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明白一個事實:伏羲八卦和《周易》,當時的功能,都是以佔卜為主。到孔夫子作《易經十翼》時,才拓展它的哲學功能。
坤卦,是和乾卦相對應的,純陰卦。就是說問卦之人,在扔了六次龜甲之後,得出的都是陰線,因此,畫為六條陰線。
如何解釋這六條陰線呢?
每一條線的右邊註解,是周文王配的,而詳解是孔子的《易經十翼》,這兒先給大家交代一下這個來源了。無論是周文王,還是孔子,在註解坤卦時的出發點,都是從「陰」,這個字義立足的。與陽對立。
解釋之前,要聯繫一下當時的歷史條件了,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就是現在算起,三千年前。人們對自然的思考,可參照的知識底蘊,比較有限,陽,在當時人們看來,代表:太陽,天,春夏天,明亮,男性,龍,等等!而陰呢,則代表大地,秋冬,黑暗,女性,等等。到戰國的孔子時期,這個知識底蘊並沒有產生很大的變化,所以,研究對象,也沒有產生很大的變化。所以,周文王和孔子,都是以「女性」和當時的農耕經濟關注的「一年四季」,來解說《周易》中的坤卦,道理很簡單:一門學問得有用途!對人有用的,必須以人和經濟為服務對象!
我們再從「兩儀」的符號來分析陰陽差別。兩儀就是陽符「一「和陰符」- -「,古人把這兩種符號,看成什麼呢?其實他們看成是自然界不再可分割的最小物質。這有點和我們現代科學裡頭不斷地尋找最小物質,分子,元子,電子,離子,量子,是一樣的,探究的精神,和動力,都是一樣的!第一是解秘,第二是弄清楚了之後,為人所用!
那麼,從陽的符號來看,不可再分割,你就用錘子砸,就用刀去切割,它也不為所動了,就代表性格中的「堅硬」,「剛強」,不為所動,等等。
從陰的符號來看,就可分割,在壓力之下,或切割力之下,它會拆散開來,並且自由組合,因此,就代表性格中的「柔順」、「韌」,「可塑,可伸展「,等。
除此之外,陰的符號,對陽的符號有包容性,這兩個符號組合在一起,為」仁「字!最初的」仁「字,沒有左邊這一徶。
這和古人對自然界中的人與人交合,動物與動物交合,植物等生命的繁衍觀察,得出的必然結論。把我們任何一個會思考的現代人,放到那個時代去思索,對人與動植物的生命去解釋,恐怕最終都會得出一陰一陽的結論!這也就是《易經》的科學所在,它雖然沒有提供十分完備的解釋體系,卻提供了兩個十分科學的符號!
你看,現代化學中的物質細分,離子就會帶正負電,分別為陽離子和陰離子,物質之間產生組合與新生的基本原則就是同性相斥,異性相吸!
所以,就有了坤卦的卦辭:元亨,利牝馬之貞!大家回顧我上一講講到的乾卦卦辭:元亨、利貞!只有多兩字之差吧,而且這兩字蠻有意思,」牝馬「,為什麼用牝馬來形容陰呢?就是對應女性的,牝馬就是母馬,它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一旦它跟公馬交合之後,它這一輩子,都跟定了這匹公馬,你跑到哪兒,我就跟到哪兒,跟得牢牢的,而且不快,也不慢,不給你壓力,就是在你後面幾步緊隨!怎麼說也是天賦的一種美德吧!比人類還要穩定!
那麼,坤卦的卦辭,是不是很好理解了?元亨的字義不變:事物初長成。當一個事物初長成後,要象牝馬一樣堅持,跟隨指引,或堅決執行,就很不錯!
好,了解了上述道理之後,我們現在一條線一條線,來看周文王和孔子,分別是如何註解的!
第一爻:陰線第一爻在最底部,周文王標註的是:履霜,堅冰至。字義就是:季節開始霜降,冬天來了!我們這要考慮到當時周文王本人在哪兒常住了,岐周(今陝西岐山),你們現在冬天去陝西看看,霜降時,是不是很冷了?
孔子的解釋呢,馬上和人與大地關聯起來了。走在降霜的大地上,和你為人處世出了小錯或有了壞習慣一樣,要警惕,不事不能小看,否則,小毛病經過時間累積,如霜變堅冰一樣,到時候難以消融!
第二爻:周文王註解: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直方大,指的是大地,當時人們的眼界,是無法發現地球只圓的了,只能憑視線,認為地是方的,無邊無際的大。大地的優秀品質是:承載萬物,無怨無悔,樂見其成!無論你在大地上開溝渠、開山、修路、植樹造林、還是野火燒不盡地毀林、還是開花結果,還是收割、或是戰爭!大地通通都默許!
習,指的是人工規劃,不習,就是沒有規劃。那麼周文王的註解,本義是:大地無邊無際,人們在上面自由播種,狩獵,只要勤勞去做事,皆有收穫!
利,指收穫,獲利,等,都說得通。這仍然是與當時的農耕經濟緊密聯繫的!季節上顯然指的是冬去春來。
到了孔子的解釋,又變了,孔子認為直方大,是人之初的樸素善良與美的品格,不是教化了的為人處世方式,不是虛偽的面具式人際關係。大意指,這時候的人象一張白紙,灌輸什麼,就會長成什麼人品。只要去學習,七十二行,都行,都有利。後來孔子把這個意思發揚光大,講過名言:有教無類!大概是說,七十二行,都可以學,什麼人,都可以學習。
第三爻:含章可貞,可從王事,無成有終。這兒,我個人認為,周文王寫《易經》的這一條註解,就有明顯的私人企圖,就是政治作用。含,指孕,章,是姓氏,從姜姓族群中分離出來的,而姜姓,周人的祖先是黃帝曾孫帝嚳,元妃姜嫄的兒子棄,即后稷。周文王私心明顯,說,只要懷上了姜性的後代,或像姜姓一樣與周姓聯姻,就象現在的章姓一族一樣,同皇室有親姻關係,就可以跟隨王室,聽命王室,一起成事,就算你沒有很大的成功,或成績,也會老有所養,有保障!這與後來周文王創立周禮,後世建立君權,宣揚皇帝們是「奉天承運」的」君權神授「,息息相關。這是我個人理解!我覺得,只有這樣理解,才說得通。
到了孔子手裡,又變了,變成為儒家學說服務。孔子認為,含章可貞,是合理服從乾的方向指引,不盲目順從,這樣可以伴君,伴大人,一起做事,做一個合格的執行者。無成有終,是指事情肯定辦好,但不攬功歸己。孔子的解說,變成了仕途上的為官之道,或在一個集體裡,如何與同事和領導相處的藝術,倒也是蠻科學的,孔子的厲害之處,正是在這兒!
第四爻:囊括,無咎無譽。囊括,我認為,周文王指的是,在乾的領導下,或皇室的領導下,收穫了大量的糧食或成果,但是,功勞不屬於某一個臣民或執行者,你照做,執行就是了,無功,也無過;無吉,也無兇。註解到這兒,《周易》的政治功能,越發明顯了!這一卦,就是在教人們做一個忠實的執行者,象一個賢妻良母,無怨無悔。如果運用到治國理政上,也會形成」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的不平等現象,當然,這正是統治者需要的結果!
孔子又巧妙地變成了儒家學說。孔子認為,囊括,就是你致仕到第四爻的地步後,你成為了上級的大管家級的人物,也類似於現在的執行總裁,所有事情都經你辦理,但是,你無功,也無過!這是一種官場美德,真正能做到的人,倒也不多,所以,孔子的註解,仍然有較大的教肓意義!
第五爻:黃裳,元吉。我個人認為,這是和乾卦裡的」九五之尊「呼應的,對應關係!古時的官服,黃色為帝王服,皇袍加身等同於黃袍加身,所以,坤卦裡指的」九五「地位,就等同於皇后了,我個人認為,這是周文王所寫的」黃裳「的本義!這也說 明,周文王在乾卦裡註解的對象,是男性,坤卦這兒,則是指女性。元吉,則是指和你開始一樣,有利,這是一種承諾,只要你有始有終地執行乾的命令,你的待遇就有始有終!
孔子的解釋為:黃色是五色中最沒有個性的色彩,與別的色皆可調和,指為人處世到這個階段就圓潤得爐火純青了,八面玲瓏,對上卻是絕對地忠誠,而你能力又強,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你很平穩,有利。
第六爻:龍戰於野,其血玄黃。玄和黃,分別代表天龍和地龍的血色。我認為,這一爻的含義是,地龍從一個執行者,變成了一個局面掌控者之後,開始挑戰乾的地位,挑戰天龍的地位。而《周易》寫這個的本義是:不要走到這一步!
一旦走到這一步的結果是殘酷的,天崩地裂,血流成河的人間慘劇!
孔子的註解也類似,大概就是不要挑戰最高權力者,不要挑戰你的頂頭上司。
以上六爻的解釋,正好說明,無論周文王還是孔子,他們有個共同點就是:通篇都在講如何做好一個臣民,一個下屬,一個執行者。象大地一樣無怨無悔,象母馬一樣聽從天龍的指引,這就是「龍馬精神」!
現在我們解釋:君子有悠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前面的是說君子沒有明顯的方向,先迷途,後得明主,有利,講的也是一個下屬,執行者的人生。
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就是明顯地迷信,誤導人的話了,這是周文王的私心,因為他所在的地方是西部,他的政治規劃是推翻商朝,向西南開疆拓土,自然希望天下人都往西南來!打造政治上的人心所向!在遠古的社會,藉助這部經典著作,這是有可能辦到的。
用六,利永貞,如何解釋?仍然相對於乾卦來,才能解釋!乾卦用九,指再厲害的,再成功的人物,要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到了頂峰之後,要懂得另闢戰場,從頭再來,開闢新的事業或新的領域,不要在舊領哉內形成壟斷與霸權,成為眾矢之的之後,必然會走下坡路。而坤卦中的用六,正是相對於九字來的,古人對六七八九幾個字並不敏感,對三和階段卻較為敏感,六相對於九,低一級別的意思,就是說,作為一個執行者,你不用等到登頂,在登頂之前,就要急流勇退,告老還鄉!仍然講的是一個執行者的角度!
剔除周文王和孔子的私心,這一系列的註解,仍然是具備相當的人生哲理的,這是我們後世要肯定和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