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日據」臺灣當局與「去中國化」

2021-01-09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中國臺灣網

香港中評社近日發表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汪毅夫的評論文章說,1895年,日人「入據」臺灣,臺灣史上的「日據」時期從此開始。可以肯定地說,「日據臺灣當局」(以下簡稱「日據當局」)推行的「內地化」、「日本化」、「皇民化」就是「去中國化」;同時又必須肯定地說,「日據當局」推行的皇民化運動始於1937年,但它推行「去中國化」從1895年就開始了。

當然,「日據當局」在1937年以後加大力道,有如抽瘋似的一陣緊過一陣。1937年10月,「日據當局」森岡總務長官在講話裡說:「為使本島(按,指臺灣)人與內地(按,指日本)人無所差異,實質上需要具備皇道精神,俾使對事物之看法與內地人趨於一致。又在形式上,從語言開始,姓名、風俗、習慣等外形能與內地人相同,始能謂已完全日本化。」

森岡的講話,是對1895年至1937年主要「在形式上」推行的「內地化」的階段性評估,又是進一步著重從「精神」和「實質」、從「皇道精神」、從「對事物之看法」的「日本化」來推行皇民化運動的總體動員。

森岡說的內地化、日本化和皇民化的實質當然就是「去中國化」。森岡的講話收錄於《臺灣保甲皇民化讀本》裡,在臺灣傳布很廣,影響很大。為了發言的方便,我將「日據」時期「從語言開始」的「去中國化」概括為6點簡而言之。

日本話/中國話

本來,學日語和學任何一門語言一樣,不關政治半毛錢。但是,「日據」當局將臺灣當做「新領地」,將日語當做「國語」,強制臺灣人民學習日語,並且逐步限制和禁止漢語教學,這就是侵略行為了。臺灣著名詩人和學人洪棄生「日據」時期曾以開館授徒、教習漢文為業,在日人限令和禁今之下無法生存,他在給友人的信裡說:「今則時遷地易,九儒僅居十丐之上。彼族之官吏,每以讀書(按,指漢語文教學)為無職業之人,載之戶籍,明用稽查,今且懸之禁令」。「日據」當局限制並進而禁止漢語文教學的情形可見矣。

日本籍/中國籍

根據《馬關條約》第五款、第十一款,日據當局於1896年8月20日發布《有關臺灣住民之國民身份令》,重申至1897年5月8日以前「未離開臺灣總督府管轄之區域以外之臺灣住民,根據《馬關條約》第五款第一項,為日本國臣民。但遭臺灣總督府否認者不在此限」。據此,1897年5月8日仍留在臺灣的臺灣人民就被動加入日本籍、被動喪失中國籍。我曾見彰化吳姓某家的戶籍謄本,從中可以看到「日據」當局將日據前的1864年(清同治三年)也改為日本年號「元治元年」,仿佛其時的臺灣住民也是「日本國臣民」,囂張至極。

日本姓名/中國姓名

從1937年起,「日據」當局連續三年強制規定臺灣新生兒必須取日本姓名,禁取中國姓名,並於1940年2月11日起實施《改姓名條例》。對此,臺灣人民進行種種「軟反抗」。例如,我曾見南投陳姓某家的戶籍謄本。這戶人家採用「女改男不改」的軟對抗,女性成員陳娜美改名為陳娜美子,戰後又回覆中國姓名。男性成員則一律不改姓也不改名。

日本神社/中國寺廟

在風俗方面容我舉例言之。「日據」當局在臺灣各地建日本神社,同時發動「寺廟神升天」、「寺廟整理」,妄圖禁毀中國寺廟,禁止臺灣人民拜中國神明。

日本年號/中國年號,新曆/農曆

在習慣方面亦容我舉例而言之。「日據」當局從「入據」臺灣始,在臺灣釆日本年號明治、大正和昭和,禁中國年號光緒、宣統和民國,同時用新曆、廢農曆。應該認為,用新曆不足詬病,但採日本年號、禁中國年號、廢農曆均屬於文化侵略行為,其中廢農曆屬於習慣上的「去中國化」。農曆合於農事,也同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使用農曆是中國人千百年的習慣。因應「日據」當局廢農曆給臺灣人民造成的不便,福建泉州繼成堂每年編印「專售臺灣」的通書,即新曆和農曆對照的曆書。

皇道精神/中國意識

日據當局「去中國化」的終極目標是使臺灣人民具備「皇道精神」,使臺灣人分離於中國人。「皇民化運動」要求臺灣人效忠天皇,「對事物之看法」包括對戰爭的看法也須與日本軍國主義「趨於一致」。受此毒害,有人淪為臺灣「皇民」。戰爭時期,「日據」當局徵收臺灣人當軍屬(軍隊僱員,如翻譯、護理)和軍夫;其後又在臺灣實行陸軍志願兵制和海軍志願兵制,徵收臺灣人入伍,甚至加入自殺性攻擊的「神風特攻隊」。1941年,收容於貴州鎮遠「和平村」(國民政府軍政部第二俘虜收容所)的「臺籍日本兵」林婉仲在覺悟後致信臺灣義勇隊稱:「日閥」欺騙他們,送他們上戰場,讓他們「毫無意識地慘戮祖國的同胞」。

在臺灣,由「日據」當局肇其端的「去中國化」至今已有120餘年的歷史,它經歷了正、反、合三個波段。「日據」當局策動的是第一波(1895—1945),繼之而起的是「兩蔣」派遣和親率的國民黨團隊推動的第二波(1945—1988),李登輝及其追隨者操弄的是第三波(1988—今)。時至今日,「去中國化」至於極矣,亦將止於極也!(作者汪毅夫系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

相關焦點

  • 臺當局要廢「民國紀年」搞「去中國化」
    雖然臺灣當局的高官及「臺獨」媒體一再宣稱此事不涉及政治及「統獨」意識形態的爭論,但島內主流媒體及泛藍陣營認為,臺灣當局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在他們一再搞「去中國化」、「漸近臺獨」的大背景下,紀年的變動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技術層面的問題,而是架空「四不」承諾的系列「臺獨」陰謀之一。臺《聯合報》稱,「終統」風暴剛過,島內的第二場政治風暴正在醞釀成形。
  • 臺當局「雙十節」LOGO上做手腳 「去中國化」行徑引島內媒體反感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張雲峰】臺「雙十節」在即,「國慶籌備委員會」今年發布的LOGO標誌設計圖案(如圖)負評如潮,尤其是偷偷「去中國化」更引起島內媒體反感。據臺灣《中國時報》5日報導,「國慶籌備委員會」公布的「雙十節」新標誌,沒有使用以往慣用的大紅色調,改以藍綠黃數位像素的概念拼成「雙十」字樣。設計負責人楊森稱,此次主視覺設計顏色鮮豔明亮,且字體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最偉大的設計之一」,即計算機公司IBM的標誌,所以新「雙十」標誌字體「也有向IBM致敬的意味」。
  • 畢業論文寫命理和夜市 臺灣學者:為生存放水,大學野雞化
    來源:新華社臺灣中州科技大學新華社臺北12月3日電臺灣中州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工程技術碩士班,被舉報部分學位論文與專業不符,出現命理、夜市、教師幽默感教學等題目。臺當局教育主管部門邀學者專家檢視,認定確有偏離專業領域,日前提報私立學校諮詢會討論後,決定該所從2020學年起停招。這是臺高校研究所因論文偏題不符教學專業而被停招的首宗案例。臺灣私校工會理事長尤榮輝日前揭露,中州科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系工程技術碩士班,2013年後,167位碩士的畢業論文有超過100篇的主題與工程技術無關,而是跟命理、夜市、消防或休閒有關。
  • 臺灣進不去RCEP,民進黨當局卻粉飾太平,遭島內有識之士聲討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議(RCEP)完成籤署,臺灣地區不得其門而入,島內各界紛紛對此表示隱憂,不過民進黨當局官員卻表現得悠然以對。蔡英文大言不慚地說臺灣早有準備,臺經濟部門主管王美花巧辯稱臺灣若要加入RCEP,大陸定會要臺灣遵守一國兩制,臺灣民眾能接受嗎?
  • 臺灣當局挑釁大陸不成,反倒變得「草木皆兵」
    蔡英文當局對於美國的態度更是可以用「卑躬屈膝」來形容,以為只要抱緊美國的「大腿」,就可以實現所謂的「臺獨」美夢。近期,臺灣當局卻吃了一次大大的「啞巴虧」。臺灣當局意欲挑釁大陸,卻吃了「啞巴虧」此前,美國副國務卿基思·克拉奇要來「訪臺」的消息被島內媒體大肆宣傳,很多人都以為此次美國高官「訪臺」會有所動作。
  • 喜歡「轉型正義」的蔡英文當局為慰安婦做了什麼?
    2018年08月16日 10:11:00來源:中國臺灣網   14日,臺灣首座慰安婦銅像位於臺南市中正路與忠義路口、中國國民黨臺南市黨部旁的小廣場。
  • 金門馬祖仍隸屬於「福建省政府」,民進黨「去中國化」的罩門
    臺北故宮博物院傳出可能降格隸屬臺「文化部」,甚至改名,再次挑動「去中國化」敏感神經。然而,就算政治風向、國族認同可以靠執政者有意引導而改變,但臺灣與大陸存在的連結,卻如鐵證般無法磨滅,如文化上對臺北故宮的態度,地緣上金門馬祖特殊的行政地位,可說是民進黨推動「去中國化」工程的兩大罩門。
  • 民進黨當局推「臺灣豬肉」LOGO卻有「臺灣豬」字眼,島內網友開罵!
    【環球網報導 記者趙友平】臺灣豬肉識別標上英文為「TAIWAN PIG」(臺灣豬)?據臺媒消息稱,臺當局「農委會」13日澄清:正確的臺灣豬肉識別標章上面寫的英文是「TAIWAN PORK」(臺灣豬肉)。
  • 臺灣當局開放民眾到大陸探親
    1987年,鄧小平請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轉告臺灣領導人:應該讓那些已經在臺灣的人回到大陸來探親。同年4月,國民黨退伍老兵何文德等人自發組織了「外省人返鄉探親促進會」,向臺灣當局要求返鄉探親。10月14日,在各界的呼籲和壓力下,蔣經國主持的國民黨中常會通過有關探親的決議案。
  • 蔡英文當局是要「跳船」,還是配合「最後瘋狂」?
    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團7日表示,克拉夫特將於1月13日至15日訪問臺灣。港媒評論痛批,川普政府距卸任僅剩12天,美國國會又才發生暴動事件,川普仍不惜各種手段幹預臺海問題,這份川普送給臺灣的「禮物」堪稱雙面刃,臺灣如今只能選擇趕緊跳船,或是陪著一起發瘋。
  • 朱衛東:蔡英文打著「雙語」的幌子推行「去中國化」的圖謀註定失敗
    蔡英文近日表示,要將臺灣打造成為同時使用中文與英文的所謂「雙語地區」。有評論指出:結合民進黨上臺後的各種「去中國化」措施,讓人不得不警惕,這是民進黨打算進一步要製造兩岸的文化差異來搞「臺獨」。  朱衛東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朱衛東在接受央廣記者專訪時表示,蔡英文所謂的打造「雙語地區」其實是一個幌子,她希望的目的是達到像新加坡那樣把英語變成官方語言。
  • 臺灣媽祖繞境活動暫定如期舉行 學者:可請媽祖乘直升機低空飛行
    (觀察者網訊)在說完「大家免驚,媽祖會保佑」後,臺灣鎮瀾宮負責人今天(26日)宣布,只要臺當局沒禁止,下月就如期舉辦全長340多公裡、為期9天8夜、每年吸引百萬信徒參加的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進香活動。 廟方人員表示,此前擲筊(問卜儀式)請示起駕日時獲得吉兆,可見媽祖相當期待一年一次出門「訪友」,虔誠信徒根本不敢違背神明旨意。
  • 蔡英文祝賀拜登對方「已讀不回」 美媒爆料令臺當局如坐針氈
    今天上午(11日),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有記者提問,拜登當選美國總統後,令一直緊抱川普大腿的蔡英文始料未及,現在正在極力做各種補救和修正措施,發言人怎麼看?對此,發言人朱鳳蓮表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我們歷來以一個中國原則處理臺灣對外交往問題,堅決反對臺灣地區和有關國家發展官方往來關係。
  • 16日 國臺辦宣布一份數據 證明臺灣完全離不開大陸!讓蔡英文絕望
    以蔡英文為首的民進黨當局執政4年多來,頑固堅持「臺獨」分裂立場,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在島內大搞所謂「去中國化」,妄圖切斷兩岸同胞的血肉聯繫。更為荒誕的是,民進黨當局還無視臺灣經濟高度依賴大陸的客觀事實,極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打算藉此繞過兩岸之間的經貿合作,以達到其叫囂的所謂「擺脫對大陸依賴」的目標。然而,國臺辦日前公布的一份權威數據,再次用鐵一般的事實證明,臺灣經濟完全離不開大陸。12月16日上午,國臺辦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
  • 臺新課綱中國史大縮水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臺灣「國教院」3日公布「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綱草案」,高中歷史的中國史不但從原本1.5冊縮減為1冊,且擺脫傳統朝代史,改放在東亞脈絡來講。有島內輿論直呼中國史架構完全解體,這是「去中國化」的深化。臺灣普通高中歷史課綱再度引爆「統獨」立場的爭議。
  • 民進黨當局被質疑虛報口罩產能,蔡英文急稱「不可能」,臺媒替她算...
    【環球網報導】至今未滿足民眾一天一片新口罩需求的民進黨當局,日前「大手筆」向歐美及「新南向」國家捐贈逾千萬隻口罩,對島內卻大肆宣傳「幹蒸口罩消毒」再利用,有島內輿論質疑民進黨當局「暗槓(指『掩蓋事實』)」口罩產能。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今天(8日)對此回應稱,「暗槓」是不可能的。
  • 臺當局官員解釋師生戀禁令 定義為「柔性規勸」
    臺當局官員解釋師生戀禁令 定義為「柔性規勸」 2011年10月31日 18:28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農民曆上印日本軍旗,臺灣省新竹市想啥呢?
    這些人不僅要「去中國化」,還要透過美化殖民統治來向日本輸誠,終究只是一場無明悲哀的鬧劇而已。近日,臺灣新竹市政府推出今年製作的農民曆,不料封面上竟然印著日本軍旗,遭質疑是在宣揚日本軍國主義。 新竹市國民黨團9日怒撕農民曆表達抗議與憤怒。
  • 臺灣青年是 「天然獨」還是「人造獨」? 這位臺灣女孩告訴你
    【環球網報導 記者 齊瀟涵】自2016年民進黨當局上任後,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島內有「獨派」政客還打起了「青年牌」,聲稱「臺獨」是臺灣青年的「天然成分」。事實果真如此嗎?一位來自臺灣臺北,就讀北京清華大學社科院的博士女孩陳翊瑄給出了她的答案。
  • 看見臺灣|民進黨當局就是美國的「兒皇帝」
    這幾天,臺灣島內的國民黨籍臺中市長盧秀燕成了名人。盧的聲名大噪源自民進黨當局的攻擊。上周,「美國在臺協會」(AlT)臺北辦事處長酈英傑訪問臺中,座談中,盧清晰地表明了臺中市民反對美國「萊豬」(含瘦肉精豬肉)進口的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