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瓷鑑賞—丙午年五彩人物罐

2021-01-08 高端古玩收藏圈

五彩,瓷器釉上彩的一種。所謂釉上彩瓷,就是燒好的素器釉面上進行彩繪,再入窯經600-900℃溫度烘烤而成的一種瓷器。五彩所指是分布在瓷器釉面上多種顏色的彩——而五彩瓷並不一定指瓷器釉面上只有五種顏色,多於或少於五種彩的陶瓷,在習慣上也同樣稱之為五彩瓷。五彩瓷在明清兩代得到了發明和發展,其配方經過不斷的創新,並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後,才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為主的彩瓷。

彩為明清時期景德鎮窯的新品種,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明代彩料中無藍彩,需用藍色表現之處,皆以青花代之,稱「青花五彩」,成為獨特的時代特徵,以嘉靖、萬曆五彩為代表。嘉靖、萬曆朝五彩施彩特點是:大量採用釉上礬紅和釉下青花二彩,釉下青花與釉上多種彩相結合,多用黑彩或赤褐色線勾描紋樣輪廓,畫面濃重豔麗。清代五彩以康熙朝最負盛名,除常用的紅、綠、黃、褐、紫彩外,還新配製了釉上藍彩取代釉下青花,金彩和黑彩也廣泛應用,使之色彩更為瑰麗多姿、濃豔奪目。康熙五彩除在白瓷地上彩繪外,還在各色顏色釉器及各種瓷地上施彩,使得五彩瓷器別開生面,別具一格:由於康熙時新創了粉彩,五彩歷史久遠,故而康熙五彩又稱為「古彩」。粉彩的特點是色彩綿軟柔和,俗稱「軟彩」;五彩的色澤明亮,所以康熙五彩又稱「硬彩」。

藏品介紹

中文名稱:丙午年五彩人物罐

英文名稱:C wu colorful figure pot

類別:瓷器

規格:1件

品相:美品

人物衣著顏色各異,髮型極具時代特色,清代的髮型是前額頭剃光,或盤髻,或編成辮子,很明顯畫面的都是書香門第,一副書生秀才打扮,髮髻盤與頭頂,神態各異,體現了當時文化氣息,以及文化發展。

丙午年就是光緒三十二年,這一年教育事業也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4月18日(光緒三十二年農曆三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在重慶正式創辦了第一所正規的師範學校——官立川東師範學堂(今西南大學)。

這件五彩罐從各個角度還是可以隱約的看見一圈圈的旋紋拉胚痕跡,古代的純手工拉胚,就算是很細膩還是因為旋轉拉胚所形成的一圈圈輕微的凹凸感,經過長時間的氧化,就會出現上圖這樣一圈圈的痕跡,明暗色差,表現的十分清晰,也證明了瓷器經過漫長的歲月,為開門到代的精品瓷器。

可以看見此處在自然光下出現漫反射,為老瓷器的獨有表現。

內部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拉胚痕跡,內部施釉完整的釉面,其釉面並無任何的賊光。

底部落款大清丙午年制,年號款,可以看到修胎痕跡明顯,形成一圈螺旋紋,砂底特徵十分明顯,由於是用沙碩來墊放,所以燒成後底部可見沙眼般的凹痕,以及星星點點的沙碩與瓷器底部融為一體的特徵,關注小編,鑑賞更多精品古玩。

相關焦點

  • 馬未都:光彩奪目說五彩
    瓷的轉變,則是明清時期實現的。明清時期彩瓷的發展和盛行,使中國古代陶瓷進入了一個鼎盛時期。何謂五彩瓷,據《陶雅》上說:「康熙硬彩,雍正軟彩。」又據《飲流齋說瓷》中解釋:「硬彩者彩色甚濃,釉付其上,微微凸起。軟彩者又名粉彩,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真正康熙時期的五彩瓷是相當珍貴的,瑰麗多彩,品種繁多。
  • 書房雅物——清代瓷筆筒
    筆筒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置筆用具,一般呈圓筒狀,材質多樣,可見竹、木、瓷、 清代的筆筒中,從存世的情況來看,瓷筆筒是僅次於竹筆筒的。品種涉及青花、青花釉裡紅、釉裡紅、墨彩、五彩、粉彩、鬥彩、單色釉等。其中,康熙的青花、雍正的墨彩和乾隆的粉彩筆筒,體現了各朝瓷器燒制的最高水平。從器型上看,清早期(順治、康熙),某些筆筒還保留了明代筆筒上下均略撇的特徵;清中期後,筆筒多為直身圓筒。
  • 「從地裡挖出來好多瓷罐罐,我是不是要變成暴發戶了?」哈哈哈哈
    這哪裡是瓷罐罐,這是地雷啊,還這麼多,要是爆炸了,還真就變成了暴發戶了,哈哈哈哈印度人真的太喪心病狂了,你們能放過摩託車嗎?它只是一輛摩託車,不是火車啊這哪裡是變戲法,這分明是在變魔術吧,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太神奇了新娘子這是咋了,怎麼這麼想不開要跳樓啊,是新郎逃婚了嗎?
  • 清 康熙 灑藍釉開光五彩筆筒(下)
    畫面也有一定的規律:獅子麒麟等都叫「瑞獸」、只有琴棋書畫沒有人物的叫「博古圖」、花鳥不用解釋了。拍賣公司對於一些級別很高的大件,光名字都能叫出一長串以做噱頭,平時我們都是簡化版。下面一個個介紹,先看瑞獸,這件筆筒我最喜歡的一個畫片。附圖上面是故宮館藏康熙五彩麒麟送子罐,可以比對綠彩,綠彩和礬紅是彩瓷中最容易把握的兩種彩。
  • 朱佔平大師釉下五彩《福祿滿堂·錦繡歡歌》葫蘆對瓶
    正值建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的偉大歷史時刻,為彰顯紀念意義,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朱佔平老師創作了醴陵釉下五彩《福祿滿堂·錦繡歡歌》葫蘆對瓶,以紀念祖國華誕、祖國統一,獻禮建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
  • 瓷上繁花|水仙:寒香寂寞動冰肌
    如果未及養一盆水仙裝點案頭,別著急遺憾,在國博賞「瓷上繁花」,邀您走近那些凝固在瓷器上的水仙花。清康熙·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之「水仙」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之「水仙」清康熙,高5釐米,口徑6.5釐米,足徑2.5釐米瀋陽故宮博物院藏,現展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展覽十二月花卉紋杯為康熙瓷器中的名貴品種,杯上所繪花卉代表全年十二個月,從正月起至十二月分別為水仙、玉蘭、桃花、牡丹、石榴花、荷花
  • 五彩、琺瑯彩和粉彩你真的分清楚了嗎?
    五彩、琺瑯彩和粉彩,這三種瓷,長得有點像,不少人還真未必分的清。下面我們一起來認識下吧。清康熙 五彩蝴蝶紋瓶故宮博物院清乾隆 琺瑯彩山石花卉紋小瓶故宮博物院清雍正 粉彩桃花紋直頸瓶故宮博物院琺瑯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宮廷御用瓷器。
  • 民間收藏家龐帆順:「光緒丙午年造大清金幣庫平一兩」樣幣鑑賞
    我國近代機制金幣則始於清朝晚期,早在光緒中葉時,清廷中既有些官員倡議我國行使金幣,光緒三十年(1904年)戶部為籌款以鑄金幣,特向朝廷提出具體的實施辦法,並由天津造幣總廠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正式試鑄了金幣,該幣面中間有楷書「大清金幣」四字,上端有「光緒丙午年造」,下端有「庫平一兩」字樣,背面蟠龍,四周繞以雲紋,光邊,次年造幣廠又試鑄了「光緒丁未年造」的金幣,除正面的鑄造年份不同
  • 以瓷為「紙」,以刀代「筆」,瓷器上的雕刻藝術
    光緒二十八年,清廷農工商部工藝局學堂設有鐫瓷科,自此名家輩出,刻瓷的技藝得以發揚。清光緒刻瓷松鹿紋四系罐上世紀初,刻瓷在中原地區流傳甚廣,儘管藝術水準參差不齊,但很多民間藝人都掌握著這套瓷上雕刻的本領。 後來,因為戰亂,這門技藝逐漸失傳。
  • 價值連城的「7501」毛主席專用瓷(組圖)
    夏建平告訴記者,當時「7501」瓷的研製數量為1萬件,出窯後完好的僅有4000餘件。經過精心挑選,送發北京千餘件,還有的送到了湖南,剩下一部分留在了江西封存庫房。「按規定,封存庫裡的應全部銷毀,但考慮到專用瓷在使用過程中會發生破損需要補充,所以只毀掉了一部分,還有一部分留著做儲備。」
  • 民國瓷繪藝人珠山八友三集連播,你以為珠山八友是「八友」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鄧碧珊 魚藻紋罐)(王琦 粉彩人物圖瓷板)汪野亭的好學,使其繪畫技法日趨熟練,鑑賞能力也隨之長進。      他一心尋求深造機會,但家庭情況讓他思蹙不安,祖父汪享榮毅然助汪野亭考進江西省陶業學堂。汪野亭選修美術專業,師承張曉耕先生專修山水、潘勾字(又說為潘陶宇)先生學習花鳥。汪野亭為了減輕祖父的負擔,他半工半讀,課餘替瓷商繪瓷。既緩解經濟的拮据,又學以致用。1909年,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同年進入景德鎮以繪瓷謀生。
  • 福祿之器,吉祥萬代|清宮康雍乾三朝葫蘆瓶鑑賞
    清代景德鎮制瓷業在明代的基礎上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昔日景德鎮只有三百座窯,而現在窯數已達到三千座」。清代實施督陶官制度,著名的「臧窯」「郎窯」「年窯」和「唐窯」,使清代瓷器發展進入黃金時代,也為葫蘆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2020年高考詩歌鑑賞高分答題攻略
    高考《考試說明》在「古代詩文閱讀·鑑賞評價」能力中提出了兩點要求: 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這兩點要求雖然也涉及到古代散文閱讀,但主要是針對詩詞鑑賞而言的。
  • 華光國瓷:愛她 就送她「一輩子」
    遇見最美的你,冰心曾說: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無論哪種理解,哪種方式,活出百分百的「真」、「善」、「美」,才是最完美的自己。好瓷配佳人每個女人都擁有多重身份母親、妻子、女兒、女上司、女同學、女友、萌妹子、女漢子、女王……無論哪一種身份和姿態都是世界最美的色彩
  • 「豬」事如意來碰瓷,潮州人的嵌瓷藝術有新意
    嵌瓷作品題材廣泛,芳花麗草、飛禽瑞獸、歷史人物、戲曲故事皆可入畫,既雅俗共賞又獨具一格。這件嵌瓷作品名為《諸事如意》,採用豬首人身的造型,表現出豬的威武與神氣,瓷片巧妙拼接,絢麗多彩。潮州嵌瓷非遺傳承人 盧芝高:豬頭是用灰塑做的,衣服就全部是嵌瓷,半浮雕的工藝貼起來。豬年諸事如意,所以在裡面我設計了一隻手拿弓一隻手拿箭,百發百中,寓意做什麼事都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