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學生時代,老師就告訴我們一年有365天,但有時候也有366天,之因為有366天,原因是那年的二月是29天,比平常的二月多一天,被稱作閏月,而那一年也叫閏年。365天的叫做平年。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中國舊曆農曆每月的天數依照月虧而定,一年的時間以12個月為基準,平年比一回歸年少約11天。為了合上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周期即回歸年,每隔2到4年,增加一個月,增加的這個月為閏月。在加有閏月的那一年有13個月,歷年長度為384或385日,這一年也稱為閏年。
在我的印象中,老師還告訴了我們一個判斷閏年的規律:只要能被4整除就是閏年。直到多年後,才知道老師沒有才能盡出,給我們的計算口訣是不全的,不完整的。相信有的小夥伴也有跟我一樣情況的,那麼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比較完整的,好記使用的口訣吧。
「四年一閏,百年不閏,四百年再閏」。這是比較實際好用的。再深究下去還有什麼,三千兩百年不潤,八萬六千四百年再潤就有些不實用了,所以就前面三句就夠我們用了。下面我來解釋下,這三句的意思。
四年一閏:公元後,年分數可以整除四的都是閏年。如:2004、2008、2012這些年份。這也是學生時代老師交給我們的入門口訣,四年一閏。
百年不閏:通俗來講就是像1700、1800、1900,這些可以整除四,但又可以整除百年的就不是閏年了。當然還些特例,繼續往下看。
四百年再閏:其實是作為補充第二句用的,1200、1600、2000、這些帶有整百的年份,就是第二句中說的特例了。在整百的年份中可以整除四百的也是閏年。
跟我有同感,老師沒講全的舉手!
就講這麼多吧,希望給大家帶來了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