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的亡國之君李煜,一個國破家亡淪為階下囚的皇帝,而自己的妻子還遭到了他人的侮辱,自己也因為寫了一首詞引起了他人不快,慘被毒死。
在所有君王之中,李煜不免成為了一個笑話,他的帝位來得如此簡單,父親給自己打拼出來的盛世國度,堪稱十國之中最為強盛的一個,然而他卻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
即便娶了一個賢內助,也無法改變他尋歡作樂的想法,最後更是落得一個「十四萬人齊謝甲,更無一人是男兒」的下場。
然而這位成為了笑話的君主,卻在詩詞上有著非常深厚的造詣,更是被人稱為「千古詞帝」。
圖片:李煜為階下囚劇照
李煜對文學十分精通,僅僅是現在依舊流傳於世的詞就有三十多首,這些詞來自於李煜一生的不同階段,也對他的人生歷程有著非常清晰的描述。
李煜的詩詞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還未成為亡國之君前,李煜對自己的生活,和男女之間的情愛進行描述,此時的李煜生活自然是沒有任何挫折,多是走的花間派路子。
不過因為李煜對於詞的造詣頗深,能夠讓他的詞比之其他花間詞人有更強的概括力。
另一種是李煜在成為亡國之君後所做的詞,這些此詞中多是在描述他內心的哀痛,詞語之間婉轉悽涼,富有極強的感染力,能夠輕鬆地將讀者代入他所描繪的景象中。
圖片:李煜劇照
李煜成為亡國之君後,被看押在宋朝的都城之中,雖然身體上沒有了自由,但是他的思想卻一直沒有遭受到禁錮。在這段時間中,李煜潛心創作,一方面是逃避現實,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寄託哀思。
而今天要講的是李煜在成為亡國之君後,創作的一首詞,是李煜回憶曾經的生活,對於自己夢中重回故國的歡樂,和醒來之後現實的悲憤,藉助著夢中歡樂的景象來描寫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哀痛。
這首詞就是《望江南·多少恨》,整首隻有二十七個字,卻描繪出了令世人所驚豔的美。
望江南·多少恨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圖片來源於網絡:望江南·多少恨
開頭的第一句,在古今所有小詞中都是非常少見的一種手法。其中的「恨」,卻不是恨的昨夜做夢時夢到的事情,而是恨自己做了這麼一個夢,恨這場夢的出現。
夢中的一切事情,自然是李煜心中所思所想的,也是李煜非常懷念,想要能夠再次擁有的。但是現實中的生活,卻讓他只能在夢中才能再次見到這一切事物,平白落得個人醒夢碎的下場。
自己在面對殘酷現實的無力感,只能轉換成對夢的恨意。這一句看起來非常的直白,但是卻有著不一樣的味道。
李煜在表達完自己的恨意之後,就開始講述自己的夢境了。雖然對這場夢非常的憎恨,然而這場夢卻讓他得到了久違的快樂。
心心念念的李煜雖然無法再次回到故國,但能夠從夢境中再次觀看到曾經的景象,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
圖片:李煜劇照
而李煜對於夢境的描寫,可以說是非常細緻的,也能夠反向去證明之前提到的「恨」,恨的是什麼呢?是夢裡的事物嗎?
李煜把夢中美好的事物全部描寫了出來,證明恨的並不是夢裡的事物,而是自己會做這麼一個夢。我們延伸這去想一下,為什麼會做這樣一個夢?
因為李煜自己想,有道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如果此時的李煜並非是在宋朝,而是依舊在南唐的都城,他還會無比思想在這些場景嗎?
並不會。所以李煜恨得是自己的處境,恨得是自己只能作為一個階下囚被人看守著。
圖片來源於網絡:李煜
「還似」兩字在這裡起著一個承接的作用,自己做完做夢了,做的什麼夢呢?還似兩字立刻在下文中帶起了頭。
其他能夠起到承接的詞語還有很多,但是李煜在這裡用到了「還似」,更能凸顯出他對故國的思想,從而讓之前自己的「恨」表現的更加強烈。
即使成為階下囚幾年了,李煜依舊記得故國的美麗,沒有被殘酷的現實和漫長的歲月所磨滅。夢中的場景和自己記憶中是一個樣子的,而也正是因為這種一樣的場景,才讓李煜的現實更加悲痛。
在夢中李煜夢到了以前自己在上苑遊玩的景象,在上苑中車水馬龍的景象讓李煜記憶猶新印象深刻。
圖片來源於網絡:故國的美麗
在這裡我們也能看出,李煜為什麼會被稱為「千古詞帝」,就在於他能夠用非常簡單的文字,組成一幅極其細緻的場景。短短的十幾個字,就在人們面前繪製出了一幅非常繁華的景象。
在花團錦簇景色美妙的上苑中,車輛川流不息,熙熙攘攘,行人絡繹不絕。整個景象好像是活的,我們可以通到車輪滾動的聲音,人們的歡笑聲,也似乎能看到人們穿著鮮豔的服裝,在上苑之中穿行。
圖片:人們穿著鮮豔的服裝劇照
最後的一句「花月正春風」,更是整首詞的點睛之筆,充滿著讚嘆的語氣。要知道上苑是園林建築,其中多是以苗木花草為主要裝飾。
有的植物雖然在其他季節也會開花,展現出美妙的身姿,然而生機盎然的春天,才是大部分植物的歸屬。園林中的花草魚蟲,在春天的時候觀賞性是最好的,所以春天也是來上苑遊玩的人最多的時候。
這一句,不僅說明了李煜夢中的時間,還說明了自己去上苑是去觀看什麼,更是將之前的車水馬龍進行了再一次的描述。這種歡樂、幸福,在百花叢中被包圍的感覺,正是他對過往的懷念。
圖片:在百花叢中被包圍劇照
「花月」和「春風」之間,通過一個「正」字來進行連接,簡單明了,但又非常的堅定,將整首詞想上推了不止一個檔次。
這首《望江南·多少恨》通過對於夢中美好場景的描述,將李煜現實中的悲痛與悽涼描繪的淋漓盡致。
通篇下來,除去那個「恨」,我們就再也找不到李煜的負面情緒,但正是這種對於「恨」不斷加強堆疊的方法,讓這首詞成為了令人十分驚豔的作品。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