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配享太廟,看看他的牌位寫了啥,就明白他在清朝什麼地位

2021-01-09 網易新聞

太廟就是中國古代皇帝的宗廟。然而配享太廟的意思是,在太廟供奉皇帝先祖及歷代皇帝的地方,後來在皇帝的批准下皇后、宗室、功臣的神位我可以被供奉在太廟。

在北京市天安門廣場的東北側,就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祖先的家廟——太廟。太廟的前殿就是祭祀的主殿,中殿供奉的是努爾哈赤以下歷代帝後神龕,中殿後界努爾哈赤以上四世祖先。

在太廟的西配殿卻供奉著漢人張廷玉的神龕,上寫著大學士張廷玉,你要知道清朝的東西配殿一共供奉了26位功臣,異性功臣能進入太廟的14人,然而張廷玉作為漢人能被供奉,可見他在清朝的地位。

康熙十一年(1672年)張廷玉生於京師,父親為大學士,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張廷玉考中進士授為翰林院庶吉士,後來又升任翰林院修撰、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這一切都是承襲父業,《清史列傳·卷九·張英傳》記載:「久持講握,簡任機密」。

到了雍正時期,張廷玉被選為輔佐籌劃軍國大政的主要助手,《清史稿·本紀九·世宗本紀》記載:「(雍正說)為政以得人為要,不得其人,雖食法美意,徒美觀聽,於民無濟」。被雍正重用還一點原因,張廷玉的父親張英是雍正的老師。

雍正元年(1723年),張廷玉復值南書房,與朱軾稱為皇子的老師。四月加太子太保,九月調任戶部尚書,後來又晉保和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雍正初年,清朝對西北蒙古準葛爾用兵,張廷玉指授雍正方略,「日侍內值,自朝至暮,不敢退,間有待至一二鼓」。

雍正七年(1729年)張廷玉、胤祥、蔣廷錫被任命為軍機處領事。機處於隆宗門內,為承旨出政之總匯」。張廷玉擬定了辦理軍機處的規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御硃筆批發」。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臨終前,任命張廷玉、允祿、鄂爾泰為顧命大臣,下遺詔張廷玉配享太廟。乾隆皇帝繼位以後,按照大行皇帝遺命行事。張廷玉再一次成為皇子的師傅,併兼任編纂《清聖祖實錄》、《明史》等典籍的總裁官。

乾隆二年(1737年),張廷玉進三等伯爵,到了乾隆十年(1745年)四月,鄂爾泰病故,訥親取代了他,這個時候滿漢臣之間,已經開始明爭暗鬥,到了乾隆十三年(1748年),就想告老還鄉。《清高宗實錄》記載:「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張廷玉再一次祈求離職養病,這次乾隆皇帝答應了,但是張廷玉自己沒有來謝恩,他派他兒子張若澄來謝恩。乾隆皇帝因為張廷玉不來謝恩而惱火,立刻傳旨讓張廷玉回奏,但是聖旨還沒有下達下去,第二天張廷玉就來謝恩了。

乾隆皇帝更生氣了,認為這是軍機處洩露消息的原因,於是切責了汪由敦漏言。經過廷臣會議決定,剝奪了配享太廟的優容,乾隆皇帝也削去了他的伯爵。乾隆十五年(1750年),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這個時候皇長子永璜剛去世不久,再一次激怒了乾隆皇帝,讓他自審應否配享,最後命張廷玉頒賜諸物。

乾隆二十年(1755年),八十四歲的張廷玉卒於家中,乾隆皇帝卻說:「讓他配享太廟,你是先皇雍正的命令,朕何忍違。」就這樣張廷玉葬在龍眠山,張廷玉被供奉在太廟西配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張廷玉最大的官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
    張廷玉,經康雍乾三朝,歷任禮部、戶部、吏部尚書,加保和殿大學士和太保。為官期間整治吏治、完善奏章制度、制訂軍機處職制,這些對大清國運轉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宦海五十餘年,去世後配享太廟。是大清國270餘年,26位配享太廟的人中,唯一漢人。可見,其對大清國的貢獻。
  • 莫看雍正重用了不少漢臣,但他的一條死規矩害了清朝
    張廷玉和鄂爾泰都被雍正遺命要保證他們榮耀終身,「配享太廟,以昭恩禮」,但仔細分析遺詔中的評價,張廷玉是洞察聖心、辭令達意的大秘,而鄂爾泰為治國安邦、內外兼修的大才。 《清世宗實錄》為乾隆朝史官所修,自然要按乾隆的政治需要來筆寫所謂的先帝史。
  • 唐朝皇帝供奉祖宗的太廟中,為何會出現一個身份卑微的樂工的牌位
    古代皇帝開國之後,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大興土木,興建金碧輝煌、莊嚴肅穆的太廟,然後把列祖列宗的靈位恭恭敬敬陳列在其中,每逢年頭歲尾、三節兩壽,都會舉行盛大的祭拜儀式,皇帝必須親臨現場,向祖先牌位行禮。無論朝代如何變遷,這套規矩是任何皇帝都不敢「減免」或者「取消」的。歷朝歷代太廟中,一般只有兩種人的牌位有資格進入其中。
  • 李鴻章死後 得一特殊賞賜 整個清朝僅一漢臣獲此殊榮
    晚清名臣李鴻章的仕途,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遭遇不為不幸,自問亦未有何等隕越。乃無端發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掃地無餘。」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水師的慘敗,是李鴻章一生命運的巨大轉折點。
  • 改朝換代後,清朝何還供奉明朝皇帝的牌位?
    他們的牌位照樣被清朝皇帝供奉起來。這又是為什麼呢?改朝換代的時局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自縊,李自成入主北京。在這個歷史劇變的時刻,每一個人都掌握著改變歷史的機會。吳三桂也是。在李自成與清軍的夾縫中,吳三桂抉擇過許多回。他最終選擇了清軍,讓多爾袞入關,一起圍攻李自成。在輪番圍攻下,李自成敗退,一路向陝西一帶撤軍。多爾袞一路猛攻。
  • 滿清入關後,順治是如何處理原來明朝太廟祭祀的那些祖先牌位?
    既然是祭祀祖先就一定要有場所,經過很多代人的傳承,有了很多的祖先,不可能每次都去祖先的墳前逐個祭祀,這太麻煩,於是聰明的中國人就發明了「牌位」,把每個先人的牌位供奉就可以了,而牌位放置的地點,就是太廟。太廟這個專用的祭祀先祖的地方最先出現於西漢早期,劉邦死後才建立的太廟。
  • 雍正臨死前下了兩道什麼密旨,讓乾隆穩坐63年江山?
    在乾隆朝,對國內生產的提高,對外徵戰的勝利,乾隆雖然是站在了爺爺和父親的統治成果上,但他運用得當,這也說明了乾隆本身的能力是不錯的,決定乾隆統治穩固的是他自己,而不是那兩道密旨。那麼,下面先說說第一道密旨與雍正的秘密立儲制度。第一道密旨:密旨藏在牌匾後。我們都知道,清故宮的乾清殿的正中央有一塊牌匾,上面寫著「正大光明」四個字。
  • 清朝入關做江山,面對前朝的帝王靈位他們究竟是怎麼處理的?
    太廟優秀的文化其實每次走進太廟的時候,一種歷史的莊嚴感就油然而生,而我們今天講到的,就是清朝入關做江山,面對前朝的帝王靈位他們究竟是怎麼處理的?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春夏秋冬知事是怎樣講述明朝的興盛和衰亡的。明清北京太廟是明朝的興亡和清朝興亡的一個歷史的見證,在北京,明清的太廟講國學,對《北京書香》來說,具有豐富的韻味,又有北京的書香。今天我們在明朝和清朝的太廟講國學。
  • 溥儀請求國家將祖宗牌位給他,國家為何沒有同意?專家:價值不菲
    大清朝在歷史上存在了兩三百年的時間,這是歷史上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也是距離我們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王朝,在中國的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清朝入關後,祭祀用了太廟,那原來太廟裡明朝的老祖宗們去哪裡了?
    一般情況下,前朝滅亡,新朝建立,新朝的皇帝都會對前朝的皇族進行封王或者封侯,讓他們繼續祭祀前朝的皇帝,只不過廟數要縮減,意思基本就是將前朝的太廟變成「家廟」。
  • 明世宗朱厚熜為何要把始祖明德祖踢出太廟?
    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先祖(朱元璋原本想和朱熹扯一點關係,可惜年代太近了,沒法讓人相信。於是只能找本家先祖)。朱元璋為什麼必須找一個祖先呢?這與太廟祭祀有關。到達孝宗年間,明憲宗進入太廟時太廟已經滿了(中間明德祖,剩下是懿祖、熙祖、仁祖、太祖、太宗、仁宗、宣宗、英宗(代宗被英宗移出)),明孝宗朱佑樘規定了移出的方法,明德祖的牌位「萬世」不能被移出太廟,而太祖、太宗的牌位「百世」不能被移出太廟。剩下的牌位按照「親盡則祧」的原則,即誰的血緣關係最遠就把請出太廟,於是明憲宗、明孝宗、明武宗入廟的時候就分別替代了懿祖、熙祖和仁祖。
  • 他有68根!世界首富傾家蕩產都買不起!
    那就是太廟! 歷史上有豐功偉績的王公大臣, 死後牌位也可以放入太廟陪伴先帝。 首先去三大殿看看皇帝怎麼上朝
  • 雍正王朝:張廷玉沒祭奠,孫嘉誠解釋說「去的人太多」
    3、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對於孫嘉誠的死,張廷玉心中必然憤怒,所以他必須提醒雍正皇帝:年羹堯的喪心病狂已經惹了眾怒、激起了公憤,我張廷玉去不去祭拜已經不重要了!  當然,這是張廷玉這句話中所隱晦表達的意思;我們再來看下張廷玉不願去祭拜孫嘉誠的真正原因所在:  1、作為漢臣的領導,清流的領袖,張廷玉只要出現在孫嘉誠的靈堂,就會被清流官員們高高捧起,逼著他帶頭向雍正皇帝施壓。很明顯,張廷玉並不願意成為這個「出頭鳥」。
  • 你知道清朝皇帝的牌位現在在什麼地方嗎?原來它們一直在這裡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共傳十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清朝歷代皇帝的排位現在在哪裡呢?很多人可能不是很清楚,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下這個話題。目前,故宮安放保存的清朝皇帝牌位共有11塊。
  • 最美中軸線 | 太廟與社稷壇:左祖右社,敬天法祖
    這裡供奉著他的歷代祖先,依然歸愛新覺羅氏所有,只是,不再關乎國家政權。歷史沿革1924年溥儀遷出紫禁城,太廟結束了作為皇家祭祀的歷史。就拿海外華人來說,凡是有華人的地方都有祖先牌位。不論走到地球的何處,他們都對中華民族的祖先有著深深的眷戀。家族宗祠、宗親會到處存在,並從未間斷祭祀活動。
  • 為什麼要寫牌位?牌位究竟有多重要?
    寫牌位是解決此類問題的必要途徑。牌位猶如登機票,大小艙等看福報;善緣共業同船渡,法會終點一起到。有關牌位大小,功德福報有無差別的問題?簡單地說,可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功德無差,福報有別」。因為牌位就如同門票一樣,它是入場參加法會及領受功德的依據,對於沒有門票(牌位)卻要硬闖的眾生,這時警務人員(龍天護法)就會將他繩之以法,或趨離現場。冥陽各界,本有該界應有或要遵循的規範,不可能隨意讓任何冥界眾生,想入法會現場就可進入的!縱使你超度的是十方法界眾生,這些十方法界眾生也絕對與超度者有關聯者,他才可能得入會場,而非所有的冥界眾生都可同入會場。
  • 北京太廟「樹上柏」奇觀:寓意清朝承襲明朝社稷 根基穩定!
    2017年10月19日,小編在故宮東側的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太廟)西北角,看到了這個「樹上柏」奇特景觀。(王子瑞 攝)此柏在八米高的斜枝上又生出一株柏樹。樹形規整,樹冠渾圓,碧綠清脆,蔚為奇觀。此柏為清入主北京,天下大定後所生,座枝指向皇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