常微薄的一點信心。」
  • 葉嘉瑩和她的詩詞王國
    有一次,她自己追憶:從1945年,我一直未曾間斷地教了六十年書。這六十年,真的和人家比起來,我等於多教了一倍,人家教一個學校,我教三個學校,在北京是三個中學,在臺灣是三個大學,後來在加拿大,雖然沒有長時間的兼課,但是我就開始經常回國,又在國內教課。  課堂上的葉嘉瑩,從來不寫稿子,她覺得什麼東西一寫下來,到時候一念,就沒有一個再生長的過程。
  • 看葉嘉瑩談「不遇天人不目成」的愛情,沒有愛情的婚姻可以長久?
    葉嘉瑩先生的結婚證葉嘉瑩先生的愛情和婚姻「我可以把愛情詩詞講得非常的幽微美妙,我卻是一生從來沒有體驗過愛情。」「他姐夫給他介紹了個南京的工作,他說要跟我訂了婚才去,我不答應他,他就不去了。葉嘉瑩先生,一輩子從事的是唐詩宋詞的優雅工作,大半生過的是柴米油鹽的窘迫生活。在沒有愛情的婚姻中,一路走來,努力持續學習,努力持守住自己。選擇了就堅守。看破死生,又有「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的樂觀。葉嘉瑩先生不愧為穿裙子的士,既優雅又堅強樂觀,最終也能把苦難的生活過成了詩。從葉嘉瑩先生的婚姻裡,我看到了,選擇了就堅守的淳樸婚姻觀,還有沒有遇到過愛情也一樣豁達的心態。
  • 楊絳之後,中國最後一位女先生,竟然和慈禧、納蘭性德還有關係!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似乎誰也不願關注,一個「因陋守舊」的老年人,縱然這個老人,終其一生所維護的,是我們中國最珍貴的瑰寶。葉嘉瑩先生曾經說過:「我知道的好東西,沒有傳下去,上對不起古人,下對不起來者。」這個「好東西」就是傳統詩詞。葉老終其一生去守候、宣講、發揚,這是古之君子才有的道德,詩詞好比遺世獨立的佳人,「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 讓我們一起感受詩詞人生,陪著孩子一起學習古詩詞
    ;前段時間有一部很火的電影——《掬水月在手》,它記錄了中國古典詩詞大師葉嘉瑩(1924-)傳奇的人生。她一生歷經戰亂、政治迫害、海外飄零,晚年回歸改革開放的中國,持續創作、傳承教學,重系文革中斷的古典詩詞命脈。所以,本月的第四本書我們選擇了《紅蕖留夢:葉嘉瑩談詩憶往》,它描寫的就是葉嘉瑩的人生,當你看過這本書之後,你會發現她的人生是與詩詞有關的,她的人生其實就是真正的詩詞人生。
  • 「師」說文學力量|趙永剛:詩詞是中國人的心靈慰藉
    影片交織了葉嘉瑩個人生命和中國古典詩詞,表現她在詩詞長河中尋求存在的意義軌跡。隨著影片的播出,文化領域再次掀起了對葉嘉瑩先生的熱議,社會上也有越來越多人走近葉先生的生命體驗,感嘆她傳達出的精神力量。近日,記者採訪了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趙永剛,請他談談影片延伸的文學精神力量。
  • 詩詞丨有些人,相伴一程,思念一生
    大冰說:我在路上走著,遇到了你,大家點頭微笑,結伴一程。緣深緣淺,緣聚緣散,該分手時分手,該重逢時重逢。這個過程,或喜悅,或悲傷,或熱烈,或冷淡,但只要你與我相伴一程,我都會念及你一生。你我相識一場,把酒言歡,暢所欲言。
  • 【當代詩詞】張帆||寺靜了無塵念起,山高自有白雲來
    紅塵不濁冰清骨,卿是梅花我是詩。 寄人一支煙嫋一杯茶,四壁書香幾冊斜。今夜月明分外好,窗前只是欠梅花。 秋思半痕殘月斷魂鉤,戳痛相思兩地愁。誰咽孤簫風裡佇?黃花零落一身秋。      「詩詞中國」傳統詩詞創作大賽及其系列活動,是2012年由中華書局發起,聯合中國出版集團、中央電視臺、中華詩詞研究院、中華詩詞學會等單位共同主辦, 現已舉辦四屆,參與詩友遍布海內外。第三屆賽事獲吉尼斯「最大規模的詩詞競賽」稱號。
  • 14號起,幾經糾纏,舊情頻現的星座,愛情回歸,將相伴一生
    14號起,幾經糾纏,舊情頻現的星座,愛情回歸,將相伴一生雙魚座也許雙魚座天生缺乏安全感,所以雙魚座在一段感情當中才總是患得患失,總是害怕失去,往往越是容易胡思亂想,越是對另一半總是持有懷疑的目光,尤其是雙魚座,總是會擔心另一半背叛了自己,在感情當中總是試探他,久而久之讓兩個人
  • 2018日曆書365天美好相伴
    詩詞、物候、物種、風俗、經典名句、中式書畫等等,紛紛進入日曆。日曆不再是簡單的日期小冊,而成為一本書,一年365天朝夕相伴,每天一頁,可回味,可展望,可啟迪,可領悟,可記錄,可收藏……日曆書,生活歷,讓生活變藝術,讓內心變強大。  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在眾多日曆書中擷取一二,與你分享,願每個人都能活潑地生活。願你在新的一年,有歡喜,有安寧,有付出,有收穫。
  • 還有一個科目和古詩有關
    這些詩句觸達了我們的內心深處,再一次喚起我們對詩詞的熱愛,深深感受到學好詩詞是多麼重要。有人問葉嘉瑩「古典詩詞究竟有什麼用?」葉嘉瑩動容回答「詩,讓我們的心靈不死!」讓孩子學古詩,我們的第一個目的是讓他變得有氣質,在跟人交流時也能顯得有文化,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另一個目的是讓孩子應付將來的考試,以不變應萬變。
  • 這本書讓10000+兒童愛上詩詞,真的牛
    詩詞是美好的東西,不是炫耀的東西。一個成年人能夠記得十首二十首也不錯,三五十首就很好了。而這是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課本上的詩詞就不止這個數。3、教導以鼓勵為主,樹立成就感可以鼓勵孩子參加詩詞節目,這也是個方法。現在的詩詞節目,普遍的特點都要背得,這個考的是儲備量。鼓勵孩子參加,他自己就會要求背很多東西。舞臺上的展示,有利於樹立他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