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還是黑白夢的顏色誰來定
編者按 人的一生有1/3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而夢,常會「隨風潛入夜」。但截至目前,人類對夢的了解仍然十分有限。夢有顏色嗎?在夢裡人們真能學習思考嗎?夢的內容能被他人讀取嗎?從今日起,本報邀請國內知名專家,與您一道夢境探幽。
核心提示
經過一天的辛勞,在夜月下迎來一簾幽夢,是大多數人再尋常不過的經歷。然而在奇幻的夢境中,您注意到周圍的色彩了嗎?為什麼有人稱自己的夢境只是一場黑白電影,而有人回憶起夢境時又認為那是一幅幅生動的彩色油畫呢?古人是如何看待夢境色彩的?近現代生活中的電視、電影等媒體對夢境的色彩有影響嗎?如果夢有顏色,那麼它們是否會對現實生活有所預言?
《周公解夢》辨色釋義這是一個古老的話題
遼寧日報:大多數人都對做夢有過切身體驗,夢境的內容時而溫馨甜蜜,時而怪誕驚悚。身處夢境中的人仿佛到達了現實生活的平行世界。但是對於這個「平行世界」的顏色,自古以來人們卻有著不同的見解。黃教授,古人是怎樣認識夢境色彩的?
黃昌兵:夢文化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夢境通常被認為是現實生活的投影或者對未來的昭示,甚至在朝代更迭中扮演過很重要的角色。人們對於光怪陸離的夢境到底有沒有顏色、究竟是什麼樣的顏色有著不同答案。雖然沒有系統的統計學調查,但從古人留給我們的文章典籍來看,多暗示夢境是有色彩的。
比如我國民間流傳甚廣的 《周公解夢》,暫且不論其內容科學與否,僅就其對夢中不同顏色物體給出的不同意義解析,就可以證明古人認為夢是有色彩的。黃粱一夢、夢筆生花等歷來為人津津樂道的夢故事中也都暗示夢是有顏色的。
在國外,哲人柏拉圖及其學生亞里斯多德都曾對夢境進行過探究,而亞里斯多德相信顏色會殘留在人的感覺器官中因而入夢。古希臘哲學家、無神論者伊壁鳩魯也曾用形狀和顏色描述夢境中的景象。
近現代在人類夢境的研究中,對於心理學發展貢獻極大的奧地利精神病醫生及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所著的《夢的解析》一書中較長的夢境報告多數都提到過色彩。美國心理學家卡爾金斯在其細緻的夢境研究裡將夢描述成複製和重組的圖像。美國學者蒂奇納也提及顏色的閃現是做夢的主要原因。
遼寧日報:一些資料同樣顯示,近現代關於夢境的色彩的研究曾經出現過意見分歧。
黃昌兵:是的。在近代關於夢境的研究中,對夢境到底是彩色的還是黑白的產生過兩次明顯的觀點轉變。
第一次發生在20世紀初,一些以前認為夢是彩色的科學家轉而提出了不同意見的研究報告。比如美國學者蒂奇納承認有些人僅在夢中見到灰色的影子。而且一系列調查的結果也顯示許多人的夢只是一場 「黑白電影」:1935年,學者哈斯本德在調查中發現40%的受訪者拒絕承認自己的夢中有色彩。1942年,學者米德爾頓發現大學二年級學生中有40%宣稱自己從未在夢中感覺過顏色,31%宣稱很少做過有顏色的夢。1953年,學者德馬蒂諾發現只有17%的大學本科生報告在夢中見到顏色(至少一月一次)。 20世紀初至20世紀60年代這段時間,「夢主要是黑白的體驗,就像黑白電影,間或點綴些許色彩」的觀點被大眾廣為接受。
20世紀60年代,事情又一次發生了轉變。學者卡恩於1962年發現如果將接受測試者從快速眼動睡眠中喚醒並詢問他們夢境的顏色,那麼83%的夢境被描述成有某種形式的顏色。1963年,伯格發現受測者報告彩色夢的概率為69%,這個數據在1968年赫爾曼進行的調查中為40%至71%。而到了1970年,學者施耐德甚至認為可能所有的夢都有顏色。
現代,對夢境色彩的關注似乎有所下降。僅有的一些報告和非正式調查表明,多數受訪者認為自己的夢是有顏色的。 1999年美國的一項非正式調查顯示,56%的夢是有顏色的。 200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科學家埃裡克·斯維茨格貝爾發現,62%的被測試者報告他們的夢都是有顏色的,沒有人報告只做黑白夢。
彩色媒體的興起讓夢開始有了顏色?
遼寧日報:從剛才您的介紹中,我們發現在20世紀初至1960年這一段時間中,人們大都覺得自己在做黑白夢。科學界對這種現象有什麼樣的猜測?
黃昌兵:2002年,我們剛才提到的美國科學家斯偉茨格貝爾對這種現象曾給出過一種假設:夢的色彩報告的變化有一定可能與黑白/彩色媒體的興衰相合。斯偉茨格貝爾認為,20世紀四五十年代正是黑白影視媒體大行其道的黃金年代,這段時間人們很有可能受到影響而做黑白夢,後來隨著彩色媒體的興起,人們的夢境又「變」得五顏六色。
遼寧日報:我們了解到您對斯偉茨格貝爾的假設產生了興趣並於2005年與他進行了這方面的合作調查。
黃昌兵:是的。
遼寧日報:您能具體講一講這個過程嗎?
黃昌兵:好的。首先我們選取了一些15至20歲之間年齡段比較集中的學生 (以排除年齡因素可能造成的影響),並將他們分為三個小組。
被測試的小組中,第一組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生物系一年級學生,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絕大多數來自城市(62%);第二組為安徽大學生物系一年級學生,學生多來自安徽,部分來自城市(35%);第三組為安徽省桐城市第八中學高三年級學生,全部為桐城當地學生,絕少來自城市(2%)。
然後我們將圍繞夢境與色彩為主題的兩個版本的調查問卷交給這三組學生分別填寫。調查問卷中涉及「你多久做一次夢? 」「你在夢中曾感覺到過色彩嗎? 」「你有在聽音樂或別人談話時感受過某種特定顏色的經歷嗎? 」「你的童年主要在城市還是鄉村度過的? 」「你什麼時候開始經常接觸黑白/彩色媒體? 」「你每周看電視或電影的時間累計幾小時? 」「你接觸的媒體中,黑白媒體佔幾成? 」等問題。
最後,我們將米德爾頓1942年報告的數據、斯偉茨格貝爾2003年對美國一些大學生進行調查得到的數據與我們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比較。
遼寧日報:經過分析與對比,您的研究得出了哪些結論?
黃昌兵:主要結論是那些具有較早較多接觸彩色媒體經歷的受訪者更可能報告自己做彩色的夢。這樣的結果與斯偉茨格貝爾2003年得出的結論類似。美國大學生報告彩色夢的概率顯著高於中國的所有三組被試者。
遼寧日報:您對這樣的調查結果有什麼樣的解釋?
黃昌兵:目前,人類關於夢境的研究幾乎還全部停留在猜測假說階段。我們問卷調查的結果也尚未得到一個明確完整的解釋。
不過一些研究者認為,可以用「主觀填充」的觀點來解釋夢境的色彩與媒體之間的關係。這種假說認為夢是概略的,其實並無顏色等屬性,它既不是彩色的也不是黑白的。顏色是在被詢問或回想的時候人類主觀填充的,這個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會受到媒體的影響,比如在黑白媒體盛行的時候,人們對夢境中「顏色」的描述會受到相當類似的黑白影像的影響,彩色媒體則會影響人們更多報告彩色的夢。
夢的顏色到底有沒有寓意
遼寧日報:科學界對人在夢境中感知顏色的過程有哪些闡述?
黃昌兵:現在科學界對於夢境中是否有顏色屬性還存在爭論,更別提具體感知過程了,不過有人推測夢中感知顏色的過程可能和清醒狀態下的機制類似。比如視網膜上有三種不同的視錐細胞,分別含有對紅、綠、藍光敏感的視色素。當某一波長的光線作用於視網膜上時,可以以一定的比例使三種不同視錐細胞分別產生不同程度的興奮,信息結果後續處理傳到中樞,就產生了特定顏色的感受。而在做夢時,如果有和色彩知覺相關的大腦活動呈興奮狀態,則可能說明我們的夢是彩色的。1998年,布勞恩利用正電子斷層掃描發現在REM(快速眼動睡眠)階段,被試的紋外皮層區域(這個皮層與顏色知覺有關)活動會增強。韋爾利等在2005年的實驗中利用功能磁共振影像得到了類似結果。但需要指出的是,這些區域活動的增強是否和夢境顏色直接相關目前並不清楚。
遼寧日報:一些研究者認為夢境中出現的顏色具有一定的象徵意義,有人甚至建構了夢中色彩的解釋體系,比如綠色代表著新的開始、成長的過程,白色代表著希望、純樸、和平等等,您是否贊同他們的看法?
黃昌兵:其實夢中顏色的象徵意義的預測早在《周公解夢》中就有了。目前並無任何確切的證據表明夢境中的色彩(如果有的話)是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的。
一個相關的更深入的問題是夢境的本質。這方面最有名的是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認為在睡眠狀態下,大腦會構造出具有象徵意義且不完整的場景,並賦予這些場景視覺隱含意義,以掩飾潛意識中的欲望與恐懼等。由於夢境研究的特殊性,現有的技術手段還無法系統深入驗證相關理論,目前關於夢境的本質研究並無太多實質性進展,我們希望有越來越多的這方面的研究被重視起來,將現實與夢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 □本報記者/王 亮
專家檔案
黃昌兵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研究領域:雙眼相互作用等基本知覺問題的心理物理學過程、模型和腦機制;知覺學習的心理物理學機制與神經基礎;異常視覺系統(如弱視、生理性和病理性老化等)功能退化或損害的可能機制及有效恢復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