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S中安網 cps.com.cn】2020年全國高考在7月7日至8日揭開序幕,全國1071萬考生應考。相比去年增加40萬,全國考點7000餘個、考場40萬個,安排監考及考務人員94.5萬人。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一次高考,也是今年首場國家教育考試,更是在疫情發生以來,全國範圍內規模最大的一次有組織的集體活動。
另外,在高考前夕,多名學生被冒名頂替上學的事件也引發了廣泛的討論,高考替考亂象令寒窗苦讀十年的考生忿忿不平。
不論是客觀因素,還是主觀作為,都讓這一年的高考變得與眾不同,而科學技術進步的今天,做好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將成為本次高考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讓這一年的高考變得無憂和嚴謹。
依託於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核心技術,一些安防企業,為了給高考學子們保駕護航,早早地就已經和教育部門共同部署考場各項措施,包括體溫檢測、疫情防控、身份核對等等。
那麼,在高考中,有哪些安防技術和解決方案落地應用了呢?又有哪些新的商機出現呢?CPS中安網藉此機會梳理這次特殊高考全程中的安防應用。
身份、口罩識別
在考前防疫準備方面,各地已提前14天對考生和考務人員進行日常體溫測量和身體健康狀況監測,並開展全覆蓋的防疫教育和培訓。各考點均按要求配備充足的防疫物資,設置了隔離考場、隔離設施。
高考期間,考生、家長、安保人員等人群將聚集於校園門口。面對高密度複雜人群,如何利用智能化手段,高效識別學生信 息及口罩佩戴情況,並有效保障考生快速、安全、順利進出?
基於登頂MIT場景解析測評No.1的優質算法,紫光華智智安校園解決方案深度融合特徵識別、口罩識別系統,可快速、精準識別每一位學生身份信息與口罩佩戴情況,助力校園門口的人員管控和疫情防護工作。
▲紫光華智智安校園解決方案
體溫檢測+人臉識別
在考試期間,相關部門明確要求,對所有進入考點人員進行體溫測量,37.3℃以下方可進入考點。
同時,考點將設置涼棚和體溫異常者復檢室等,供待檢人員進行受檢準備以及檢測不合格人員短時休息調整使用。
各考點考中出現發熱、咳嗽考生,將按照既定程序轉移至備用隔離考場。
為此,很多考場都配備了體溫檢測和人臉識別設備,在河北、上海等多地考點都能看到宇視的熱影系列產品。
▲宇視熱影系列產品在河北考場落地應用
宇視熱影產品是以人臉識別作為核心技術,通過現場參加考試人員的面部特徵與報考信息的人員進行比對、進行人員甄別;同時,對於沒有考生人臉信息的考點,可以根據考生報名的身份證號碼進行人證核驗比對,主要在以下幾方面發揮作用:
在疫情防控方面,在進行考生身份認證的同時進行測溫,保證人員與體溫能夠進行一一對應;
相比於傳統意義上的額溫槍測溫的方式,熱影產品能夠有效地將體溫信息進行應用記錄,而不是檢測時查看體溫正常或異常後數據無法回溯,通過大數據統計分析能夠對考生的體溫信息數據進行統計整理,給相關部門提供數據支撐,以便能夠對數據進行應用,從根本上杜絕傳統測溫方式的「死數據」無法應用
通過自主化的身份驗證和測溫的方式增加考生的通行效率,減少考務人員的工作量,能夠大大提升考試前準備工作的工作效率
可通過對接當地的健康碼系統,一次刷臉不僅對考生的身份及體溫進行檢測,還能夠查詢考生的健康信息,做到「一次檢測,多種核驗」
▲宇視熱影系列產品在河北考場落地應用
考場上使用人臉識別設備,可以對考生進行更準確的身份核驗,提高考生身份檢錄效率。
以往核驗考生身份可能需要核驗一個考生的身份信息需要通過「四對照」(考生身份證、紙質準考證、座次表、考生本人)需要約2分鐘的時間。
使用人臉識別設備後,核對一個考生身份信息只需要幾秒的時間,準確率甚至比人工核驗更高。通過多證核對人機比對,嚴防替考現象。
高考只持續兩天,在考完後,這些設備又有何用途呢?
CPS中安網了解到,這些產品在高考後,可以用於平時學校的學生及教職工考勤,會議籤到,重點場所門禁設備使用,學校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將設備更換用途,達到一機多用的目的,一次性投入,持續使用。
在人證核對的解決方案中,其實並不止宇視一家有投入應用,其它企業如剛剛改名的熵基科技(原中控智慧)也推出了考生人臉識別身份驗證解決方案,杜絕替考現象。
▲熵基科技產品在陝西考場落地應用
機器人自主巡邏為考生保駕護航
今年廣州市第十七中學、執信中學高考考點現場分別投放了兩臺和一臺5G+巡邏機器人在考點門口巡邏值守,用高科技助力防疫與高考,保障今年特殊時期下的高考安全順利地進行。
▲高新興巡邏機器人在學校門口
巡邏機器人具有自主巡邏、超長續航、雲端部署、高音播報、語音對講等基礎能力,藉助高清+紅外+全景攝像頭及雲平臺,可在高考考點前採用車牌識別、口罩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保障高考安保。
通過機器人的移動式巡邏,再配合高清+紅外+全景攝像頭,打造一個動靜結合的立體化巡防體系。
工作人員根據考點門前實際情況,對機器人提前設定巡邏路線,它會按照設計指令,對指定區域進行全方位巡查。
巡查過程中抓拍到的圖像能同步上傳至安保處,安保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機器人後臺管理系統,對現場環境進行遠程喊話或者遠程控制。
▲高新興巡邏機器人在邯鄲市第一中學
機器人一旦發現考點範圍有可疑的人員,即可觸發告警,安保人員應急處置突發情況,確保考點門前秩序良好。
巡邏機器人加載語音播報模塊,在考生進入考場前做好溫馨提示、考前心理輔導與宣傳誠信高考等工作;在考試進行過程中,巡邏機器人不間斷地提醒家長或路人,注意維護學校周邊的安靜環境和順暢的交通秩序,對違規停放車輛進行抓拍,為廣大考生夯築安全屏障,創造舒適的考試環境 。
無人機首次巡控護航高考
無人機的應用在特殊時期也有特殊的作用。不少地方的交警、公安等部門都在高考前後,用上了無人機技術。
▲三門縣公安局巡特警大隊在使用無人機
7月6日,三門公安海遊派出所聯合巡特警大隊,充分利用無人機發揮警務航空特殊作用,錄製空中「高考降噪靜音」宣傳語,傳遞高考降噪「最強禁音」。
海遊派出所還利用無人機提前對三門縣轄區內各考場周邊開展噪聲排查,摸清核實各考場周邊環境噪聲分布情況,通過「人防」+「技防」對轄區內各考場周邊開展噪聲環境監測,全面排查整治噪音汙染行為,確保高考期間安靜有序。
7月7日至10日,廣州交警將通過強化各項交通保障服務措施,為高考創造安全暢通的道路交通環境。
蓬江公安在各考點開考前、考試後指派無人機開展巡航飛行,對考點周邊治安環境、交通秩序進行空中巡邏,排查安全隱患,確保高考安全有序進行。
2020年全國高考,對千萬考生而言,這是一次非同尋常的考驗。考場原本就如戰場,今年的考場之內,還疊加一個抗擊疫情的戰場。
打贏兩場仗,需要安防科技護航,兩手準備、同時發力,確保高考、防疫兩不誤。而出現替考現象的年代也大多在技術還較落後的十多年前,如今在AI、安防、大數據、雲計算等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替考亂象勢必會被科技扼殺在搖籃。