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低調生活被諾獎打破:說不激動是裝蒜(圖)

2021-01-15 騰訊網

11日晚,莫言在高密鳳都國際酒店貴賓接待廳舉行記者發布會。

莫言是個行事低調的作家,去年獲茅盾文學獎後,他也沒太多在媒體上露面。在大家都在為他獲諾獎慶祝時,莫言早在多日前就回到了他人生的起點山東高密。11日一早,莫言的家鄉就迎來了大批記者。獲獎後的莫言,依然平靜低調,不願平靜生活被打破。11日晚,記者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莫言位於高密的家,莫言一邊面對狂轟濫炸的電話祝福,一邊回答了記者的問題。

談獲獎:「大哥告訴我說我得獎了」

記者:得知獲獎時,您正在幹什麼?

莫言:我正在家裡吃晚飯,我大哥就住在我樓下,平時家人不讓我看電視,正吃著飯,大哥從樓下給我打了個電話,說莫言你獲獎了,電視裡都播了,就是這樣。

記者:得知獲獎消息您什麼反應?

莫言:說不激動那是在裝蒜,心裡還是高興的,但也就是高興。去年獲茅盾文學獎時,很多人問我什麼感受,當時我的女兒正在生孩子,我就告訴他們,獲獎跟我女兒生孩子比,還是後者更重要。

記者:之前有關您獲獎的消息持續了半個多月,當時為什麼不回應?

莫言:要跳出來的話不成了滑稽劇了嗎?是一個博彩網站拿著我當賭注,如果我真的出來說,豈不很滑稽?我也關注到了網友對我的看法,有挺我的也有批評我的,挺我的也好,批評我的也好,都對我是一種幫助,因為在網際網路時代才有這種可能性,以前在平面媒體時代,一個作家不知道會有這麼多人對自己的評價,不知道會有這麼多人在喜歡你,也不知道會有這麼多人在厭惡你。所以我第一次面對了廣大的讀者和群體,最近這一個時期來網上對於我獲得諾貝爾獎的爭論,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它就像一面鏡子一樣,照出了世態人情,也照出了我自己。

記者:您覺得您這次獲獎,是您作品中什麼地方打動了評委?

莫言: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我的作品的文學的複製。因為這是一個文學獎,它授給我的理由就是文學。我的作品是中國文學,也是世界文學的一部分,我的文學表現了中國獨特的文化和民族風情,同時我的小說也描寫了廣泛意義上的人。我是一直立足於寫人。我想這種作品就超越了地區、種族的界限。

記者:獲獎之後您的生活會不會發生變化?

莫言:唯一的變化就是要接待這麼多記者,到明天恢復正常,你們回到自己的崗位幹該幹的工作,我還是在我家裡,吃飯、看書、寫作。

談文學:沒有任何作家是為獎項而寫

記者:有人說,諾貝爾文學獎是文學獎的頂峰,如今獲獎了,要再次超越以往的作品會不會很難?

莫言:把諾貝爾文學獎說成最重要的文學獎我不同意,它和其他文學獎其實沒有本質的區別,它只能代表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對我作品的認可。

我想任何一個作家都是為了自己的良心而寫作,為了自己的部分真正的讀者而寫作,為了自己的靈魂寫作,沒有一個人是為了獎項寫作的。而為了獎項寫作難道就能得獎嗎?這其實很荒誕。

記者:這麼多中國作家在書寫,您認為自己作品裡的哪些特質吸引了讀者和評委,顯得格外與眾不同?

莫言:我覺得自己的作品如果說有特殊之處,就是把人物放置在了矛盾衝突的驚濤駭浪裡面,把人物放置在最能夠讓他靈魂深處發生激烈衝突的外部環境裡邊去書寫。也就是說設置了一種「人類靈魂的實驗室」,一種在生活當中不會經常遇到的特殊環境,或者說叫典型環境,然後我把人物放進去,來考驗人的靈魂。我的作品在努力讓讀者從小說裡看到人,看到人的靈魂,看到人的靈魂裡面的痛苦和矛盾,並由此感悟到一個人應該怎麼樣寬容對待別人,一個人應該怎麼樣認識自己,反省自己在每一個歷史事件中所應該承擔的責任。

記者:您的每部作品中都有很多關於暴力和苦難的描寫,也因此得到了部分文學評論家的批評,您怎麼看?

莫言:對於我們這種經受過苦難,見過苦難場面的人來講,我覺得是有責任把它寫出來,這是血液裡流淌的東西。對於作品中的暴力描寫,其實殘酷是所有人類都具有的一種隱藏本性,隨著故事的推進和環境的演變,自然而然出現的元素,並不是我為了吸引眼球硬造出來的噱頭,這些讀了作品的人可以理解。

記者:您怎麼看待自己作品中的批判性?

莫言:文學首先是文學,作家生活在社會當中,所以他描寫的社會生活包含了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一個關心社會的作家,一個關心民眾疾苦的作家,他的作品自然帶有批判性。文學作品的批判是一個重要的功能,但是好的東西也要歌頌,真善美也要歌頌。所以一個作家在選擇題材的時候,肯定有一種內在的東西激發了他的共鳴,產生了創作的靈感,然後才可能讓他運筆如飛。

談故鄉:要把東北鄉寫成中國的社會縮影

記者:高密老家的生活是您小說的重要來源,它對您的創作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莫言:每個人都有故鄉,每個人的故鄉都對自己的成長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的故鄉和我的文學是密切相關的,因為都知道我們高密有三賢四寶,這些民間藝術、民間文化都伴隨著我成長,我從小耳濡目染,所以在我進行文學創作的時候這些元素都不可避免地進入了我的小說,也影響了甚至決定了我的作品。

記者:故鄉給了您創作的素材,但是其實它也在不斷變化和成長,農村的變化給您的創作帶來了哪些影響?

莫言:物質上的變化能觸摸到。房子比過去漂亮,吃的穿的比過去有很大改變,農民勞動方式也有很大變化。難把握的是人心的變化,去年我在家裡待了半年多,覺得最難的是對當下農村年輕人想法的把握。

記者:您以後的創作還會以家鄉為基調嗎?

莫言:我的家鄉實際上是一種文學地理,筆下的高密東北鄉跟真實的它有了很大的差別,或者說小說裡的高密東北鄉是一個開放的高密。誇張一點說,我一直想把它寫成一個中國社會的縮影。因此發生在中國大地上、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都有可能被我當作素材拿到這個文學地理上來。

相關焦點

  • 「說不激動是裝蒜」
    文/片 本報記者 邱禕 趙磊 發自高密  莫言是個行事低調的作家,去年獲茅盾文學獎後,他也沒太多在媒體上露面。在大家都在為他獲諾獎慶祝時,莫言早在多日前就回到了他人生的起點山東高密。11日一早,莫言的家鄉就迎來了大批記者。獲獎後的莫言,依然平靜低調,不願平靜生活被打破。
  • 莫言和劉強東,兩個從農村走出的大人物門前屋後,咋差距這麼大?
    上圖是回村歇歇本人。俺不喜歡照相,但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上個世紀80年代,讀了《紅高粱》小說,就記住了莫言,腦海裡總翻騰著莫言描繪的高粱地場景。雖然年過半百了,踏入莫言村子內心就有點小激動。莫言舊居右邊的鄰居房子顯然是後來翻蓋的,那個街門裡面的小院,擺放了很多莫言寫的書籍。這是從村後過了膠河橋,左拐的牌坊,這是莫言獲諾獎後新修的,牌坊左側的堤沿內就是膠河,膠河在莫言舊居後面。上下圖是進下了膠河橋,平安莊村口新修建的吧!
  • 裝蒜,也可以是一種低調
    ,但仍是回答說:你說得對,我下次講講她,是太過分了,做人沒分寸,害你隱私權差點受侵犯了,你受委屈了啊……他還沒講完,太太就不生氣了,唉,倒也沒事,也別太狠地講她了,稍微提一下,讓她注意點就行了……有人以為裝蒜是吹牛,有人以為裝蒜是裝孫子
  • 外人眼中王蒙與莫言的交往:莫逆之交惺惺相惜
    就在那次小說論壇上,他受聘為中國海洋大學駐校作家,我看網絡上說他被聘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駐校作家,是不準確的。我還要說,那一次本來是邀請了賈平凹一起來的,結果因為他去參加第七屆茅盾文學獎頒獎儀式,沒來成。賈平凹是2010年秋才到的中國海洋大學並加入到海大駐校作家行列的。就在那一屆茅獎上,莫言的作品《四十一炮》也入圍,可惜沒有得獎,倒是已經是海大駐校作家的遲子建獲了獎。
  • 餘華曾說:90%的茅盾文學獎作品,不如莫言的最差的一部
    就比如他對好友莫言毫不吝嗇的誇獎:作家都是以自己的良心寫作,莫言也是這樣。他20年來都一直堅持獨立寫作,網上的批評對他不公平。從文學的標準來看,莫言起碼可以拿10次茅盾文學獎了。因為90%茅盾文學獎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乍一看,表面上讓人"受不了",其實餘華這話恰如其分,特別是在莫言被全體讀者貶斥的時候。
  • 獨家|諾獎得主告訴你:幾歲拿諾貝爾獎最合適?
    圖|Rasmus Bjørk化學家平均需要等待20年獲得諾貝爾獎,這已經是分析數據中,諾獎得主裡等待時間最短的了。圖|Rasmus Bjørk01意氣風發奎洛茲:我29歲就有了重大發現!圖|University of Texas這位因為姓氏原因被稱為「足夠好先生」的科學家,去年成為了諾獎史上最年長的得主,今年仍然在科研路上辛勤耕耘,5月份連發兩篇《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在新型電池材料的研發取得了重大進展,有望極大地提高電池的安全性並增強電池性能。
  • 諾獎巨作《豐乳肥臀》被批低俗遭禁,受恥笑辱罵,莫言:那就請吧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看到這種配置,絲毫不用懷疑,兒子都是最小的那個。上官魯氏的唯一兒子和我奶奶的唯一兒子,都是流過無數淚和吃過無盡苦盼來的。沒有這些偉大女性的苦,我想,像我這類型的人應該會少不少。所以,我和莫言之間有種無需多言的親切。
  • 當蔥與裝蒜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當蔥和裝蒜都是俗語。當蔥,就是自以為是、妄自尊大。裝蒜,則是假裝糊塗、裝腔作勢。
  • 鼠年說「莫言不會寫鼠字」
    莫言在他的作品裡至少給我們透露了這樣一些關於他的家族的細節信息:他們老管家曾做過木匠,且木匠活做的不賴,木匠這行當常常是個體戶,不成群,易養成內斂多思的性格……到了莫言這代,漸漸找到適合這種性格的新出口,終於成就了赫赫一代文學世家。是的,文學世家。
  • 諾獎少中國人,問題何在?丁肇中山大回答:不知道!
    記者黃中明 攝□本報記者 朱士娟  「諾獎獲得者中很少有中國人身影,中國高等教育出了什麼問題,又該在哪些方面提高?」「不知道!」12日,在山大舉行的丁肇中媒體見面會上,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華人科學家丁肇中對記者提出的這個問題很誠懇地交了「白卷」,年近八旬的他很少對實驗之外的事情隨意評論。但在他心中卻有一個期待: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拿諾獎的人數能與中國人口成正比。
  • 橘子裝蒜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重點是調侃「裝蒜」這一行為
    橘子裝蒜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重點是調侃「裝蒜」這一行為時間:2019-12-31 14:56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橘子裝蒜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重點是調侃裝蒜這一行為 即一張圖:一瓣橘子被嵌在一頭蒜裡面。重點是調侃裝蒜(裝糊塗)這一行為。
  • 莫言:如能寫出他那樣一部有影響力的中篇,我所有的小說都不要了
    我們都知道莫言在2012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這個獎對於我們來說是史無前例的,其意義與價值不言而喻。這也說明莫言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及不凡的創作能力,不然他也不可能被諾貝爾文學獎看中。那麼莫言都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能力呢?
  • 用耳朵「閱讀」《紅高粱家族》莫言十部長篇小說變有聲書
    2020年12月,莫言長篇精選有聲劇在喜馬拉雅APP上線,該有聲劇項目集中了莫言十大長篇小說代表作,不僅包括《紅高粱家族》《豐乳肥臀》《蛙》《檀香刑》《酒國》等經典名作,還包括《四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食草家族》《紅樹林》《十三步》。這些劇目是莫言系列長篇小說首次被成規模地改編為有聲劇,均以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的莫言長篇小說定稿版為底本,得到莫言先生和出版社的授權,是在有聲書方面的一次全新嘗試。
  • 莫言《豐乳肥臀》寫了什麼,讓劉白羽看了直言:世風如此江河日下
    而在莫言的作品裡,爭議最大的莫過於《豐乳肥臀》,這也是他獲諾獎的主要作品之一。很多外行看了書名就罵上了。有些被認為褻瀆神聖的地方,則成為業內人士的火力點。比如寫到了飢餓,農場領導用一個饅頭,就把高貴美麗的俄羅斯血統的美女強姦了。作品一時成為禁書。作家劉白羽在看到這本書時就曾毫不忌諱地說:「世風如此,江河日下,我們浴血奮鬥創造的家園,竟養了這些蛀蟲,令人悲憤。」
  • 諾獎得主丁肇中寄語復旦新生:推翻多數人觀點才能向前走
    諾獎得主丁肇中寄語復旦新生:推翻多數人觀點才能向前走 澎湃新聞記者 陳伊萍 2019-09-06 17:29 來源:澎湃新聞
  • 為什麼要裝蒜?
    上面這個圖很有意思,本來是瓣橘子,卻要裝蒜。為什麼要裝蒜,而不能保有自身的本色?原因多種:一是環境所迫。欺騙著別人,也忽悠著自己。二是利益所趨。為了自身能獲益,管它是裝蒜還是裝蔥。三是虛名所致。一瓣橘子做好了,也會芳香四溢,引來眾多的橘子;否則,硬裝蒜,不僅與蒜格格不入,做不成蒜,還成了什麼都不是的怪味體。做人還是應當有獨立的人格和個性的,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一味地不管是非地趨同他人。提醒自己:既然是橘子,就盡力做最好的橘子,別去裝蒜。
  • 諾獎以上,真相未滿:追捕黑洞二百年
    加上此前著名的「黑洞照片」公布,黑洞在這幾年可以說是反覆躍入公共視野。但圍繞今年諾獎首次頒給黑洞研究這個話題,還是產生了不少疑問。比如說很多媒體和評論人都認為,屬於黑洞研究的諾獎「姍姍來遲」,並且頒給霍金好友羅傑·彭羅斯,是對2018年霍金辭世的某種惋惜和追悔。
  • 誰說屬羊命不好?屬羊的名人可不少
    也就是說,2月4日0點之後出生的小朋友都應該屬羊啦。)歷史上不乏屬羊的名人,包括政治家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貴妃、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和民族英雄嶽飛等。你可能還不知道,其實屬羊的富豪特別多。
  • 2018年諾獎作家力作《雲遊》首出中文版
    在2019年的諾獎演講時她也曾提到《雲遊》。諾獎授獎詞是這本書最好的體現:「她的敘事富於百科全書式的激情和想像力,代表了一種跨越邊界的生命形式。」
  • 諾獎作家勒克萊齊奧生日這天,我們查了查他的星盤
    一九八〇年,勒克萊齊奧以小說《沙漠》獲得保爾·莫朗文學獎。一九九四年,他在法國《讀書》雜誌一次讀者調查中,被評選為當代最偉大的法語作家之一。二〇〇八年,勒克萊齊奧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誇獎中國最偉大的成就不是高樓大廈而是文學,這建立在他讀老舍、莫言、畢飛宇,也讀古典詩歌、四大名著的基礎上。這些平平無奇的「大話」,從實踐派的嘴裡講出來格外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